辛酉、戊戌政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康有为弟弟康广仁 辛酉、戊戌政变

辛酉、戊戌政变

2023-04-22 05: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慈禧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当然不甘心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但是环顾偌大的热河,几乎都是肃顺等人的党羽,自己竟然找不到可以合作的人。从血缘关系上来看,醇郡王奕譞是咸丰的七弟,而且还是自己的亲妹夫,值得信任,但这个人涉世未深,没有什么谋略。五弟惇亲王奕誴也是小皇帝的亲叔叔,但他性格鲁莽,嘴巴又不严,还和肃顺等人有一定的交往,找他帮忙只能坏事不能成事。

思来想去之后,慈禧还是决定去找另一个皇太后钮钴禄氏联手。钮钴禄氏对政治不感兴趣,也缺乏智谋,但她作为一宫之主,至少有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打定主意之后,慈禧就去苦口婆心地劝说钮钴禄氏,希望她能站到自己这条船上。钮钴禄氏本来不想参与政治,但架不住慈禧一番心理攻势,最后也认为肃顺等人居心不良,严重威胁她的地位,于是决定和慈禧同仇敌忾。

咸丰死后第三天,两位太后共同召见了八位顾命大臣,探讨一下以后谁该掌握大权的问题。

八大臣对此早就有所准备,肃顺毫不客气地说:“谕旨由大臣拟订,太后只管盖印,不必改动。”

肃顺此话一出,钮钴禄氏就明白了慈禧的担忧不是多余的,这些个老家伙果然没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如果这个事情让步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钮钴禄氏一向是个好脾气的人,但所谓好脾气也是有底线的,她为了这件事和众大臣吵得耳红脖子粗。慈禧也没有闲着,一直在旁边帮腔作势。最后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咸丰遗诏的弊端在于:最高权力两分,政出多门。要是走正常程序,顾命大臣和两宫太后谁都能以国家元首的名义发布命令。

几位顾命大臣没想到这两个女人竟然如此难缠,僵持了四天之后,最后他们还是主动提出妥协。肃顺等人表示会将朝廷大事的最后决定权交给两位太后,但具体的事还由顾命大臣去办。慈禧和钮钴禄氏知道能谈到这一步已经不容易了,只好暂时作罢。

这次交锋让慈禧认识到了自己实力的不足,为了能够最终扳倒肃顺等人,她写了一封信送给京城一个人,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这个人就是恭亲王奕訢。奕訢是咸丰的弟弟,为人机智、练达,很有才干。咸丰帝自己是个草包,所以十分嫉妒弟弟的才能,一直在政治上有意疏远奕訢。咸丰和肃顺等人去热河时,把奕訢留在了京城,让他负责和洋人谈判。对于哥哥这种亲外人、远亲人的行为,奕訢十分愤慨,一直都想找机会对付肃顺一伙。正当他在京城咬牙切齿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慈禧的来信,奕訢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让自己翻身做主的好机会,于是当即决定前往热河。

七月二十六日,恭亲王奕訢怀着一腔悲愤,从京城出发赶往热河。经过四天的跋涉,他终于来到了热河行宫,正好赶上咸丰的“二七”殷奠礼。奕訢刚一到行宫,就在咸丰的灵前痛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伤心无比。其实,奕訢多半倒不是在哭咸丰,而是在哭自己不得志的人生境遇。

慈禧得知奕訢抵达热河的消息,心中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下了,现在的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奕訢这个能干的家伙在,肃顺等人也就好对付多了。

奕訢第一天哭灵,第二天两个太后就传旨要召见他。肃顺等人竭力阻拦,说:“先帝刚死,皇太后居丧,叔嫂应当避嫌,这时不适合召见亲王。”

奕訢当然知道肃顺等人打的是什么主意,针锋相对地说:“怎么,我的皇兄驾崩,皇嫂异常悲苦,我去劝慰一下都不行吗?况民间婚丧,人伦犹在,难道皇家就不讲人伦之道了吗?”

