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啦!幼小科学衔接湖南省典型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儿园园本课程计划表 点赞啦!幼小科学衔接湖南省典型案例

点赞啦!幼小科学衔接湖南省典型案例

2024-01-16 1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2022年3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教基厅函〔2022〕5号),从2022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开展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的全国第十一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4月2日,湖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22〕60号)。在各市州推荐的基础上,我厅组织专家遴选出24个幼小科学衔接典型案例,并决定在学前教育宣传月期间通过湖南教育政务网、湘微教育公众号等平台分期推介。

希望全省各地加强交流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开展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借鉴典型案例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科学衔接长效机制,培育好家、园、校互学共育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案例一:湖南大学幼儿园

科学衔接,让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湖南大学幼儿园作为遴选的省级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园之一,多措并举,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引导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和社会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真正做到“幼小衔接,科学有度”。

注重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

湖南大学幼儿园与湖南大学子弟小学已连续17年召开“幼小衔接”座谈会进行双向沟通,由园长、校长亲自领衔,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参加,共同拟定园校互动的幼小衔接方案。为更好促进幼小科学且深度衔接,湖南大学组织实施干部交流,小学资深班主任调任幼儿园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助推了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的开展。

湖南大学幼儿园和小学互派老师深入了解儿童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生活学习情况,小学一年级老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老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幼儿园和小学全员专题解读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和长沙市教育局等各级下发的关于“幼小科学衔接”的文件,并根据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与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联合研训。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周丛笑副所长2021年7次莅临湖南大学幼儿园现场问诊指导,并通过组织“‘两项试点’教研视导”“‘省培计划’游戏与幼小科学衔接研修班湖南大学幼儿园工作坊”等活动加强督导,跟踪了解试点任务完成效果,及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两项试点融合,深化课程改革

湖南大学幼儿园作为教育部安吉游戏推广计划试点园,把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自然渗透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常态化的日常科学保教中。

湖南大学幼儿园申报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安吉游戏理念的室内外自主活动研究》,以课题为纽带,保障“真游戏”常态化开展。班级开展关于“幼小衔接”的小课题研究,游戏中整合幼小衔接的相关经验,促进幼儿进行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同时,按照《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要求,将《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本土课程《长沙市幼儿养成教育活动资源》以及园本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整合。

“主题区域活动”和“安吉游戏推广计划”试点的有效开展,使得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很好地融入幼儿园“室内外自主游戏”中,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通过游戏、记录、表达、反思等形式促进阅读、前书写、协商、合作、交往、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游戏、记录、表达、反思,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多元发展

三方统筹联动,形成教育生态

家、园、校三方联动是确保“幼小衔接”科学有效的关键,湖南大学幼儿园通过“幼小协同”“家园互动”“家校互通”三方形成统一合力(如图)。

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幼儿家长关于入学准备的情况,联合小学通过家长学校系列活动、专题家长会、幼小半日体验等,开展针对性指导,运用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后期追踪调研了解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

湖大附小的学生来园进行“入学准备”交流

加强辐射引领,助力教育发展

湖南大学幼儿园以儿童为本的游戏实施理念、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得到媒体广泛宣传,在全国、省、市分享十余次,还带动岳麓区两项试点工作,帮扶了11所幼儿园进行试点,接待同行学习共计30余次、受援人数达1300余人。来自广东、江西等地的同行都对我省两项试点融合推进实践的理念和策略给予了好评。

专家对湖南大学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在2021年“‘省培计划’游戏与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工作坊”评价:

听介绍、明思路、知举措、晓过程——迅捷、系统、扎实、持续;

看游戏、观场地、见材料、瞧师幼——低结构、真放手、真自主、真游戏、真发展;

闻分享、觉观察、究解读、探支持——细致、深刻、适宜、成长。

幼小协同,衔接有度。

让教育自然发生,让衔接润物无声。

案例二:长沙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幼儿园

乐迎挑战:幼儿入学准备的正确打开方式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幼儿园(简称长师附一幼)是湖南省“游戏活动与幼小科学衔接”两项试点园。在教育部与湖南省教育厅幼小科学衔接政策文件的指导下,该园积极探索幼儿园落实幼小科学衔接的策略和路径,从儿童的发展规律和需求出发,分析幼儿入学准备教育面临的多重挑战,梳理幼小科学衔接的基本路径,探索构建了保障幼小衔接有效开展的长效机制与策略。

幼儿如何从“我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的身份认知,转变成“我将是一个小学生”的身份认知?如何独立完成上学、听课、写作业、整理书包等活动?我在小学里交不到新朋友怎么办?

