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广州棠下“网约车村”探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州棠下村有多少人口啊 【图片故事】广州棠下“网约车村”探秘

【图片故事】广州棠下“网约车村”探秘

2024-07-11 12: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片故事】广州棠下“网约车村”探秘

封面新闻 2016-09-23 13:59 2052

2016年8月10日,棠下村,广州天河区东部的一个巨大的城中村,在猎德村因为珠江新城的建设成为历史之后,棠下村应该可以说已经是岭南地区最大的城中村了。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做着“广州梦”的人,有的人甚至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南下拓荒者,而一代又一代寻梦人的叠加,成为这座都市村庄的人群构成主体。棠下村的屋檐下,河南籍出租车司机群体,是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小村庄,生活着上万名河南出租车司机,他们是这里成片居民楼的主要租户。

下面,就给大家讲述他们在广州打拼的故事。

闫付昌来广州打拼已经十多年。

棠下河南三兄弟

8月15日,坐了近20个小时火车的闫付昌回到了河南省扶沟县的老家,他每年总有几次往返于广州与老家这座村庄之间,这一次,他是因为送就要升入大学的女儿到郑州读书,还要处理几件在郑州的事情,找人询问能否在郑州办到购车的牌照,在广州开了多年出租车之后,他开始为返乡工作和生活做着打算。

闫付昌去年从佛山买了一辆粤Y牌照的蓝鸟,跑了一段时间滴滴专快车。“外地车在广州不好跑啊,接了单有时乘客一看不是本地车就取消单子。”他坚持跑了几个月,生意时好时坏,过完2016年春节,他又跑到离老家近的郑州,托一位中学同学在一家银行找了保安的工作,可是,太低的薪水没让他能够坚持太久。

闫付昌在郑州做了几个月保安之后,又转回了广州。回到广州后,他很快就又找了一辆出租车,做起了夜班代班司机,每天早上五点交班,睡到下午三点起床,下午五点接晚班。他需要多挣些钱供养女儿读大学,他把以后的希望寄托给了儿女。“开了这么多年车,腿可能有点毛病了。”他开车的过程中,时不时地会敲打几下右腿,有时就是下意识地,他觉得也只能再坚持开几年车了,以后也需要像二哥那样寻找新的生路。

最早来广州开出租车的闫付启,现在经营者4家超市。 

付昌的二哥闫付启是1998年从河南省扶沟县古城镇的老家来到广州棠下村时,当时这里只有8辆出租车是河南人开的,广州出租车市场上,还是湖南攸县人的天下。闫付启就开上了8辆中的一辆,那时的出租车生意非常好做,每月可以做到一万多元的纯收入,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河南乡亲来说,广州的出租车市场上“遍地都是金子”。

于是,老乡带老乡,兄弟带兄弟,闫付启带来了哥哥闫房和弟弟闫付昌,扶沟县的带来了本县本乡本村的乡亲,而西华县的就带来了本县的乡亲,很快,几年过去,湖南攸县人转向深圳出租车市场,而河南周口扶沟和西华两县人占据了广州的出租车市场,广州80%的出租车被河南周口人掌控。原本是天河近郊区的棠下村,逐渐演变成了“河南村”,胡辣汤、烩面等河南风味的小吃美食开遍了这座岭南村庄,走在其间,顿觉恍惚。

靠着开出租车,闫家三兄弟都逐步将各自的家庭生活稳固下来。大哥闫房在广州买了房,买了车,还有了一些积蓄,这如果与老家同村的同龄人比起来,他觉得已经很满足。“虽然劳累辛苦,每天要开十多个小时的车,但现在也算是吃喝不愁了,后面的生活也有着落了。”靠着河南人的勤勉、老实肯干,他和众多同乡司机一样,用劳动得到了回报。

老二闫付启从一开始就是不安分的人,他不愿意永远开出租车,他属于同乡中头脑活络的几个人之一。开了几年出租车后,他就转向开办了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自己当起老板,发包车辆、出租车辆,不再憋在车里辛苦了。2012年,就在传统超市(士多店)行业走下坡路时,他却走了一条逆向路,与人合伙开起了超市,竟然生意还不错,他把店址选在城乡结合部,走中低端路线,走品牌超市的差异化路线,利润还相当可观。

闫付启的生意,多少还是靠着老乡司机群体的帮衬,这个庞大的河南司机市场托起的是一个可观的消费市场,即使在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出租车司机转为网约车司机的现在,消费市场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上万河南司机为广州东部这座巨大村庄带来的别样味道,正是中国数十年城市化进程中复杂表情之一种。

付昌的大哥闫房已经59岁了,两年前,在滴滴专车刚刚进入广州不久,他率先从出租车转向了专车。他虽然年纪有点大了,但身体很好,能够跃上单杠,迅速翻上几圈而一点都不累,他还在执着地希望通过滴滴专车的认证司机,虽然他的年龄已经有些超了,但他认为以他十多年的出租车司机经验和仍然健康的身体,技能和体能都还不输于年轻人。大哥闫房从两年前就开始认定网约车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虽然是三兄弟中年纪最大的,比老三付昌大了十几岁,但胆量和意识却更灵活一些。“你只要认定新事物总会取代旧的事物的。”他说,所以,滴滴专车在广州推出时,首先就选了棠下村的司机群体进行招募,他和另外一些同乡很快就从出租车转向了专车。

这是一个典型的栖居在城市谋生的农村兄弟的组合。近20年来,从河南乡村走出的闫家三兄弟,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完成了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大哥闫房和二哥闫付启都在广州买了房子,一家人都安稳地在广州生活,闫付昌也在家乡的省城郑州购买了房产,他以后也不会再回到老家生活了,习惯了城市,他们就选择留在了城市。