他们正在争吵的时候,一名太监走了出来,说道:“两宫皇太后已等候恭亲王多时,请六王爷即刻进见。”肃顺等人听了这话再也不敢阻拦,只好放奕訢进去了。

奕訢和两位皇太后谈了两个小时,商量好了除掉八大臣的办法。在此之后,他又在热河滞留了两天,期间一直表现出很恭顺的样子,麻痹了这些顾命大臣。两天之后,奕訢启程返回京城,肃顺等人见奕訢走了,都长出了一口气,以为没有人能够再阻挠他们了。

奕訢虽然离开了热河,但对顾命大臣们的威胁其实一点也没有减小。他回到北京后,把掌握兵权的胜保拉拢过来,借此掌握了北京周围的军队。然后,奕訢做好了周密的政变准备,想要在京城将肃顺等人彻底解决。

九月二十三日,咸丰皇帝的灵柩从避暑山庄启程,两宫太后、载淳、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一起返京。走了一天之后,慈禧对八位大臣说:“我们两位太后和皇帝由载垣、端华等七人陪着,从小路先回北京,肃顺带领军队护送灵柩从大路回去,我们会先到北京迎接你们。”

八位大臣不知道这是阴谋,按照慈禧说的办了。其实慈禧这么说就是想把载垣、端华等七人和肃顺分开,以便各个击破。慈禧等人一路沿小道急行,比肃顺早了四天到达北京。此时在京城守候已久的恭亲王奕訢,以小皇帝的名义颁布圣旨,宣布解除八位大臣的职务,将载垣、端华等七人逮捕,又立即派侍卫去捉拿远在途中的肃顺。

肃顺护送着灵柩走到了密云县,由于天色已晚在那里休息。然而就在他将睡未睡的时候,逮捕他的侍卫们突然闯进营帐,将肃顺从被窝中拖出来绑了。至此,八位顾命大臣已经全部落网,慈禧、奕訢等人成功地策划了一场政变。

慈禧等人处理了八大臣后,便宣布载淳正式登基。由于皇帝年纪太小,所以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奕訢因为在政变中立下大功,被加封为议政王、军机大臣,其余有功的人员纷纷加官晋爵。

这次政变是慈禧人生中第一次参与的政变,但却不是遭遇的唯一一次政变。在若干年后,她将作为被政变的对象,经历另一场血雨腥风的洗礼。

2. 戊戌政变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举国震惊,许多爱国人士在声讨“卖国贼”李鸿章的同时,也开始思索中国的下一步要怎么走,才能避免亡国灭种的悲剧。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率领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变法维新。光绪帝早已认识到清朝政治的腐朽不堪,征得慈禧的意见后,他决定启用维新人士,正式开始维新变法。

然而,光绪虽有变法之心,却无变法之力,他面对的,是以慈禧为主的强大守旧派势力。光绪名义上是一国之主,实际上只不过是慈禧手中的傀儡。受到慈禧的牵制,变法处处碰壁,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升级,朝中局势剑拔弩张,血腥的政变一触即发。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三,这是晚清王朝命运千钧一发的时刻。当天上午,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请求她再度出山,执掌政权。杨崇伊的奏章是顽固派要发动政变的信号,如果让他们得逞,那么变法大计就功亏一篑了。

光绪帝知道情势危急,于是痛下决心,写下衣带诏交给杨锐,内容是“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这份诏书既是求救信号,也是写给康有为的政变信号。康有为见到诏书后抱头痛哭,准备设法援救光绪。

当时康有为手里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向西方列强求援,请求他们帮助维新派,压制慈禧一伙人的势力。另一个提案就是直接发动政变,从慈禧手中夺回权力。康有为先是联系了湖南人毕永年,这个毕永年是会党的头目,倾向于变法,手下有几十号兄弟。康有为打算让毕永年带人去颐和园除掉慈禧,但毕永年人手太少,靠这点人估计连颐和园的大门都进不去。康有为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又打算去求助老朋友袁世凯,让他作为毕永年的外援。

为什么康有为偏偏会选中袁世凯呢?因为当时朝中的所有将领,只有袁世凯一个人曾经长期驻兵朝鲜,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也主张变法维新。而且这个人也是有实力的,现在在直隶练兵,手下有一支新式陆军。更重要的是,康有为和袁世凯的关系还不错,经常称兄道弟的。康有为曾经在光绪帝面前保举过袁世凯,助他官升一级,袁世凯从那时起也就欠了康有为一个人情。

康有为的想法遭到了毕永年的反对,他反对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袁世凯是李鸿章提拔的,算是李鸿章的人,而李鸿章又是慈禧的亲信,指望袁世凯去对付慈禧,有些异想天开;二是当年甲午战争开打时,袁世凯不知道走通了什么关系,竟然从朝鲜调回了国内。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怎么能指望着他去冒风险?