长师附一幼经过多轮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对于《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的“坚持儿童为本”“坚持双向衔接”“坚持家园校共育”实施原则有了清晰的认识。

结合《幼儿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长师附一幼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准备四个维度构建入学准备长效机制,梳理入学准备路径。

医教结合,常态衔接身心准备

在身心准备方面,长师附一幼依托周边资源,联合湘雅附一、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省中医附二医院医学专家教授,联合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体育教育与心理学专家团队,建立小、中、大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医教结合的保教与教研机制。从教学、医学、心理学三个维度观察与论证幼儿园运动主题活动及社会情绪教育主题活动内容与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园社结合,全程协同生活、社会准备

在生活准备上,参照《要点》与家庭、社区结对制定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手册,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打卡幼儿生活习惯及劳动能力培养。从各班级遴选一批观念先进、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邀请其在家长学校活动中定期分享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教育经验。

在社会准备上,结合幼儿园“湘情润养”主题活动与社区结对制定幼儿社会参观实践路径地图,分小、中、大班开展“探访游学”活动,为幼儿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四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幼小结合,科学推进学习准备

在学习准备上,构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将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联合活动模式固定下来,确保幼小双向衔接落地生根。长师附一幼对每学期班级师生开展幼小互访活动的次数、时间、内容作规定,对每学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的次数、时间、参与人员、教研地点、教研主题及具体形式作规定,构建了课程实施联动方案、联合教研制度、家园共育制度在内的幼小衔接联动机制。

“三步”“三环”,探索入学准备挑战之策

第一步:成立“体育教育校园工作坊”,建立家长资源库,邀请教育学、医学专家教研合一构建运动主题活动体系。成立“儿童引导校园工作坊”邀请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教研合一构建情绪管理活动体系,协同研究师幼互动及幼儿情绪管理。

第二步:将户外游戏及户外运动作为帮助幼儿发展运动能力、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途径,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达190分钟。定期邀请专家对幼儿园户外游戏及户外运动进行诊断督导,参与园所研训活动并进行专业引领。

第三步:传承“诗教”思想,濡染幼儿情绪管理能力。长师附一幼传承老校长徐特立先生“诗教”思想,在“儿童引导校园工作坊”中,通过系统研训活动帮助教师掌握儿童引导策略,倡导教师悦纳自我,保持情绪稳定,提升师幼互动质量,保证儿童浸润在被爱、被肯定的积极情绪体验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同时,创设“不高兴小屋”“秘密树洞”,鼓励儿童将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实现自我疏导。

第一环:制定“生活习惯培养手册”,助力良好习惯养成。长师附一幼分大中小年龄班制定了生活习惯培养手册,将生活习惯养成目标和内容纳入班级周计划、日计划,班级及时通过家园联系本、幼儿成长档案等方式向家长反馈。

第二环:实施“生活自理能力三年行动计划”,分大中小年龄班制定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目标体系和活动内容体系。通过组织幼儿参与“我会穿脱鞋子”“我会穿脱衣服”“我会叠衣服”“我会整理图书玩具”“我会叠被子”“我会整理书包”等生活自理能力展示活动,引导家长重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并参与其中。

第三环:倡导“做中学”,培养良好劳动习惯与品质。秉持“生活浸润,学做合一”的理念,重视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与探究,鼓励儿童动手动脑做中学。

在幼小科学衔接的实践探索中,长师附一幼不断反思调整,对幼小衔接政策文件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入,行动更加富有成效。在接下来的幼小衔接教育实践中,长师附一幼将继续坚定儿童立场,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修篱种菊,坚持科学推进、全程准备、常态衔接,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案例三: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院

唱响“三重奏”,共谱幼小衔接新篇章

加强幼小衔接已是新时期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院作为省教育厅遴选的首批“省级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园,深入贯彻文件精神,遵循幼儿发展特点,深学细研,务实笃行,积极探索,初步形成“精准调研、科学推进、多方联动”的三重奏方式,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唱响调研“前奏曲”,精准把脉找问题

幼小衔接,要抓住衔接过程中的真问题,深入研究出实招。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院通过“一看、二查、三访”的方式,精确把握幼小衔接的问题“命脉”,明确努力方向,为后续开展幼小衔接奠定基调。

一“看”:组织毕业班教师进小学看望已经毕业的孩子,近距离观察他们进入小学后的发展变化与适应情况。二“查”:制订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小学教师三个不同版本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情况,调查了解入学适应的相关问题。三“访”:组织骨干教师走进小学,与小学教师展开现场访谈,交流并研讨入学适应问题与建议,减少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断层”衔接。

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教师三方的调查发现,小学新生入学后,主要存在任务意识不强、时间观念薄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等问题。

这些调查发现的问题,成为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院开展幼小衔接试点工作的依据,为探寻幼小科学衔接的实施路径指明方向,切实提高衔接实效。

唱响衔接“主旋律”,科学推进成常态

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院反复研读国家文件,领会其核心精神与理念。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型教研,树立幼小科学衔接观念,认识到幼小衔接是自然融入常态化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而不是另起炉灶,彼此脱节成为两张皮。

制定《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院关于实施“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幼儿园纽带作用,构建紧密联系的“家、园、校”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幼小衔接试点工作。同时,部署实施步骤及具体任务。将任务细化,责任明确到人。确保逐步、有计划、高效推进工作。

探索实施全程衔接、重点衔接的双路径,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做好入学的全面准备。

全程衔接贯穿学前教育三年,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

将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入学准备内容,全程融入常态化的一日活动中,并通过教研,将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准备下的16项发展目标、43项主要表现,与一日各类型活动进行衔接匹配,从而实现幼儿在一日活动全面发展,实现一日活动与幼小衔接内容全方位对接与渗透。

