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新篇章!广州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新线体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州地铁18号线南村万博出口 “东进”新篇章!广州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新线体验

“东进”新篇章!广州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新线体验

2024-04-15 02: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Neveadun、Grafeugen、liuzhongren、KM.Wolf

|文:Neveadun

|编辑:Neveadun

12月28日中午12:00

三期规划中

两条黄埔新线率先“盛开”

意味着广州的“东进”步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开启了新的篇章

两条线路的运营方式有何变更?

新线车站有何亮点?

换乘是否便利?

有否缺点需要改进?

  01   新线运营:

些许加密,交路多元,半程末班

5号线串联火车站、新旧CBD、鱼珠等热点区域

拥挤度也就仅次于3号线

长久以来饱受众人诟病

7号线开通多年、途径广州南站

间隔却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同样造成了拥挤

众皆盼间隔压缩运力提高之事

借本次延长线开通之机

是否圆梦?

答案是——圆了!

但只圆了一点点

5号线最小行车间隔已压缩至2分整

仅仅比延伸段开通前少了几秒

似乎不够“给力”

但实际上

常规地铁系统想要压缩

至2分或以下已实属不易

可以说5号线潜能已基本压榨干净

至少令人欣慰的是

加密的那几秒聚沙成塔

能多让几个人早登上列车

由于既有段

跟新开段客流差异巨大

5号线全天开行大小交路

小交路为“滘口~文冲”

以保证大客流段的运力

乘客需留意车站电视或广播指引

且延续以前的两项传统

一是半程末班车

全程的黄埔新港方向收车后

开行终到文冲的半程末班车延迟收车时刻

二是加开救火空车

高峰期会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空车飞站

投入大客流站点载客等措施

敬请留意地铁方相关提示

7号线二期开通初期

普通工作日与周末执行单一交路

高峰期行车间隔约5分19秒

同样压缩不多

那么为什么不继续压缩呢

一是7号线列车数暂时不够了

在二期新车可上线数很少

且暂无法频繁出勤的客观条件下

7号线供车骤然紧张

二则是7号线自身的客流

尚未达到需要更高密度运载的水平

广州地铁出于效益与服务的平衡

选择了这样的方案

同时7号线亦借鉴5号线的经验

开行半程末班车“美的大道→姬堂”

此交路也会在高峰结束列车回库时出现

新线开通正值元旦来临

有的乘客可能发现

元旦假期期间出现了“锦龙~深井”的小交路

确实存在

7号线作为一条经广州南站的线路

节假日期间总会被不少出游返乡旅客选择

这种客流往往比各站进站客流高得多

调度不得不将资源向南站倾斜

“锦龙~深井”便是这样一条

提高列车周转率

加密重要需求段间隔

强力运送南站旅客的小交路

在深井站折返的列车

而二期开通后南站始发的夜间专车

停靠站点尚未正式公布

如需及时了解详情

敬请留意广州地铁官方发布的讯息

  02   新站装修:

前卫时尚,宽敞大气,文化发掘

作为三期普速地铁“首发者”

5号线东延段和7号线二期

车站设计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5号线作为一条十四岁老线路

旧车站设计虽然延续一站一色风格

给每站带来别样的色彩

但元素千篇一律

照明昏暗陈旧

站台局促狭窄

扶梯数量不足

批评不绝

5号线东延段标准站设计

为我们打开了第一种思路——

传承并改革

依然是一站一色

依然是两侧挡板配中部菱形吊顶

不一样的是

通过调整吊顶细节

重新分配色彩密度

削减立柱提升层高

增强照明拓宽车站

等改革呈现出比旧站高级的视觉体验

具体到特定站点还有微妙变化

夏园站作为标准装修站兼换乘站

不仅立柱配色模仿了13号线

且不拘一格地设计了装修“转换区”

由5号线本身的红色菱形

到转换区黑色支架+扁平红菱形

最后到13号线黑支架+白色“流水”

