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192放号“周岁”:差异化发展之路能否“破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西广电网络营业厅 中国广电192放号“周岁”:差异化发展之路能否“破局”?

中国广电192放号“周岁”:差异化发展之路能否“破局”?

2023-07-07 1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年是中国广电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的一年,获得了广电5G建设新突破、“全国一网”整合取得新进展、国家政策和重点项目得到新支持、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等诸多成果。

中国广电自获得5G牌照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如积极推进700MHz频率迁移工作、实施以“5G+有线”发展战略的“双轮驱动”、加快建设新型广电网、加速构建国家文化专网、各地省分公司相继成立、全新建设CBNETIP骨干网等。

2022年6月27日,中国广电终于迎来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正式面向大众开放“192”号段,自此中国广电步入运营发展期。

中国广电旗开得胜

“有线+5G”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中国广电”“广电5G”“广电慧家”三大品牌发布以来,各地广电网络营业厅同步换标。2022年6月27日,中国广电迎来放号时刻,也标志着其正式成为我国第四大运营商,移动通信行业由“三足鼎立”向“四分天下”演变。

一年来,中国广电在“有线+5G”方面加速推进。中国广电2023年度工作会议指出,中国广电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31个省(区市)广电5G网络服务全面启动,中国广电品牌全新亮相,“全国一网”运营管理深入推进,初步形成“有线+5G”融合传播新格局。在网络覆盖和发展用户方面,中国广电已经实现31省(区、市)5G网络服务全覆盖,建设68万个700MHz基站,共建共享380万个4G、5G基站,用户数已达到870万,同时已经建成全国5G业务网、统一市场网、统一服务网。与 其 他 三 大 运 营 商 相 比,截 至2023年5月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5G套餐用户数分别为7.07亿、2.91亿和2.29亿,而中国广电用户数仅为870万。从总数来看,数量相差悬殊,但不得不说三大运营商中5G套餐用户数中有一些是非真实的5G用户(开通了5G套餐,但未使用5G终端的用户)。此外,中国广电能够在三大运营商移动通信业市场务竞争激烈且趋于饱和的局面下,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发展了870万用户,实属不易。

在骨干网建设方面,中国广电依托国家政策支持也取得积极成效,招标工作顺利进行,已基本实现了对中国广电IP骨干网(一期)项目的落地建设。6月15日,中国广电IP骨干网CBNET率先在南京试运营,实现了与“B站”资源节点互通,拉开了广电CBNET骨干网全国试运营的序幕。据了解,江苏省级节点是全国CBNET骨干网八大节点之一,建设完成后,将支撑省内家庭宽带、企业专线、文化专网以及与全国互联,除此之外还包括与其他运营商互联互通等各项业务应用。

中国广电5G首席战略官徐达公开表示,年内将建成中国广电IP骨干网CBNET,提供功能丰富的数字底座和全面覆盖的CDN分发网络,助力全国广电台网转向全媒体、移动化、智能化。在网络建设速度方面,中国广电股份公司政企部总监石然曾表示,中国广电5G SA网业界领先,仅用6个月的时间建成一张全国性的5G精品网络,对标任何一家运营商都称得上是用时最短。

在终端适配方面,能够适配中国广电移动网络的终端型号已达600余种。截至2023年3月,共计608款2023年前上市(存量)终端型号支持中国广电网络,覆盖苹果、小米、华为、荣耀、OPPO、vivo等12个品牌的主流机型和高、中、低全档位机型,还支持多类型可穿戴设备、平板、儿童手表等。更多的终端适配,有利于更广泛的用户群体选择中国广电移动通信网络,同时也表明,中国广电重视终端发展,生态体系不断扩大。

此外,地方广电的发展同样蒸蒸日上。以陕西广电为例,面向陕西用户推出广电5G业务,开放全新“192”号段,提供单移业务5G“精彩”套餐以及集电话号卡、电视、宽带于一体的固移融合“慧家”套餐,满足用户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截至2023年3月末,陕西地区广电5G放号量达40.09万。