依据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有侧重地关注身心基本素质的养成,开展相应的班本特色活动,让幼儿循序渐进、打好入学准备的基础。如小班《我会穿袜子》帮助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中班《我给朋友送礼物》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大班《小小智多星》,通过提出问题—认领问题—调查问题—分享收获的方式,支持幼儿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探究品质。

重点衔接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调整一日作息时间。由于小学是以上课为主,且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因此在刚入学时,很多孩子坐不住,很难坚持到下课。还有的孩子养成了在幼儿园午睡两小时的习惯,而小学下午2点要求到校上课。为了和小学的作息制度衔接,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院调整了大班一日作息时间。一方面,增加集体教学活动数量和单次时长(由1个增加到2个,单次时长由30分钟延长到35分钟),逐渐从“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幼儿园教育模式向“以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小学教学模式靠拢,帮助幼儿逐步适应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培养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逐步减少午睡时间,由原来的2点半起床逐步提前至2点,与小学作息时间逐步靠拢,减缓幼儿在课程方式上、时间等方面的不适应。

园校联合开展系列活动。调查活动。主题活动。参观活动。园校活动。体验活动。如其中的体验活动,根据幼儿院对口的小学清水塘鹅秀小学的招生交流内容,以及入学课程内容“鹅宝宝成长任务”制定,如“模拟招生见面”,提前了解入学交流的过程,学会大胆展示自己;根据小学入学课程内容设计“校园寻宝”“新老师签名”“整理书包”等游戏化的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中能轻松完成挑战。

唱响联合“交响乐”,共同携手聚合力

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的“独奏曲”,而是多方联合的“交响乐”。因此注重园、校、家多方联动,是构建幼儿科学衔接教育生态的关键。通过构建联动机制、开展联动教研、发起联动活动等方式,及时解决幼小衔接困惑,优化双向衔接的方案与行动。

幼儿园应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构建紧密联系的“家、园、校”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和谐共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共同体。

由院领导、校领导、家委会主任三方构成专项领导小组,为家、园、校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提供支撑、引领、服务作用;

定人、定时开展与小学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与试点小学初步建立幼小合作机制;

建立“院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层级沟通机制。

以“线上+线下”活动为载体,联合小学教师,开展学习型、经验交流型、现场诊断型等多元化的联动教研。

切实在家长沟通上下功夫、举实招,出实效,探索完善家园沟通方式,形成贯穿三年的“点、线、面”家园联动方式,协同家长做好有效衔接。

点:以班级为单位,点对点地通过家访、电话、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形式,与本班家长沟通交流幼小衔接相关问题,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

线:以年级组为单位,通过家长会、家长沙龙等多种方式,有侧重点地宣传幼小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如小班重在宣传“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中班重在解读《幼儿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大班重在介绍幼小衔接的经验与做法。

面:以院所为单位,面向全院家长,邀请专家、小学名师入院,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树立科学衔接理念。

幼小衔接,衔的是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接的是“家、园、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

只有扬起“以儿童为本”的指挥棒,幼小积极衔接、家园协同配合,才能奏响“家、园、校”和谐演奏的交响乐章!

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现场访谈

家长学校与专题讲座

案例四: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四驱联动,让幼小衔接无缝无痕

教育部与湖南省教育厅幼小科学衔接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强化联合衔接意识,家园校社统筹联动,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共促幼儿顺利过渡”,湖南省军区幼儿园对小学家长与教师进行了随机调访发现,42.6%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入学适应问题。儿童的问题、家长的焦虑、教师的无助并未伴随文件的出台得到落地式改善。

深究原因,我们认为幼小衔接主要问题在于家园校社四方联动机制不健全,闭门造车、各自为政。

为打通衔接“任督二脉”,由“独奏”变为“衔接交响乐”,湖南省军区幼儿园通尝试构建了四驱联动幼小科学衔接机制,以军幼为支点,联合家长、清水塘小学与军区社区,四驱牵引、并联共振,以期实现主体联合无缝、衔接教育无痕、儿童成长可期、未来发展有盼的良好幼小科学衔接生态。

建立四驱联动机制,让无缝衔接联得稳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以自身为主体,探索利用“一公里衔接资源”,在政策背景下,主动联络清水塘小学与军区社区,主动携手军幼家长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达成共研衔接的意向。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在省教科院周丛笑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积极与清小校长、社区书记及家委主任就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进行恳谈,明确联合意向,以行政筹划进度,以领导带动队伍。借助全国知名幼小衔接专家王小英等专业力量组织开展了数次高质量的联合讲座、沙龙及研讨,各主体参与其中获益良多。清小校长多次表示,园方积极的联合,让小学感受到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触发他们加快做好一年级适应课程的想法,巩固联合衔接愿望。

家园校社同属一个区域,彼此之间有工作交集与生活交汇,四驱主体之间有感情基础。我们借彼此情感之交,互助筹划各类活动,如:小学校长在线问答、教师深度交流、幼儿园游戏展示等等活动,在频繁沟通与酝酿方案及相互推进中增进彼此的认知。四联合参与者也在深入的研究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迸发出参与的激情,四驱共融型团队就此联盟。

基于前期的联盟准备,湖南省军区幼儿园倡导的四驱联动机制组织框架逐渐成形。园校社核心负责人组建衔接领导小组,带动各主体衔接项目负责人,负责人点对点具体对接个体,确保衔接教育落实一致一贯。