圆滑的转换

与13号线融汇贯通

庙头站宽度更宽不得不设置立柱

但立柱本身进行了精心设计

柱顶与吊顶近色

柱底跟地板融合

与夏园一样中串丝带保持连贯性

加之吊顶的挑高

空间感十足

在特定位置摄影

甚至能拍出渐变滤镜的感觉

5号线东延段设一座特色站——黄埔新港站

一下车

首先便被这宽阔豪爽的站台宽度所吸引

固然这宽度在二期及以后新线实已司空见惯

但对于市区市民来说

目前更经常乘坐的一期及以前线路

一般可没有这等优待

再细细品鉴

站台已可窥见本站的特色设计元素

云彩、蓝天

站厅则是真正的舞台

一种清新淡雅的宁静感徐徐道来

依山傍水、面向海洋

这便是广州几千年来的生存之道

站厅摆放了几处大型花艺、智能互动点

其中一处还是和施工方一起倾情参与的

7号线

是二期规划唯一一条高规格、

高配置的B型车线路

站台宽度让一期线路垂涎不已

扶梯数量令嘉禾望岗自愧不如

车站设计极具几何感和灵动感

那时虽已弃一站一色理念

但7号线的颜色种类还是相当丰富

后来延长的西延段和二期

亦将“七号线精神”发扬光大

车站宽度和设施数量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在装修风格上

两者均采用了第二种思路——

开拓性创新

若想回顾7号线西延段的装修,请参见:

7号线二期的标准站

依然并非一站一色

却已不再采用律动的蜂窝吊顶

而是“打开天窗说亮话”

全新的裸顶风格

在颜色搭配上大胆闯进

采用渐变色衬底

并将其延伸至整个裸露的天花

辅以小面积的纯白金属板点缀

时尚而前卫

虽然设计灵感来自于

青绿山水画

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也展现出坚实的意志精神践行能力

但实践中

车站带给人的感觉

更像是一场极光盛宴

这大概便是自然景象间的共通之处吧

7号线二期有不少车站采用了

天花挑高设计

配合裸顶的设计风格

给人一种中庭开放车站的错觉

高端通透感尽显

7号线二期除长洲、洪圣沙、裕丰围外

均为标准站

其中大沙东、萝岗、水西作为换乘站

并未采用山水渐变色

而是复用传统型大面积纯色

仅在小部分区域存在渐变色

关于换乘站的体验与技巧

将在第三部分再展开

而姬堂站虽是渐变色

调色板却悄悄添了新色

柱顶和天花颜色

变成了如黑似墨般的深蓝

宛如耀眼极光亦盖不住黑夜之暗

看上去也别有一番情调

以上诸多千丝万缕的微变

使得即便仅在标准站中荡漾

也不会觉得单调枯燥

标准站里最后值得留意的一点是

燕山站作为规划永久终点站

既与水西停车场上盖tod融为一体

使得业主可零距离来往小区与停车场

也是一个上下客付费区分离的站

(或与其上方tod设计有关)

无法实现不出闸折返

若因坐过站或坐错方向误到此站

请求助现场工作人员

而特色站的登台亮相更是惊艳

由于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未完成建设

洪圣沙暂缓开通

因此我们能实地欣赏的便是

长洲站和裕丰围站

“黄埔精神”特色站——长洲‍‍‍站

作为被宣传轰炸频率很高的车站

满怀期待的人们

到站开门那一刻

一定不负所望

映入眼帘第一名

必定是被围栏怀抱的特色花艺造景

这也是本站预留换乘节点

被活用为黄埔地标、特色宣传栏了

蔬穗瓜果一车收

隆平院士千秋颂

向一生甘苦奉献、辛勤耕耘的

无双国士袁隆平院士致敬!

“大车”与小车

今天世界又多了一个伤心的孩子

此外还展有长洲的人文建筑、自然景观等

不一枚举

视线从工艺造景中移开

我们发现车站本身也颇有特色

特别是上至站厅

特色斐然涌现

车站大胆取消了天花板吊顶‍‍

裸露在外的管线作为重要载体

通过合理的配色

与立柱、墙体装修协力配合

十分具有视觉张力

站厅设有多座文化驿站

和一面黄埔军校正门的石刻

立柱粘贴了一些语录和历史资料

动情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长洲岛与黄埔军校的历史

Metro Bay就不都在本文展现了

留待各位到现场惊喜挖掘

据报道还有超科技的3D全息投影

但Metro Bay没能找到

车站中央高处的挡板

上镌四张珍贵历史图片

唯一问题是过于像素风

细节实在看不真切

也极易被游客忽略

在前往裕丰围站的路途中

我们将连续两次下穿珠江

并途径暂缓开通的洪圣沙站‍‍‍‍‍

洪圣沙站也是特色装修站点

不过成品已非上图的方案

概念图中黑墙已被标准青绿渐变板替代

主题色、特色造型等细节也大不同

敬请期待

目前洪圣沙站已经三权移交但仍在装潢

屏蔽门则被遮挡起来

乘客既无法抵达也无法一睹芳容

不知何时方可面世

“港口印象”特色站——裕丰围站

裕丰围站作为三线换乘站

车站规模庞大

站台宽度也是7号线二期中之最

本身靠近老黄埔港区

十分适合采用主题装饰方案

设计师也是这么想的

故另一个裸顶特色站闪亮出炉!

