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木版年画: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年画与现代元素结合 凤翔木版年画: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凤翔木版年画: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2024-07-02 19: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凤翔木版年画培训

    学生们在凤翔木版年画传习所学习

  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古城雍州,因“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自古是周秦发祥之地,华夏九州之一。历史上凤翔一直是陕西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今是关中西部公路交通枢纽,一直是文化交流与物品交易的集散地。   凤翔木版年画已有近千年历史,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据考证,北宋时期,凤翔木版年画就出现单色印画,至明代逐步发展为套色印画。清代凤翔的印画业大为拓展,年产各种年画、谷雨画200多万张,远销甘肃、宁夏、青海等地。至民国十八年,凤翔全县从事木版年画工艺的有六七十家,其中南小里村的“世兴画局”“中兴画局”“新盛画局”“厚义画局”,陈村镇的“张记”“李记”“家记”等画局均具规模。至1950年,凤翔木版年画尚有690多种,最盛时年产销量达600万张,主要在西北地区销售,同时也扩大到华北、东北、河南、四川部分地区。   凤翔木版年画在雕刻手法上,继承了本地秦、汉、唐、宋石刻艺术和壁画艺术端庄、凝重、大方的特点,揉进了刺绣、剪纸的造型技巧,借鉴了秦腔的表演艺术,使画面粗犷、豪放,而又鲜活灵动。在工艺制作上,它由初创时期的墨线画逐步发展到以墨画线、线间染色的彩墨画,直至纯粹套色,不着墨痕的彩画。其“墙画套银描金”工艺被世人誉为“金三裁”。   凤翔木版年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祭祀画、谷雨画和春牛图、戏文画、吉祥画、风俗画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历史文化价值,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片段,充分体现了西北地区民族的多种习俗和风情,是西北地区汉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社会变迁以及历史发展的形象佐证;科学价值,早期的刻版及印刷工艺是研究近代印刷术版画技法的宝贵资料。   凤翔木版年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邰瑜、邰立平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9年11月,凤翔县文化馆又一次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凤翔木版年画”保护单位资格。目前,凤翔县有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邰瑜、邰立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邰江平),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邰伟伟)。   亮点:行政推动 资金保障 活体传承 强化保护 发展产业   近年来,凤翔县紧抓木版年画、泥塑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重点,广泛开展项目普查、整理登记、资料挖掘、技艺培训等工作,使得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依法保护,行政推动。凤翔县政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非遗保护管理办法、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争取木版年画国家级项目保护资金50万元,专项用于保护和传承。县非遗中心定期召开非遗联席会议,对各级项目名录、传承人按程序进行认定、申报;对项目保护、规划落实等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使传承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规划引领,资金保障。按照“规划带项目、项目促保护”的思路,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引领作用,制定了《凤翔木版年画保护规划》,并逐年制定保护方案及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培训为主,活体传承。给木版年画艺人建档立谱,对他们的简历、业绩、制作过程、艺术特色等进行记载,年末做好各级传承人的年度考核工作,促进保护传承工作有序开展。加大传承培训力度,举办凤翔木版年画培训班,培训学员数百人次。聘请专家讲授美术知识,聘请代表性传承人传授技艺绝活,最大限度保护非遗项目的原生态特点和民间工艺魅力。   广泛宣传,强化保护。利用非遗保护日,广泛宣传非遗保护法规、条例,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通过现场制作和展示,进一步提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传播。重新刻制木版年画新墨线版、套色版,用文化馆收藏的古版翻印墨线版画、套色版画,印制《凤翔木版年画选》,拨付《凤翔县木版年画田家庄卷》出版资金10万元。聘请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创建凤翔木版年画数据库,整理编纂《凤翔木版年画》。在县文化馆及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布置木版年画展厅;在木版年画的主产地田家庄镇南小里村、北小里村、陈村镇西街村建立木版年画非遗展厅。连续两年举办“年画重回春节”活动,推进传统工艺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   建议:重视传承 主体培养 文化时尚 扩大传播面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的多元化,凤翔木版年画面临着与全国年画相同的命运和现状。如何保留并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当下应该考虑的首要任务。   凤翔木版年画纯手工制作成本大、周期长、数量上不去,价格方面受到价格低廉、印刷效果清晰、纸张结实的胶印年画的严重冲击,流失了大部分的群众基础,购买群体变为小部分喜欢民间艺术和收藏民间工艺品的人群,购买数量急剧下降使凤翔木版年画的销售异常困难,导致创作和发展一度停滞。   现阶段,凤翔木版年画的传播渠道仍然比较滞后,其传播活动以静态为主,动态传播较少。目前仅有真人体验、学生研学等形式,虽然也与游戏产业机构有过短暂合作,但影响有限。传播形式新颖度不够、多样化不足大大削弱了其传播力与影响力。加之代表性传承人更倾向于传统的口耳相传、口授心传的方式,限制了传播效果的广度和深度,社会认知度严重不足,很难让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光大。   重视传承主体。凤翔木版年画的记忆传承离不开对传承主体的重视,非遗文化保护单位要积极主动帮助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提高创新意识,组织传承主体外出学习,开拓从业者的视野,鼓励传承主体利用新媒体传播木版年画中的凤翔声音,持续讲好木版年画中的凤翔故事。另一方面,将基础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为凤翔木版年画的有效开发提供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指导。打破凤翔木版年画保护传承见物见人不见生活的屏障,发挥传承主体的存在和作用,从生活视角层面深挖,做有深度的创意产品特别是视觉符号的提炼,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产品之中。   培养文化时尚。凤翔木版年画目前的传承面临危机,多数木版年画用于研究和收藏,其消费品的本质特征不再凸显,缺乏受众和市场。培养文化时尚不失为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让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找到重生之路,就要在年轻人中寻找合适的受众,就要使木版年画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文化艺术品,就要使木版年画及其衍生品成为年轻人追逐的对象。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要在文化产品创新上下功夫,要找到木版年画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年画是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与诉求,反映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审美习惯。新年画和年画衍生品的设计和生产,也应该把广大民众的期望、诉求及审美习惯考虑在内,甚至是放在首位。   扩大年画传播面。组织专家和传承人编写适合学生阅读的木版年画读本,供学校选用。将木版年画进校园的内容、传授方式等加以更加精细的设计,与学校现有美术课程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形成木版年画与现代元素结合的传承,随着新生力量的加入,“新”传承必将带来“新”传播。同时,建立木版年画数据库,将数据库做成一个市场化的文化产品或平台,扩大传播面,利用VR、AR等新技术,开发有趣的体验性项目,让人们以轻松的方式接近凤翔木版年画。 