打造四驱联动学习共同体,让无缝衔接走得正

学习共同体学习内容:

学教育方针。我们开展了系列教育政策方针学习,形成了以《纲要》《指南》为基,以文件政策为本的内容体系。

学教育规律。以军幼“顺天致性,守望花开”的办园理念渗透影响各联合主体,共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普适教育规律。如:组织幼儿家长、清小教师、军区社区工作人员来园观察体验幼儿自主游戏,感受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充分理解游戏与生活之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重塑儿童观、教育观。

学教育策略。我们针对衔接教育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学习研讨,如:幼儿入学后规则意识差怎么办,幼儿专注力不足怎么办等,与同行园所互通宝贵经验,与各主体互动教育心得,凝集多方智慧。

提出四驱联动活动建议,让无缝衔接做得实

在四驱联动幼小科学衔接机制下,我们尝试以文件中四个准备要点,结合园校家社功能特点,以“计划+生成”为主要思路,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入学准备活动建议和数十个主题活动案例。(以身心准备:向往入学目标活动体系为例)

后续,我们将着力四驱联动衔接评价体系的构建。坚持以幼儿身心特点为核心,依据衔接合理期望,调动四驱多元评价主体,把握关键评价时机,开展衔接科学评价,将评价结果反作用于下阶段的衔接教育之中。

案例五:郴州市(集体)

聚焦游戏促改革,幼小衔接探发展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的通知》《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湖南省教育厅相关工作部署,郴州市坚持以《纲要》《指南》为精神引领,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改革,深入推动幼儿园和小学科学双向衔接,积极探索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改革实践,促进幼儿园和小学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好一支队伍,整体推进“一盘棋”

2021年1月,印发《郴州市安吉幼儿游戏课程推广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启动安吉游戏推广试点工作。计划通过5年时间,实现全市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7月,将安吉游戏试点与幼小衔接试点工作相结合,全市共确定7个两项试点实验区和25所试点园、26所试点校。

成立基教科牵头,民教、督导、计财、办公室、教科院等部门配合的工作专班,设立统筹调度组、研训指导组、评估验收组,形成行政推动、教研支持、学校(幼儿园)实施、家长配合的工作格局。2021年7月以来,先后召开全市安吉游戏推广培训推进会、幼小衔接工作部署会,两项试点不断融合。

针对县市区教研力量薄弱的问题,组建了汇集教研员、高校教师、优秀校(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市级安吉游戏推广和幼小衔接专家团队,分成5组对口指导市级试点单位。

搞好两项融合,双向对接“两发展”

各指导小组深入试点单位调研,基于现状有效指导。通过建立全市试点工作专家群、举办幼小衔接组长交流会、开展小组间交流共建活动、强调小学阶段的主动性等方式,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试点单位双向交流。

在县市区的推动和专家组的引领下,各试点单位积极开展联合教研,幼儿园与小学认真学习教育部的指导要点,共同参与教育实践。永兴、安仁、苏仙等县市区部署了县域幼小衔接工作,两项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抓好三类试点,研训结合“三层级”

全市51个试点校(园)包含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优质和薄弱三个类别,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专家组对试点学校进行前期诊断,根据现状划分发展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指导。在安吉游戏推广方面,根据县域幼儿园发展现状,分年度、分目标有序推进课程建设。

通过精心组织市培、精准开展县培、特色举办园培等方式,构建教育行政人员、教研员、校(园)长、教师、家长一体化培训体系。目前,全市各类学前教育培训均将安吉游戏和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列入培训课程。

及时梳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点,将教学研究与培训有效结合,构建并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研训一体化模式,目前市教育局已开展3场研训会,研训效果不断增强。因疫情影响,以“教师的观察和支持策略”为主题的研训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线上观摩人员达3000余人次,反响强烈。在市级的带领下,县市区和各试点园也积极探索研训结合模式,通过“观-议-研-思-行”聚焦解决游戏实践中的真问题,让安吉游戏理念落地落实。

做好四项任务,落地落实“四保障”

2022年,郴州市将幼儿园做好安吉游戏与入学准备教育相融合、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开展园校联合教研、增进家校(园)有效沟通作为重点难点任务,通过多项措施保障教育教学改革有序进行。

通过郴州教育发布、郴州电视台等媒体,向广大教师和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2021年下半年起,联合市广播电视台打造了教育访谈类节目《快乐学堂》,制作了《游戏点亮快乐的童年》《幼小衔接该怎么做?》两期专题,邀请市级两项试点专家组长担任嘉宾,发动全市广大教师和家长收看,树立科学的教育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由点到面持续开展安吉游戏市级培训,采取教师工作坊的形式,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针对目前实际困难,申报幼小衔接国培计划,以成果为导向,探索解决方案。

坚持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把幼小衔接纳入今年教育行政督导考核工作指标,推动县市区积极落实,保证工作实效。

2022年2-5月,市教育局联合各县市区教育局开展全市幼儿园办园行为和幼小衔接专项治理工作,并将群众举报电话通过“郴州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对外公布。苏仙、安仁、宜章、永兴、资兴等地已于4月底前完成全面督查,对发现问题的园所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进行处罚。