车站立柱被打造成港口龙门吊的形状

墙壁则模拟集装箱堆叠的场景

不过虽然龙门吊装饰很有真实感

港口氛围的效果却有点差强人意

或许是因为本身是封闭空间

又或许是因“集装箱”的配色较为鲜艳

与真实集装箱有所区别的缘故吧

抛开此不谈

天花板的裸装无吊顶的设计

配上棱角分明的模拟机械

尽情凸显工业风‍‍‍‍‍‍

还是很有美感的

站厅-站台的斜通道采用了全橙色的墙壁涂装

视觉冲击力度相当强‍‍‍‍‍‍‍‍‍‍‍‍‍‍

灯带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

将空间照得通亮

本站由于端头均为换乘节点

也不应侵占站台空间

因此是这轮新站中唯一将洗手间置于站厅的站

此外还在非付费区设置了额外洗手间

使得本站洗手间数达到了三间

13号线站厅巧妙结合原设计思路

进行了再装潢

流觞曲水、海浪翻腾

寓意着在港口装卸后

抖擞精神

再度扬帆起航

无论5号线东延段

抑或7号线二期

不管是标准站

还是特色站

基本都有花艺造景

文化驿站等智能互动打卡点

还有现场精彩巡游表演、管弦演奏(仅限首日)

欢迎大家前往发掘!

前文提到了长洲的换乘节点

和裕丰围被换乘节点阻碍的洗手间设计

那么

新线跟老线的换乘情况如何?

新线还有哪些换乘预留吗?

  03   线路换乘:

既有近距,也有远道,皆配电梯

5号线东延段共设两座换乘站

一座为与老线13号线换乘的夏园站

另一座是预留换乘25号线的黄埔新港站

夏园站是标准的平行站厅换乘站

13号线当初便预留了打通整面墙体的条件

使得本站虽未达到最便捷的程度

换乘体验依然相当不错

在5号线4、15号屏蔽门

和13号线10、16、31号屏蔽门下车

可顺畅无阻换乘

鱼珠站的恐怖拥挤度

昔日“单点换乘”鱼珠站虽换乘距离更短

但站台节点承压能力却更小而体验更拥挤

此时夏园站能给有不同需要的人们

一个新的选择

黄埔新港站为5号线的规划永久终点站

同时规划25号线经过

因此该站预留了该线的换乘节点

在垂直电梯竖井、厢内按钮

和车站侧墙门牌上

我们都能看到预留的明显痕迹

该站预留的换乘

为标准的十字岛侧节点换乘形式

站台站厅均可换乘

7号线二期共设八座换乘站

已实现换乘的为

与13号线换乘的裕丰围站

与5号线换乘的大沙东站

与6号线换乘的萝岗站

和与21号线换乘的水西站

已预留的有

与穗深城际琶洲支线换乘的深井站

与8号线东延段换乘的长洲站

与25号线换乘的裕丰围站

与19号线换乘的姬堂站

与23号线换乘的加庄站

我们从深井站开始

逐一探访

深井站为13m宽岛式车站

站台-站厅配备整整六台扶梯

这便是为琶洲支线客流准备的疏散能力

穗深城际琶洲支线大学城东站(工程名)

坐落在地铁站西南角

深井站内的相应预留通道接口毗邻A口

地铁与城际近距换乘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让我们拭目以待

长洲站是7号线与8号线东延段换乘站

8号线东延段今年内将有望开工

前文已经提到

长洲站台目前的打卡点

便是8号线东延段的换乘节点

本站采用T形节点预留

同时站厅也预留了站厅互通接口

欲了解8号线东延段去年11月进度,请参阅:

