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幼小科学衔接典型经验】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协同创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小衔接班开设哪些课程 【双流区幼小科学衔接典型经验】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协同创生

【双流区幼小科学衔接典型经验】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协同创生

2024-07-05 04: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年3月,双流区西航港机场路幼儿园与成都空港实验学校被双流区教育局遴选为第一批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园(校)。2022年7月,两所学校共同申报的课题《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协同研究》被四川省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我们认为,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儿童对初入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我们认为,聚焦适应力是幼小衔接教育的关键,我们应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因环境、学习方式等变化带来的心理不适,解决儿童适应力的衔接问题。过去的一年,两所学校围绕“适应力”这个关键,以课题统领全局,以课程建设为主要目标,以协同研究为主要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幼小衔接工作。

一、问题指向

(一)着力提升三个维度的儿童适应力

适应力是指个体与环境在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一种善于根据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及时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调节的能力。幼儿园和小学分属教育的不同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两个阶段相互分离,幼小“各行其政”,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学习习惯、规则意识、思维品质、思想方法、个性品质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导致儿童面临入学有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

我们重点提升以下三个维度的适应力:

1.儿童—学习维度的学习适应力:包括专注力与思考力。如儿童在学习中是否能保持专注,并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否有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2.儿童—他人维度的社会适应力:包括儿童的独立意识与规则意识。如儿童进入小学后,能否独立解决问题,适应环境;能否遵守小学课堂规则,并能逐步与教师配合、与同伴协作、与家长互动。

3.儿童—自我维度的心理适应力:包括情绪调控力和自我认知力。如儿童进入小学后,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能有初步的意识调控情绪;儿童对自己的优点、特长、不足是否有一定的认知。

(二)着重解决两个幼小衔接教育问题

“课程化”。目前,小学有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而幼儿园没有统一的课程教材,各幼儿园都在借鉴一些省编教材进行课程园本化的实施或特色课程的开发。幼小衔接的教育缺乏系统的、整体的课程,缺乏统一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我们认为,幼小衔接课程是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自身特点和大环境中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结合幼儿园和小学各自的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儿童展开连续性、发展性的学习活动的总和。因此,我们希望两所学校的深度研究,开发出聚焦儿童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

“协同性”。虽然幼小衔接工作在很多年前就已提出,且幼儿园与小学都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但在前期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与小学并没有进行深度的衔接,往往“各自为政”,凭单向的经验开展工作,缺乏衔接机制,未成衔接体系,许多活动都流于表面和形式。我们认为,协同幼小衔接不是单一的、单向的衔接,而是幼儿园与小学以贯通顶层文化、对接管理制度为前提,共同研究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双向协同。双向协同,是幼儿园向小学奔赴,做好一年级儿童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向幼儿园衔接,做好一年级儿童入学适应教育。

二、根本方法

究竟靠什么才能提升儿童的适应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小学呢?我们认为,只有儿童的实践参与,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力。因此,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根本方法就是以参与促适应,让儿童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心理、社会、学习三个维度的适应。其中,可以包括课堂参与,如小学课题的体验和模拟;社会参与,如与同学、教师的人际交往及自我认识参与。这样的参与是儿童亲身的参与,是儿童本人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亲身感知和体验各种活动,以培养适应力;这样的参与是深度的参与,并不是流于表面,走过场式的参观小学,而是要让儿童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考深度进入活动现场,在观察、体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好奇,解决自己的困惑。

三、课程创生

(一)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目标

基于本园对幼儿园学生的调查及深度访谈小学教师,我们将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目标指向提升三个维度的儿童适应力(见图1)。一是儿童—学习维度中的学习适应力,具体包括专注力和思维力;二是儿童—他人维度中的社会适应力,具体指向独立意识和规则意识;三是儿童—自我维度中的心理适应力,具体包括情绪调控力和自我认知力(见表1)。

图1 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目标维度

表1 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目标一览表

(二)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架构

我们以适应力为导向,搭建幼小衔接课程框架,并从儿童与学习、儿童与他人、儿童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课堂模拟、校园体验、心灵对话三方面的教育内容,从而帮助幼儿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

