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总额的关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含义和关系是什么 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总额的关系

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总额的关系

2023-07-15 17: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总额的关系

会计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联系:

(1)会计利润总额是计算公益性捐赠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限额的基数.

(2)使用间接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税前会计利润在利润表上是以"利润总额"指标列示的,是指所得税费用之前的利润或亏损.

它的核算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它反映的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所得税之前的经营成果.其核算要求是客观、真实、公允地揭示企业实际的收支情况.而纳税所得(或亏损)的计算已在上面说明,它是确定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应交所得税的依据,核算内容和计算方法取决于国家税法的规定.可见,税前会计利润属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范畴,应纳税所得额属于税收的范畴税前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税前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

1、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联系: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 不允许税前列支(纳税调增)金额 - 当年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金额 - 税法规定免税所得.

2、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总额的关系是怎样的?上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大家对着概念去区别即可,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会计学堂的更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