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都说“冬至大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东人怎么过冬至 老人家都说“冬至大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吗?

老人家都说“冬至大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吗?

2024-06-26 07: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65岁的彭伯可是院里的运动达人,桌球、乒乓球样样在行。闲暇时,他还喜欢坐在钢琴前滑动指尖,弹上几首曲子,在动静刚柔间,游刃有余。

我在广州出生长大,三十几岁去了深圳工作,就算是深圳本地人,也没那么看重冬至。但 广州人,对冬至却是出奇地重视。

在计划经济年代,一个月的肉票只够买约一斤半猪肉,一年里,也只能吃上一两回。冬至这天,猪肉、鱼肉、鸡鸭鹅等食物的供应量往往比平常大,我们拿出好不容易存下的肉票,想着无论如何,都要买些肉回家,和家人一起吃一餐丰盛的团圆饭。忙碌了一年,这也是给自己的犒赏。

为什么冬至大过年?冬至休息,春节喜庆,与春节相比,冬至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听老人家说, 从节令上看,过了冬至,农民就开始半休息状态,我们很多传统习俗,都源自乡村。

——彭伯

No. 2

冬至,坚守我作为医生的责任

81岁的吴伯不但医术精湛,对古籍也颇有研究,更是粤曲、粤剧的发烧友哦。来养护院半年了,在粤剧班里总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我是广州人,当了几十年医生,逢年过节都要在岗位上坚守。

1971年,焦柳铁路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南接广西、北连湖南的彭莫山隧道,是我国中南地区最长的单线隧道。广州市组织了5个医疗队去湘西,为打隧道的工人提供医疗援助。那年我30岁,没想到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就在怀化呆了一年。

冬至那天,我们8个医生在简易的棚子里,用单位发的面粉和猪肉馅包饺子。身为广东人的我,将饺子做成了油角的样子, 平常很少机会吃猪肉,这天我一下子吃了20多个饺子!

回来之后,当然希望能在节日里跟家人团聚,可 作为医生,在节日里我经常要值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少,心中自会有些遗憾,但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坚守岗位是我们的责任。

冬至为何这么重要?我觉得 在于一家人齐齐整整,健康愉快共聚,共享天伦之乐。

——吴伯

No. 3

冬至,滋补羊肉暖洋洋

80岁的梁伯,是银幸学院书法班的学员,最爱在书桌前展纸泼墨、肆意挥毫,独自沉浸在书法的墨香里。都说“寿从笔端来”,梁伯就如那苍劲有力的字迹般,硬朗豁达。

大半辈子,我都在集体宿舍度过,一日三餐也在集体食堂解决, 对节日,我反而没多大感觉。对有家庭的人来说,平常大多忙于工作,冬至这个节日,就给了他们一个相聚的机会。

还记得以前过冬,身子不时冻得直颤抖,我都要穿上棉衣和毛衣。天冷了,就要吃点肉暖身,正所谓“冬至到,羊肉俏”,过冬自然少不了羊肉煲,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吃过之后身子就特别暖和。

冬至大过年?从懂事起,我就知道,但以往一过节,我反而觉得孤单寂寞。来到养护院后,认识了一些朋友, 彼此守望相助谈天说地,现在每天都像在过节。

——梁伯

No. 4

冬至,让生活有点波澜

身为厨艺达人担当,说起包饺子的技术,82岁的吕伯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冬至那天,吕伯将会在养护院的包饺子活动中,化身烹饪导师,将包饺子的秘笈教给大家哦!

18岁那年,我离开南京到北方工作生活,直到80年代才定居广州。以前我家里很穷,没怎么过冬至,能吃上一个鸡蛋、一碗面条就很不错了。

在北方,节日里会吃饺子,基本都是手工包的。拿着擀面杖 一推一拉,擀出来的饺子皮中间厚边缘薄,包饺子时放馅儿再叠回去,刚好达到微妙的平衡。而机器做出来的饺子,只会厚的地方变得更厚,手工技术的魅力,机器无法替代。

冬至,感觉近十年来人们才比较重视这个节日。我老伴是东莞人,也经常说“冬大过年”,但在我看来, 冬至最重要的是,给一平如水的生活带来一些波澜起伏。

吃饺子还是汤圆?这无所谓,最要紧的是, 节日的气氛和仪式感。趁着节日相聚,得知儿女还记挂着我,就足矣。

——吕伯

No. 5

冬至,尽是兄弟姐妹的开心回忆

在和莫婆婆聊天中,回忆起那些年过冬的快乐,她一直笑声不断,真不愧是院里的“开心果”!