裕丰围站为7号线与13号线、

25号线的三线换乘站

7号线与两线的换乘均为节点换乘

而13与25号线的换乘

必须路过整段7号线站厅/站台

这也是7号线车站特意拓宽的缘故

7→13号线节点位于7号线站台北侧

最近的车门为24号屏蔽门

同时该换乘节点可达13号线站台东侧

13号线在40号屏蔽门下车

可最快到达

经由节点快捷换乘

可比站厅换乘耗时节省足足2分钟

7号线站台南侧

预留了与25号线换乘的节点

在日后25号线开通后便可由此快速换乘

大沙东站是5号线与7号线的换乘站‍‍‍‍

因无预留且站位有一定距离

采用通道换乘方式

通道长150米

安装了两对自动步道‍‍‍‍‍‍‍

虽然与磨碟沙、南村万博等站相较

友好很多

但跟市区内的通道换乘车站距离比

确实要偏长一些

此外5号线和7号线的埋深都较深

导致上下楼花费较久的时间

令本站的换乘需时稍长

体验较差‍‍‍‍‍‍‍

若要最快完成换乘

建议在5号线4、15号屏蔽门处

和7号线6号屏蔽门处下车

姬堂站‍‍‍是接轨7号线姬堂停车场的站点

具备列车折返的条件

同时在车站北侧这片围栏区

预留了与19号线换乘的T形节点

站厅北侧也有踪迹

在非付费区赫然出现一大块空空如也的区域

这也与19号线有关

加庄站是7号线与23号线的换乘站

两线平行并排布置

与夏园站一样

加庄站是平行站厅换乘的车站

与夏园站也一样

在23号线施工前

本站不会显现出任何痕迹

萝岗站与6号线(未来拆解为20号线)换乘

6号线车站建设时未作预留

通过早前对C口的腾挪改造

实现6号线与7号线的站厅短通道换乘

上图从6号线站厅眺望

一眼便望穿至7号线

换乘距离很短

而且通道宽度相当宽敞

整体换乘体验良好

7号线换乘6号线的最佳门号为7号

此站也是12月28日开通仪式的举办地

不知宝能举办演唱会之时

7号线能为小不点6号线分担多少呢

水西站是7号线与21号线的换乘站

21号线车站施工时紧急调整为换乘设计

并增加T形换乘节点预留

因此本站换乘体验极好

7号线节点设在站台北端

1号屏蔽门离得最近

21号线节点设在站台中部对称的两边

8号屏蔽门为最佳

均设有双向扶梯和楼梯

经过T形转换层后

便可到达另一条线的站台

整个过程快捷而省力

本站新开的三个出口中

有两个均设有专用垂直电梯

人性关怀备至

想知道其他新站的出入口信息?请参阅:

  04   缺陷不足:

部分设施缺失,信息更新滞后

18号线开通后Metro Bay发布过一篇体验文

其中针砭过18号线

候车站台座位少

垃圾桶也缺失的问题

现在这个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了

5号线东延和7号线二期上

比起18号线

本次新线垃圾桶还是更多的

只是密度依然偏低

虽然站厅必定有两套或以上

以及洗手间内也可实现丢弃需要

但站厅的垃圾桶不一定设置在付费区

站台上则更是不一定有配置

若为此求助于人

或者捏鼻子随身携带

实乃不便

希望广州地铁能尽快完善

而候车座椅方面

很遗憾地

只要处于新站范围

一张都别想看到

比18号线当时情况还糟

关于这类设施的必要性

已在两年前的推文中权衡清晰

不再赘述

希望设施厂家添柴加火努力加工

广州地铁早日进行添补

新的换乘站开通了

旧线路自然理应显示相关换乘信息

以向乘客提供准确到位的资讯

可惜的是

这一次广州地铁没有做好

13号线走字屏在显示

“下一站:夏园/裕丰围”时

确实加入了换乘信息

但列车到站显示当前站信息时

却遗漏了换乘信息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了21号线上

且连“下一站:水西”都未更新

并且遗漏更新水西小交路的报站音频

实乃不该啊

广州市内还有一条没有更新的是THP1

虽然其意识到了需要更新

并以特别的方式强行更换了报站音频

但车内LCD、车站售票机却被遗忘了

佛山地铁亦没有更换

其3号线对广州7号线的方向提示

好消息是

一周过去

以上乘客信息有部分已得到更新

期望运营部门注意端正自身的服务态度

减少“乌龙”事件的发生频率

避免误导乘客

后记

新线的确有不少一些小毛病

其新覆盖到的人口也不算多

但其创新的装潢设计

宽敞的车站空间

豪华的电梯数量

高瞻的换乘预留

以及最重要的

提高了广州地铁整体线网效率

对黄埔区线网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和加强作用

舒缓了部分车站的客流压力

增强了乘客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降低了拥堵时地铁员工的工作压力

接下来我们迎来的便是三期重磅市区线了

其对线网的优化作用将更为强烈

希冀广州地铁能视进度情况

应开尽开

便利市民出行

Metro Bay也对新线进度和开通进行了分析预测

你对两条新线有何感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