广西广电全力打造智慧广电网络,2022年以来已初步建成高品质的广电5G网络。700MHz 5G基站已超过1.3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的连续覆盖。

通过“固移融合,以移促固”的发展策略,广电5G业务也拉动了广西传统有线电视业务发展,固移融合业务占比达到53.8%,广西广电5G移动用户数也在全国广电行业中位居前列。政企业务方面,累计签订物联网业务合同70余个,广西广电应急广播系统已全线使用广电5G信号。

广电5G差异化发展稳步推进

中国广电自获得5G牌照起,就确定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时至今日,这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既定战略。中国广电作为视频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深入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创视听新业态。一方面,推进传统有线电视业务的升级,试点上线了智能推荐频道,推动广播电视的“千人千面”;另一方面,探索发展5G频道、5G融合视听“直播中国”、5G NR广播等新应用,推动广播电视“终端通”“移动通”和“人人通”。

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曾表示,要坚持“以移带固、以固促移”发展策略不动摇,推动有线电视、广电宽带和广电5G业务融合发展、相互赋能,为群众提供具有鲜明广电特色的全业务融合产品,实现广电5G规模化发展。2023年2月,广电行业首个5G应急广播专网在南京正式商用。本次商用解决了终端5G适配、5G专网组网、5G应急广播服务平台搭建对接等多项技术难题,打通了与上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专网承载、安全可控,初步建立了“有线+5G”一体化的城区应急广播体系。

在5G广播领域,广科院5G广播首席科学家张宇认为,5G广播电视在未来有可能成为5G杀手级应用。5G广播电视可以将电视节目或直播传送到手机,实现由“户户通”向“人人通”升级发展,使得基础公共服务能够全面、精准、便捷地触达每一个用户,让党 和中央 的声音直 接 传 递 给手 机用户,实现“主流媒体进入主阵地”。5G广播电视可充分利用地面数字发射塔资源,盘活现有7000余座广播电视大塔,为广电输入新的活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不难发现,中国广电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与各业务的融合发展紧密相联。中国广电不断融合创新,如面向新型工业化,围绕制造、应急、电力等场景,加速“广电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落地;面向现代农业,积极参与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助力提升森林、草原监控监测和感知能力。中国广电将通过自身特有资源,在更多领域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贡献广电力量。

广电网络转型新动能

加速构建国家文化专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与互联网”三网并存的格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全方面数字化,构建国家文化专网逐渐被提上日程。

2022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打造国家文化专网,对于中国广电本身而言意义重大。中国广电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开展新的业务,即国家文化专网接入服务。同时,也为广电网络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发展动能,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广电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差异化发展路径;另一方面有利于为行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形成庞大的专网接入市场。

目前,依托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国家文化专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中国广电正全力以赴构建国家文化专网。中国广电紧抓政策发展机遇,践行“共建共享”原则,加速有线电视网络升级、建设高品质5G网络、规划建设一体化算力体系,充分复用现有设施资源,加快形成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文化专网。

在产业协同方面,中国广电逐步培育文化数字化新生态。中国广电将发挥国家文化专网覆盖城乡的大连接优势,打通文化大数据供给端、生产端、消费端,促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繁荣发展。

中国广电监事会主席宋文玉曾公开表示,中国广电作为媒体、信息和科技融合的平台型企业,正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专网,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未来,中国广电将在打造国家文化专网方面持续发力,借助700MHz的广覆盖优势,推进5G网络覆盖乡镇地区,扩大国家文化专网渠道。同时,与电力、金融、交通、物流、农林等行业进行深度合作,推进区域内文化专网建设,促进广电网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及差异化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广电实现了广电5G业务运营从“0到1”的突破,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广电将在我国文化数字化、5G广播、赋能千行百业等方面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刊登于《通信世界》2023年6月25日 第12期,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