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的出现,闫家三兄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他们是中国百万传统出租车司机和千万网约车司机群体的缩影,两个司机群体的镜像在这家兄弟身上聚焦了。他们身上所表现的,是自然地接受了冲击、变化、影响和现实,就像大哥闫房认为的那样“新事物的方向总是对的”。有时,阵痛肯定有的,就像闫付昌去年短暂经历的那样,但是,你必须平静地去接受它、适应它,这就像他的性格,温和地迎接生活的改变。

顾国祥和棠下村的专车司机们。 

顾国祥的淘金路

顾国祥的汽车租赁公司就在棠下村旁边,现在公司有自营和加盟车辆三千多台,其中光棠下村的河南出租车司机转行过来开专快车就占一半以上。这已经是顾国祥来到广州打拼的快20个年头了,他可以说最早一批从老家来广州开出租车的人,顾国祥的上午是忙碌的,他不时接待着前来咨询购车、挂靠、加盟滴滴专快车的人。这些广州土著或者河南、湖南籍的外乡人,匆匆跑到天河区棠下村的这间租赁公司,无外乎一个目的:有车,咨询加盟专快车的条件和收益;没车,咨询“以租代购”购车加入的条件。尤其是,进入8月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跑来问加入专快车,与8月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增加,在顾国祥看来,这可能和“网约车合法化”政策落地明朗化有关。以前观望的人现在有了信心,更多的出租车到期和快要到期的人开始了准备。而之前,已经有很多顾国祥的老乡加入了滴滴专快车车主,可以说,他组建这间公司的司机队伍基础,就是他曾经打拼过的棠下村,在那里,来自河南周口的数万名司机,是等待开掘的“富矿”。当年来到棠下村的河南周口司机,只有几个人。“那时,湖南籍司机还是主体,我们来的慢慢多了,湖南籍司机就少了,他们慢慢往深圳等城市迁移了。”顾国祥刚来头几年,也开了5、6年出租车,他之前在厦门等城市也开过出租车,到了广州之后,一下子就扎下了根。

头脑灵活的顾国祥,出来谋生之前,在老家就有生意,也有点门路可以从银行拿到贷款。于是,他很快从出租车的市场中闻到商机,他贷款买了一辆出租车,赚到钱后又接着买了第二辆、第三辆,然后,他把车承包给从老家来的司机开,很快,他自己变成了“车老板”。

这种灵活的头脑,在进入到“网约车时代”以后再次发挥作用。2014年8月,滴滴专车刚进入广州市场时,顾国祥就迅速尝试开起了专车。“一天多的时候能跑30多单!”那时的高补贴的市场刺激,加上勤奋的工作,他每月获得是收益很是不菲,亲身体验让他感到“网约车”很快将是未来出行市场上的新兴势力。很快,他将2009年就注册的汽车租赁公司,传统的汽车租赁业务转为网约车业务,成为广州第一批与滴滴合作的汽车租赁公司。那些来自河南周口的老乡,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批被转化的滴滴司机,比如,李国群、李国征兄弟。

李国群兄弟俩经常和同乡的出租车司机聚会叙旧。 

47岁的李国群来到棠下村的日子,他清楚地记得是2000年的5月6日,以前,他在浙江、福建等地开过货运、工程车,而来到广州后的第三天,他就开上了出租车。在一连做了15年的出租车司机之后,2015年12月,李国群从出租车司机转入滴滴专车司机。弟弟李国征比李国群小5岁,比李国群来广州晚了一年。刚来广州时,哥哥每天晚上带弟弟熟悉路线,在哥哥的带领下,弟弟也开起了出租车,一直干了14年后,他和哥哥差不多时间,在2015年12月转入了滴滴专车。

像李家兄弟一样,哥哥带弟弟、父亲带儿子、亲戚带朋友的形式,一批批从河南故乡来到广州打拼的河南籍司机,逐渐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聚落。一开始,出租车是他们栖息的树枝,慢慢地,他们有的转入其他行业,获得更好的谋生机会,而现在,网约车成为他们栖息的又一棵大树。现在,顾国祥的公司已经拥有3000多专快车司机加盟,而其中的一多半司机,都是“从故乡来”的。

李国征是2001年来到广州棠下,刚开出租车时,哥哥李国群每天晚上都去带他先熟悉广州的路线。 

当然,还有一部分老乡坚守在传统出租车的行业,比如,像牛福生兄弟,哥俩轮换班,每天下午5点交接班,他们依然坚持在传统出租车的道路上。而在老乡与老乡之间,他们租住的房屋屋檐搭着屋檐,抬头不见低头见,不管是开出租车,还是网约车,都是在一个锅里觅食,都是靠辛勤的劳动获得养家的果实,彼此之间,往往是信息的各种交流,相融相生。甚至在一个家庭里,哥哥开出租车,弟弟开网约车,比如闫家兄弟,但彼此之间依然是相当地融洽。

有关出租车、网约车变化的故事,在中国南方这座城中村屋檐下的故事,还有这里成千上万司机命运的改变,都是中国社会变迁平静叙事中的一个过程。

对于这些来到城里的“无脚鸟”来说,谋生、养家是他们的主题,只要有可观收入的载体,那就是他们可以栖息的树,在网约车已经逐渐成长为可以依赖的大树之后,这些“无脚鸟”依然可以寻找他们的城市梦,这是当下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一个真实图景。所以,在现实影响下,广州棠下村也在从“出租车村”变身为“滴滴村”,因为不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专快车司机,他们其实早都养成了通过“滴滴”接单、出车的习惯。从早到晚,这座都市村庄的四周,“滴滴一下”的声音此起彼伏,那是辛勤的河南司机,又开始一天的奔波了。

声明:图片由视觉中国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视觉中国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