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面对面】李玲: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到77岁 建立中国健康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东的人均寿命 【理论面对面】李玲: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到77岁 建立中国健康观

【理论面对面】李玲: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到77岁 建立中国健康观

2023-04-02 0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光明网讯(记者 梁泽运 陶媛)“健康中国是‘十九大’以后新的国家战略,蓝图就是为所有的中国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现在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我们目前的人均预期寿命远远超过我们GDP应该达到的水准。”本期《理论面对面》节目嘉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详细为我们讲述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到77岁的“健康中国”奋斗历程。

【理论面对面】李玲: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到77岁 建立中国健康观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李玲强调:“健康中国的道路为我们改革开放奠定了丰厚的人力资本。健康教育是人口红利最基础的条件,所以我们今天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除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其实非常独特的中国经验是什么?是我们通过制度创新,用极少的成本解决了中国人的健康和教育问题。所以我们为改革开放培养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的、受过教育的、勤劳能干的劳动力。”

【理论面对面】李玲: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到77岁 建立中国健康观

对于“人力资本”这一经济学术语,李玲提出不同观点:“人力资本是经济学的一个研究的范畴,但是在一般的经济学里面,只是把人力资本作为工具,作为我们一切投入需要的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增长蕴含的深刻社会变革的含义是被忽略了。健康,它反映的其实是社会的综合能力,因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它是精神的、身体的和社会福利的一个完美状态。经济发展只是手段,我们一切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健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理论面对面】李玲: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到77岁 建立中国健康观

她补充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用我们制度的优势和文化的优势来打造新的维护人民健康的模式,这就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李玲最后总结道:“现在很多国家的医疗卫生模式都是学着我们中国的经验,因为人才是最大的财富,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而我们能够为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口保障健康,这是我们未来能够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自5月20日起,光明网推出《理论面对面》20集系列访谈短视频,邀请专家学者以生动形象、立体多面的融媒体展现形式,讲述并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聚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