探索五维一体,融合共建“五转变”

郴州市将两项试点作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将学生、幼儿园、小学、家长、社会融为一体,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儿童的成长由单一走向全面。一年来,全市试点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积极探索园本化实践,从保障幼儿“有权利玩”“有地方玩”“有材料玩”“有时间玩”四个方面,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游戏场地、游戏材料和一日作息安排,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各试点小学着眼入学适应,积极探索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教学,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

教师的成长由传统走向系统。一年来,幼儿园教师由犹豫、茫然,到不断适应甚至积极投入,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湘南学院和湘南幼专将《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列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老师和学生的必读书目,开设了相关课程及研究,为后续师资培养和园所发展注入活力。

家长的认知由分歧走向认同。除媒体宣传外,各幼儿园采取家长会、运动会、体验日、微信展示等多种家园共建的措施,引导家长逐步了解游戏对于幼儿的独特价值,不断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为家庭教育指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的管理由分散到健全。通过安吉游戏推广,不少县市区健全了管理机制,通过结对帮扶、名师工作室引领、片区联盟等方式,加强园所联系和交流,为实现县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优质均衡奠定基础。苏仙区建构了1+2+N的推广模式;永兴县采用“311”模式,以点带面稳妥推进,目前有20所民办幼儿园申请加入试点;资兴市通过名师工作室辐射带领片区幼儿园共同发展;桂东县通过“行政推动+教师工作坊”辐射全县幼儿园等等。

社会的氛围由焦虑走向和谐。在大力推进双减工作的背景下,通过试点引领、专家指导、媒体宣传、综合治理等措施,郴州市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明显减弱,家长的教育意识不断提高,焦虑感不断减弱,幼小衔接的社会氛围越来越和谐。

案例六:益阳市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

家园校协同,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2021年7月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幼小衔接试点园。

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迅速行动,认真落实幼小衔接各项工作,近一年来,根据《湖南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实际,坚定不移践行生态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倡导以儿童为中心,树立幼小科学衔接意识,掌握幼小科学衔接方法,提升园所保育教育质量,帮助家长建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加强与小学的沟通合作,坚持家园校协同,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多措并举,提升园所幼小科学衔接教育质量

以自主游戏为突破口,促进幼儿身心、社会、学习各方面发展。自2021年9月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实施自主游戏以来,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最好的入学准备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断奔跑、跳跃,不断挑战、克服困难,游戏成功时获得的心里满足和愉快的体验,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以一日生活为突破口,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开展幼儿自主签到活动,每个幼儿到园后,都会第一时间采用图文形式进行自主签到,养成幼儿按时到园、不迟到的良好习惯;鼓励支持幼儿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做穿脱衣、裤、鞋、袜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以仪表礼貌为突破口,促进幼儿道德情操素养提升。我们为幼儿订制了两套园服,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时要求统一着装,增加孩子们的仪式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入园和离园时,逐步培养孩子与家长和老师见面或分别时的礼仪行为。

调整一日生活作息时间。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对2021年秋季学期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进行调整,把体育活动时间和户外自主游戏时间进行整合,把整块的连续2个小时时间交给教师及孩子们自由调控,在不违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的其他相关时间要求的同时,保障孩子们充足自由的游戏时间。

构建生态化游戏场地。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改造和利用菜地、环形通道、绿化带等15个原有非游戏场地近5000㎡,将儿童的游戏向户外延伸,把儿童从局促的室内解放出来,为儿童找回原生态的游戏场地。

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滚筒、人字梯、木板、高脚、竹玩具等一批常见及独具本地特色的游戏材料得到投放,游戏材料安全环保、自然生态,孩子可以任意掌控,可以拆开、移动,便于搬运,不受玩法、空间的限制,可开放使用。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在2021年7月至12月分批次组织教师走出去,到益阳市区及资阳区、南县、安化、长沙等地学习先进经验,邀请市区专家园长来园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021年5月以来,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调整教师工资结构,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班主任每月工资提高了50%-65%,配班老师每月工资提高了40%。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热情、有活力、想干事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教师团队。

转变家长观念,获得家长支持

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教育“内卷”日趋激烈形势下,加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一些言论的鼓噪,家长们普遍产生焦虑感。随着教育理念和政策的积极回归,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家长对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秉持积极热情的态度,但整体上还缺乏理性的认识,甚至有的家长还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通过邀请市、区教研教改专家进行辅导讲座,帮助家长了解现行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打通家长思想上的堵点。

组织开展主题亲子活动,让家长亲身体验与感受幼儿园科学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

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微信班级群、朋友圈与视频号,教师每天都会发送幼儿在园游戏和生活的视频与照片,分析视频与照片中的场景和价值,并且及时跟家长进行互动和沟通。

家长及社会的满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也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家庭选择到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进行学习和生活,目前已经有450名幼儿,接近饱和状态。

