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七夕】男儿也可心灵手“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西壮锦传承人梁恒源 【网络中国节·七夕】男儿也可心灵手“巧”

【网络中国节·七夕】男儿也可心灵手“巧”

2024-06-23 1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网络中国节·七夕】男儿也可心灵手“巧”

【我的中国节·七夕“绣”巧时】

导语:“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今年8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穿针乞巧是七夕的重要习俗。古时,女子们在月光下穿针引线,乞求巧艺。如今,有这样一群“织女”将传统手艺传承创新,各展所长,各显其巧。

在这群人中,不仅有女绣娘,还有男绣郎……

讲述人:广西壮锦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梁恒源

七夕时节,姑娘们会聚在一起比“巧”。其实,这“巧”可不只是她们的专利。作为广西壮锦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虽是男生,但也有着自己的“巧”。听我慢慢道来——

壮锦是壮族特色手工织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忻城是广西壮锦起源地之一,乾隆时期的《庆远府志》中写道:“土锦各处皆有,永定、忻城精致。”

织壮锦需经牵经、串中、穿扣、编花本、织锦五道工序。最关键的编花本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作为广西最年轻的男织锦人,我接触壮锦也有15年了。为了复活它,我经常到县城东门老街看老人织锦,回来反复琢磨练习,慢慢摸出了门道,直到能把家里祖传的壮锦复制出来。

传统手工织锦产量极低,用色艳丽,与大众审美观念和市场需求不符。我开始探索配色和图案的改变:将原本五彩斑斓的丝线替换成相同色系,在旗袍上,图案花纹力求典雅俏丽,在时尚的物饰上,则选用简洁的几何图案。

近年来,我吸收现代流行元素,打造出“民族芭比娃娃”系列产品,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

总策划:张宁

监制:廖慧 李方舟

策划:张倩

采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整理:董大正

视觉设计:王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