毕永年的反对理由很充分,但当时的康有为已经是病急乱投医,还是和维新志士们说了这个计划。

大家和毕永年一样都不相信袁世凯,可是康有为却拿出了袁世凯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上面有一句“他日用得到我的地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康有为就抓住这句话,认为袁世凯肯定会帮助自己。维新志士对袁世凯的态度表示怀疑,但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领袖,他的话大家又不能不听。最后经过商议,决定由康有为先去找日本的伊藤博文求援,如果失败了再去策反袁世凯,启动政变计划。

伊藤博文是当时日本有名的政治家,游历各国,暗中观察亚洲形势。康有为找到他时,伊藤博文并没有和这位维新派的领袖交心,因为他们之间实在是没什么交情。康有为求援不成,只能寒暄几句,然后失望地离开日本使馆。

既然和伊藤博文没有谈妥,接下来也就只有联手袁世凯对付慈禧一条路了。康有为自己不好出面,于是派了谭嗣同去说服袁世凯。

见到袁世凯后,谭嗣同也没多绕弯子,先是讲了光绪帝对袁世凯的器重,又讲明此刻光绪帝的危险处境,最后说出了政变的计划,请袁世凯出兵杀掉荣禄,然后趁机包围颐和园。袁世凯吓得目瞪口呆,问道:“围颐和园干什么?”

谭嗣同回答:“不除此老朽,国不能保。这件事我去做,你不用多问。”这里所说的“老朽”,指的当然就是慈禧。

袁世凯知道此事的难度很大,京津一带向来有荣禄的重兵把守。袁世凯的部队不到万人,而且被荣禄严密监视着,子弹等重要物资都掌握在荣禄的手里,现在谭嗣同说要反抗荣禄,要冒上极大的风险。

袁世凯虽然心里害怕,但也知道谭嗣同此次来者不善,他甚至已经瞥见了谭嗣同腰间别着的手枪。老奸巨猾的袁世凯,为了安抚谭嗣同,便施以缓兵之计。先假意答应了他的要求,还拍着胸脯保证,只要太后和光绪帝来天津阅兵,就会趁机发动政变。

谭嗣同从袁世凯那里出来后,毕永年过来打探情报。谭嗣同忧心重重地说,袁世凯虽然表面上是答应了,但神色犹豫,恐怕以后会生什么变化。毕永年一听觉得大祸临头,劝谭嗣同趁早躲避,不过谭嗣同却没作什么表示。

就在八月初三日夜谭嗣同拜访袁世凯的同时,慈禧也终于做出了一个改变时局的决定——第二天返回紫禁城,重新执掌国家政权。慈禧对光绪的忍耐终于到达了极限,现在她要收回赋予光绪的权力,再次成为清朝的掌权者。

八月初四清晨,光绪帝一早起来去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然而到了颐和园才得知慈禧已经回宫了。光绪听了之后大惊失色,因为按原计划慈禧将会在八月初六回宫,现在提前两天回去,是不是有什么变化呢?光绪心中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匆匆忙忙赶回紫禁城,没想到才到养心殿就看到慈禧正在指挥太监帮光绪“搬家”。慈禧见到光绪后将他一顿痛骂,然后下令把他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那里四面环水,便于看守。光绪临走时长叹一声,知道变法已经不可能继续下去了。

就在光绪被慈禧软禁的同时,荣禄也带着一支新式陆军进入了京城,他这次来,当然是来抓捕维新人士的。八月初六日,慈禧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宣布自己将再次训政,同时命令步军统领衙门逮捕康有为和他的弟弟康广仁,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这条命令一下来,也就向天下公布了光绪帝及其维新派失势的消息,新政的各项措施陆续被取消。

远在直隶的袁世凯听说维新变法失败,害怕自己受到牵连,于是偷偷地向荣禄告密,揭穿维新派想要发动政变一事。袁世凯告密之后,慈禧才知道有人竟敢设计对付自己,顿时恼羞成怒,下达了捉拿谭嗣同等人的命令。

政变宣告全面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相继逃往海外,谭嗣同本来也有机会逃走,但最后还是决定留下为政变而死,警醒世人。八月十三日,慈禧下令将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六人斩杀于菜市口。这就是鼎鼎有名的“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失败后,腐朽奢怠的慈禧端坐朝堂,主持政事;年轻有为的光绪,却只能幽居瀛台,嗟叹度日。

本已腐朽不堪的清王朝,也不可避免地一步步向末路走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