坚持幼小双向衔接,减缓幼小衔接坡度

构建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共同体。我们的实践工作得到沧水铺镇联校党总支,益阳市、赫山区两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统筹。2021年7月7日,沧水铺镇中心学校党总支在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召开了游戏活动暨幼小衔接工作交流会。沧水铺镇各幼儿园园长及镇内各小学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一行20余人,共同走近孩子生活、游戏的各个区域进行了观摩,真正的观察到了孩子自主、自发、自选进行游戏的全过程,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坚持不懈进行操作、探索的精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沧水铺镇中心学校党总支对本次幼小衔接工作交流会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在会上就本镇各幼儿园及小学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进行工作部署。

2022年4月22日,由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牵头,召集沧水铺镇联校党总支,以及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省级幼小衔接试点园)、益师附小(省级幼小衔接试点校)、花亭子学校、龙洲幼儿园等10多个单位共计30余人,在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举办幼小双向衔接工作交流研讨会。

加强幼小科学衔接双向教研教改。我们定期组织和参与园所教师与小学教师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教研教改,提出解决方案。由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主导的课题《幼儿园自主游戏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正在进行立项申报。

加强幼小科学衔接动态评估。一方面,定期邀请小学的哥哥姐姐及小学教师来沧水铺镇中心幼儿园讲一讲小学发生的故事,讲一讲小学的哥哥姐姐们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讲一讲进入到小学需要注意的方面,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激发他们上学的热情和对学习的向往。另一方面,

定期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和小学的哥哥姐姐们一起上课、玩耍、进行课间操等活动,让幼儿实地亲身感受体验小学生活,引发幼儿热爱小学、向往小学,并且愿意为进入小学做准备,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和难度。在双向交流过程中,加强对幼小科学衔接各项指标的评估监测,针对问题进行适当调整优化。

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的政策和文件精神,深入践行家园校协同,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始终以儿童为中心,把幼儿一日生活和自主游戏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总结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经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因园制宜、精准施策,坚持为幼儿提供更多亲身体验和直接感知的机会和可能,高水平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案例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幼小科学衔接,为孩子成长奠基

加强幼小衔接是新时期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怎样引导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开启愉悦的小学生活?湖南一师二附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探索、实践如何缓解幼小衔接坡度,促进孩子完成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

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幼小衔接进行总体部署和科学指导。作为省教育厅遴选的首批“省级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小学,湖南一师二附小深入贯彻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改革实践,促进幼儿园和小学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方位部署,为孩子准备

经过反复研讨,遴选优秀的教师担任一年级的老师,并进行岗前培训。请资深的低年级老师传授经验,需要做什么准备,一年级团队怎么互相配合;三天常规入学教育中,采用怎样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入学适应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新生家长会的准备等。

讲台旁边矮柜上摆上百合、米菲兔、止痒的花露水、青草膏……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温馨。还给每个孩子准备座签和胸牌,每个班级的座签和胸牌颜色都不一样。

为了让孩子尽快喜欢自己的教室,老师们努力将教室布置得如童话般可爱而温馨,创设与幼儿园衔接的学习环境。黑板前,写上热情的欢迎语;教室两旁的宣传栏正静静地等待孩子们的精彩;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用海绵纸剪贴鲜艳的花朵,将教室打扮得如同一个“小花园”。黑板的右边是图书角,陈列着漂亮的绘本、有趣的童话……。课表中课程搭配合理,抽象、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课程一般安排在上午,生动、有趣的课程安排在下午。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在欢迎刚踏入小学的孩子们。

前置体验性课程:开学报到前,进行为期三天的常规训练开展的活动课程,开展认识新朋友活动、仪式感活动、校园“观光”活动、规则意识课程等;学科融合式课程:各学科教师根据教材呈现的相似或关联内容,加以融合,以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校园、同学、学习的喜爱。

全身心投入,为孩子行动

教师们全身心投入,实施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课程,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实现“入学适应”。

一是认识新朋友。创设多种活动,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认识,彼此认可,增强归属感。

分班结束后,班主任会马上发一个热情洋溢的信息给家长,立刻建班级QQ群,将自己的生活照发到群里,同时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活照及简短的自我介绍发到班级群。孩子们早早地“见”过了他们的新老师,在QQ群也互相“见”过了,这样,即便是第一次在校园里相遇,师生、生生之间,都不是“陌生人”了。老师们见到学生们,热情地打招呼,脸上的微笑、微蹲的身子、温柔的抚摸,这样的举动能很快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每个班级在新生来校前都准备了不同颜色的胸牌和座签。上面打上班级、姓名、学号,在姓名上面还标上拼音。一是便于老师尽快记住孩子;二是便于学习拼音;三是便于孩子之间互相认识。

班主任为每位孩子准备了一方小“花园”,圆圆的花种是孩子的照片;每位孩子还有一袋“花瓣”,鼓励孩子主动与同学交往。

创设活动,请每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认识新朋友;创设情境,让故事猫向孩子们介绍他们的新老师……这些都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是喜欢上小学。“三个一”仪式,让孩子们体验“上小学的滋味”。一颗棒棒糖:每颗棒棒糖上粘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尝尝吧,这就是上小学的滋味。孩子们拿到老师精心准备的棒棒糖,得意地笑了。整个教室里洋溢着幸福与快乐。一张入学照:“入学照”仪式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有班级归属感。一套书签:名人书签增强了孩子们成为附小人的自豪感。