  新生:善于学习 善于思考 自主创新   凤翔木版年画如何在发展中传承,如何在传承中发展?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邰伟伟在河南朱仙镇等地学习研究之后,申请了凤翔木版年画传习所,进行独立自主经营、自主创新,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邰伟伟认为,要传承、要发展、要创新,就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要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这些问题应纳入地方政府工作日程,与大专院校等教育机构进行结合,编著专业教材、开设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邰伟伟说,进一步延伸文化的概念,使传统文化与市场结合,用人文专业的形式反映生活。   从2013年开始收徒并做凤翔木版年画培训班,到目前已经培训7期300名学员,其中大部分已经掌握制作要领和要求。有数十所大、中、小学来凤翔木版年画传习所培训学习,陕西艺术职业学院还为凤翔木版年画专门设立大师工作室。   目前,凤翔木版年画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版画发展正在一步步恢复。在凤翔木版年画传习所里,可充分领略整个生产加工过程,集可读性、可观性、销售性于一体,文化展示比较全面。但是,新产品开发还处在初期阶段,文创产品多是千篇一律,市场饱和度很大。   凤翔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传播正处在新时代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具有难得机遇。面对新常态,不但需要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更需要社会各界的“锦囊妙计”,使这一传承500多年的文化记忆,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鸣谢:凤翔县政协、凤翔县文化和旅游局、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伟伟)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吴汉兴 通讯员 碧龙 永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