我是广州赤岗鹭江人, 小时候过冬至,妈妈总会准备烧肉或鸡肉拜神、拜祖先,烧肉,代表着红皮赤壮。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有肉吃,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就是最为开心的事情。有一年冬至,妈妈留在饭堂工作,让我们五兄弟姐妹自己做饭、拜祖先。可几时拜最合适?妈妈灵机一动:“你们看着邻居怎么做吧,他们一开始拜,你们跟着就是了。”

在我们赤岗地区,节日里定少不了“ 松糕夹油角”,糯米粉做皮、豆沙做馅,边缘捆成麻花状,再夹着松糕一起蒸。既省柴火,又能一次过品尝到两种美味,配上一碗菜干粥,再满足不过。

现在会做这种传统小吃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 时隔多年,那份兄弟姐妹一起做饭、开心吃肉的快乐,仍一直在心头荡漾。

冬大过年?从小就听说了,也许是秋实冬藏,丰收后过冬,就要做好明年开春的储备。

——莫婆婆

No. 6

冬至,忘不了煎堆夹松糕的美味

88岁的邓婆婆一生历经坎坷,但讲起儿时对过节的期盼,依然兴致高昂。都说食在广州,除了懂得吃,邓婆婆还有不少隐藏技能,她可是院里的手工达人、麻将高手呢。

我是顺德人,解放前来到广州,一直在西关生活。以前在 顺德过冬至,一定少不了 蒸松糕、炸煎堆的热闹。

看着油锅里不断膨胀的煎堆,捞起来又瘪了气,再夹上软软的松糕,一口咬下去, 松软香甜、甘香可口,真系好好食噶!

我们顺德人还会做 爆谷煎堆,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十斤八斤爆谷,光挑谷壳都要费很大功夫。煮糖浆、趁热倒入爆谷、花生和芝麻,必须手脚麻利,才能在糖胶凝固前加入食材抓成球。有人被糖胶烫到起泡,有的人家人手不够做不来,街坊邻里都会相互帮忙,忙得热火朝天。 做好的几缸煎堆,我们可是从冬至一直吃到清明。

以前过冬,我们 非常重视礼节,媳妇必须穿起红裙褂,跪着给家中的长辈们倒茶,致以节日的问候。继而和家人一起张罗大桌饭菜,有鸡、烧肉、斋、冬菇(东成西就)、发菜蚝豉(发财好事)等, 拜神敬祖先,祈求平安幸福。

解放后那段困难时期,六个孩子、两个老人,顿顿都只能吃青菜,一家十口人如何熬过? 纵使日子再艰难,我们都会在冬至前攒下两张猪肉票,为了让孩子们在过冬那天,吃上一点肉,喝上一口莲藕汤。

为什么冬至大过年?我在荔湾湖畔听街坊讲过一个 传说,古代有个皇帝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哥哥叫阿冬,弟弟叫阿年,所以就“冬大过年”啦! 现在冬至的节日气氛比以前淡薄得多,但不变的是一家子齐聚一堂的温情暖意。

——邓婆婆

“都说冬大过年,那冬至这天为啥不放假?”在聊天中,好几位老人家都打趣地说。

你还别说, 在古代可是有冬至假期的,汉代5天、唐代7天呢(现在的中国澳门,冬至是放假的哟!)。放假时,人们就跟随传统习俗过节,就如南宋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 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时期,每逢冬至日,皇帝都要率领大臣在北京天坛举办年度最盛大的祭天大典。而普通百姓则祭祀祖先,出门在外的人纷纷回家过冬,阖家团圆,年终有所归宿。看着特像现在过年的风俗,是吧?

冬至日,北斗柄指向十二时辰第一辰“子”,一切从新开始。

经过短暂的寒冬,天气开始回暖,白昼一天天变长,万物渐渐复苏,所以古人将冬至视为岁首,自然冬至大如年。

无论你心中的冬至是否比年大,节日气氛浓或是淡, 在这寒冷的节令里,都要多陪陪父母,陪陪老人啊!

他们 在乎的不是饭菜有多丰盛,而 是你心中的牵挂!一家人围在一起谈天说地,暖暖和和、热热闹闹地吃顿饭,就是最好的仪式感。

撰稿:荟琳

通讯员:吴展杨、罗钰彬

编辑:潘宇翔

封面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