三是 “观光”新校园。组织实地“观光”课:老师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游览;听小讲解员介绍名人墙;参观图书馆、科学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等功能室;了解男女厕所的方位;参观少年山和少年亭,观赏参天大树。课后回到教室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你对校园里哪个地方的印象最深刻?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还布置孩子们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学校。增强孩子们对校园的认同与喜爱,并学习与人交流与分享。

四是养成好习惯。

玩游戏,学排队。入学教育的第一天,班主任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以玩“我是木头人”的游戏,训练学生的排队和排座位。

分类别,有条理。开展“我是小能手”体验性活动,比如:“帮助文具回家”“整理书包”“整理房间我能行”“魔力记事本”。让孩子们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养成好习惯。

立规矩,重坚持。民主制定一份班规:预先考虑好奖惩制度,和孩子沟通、商量好要立规矩这件事情,并说明哪些事情不能做。在孩子做对或者做错时,及时给予奖惩,加深孩子的印象。

爱运动,强体魄。早晨,可以让到校早的孩子在校园里跳绳、拍球、跳远、跑步;孩子们回家了,也可以布置体育锻炼。

全过程关注,为孩子助力

为了让入学适应贯穿始终,成为每个学科教师和家长的共识,需要全体老师、家长全过程关注,让入学适应在课堂、课间、家庭常态化。

三天常规训练后,立刻召开家长会,主要解决家长“三要”。

要让家长放心。会前课件滚动播放孩子在校常规训练时的照片;同时,在孩子的课桌上摆放以下物品:作息时间表、班级课表、本班任课老师姓名及联系方式、给家长的一封信等。让家长感受到老师们的用心,由此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

要让家长不焦虑。老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入小学后的特点,他们将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该如何应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走进哪些误区,我们该如何调整好方向。

要请家长多配合。培养好习惯:如养成早睡早起、主动喝水、定时上厕所、不挑食、适当劳动等习惯,还能及时分类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文具等物品。告诉孩子在校主动求助:初步了解简单的自救和求救方法,在学校遇到困难或问题及时向老师求助。注重言传身教: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控制看手机时间等。学会适当放手:从幼升小开始,家长要逐步退出孩子的生活,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不断成长!

学校教师则把握“四要”。

课程融合降低难度。为了减少一年级学科数量、降低内容难度,根据内容的安排进行融合。如语文课的“我上学了”和道德与法治课的“我是小学生啦”内容非常相似,可以整合,组织安排一系列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产生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营造童话课堂情境。用充满童话色彩的方式进行教学,营造童话情境的课堂,牢牢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充分运用儿歌、童谣、口诀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打造安全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嘲笑、讽刺与偏袒任何一名学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彼此关爱、互助、尊重与理解。对于不愿意发言的孩子,要分析原因,多点耐心,多点鼓励。开展“开火车”等集体活动,让那些胆怯的孩子慢慢锻炼。对于不会听课的孩子,或急于表现的孩子,要通过立规矩来逐步要求,既保护孩子的学习消积极性,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引导儿童调节情绪。理解并接纳儿童的情绪变化,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如:给予儿童缓解情绪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儿童主动向成人和同伴表达不开心的事情等。

全视域评价,为孩子护航

改革学业评价,是更好地为孩子们的“入学适应”护航。湖南一师二附小打破传统单一的纸笔测试,打破学科界限,以综合性、过程性评价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完成入学适应,同时也促进教师、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将“乐考”与乐学相结合。

早在2002年就尝试过游艺测评,探索以游艺闯关形式,做既有温度又有实效的测评。

测评内容全面覆盖。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道德与法治共6个学科,根据知识要点,分为14个游艺测评点,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多层面地考察孩子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必备品格。

梯度题型凸显思维。为了让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特点都得到体现,我们在语文和数学的测评环节中,各设置一个“挑战项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凸显评价层次。

模拟生活发展能力。在创设各个测评环节的情境时,我们尽量设计贴近孩子生活、让孩子感兴趣的测评情境。音乐测评中,小朋友们在“KTV”体验了一把当“小歌手”的滋味儿。体育测评时,孩子们在“红军过草地”里考验跳跃、身体协调控制力;在“飞夺泸定桥”时训练大脑与四肢的协调能力、身体灵活性、平衡感,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力等。

关注过程培养习惯。在闯关过程中,必须排队,未轮到时,可以在候场区阅读课外书籍。在整个活动中,都有考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同时,还设立了“自理大挑战”环节,让孩子们按课表整理自己的书包。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都在测评中一一得到了考查。

为落实“双减”政策,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采取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测评方式,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

学校开展一年一度的学科知识竞赛和“智多星”科技节活动,给孩子们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如在“智多星”科技节里,孩子们参加科普读书活动、观看科学DV,也可以参加纸纸飞机比赛、纸船承重比赛、纸牌搭高塔比赛等,还可以画、科幻画、做小发明、小制作作品等。这些活动,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三十余年里,湖南一师二附小幼小衔接工作不断思索、前行,成为区域内典型样本,多家媒体报道学校经验。史燕老师在湖南省班主任培训会上以《在童话中走进小学》为题介绍了二附小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经验。近十年,一师二附小先后派出10多位骨干教师赴幼儿园、小学做展示交流,产生良好的辐射推广效应。

