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 2021年起采用“3+1+2”科目组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州市新高考政策 重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 2021年起采用“3+1+2”科目组合

重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 2021年起采用“3+1+2”科目组合

2024-06-24 2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经教育部审核备案同意,市政府4月23日正式印发《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2021年6月高考),高考总成绩的组成科目由“语数外+文综/理综”变成“3+1+2”组合。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物理或历史,“2”为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选2门科目。

  “重庆是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地区。”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舒立春介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2014年,浙江、上海启动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启动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8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启动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重庆积极借鉴第一批、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成功经验,结合重庆实际,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形成了《实施方案》。

  此次重庆高考综合改革包含几个关键词:学考、合格考、选择考和高考。学考指的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简称“选择考”)两部分。高考由全国统一考试语、数、外三门学科考试和“选择考”组成,在每年6月进行。

  从2021年起,考生的普通高校录取总成绩,由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学科“选择考”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考”每门学科原始分分值均为100分。其中,首选学科成绩以原始分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再选学科成绩以等级转换分(每门分值仍为100分)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总分300分。

  不分文综和理综后,高校的录取方式也有调整。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统一高考招生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分本、专科两个阶段进行录取。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采取一个招生专业(类)一所院校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积极探索“一档多投”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模式。

  同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将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教育考试招生相对分开,把“文化素质测试+技术科目测试(职业技能测试)”考试方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的主渠道。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实行“文化素质测试+技术科目测试(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考试招生评价方式;针对中职毕业生,实行“文化素质测试+职业技能测试(专业综合理论测试、专业技能测试)”的考试招生评价方式。

  即日起,市教育委员会、市教育考试院、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育评估院联合组建了咨询答疑队伍,统一接受社会各界咨询和答疑。

  集中咨询时间:4月23至26日

  电话:(023)67632696、67632706、67632901、63890533

  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日常咨询电话:(023)67869200、63620646、67716390

相关新闻

新高考来了,这些问题你应该知道

(图示来源: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4月23日,市政府正式印发了《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我市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起高考采用“3+1+2”科目组合。

综合改革后高考跟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高校录取方式又有哪些不同?为此,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组织有关专家和长期从事普通高考工作的有关人士,对《实施方案》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政策解读。

“3+1+2”

1 综合改革后,高考科目有哪些?

答:普通高校统一高考由全国统一考试和我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组成。自2021年起,6月份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学科,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条件成熟时,外语实行“一年两考”,外语听力采用计算机考试方式进行。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学科。其中,物理、历史为首选学科,考生只能选择其中1门参加考试;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为再选学科,考生只能从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

2 考生为什么要在物理和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

答: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1)体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学科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学科作为首选学科,有利于为考生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2)符合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我市各区县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学科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区县、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3)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选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还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分两个序列排队录取。也就是说,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和历史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考生只能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参加选择性考试。

3 普通高校统一高考实施“3+1+2”科目组合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答:(1)目标导向不同。“3+1+2”的科目组合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选择科目组合不同。对“3+1+2”科目组合,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3)考试内容不同。“3+1+2”组合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选择考”有12种科目组合

1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什么?

答: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教育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

“学考”分为合格性考试(以下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考”)。

2 “合格考”包括哪些学科、内容范围是什么?

答:“合格考”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共14门学科。

“合格考”学科考试内容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合格考”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3年版)》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考试内容从其规定。

3 “合格考”如何组织考试?

答:“合格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1门学科实行笔试,每科满分100分,由市教育考试院统一印发考试说明、组织命题、考试、阅卷和公布成绩;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实验实作考查以及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的素质测试由市教育考试院统一制订测试标准,由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合格考”中11门学科的笔试实行全科开考,每学年组织2次。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通用技术2门学科首次考试在高一下学期末进行,每门考试时长为60分钟;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学科首次考试在高二上学期末进行,每门考试时长为60分钟;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门学科首次考试在高二下学期末进行,每门考试时长为90分钟。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实验实作考查以及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的素质测试时间,由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计划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起,各科目考试时间另行安排。

各学科首次考试必须在该学科按照课程计划完成教学后进行,学生不得提前参加各学科“合格考”。“合格考”学科成绩合格的,不允许再次报考;不合格者可参加相应学科后续考试。高三上学期结束前须完成全部“合格考”。社会人员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证者可根据“合格考”的考试安排和自身情况合理确定参加“合格考”的考试时间。

4 “选择考”学科选择组合有哪些?

答:“选择考”学科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组合如下:

序号物理类组合序号历史类组合

“选择考”科目在普通高考报名结束后不能更改

1 “选择考”学科什么时候确定?

答:“选择考”学科由学生在“合格考”结束后选择,在普通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考生只能参加所选学科的“选择考”。普通高考报名结束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学科,普通高考报名结束后不能更改。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1)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有时成绩还会暂时下滑,这属于正常现象;(2)选科后,各学科就开始学习所选科目选择性必修内容,如果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学科,已经进行的课程很难补课。因此,建议学生选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2 “选择考”学科的成绩如何呈现和运用?

答:“选择考”中,首选学科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并计入“考生总成绩”;再选学科成绩按照转换办法以转换分呈现,并计入“考生总成绩”。“选择考”成绩当年有效。

3 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答:我市《实施方案》确定,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4 为什么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试成绩要进行分数转换?

答:按照“3+1+2”模式,考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学科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其成绩将计入“考生总成绩”。由于再选学科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再选学科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转换分,以解决“选择考”再选学科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

1 录取方式有什么变化?

答: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统一高考招生依据全国统一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将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本、专科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采取一个招生专业(类)一所院校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部分特殊类型招生除外。

2 什么是“专业(类)+学校”的志愿组合方式?

答:传统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学校下可以填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意愿;实行“专业(类)+学校”的模式后,则以一个专业(类)加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可填报若干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了专业或专业类,因此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得到更充分尊重,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其满意度相比传统模式会得到提高;同时,学校录取的考生因其专业意愿表达明确、充分,选拔满意度和培养契合度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3 “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有何优势?

答:(1)能够更好维护考生利益。在考生的选考科目与招生专业相符的前提下,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理想自由选择志愿。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专业选择权。(2)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能够促使高中学校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取向和专业志向,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3)能够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专业(类)+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有利于高校录取到具有明确专业志向的学生,同时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能够强化相关领域人才培养。“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能够吸引更多考生选择自己擅长并心仪的专业,增加其学习动力,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国家相关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招生计划按照“物理学科类”和“历史学科类”编制

1 高校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有何要求?

答: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对高中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如某高校的某专业首选学科要求为“物理”,再选学科不限,则表示考生3门“选择考”中只要选考物理就可报考该专业,对2门再选学科没有要求。我市将汇总各招生高校所提的选考科目要求后,及时提供给考生参考。

2 高校招生计划如何编制?

答:高校将严格按照之前公布的本校拟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物理学科类”和“历史学科类”两类分本、专科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将明确到每一个招生专业中。如果某一专业既可按“物理学科类”也可按“历史学科类”招生,也须分开编制招生计划。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