图2 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架构

(三)特色课程

双流区西航港机场路幼儿园与成都空港实验学校聚焦“适应力”这个关键,以项目活动的方式推进幼小衔接特色课程的开展,让儿童带着问题与思考参与到活动当中,在实践参与中去探索、去发现,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适应力、社会适应力和心理适应力。例如:幼儿园大班幼儿在毕业前想送给幼儿园一份毕业礼物,以此去思考送什么礼物、如何实现等问题,为幼儿园与大班毕业生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同时,我们聚焦适应力的三大维度开发了“适融课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快适应小学生活,习得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

表2 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特色课程架构——“我们的毕业礼物”

表3 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特色课程架构——“适融课程”

四、推进策略

(一)课题统领助力幼小衔接工作开展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机场路幼儿园与成都空港实验学校进行课题联合,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学会课题,以《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协同研究》为题,分析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适应力现状及其问题,归纳幼小衔接的意义和衔接的方式,形成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建构、实施与评价。在过去一年的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以课题统领全局,深度合作,协同研究,有效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二)机制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和小学是幼小衔接工作的主体,我们通过组建协同研修团队、搭建协同研修管理机制、联合课程开发、协作研修推进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式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1.组建协同研修团队

小学和幼儿园围绕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研究共同体,将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分成五大团队,全面卷入研究,任务分工明确,实现全员科研分层推进。

图3 协同研修团队

理论引领团队:由小学和幼儿园校(园)长、分管副校长及科研室主任组成,负责对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理论基础,明确研究方向,制定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理论探究团队:由小学和幼儿园联合课题组主研教师组成,负责深入研究课题理论、指导课程开发,帮助老师们进行实践研讨,提供学习资料,明确研究的具体内容。

实践引领团队:由各共同体分管行政组成,负责明确具体要求,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对接,指导并参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管理。

实践示范团队:由各共同体教师组成,负责运用课题研究的理念、方法设计幼小衔接课程的教学、讲座等,呈现案例进行推广。

操作反思团队:由课题组教师组成,在教科室及学科分管行政的组织指导下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进行实践并反思。

2.建立协同研修管理机制

为了保障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序开展,两所学校建立了协同研修的管理机制,完善了协同研修制度、联合教研制度等,搭建了幼儿园与小学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明确了联合教研与课题研修的时间、频次、内容,以保障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效性。

3.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教师的专业能力,影响着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双流区西航港机场路幼儿园与成都空港实验学校资源共享,为两校教师搭建了专业发展的平台,邀请专家共同指导课题研究、课堂现场。同时,固定了联合教研时间,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研讨,就儿童身心、社会、生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聚焦适应力的入学准备进行深入的碰撞,学习和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及教学特点,凝聚共识,共同进行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

表4 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安排表

(三)幼小协同创生课程

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创生课程,通过建设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从教学的根本上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即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评价等维度构建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更能巧妙地弥补幼儿园及小学入学适应期教师教学的片面设计,将培养能力通过系列化、活动化的方式加以落实,同时也建立课程化的培养思路,大力促进幼儿园、小学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落实。

小学和幼儿园联合课程开发团队从“儿童—学习”“儿童—他人”“儿童—自我”三个维度出发,以融合理念聚焦适应力拟搭建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

图4 聚焦适应力的幼小衔接创生课程

1.聚焦学习适应力的“适融”课程

图5 聚焦学习适应力的“适融”课程图

聚焦学习适应力的“适融”课程以学习适应力为课程目标,小学和幼儿园联合课程开发团队围绕“儿童—学习”构建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以小学开发为主、幼儿园为辅助,教师以儿童的未来为基,着重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例如,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规律作息、按时上学、听到铃声马上进教室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等;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主整理物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以“呦呦鹿鸣”课程中的“小图形漂流奇遇记”为例。首先,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向小学生介绍西航港机场路幼儿园,并介绍自己搭建的物体;接着,幼儿园小朋友向哥哥姐姐们提出与图形相关的问题与困惑;接下来,小学生带着小朋友的困惑展开问题解决;最后,回到幼儿园为小朋友们答疑解惑。

表5 聚焦学习适应力的“适融”课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