案例八: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

“四个一”助推幼小科学衔接

就幼小衔接“去小学化”这个关键问题,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联合武陵区中心幼儿园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双项联动,“四个一”助推幼小科学衔接,全面探索双向衔接、双向奔赴的幼小衔接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共办一场论坛,明正家长衔接观念

武陵区中心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问卷表(家长)》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们对于幼升小仍存在认知误区与焦虑情绪,仍有一些家长对如何“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与“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作息”存在担忧。

为缓解家长焦虑,让家长在幼小衔接项目中共同成长,北正街小学与中心幼儿园共办家校论坛,从专家解读、园长说、校长说、老师说四个维度,为家长解疑答惑、提供帮助,明正家长的衔接理念。

2022年3月24日,北正街小学业

务校长马阿妮在论坛上以“听小学校长说:双减背景下小学教育的改变”为题,就“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学、测试、学习方式、习惯养成等,与家长进行交流,明晰“零起点”教育本质,指导家长更快更好地转变角色,参与到“入学准备”工作中来,纠正幼小衔接过程中“小学化”倾向。

论坛活动后,家长们纷纷表示,在“双减”教育形势下,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养,加强沟通,用心播种,静待花开。

目前,北正街小学正在构建服务一年级新生家庭的亲子课程,利用微讲座、示范操作小视频、项目式亲子互动、教你一招小妙计等方式,围绕“转变观念”“习惯培养”“书香阅读”“优质陪伴”四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亲子课程体系。

同构一个课堂,形成多方衔接合力

孩子从幼儿园时间灵活、场景多样的动态学习环境,跳转到小学时间固定、场景单一的静态学习环境,很容易因学习环境变化而不适应。为缓解这种坡度差异,2020年开始,每年6月,北正街小学与武陵区中心幼儿园同构“一个课堂”。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走进北正街小学,开始他们“我身边的小学”探索之旅:参观校园、体验课堂,参与小学德育活动。通过一天的小学课堂学习、活动体验,小朋友们与小学亲密接触,增强对小学生活的熟悉感,为他们进入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同构课堂,有效突出了同构课堂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可持续性。走进小学课堂的幼儿,深度参与了小学课堂,全方位感受课堂氛围。《小壁虎借尾巴》语文课上,孩子们惊奇于老师用希沃软件创设的教学情

境;在角色扮演中,他们开心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在《找规律》数学课上,随着课件中小花的拖动,一个个趣味性的规律被提炼出来,孩子们的思维经历了“是这样”到

“原来是这样”的转变。在班会课上,285班的家长课堂《认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粽子制作过程让幼儿们惊叹连连、开心不已。

同构课堂结束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感叹:“原来小学也这么好玩!”“幼儿园的孩子模仿性强,他们能很快熟悉课堂规则,较快适应课堂教学。”小学老师们对这群小客人作出了较高的评价。

同构课堂是学校根据幼小衔接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有效推动了教育主管部门、家、园、校四方合力的形成。

融入一项学习,搭建双向衔接桥梁

为了帮助孩子们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北正街小学科学规划,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合理安排入学适

应期,融入项目式学习,开展深度体验学习活动,有效解决因学习方式不同而产生学段上的差异。

2020年,项目式学习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推进,北正街小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率先学习,引进了项目式学习方式,助力幼小科学衔接。

幼小衔接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创新考核方式:拼音游戏闯关、学科模块化考核、《24节气项目式学习》,游戏化的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有效助力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基于此,北正街小学从非智力因素和思维水平两个维度实践幼小的科学衔接,从关注知识衔接,走向关注儿童身心变化;从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搭建幼小衔接的桥梁。

在儿童身心发展、行为习惯培养、教学管理及幼小衔接环境创设方面,学校开发了《铅笔保卫战》《如何突破一年级小朋友的社交天花板》《项目式争章实践手册》等项目式主题学习活动,构建幼小衔接的真实实践场所,助力孩子快速融入小学生活。

运用一个平台,建设多元衔接内容

学校在开展德育衔接的过程中,秉承“纵横交织”的原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认识你我”“学科渗透”“信仰实践”等方面搭建德育教育平台。

“认识你我”。从入学教育闯关卡认识校园、制作名片认识自己到自我介绍认识同伴三方面入手,帮助孩子们缓解入学紧张、焦虑情绪,快速转变角色适应新环境。

德育联动。《课堂文明十大习惯》班会课,从礼仪、秩序、行为习惯等方面引导

孩子们了解学校规则,让他们以更加规范的行为习惯和积极自信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美术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创作美术作品,为自己的名片增添色彩;体育老师教授《校园文明礼仪操》,让好习惯在运动中融入生活……

爱国品质养成。学校“雷锋故事宣讲会”“红色家乡”“我爱我的祖国”等学段衔接、红色共育的幼小衔接活动,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注入“红色基因”。

如何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三年来,北正街小学融合项目化学习方式积极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相信在多方努力探索与合作下,每一个家庭都不再因幼升小而焦虑,每一名幼儿都能踏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湘微教育综合自湖南省教育厅基教处信息,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湖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湘微教育(hnedugov)

原标题:《点赞啦!幼小科学衔接湖南省典型案例 | 学前教育宣传月(上)》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