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昆明四十年,看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年代文建设家乡 回眸昆明四十年,看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回眸昆明四十年,看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3-08-14 08: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88年左右,五华区范围内向西北方向扩展,覆盖莲华、普吉片区,同时,向北以条带状延伸至茨坝

1991年,中心城区与关上、金马片区融为一体,城市范围基本覆盖二环内区域,其中朱家村立交周边呈现明显扩张趋势,云南海埂会堂区域以点状方式发展。

1996年,原本一直孤立的马街、黑林铺片区完全融入中心城区,形成以“四区”为主、各区协同一体的城市发展、扩展模式。

1976年至2000年期间,昆明城市发展较为平稳,24年间市区面积仅增加了138.4平方千米,并呈现“四区”(五华、盘龙、西山、官渡)依次扩张、直至融为一体的发展特点。

2000年为昆明城市发展转折点,之后的16年间,城市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面积扩张了近300平方千米,尤以2009年~2013年发展最为迅速,4年期间扩展了115.3平方千米,说明呈贡新区的设立驱动了昆明城市的快速发展,而2013年以后,城市建设速度放缓,土地利用趋于集约化。

40年建设,昆明城市的日新月异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春风吹遍云岭大地,四十年后,彩云之南处处绿水青山生机蓬勃。40年间,昆明城区的建设日新月异,大街小巷也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景星街

顺城街

王府井百货的变化

豆腐营的变化

南亚风情园的巨变

昆明百货大楼的变化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回眸40年前的昆明人

40年间,随着年代的变迁,昆明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

几十年前的翠湖就已经如此之美。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民族。

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

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今的昆明人

与40年前相比,现在的昆明人在衣食住行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至今,昆明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齐头并进。

大数据告诉你,昆明居民消费大变迁

据国家统计局昆明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昆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92.67元,

是1980年的67.3倍,

是1988年的18.67倍,

是1998年的4.33倍,

是2008年的2.62倍,

与198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12.05%。

扣除近四十年价格上涨因素,2017年昆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实际支出3947.97元,是1980年的10.23倍,与1980年相比实际年均增长率为6.49%。

■■■■■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齐头并进

1978年5月

昆钢等4户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被列为云南省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实行“亏损总量包干,节约归己、超亏不补”的办法。

随后,昆明工业进行了利润包干、承包经营负责制、厂长(经理)负责制等一系列重要改革,企业开始逐步摆脱计划经济指标束缚,向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向迈进,标志着昆明市迈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1980年

昆明首批个体工商户诞生。同年底,昆明个体工商户由1978年底的65户一跃达到1165户,以豆腐专业户“王十万”为代表的昆明首批个体工商户诞生,标志着民营经济开始成为昆明经济发展的一支新军。

1989年,螺蛳湾日用品批发市场开业,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昆滇老百姓首选的日用品、服装物资集散中心,其发展历程是昆明市实行改革开放个私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云南烤烟初步形成优势产业,有力地支持了昆明卷烟工业的发展;

至80年代中后期,昆明烟草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奠定了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1999年

沃尔玛成为首家在昆明入驻的外资零售企业,它带来的“超值商品”营销服务策略成为商品零售企业的典范,加速了昆明零售业格局的重新洗牌,给昆明市民的消费理念带来了巨大变化。

四十年来

云南白药成为云南首家A股上市公司

昆明执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

99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成功举办

首届昆交会、南博会等国际性大型交易盛会成功举办

斗南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

┈┈

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昆明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42.14元,是1978年的83.59倍,1988年的20.74倍,1998年的5.73倍,2008年的2.46倍。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12.02%。扣除近四十年价格上涨因素,2017昆明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实际支出1576.54元,是1978年的11.83倍,与1978年相比实际年均增长率为6.54%。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近四十年来,昆明市城乡居民用于基本性消费品的比重不断下降及用于享受性消费品和发展性消费品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不仅是居民消费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的反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是衣着消费持续下降。城镇居民衣着消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追求品位化,支出比重总体逐步下滑,趋向平稳;

另一方面是居住消费支出比重稳步上升。

随着2000以来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住房消费成为城镇居民最重要的开支内容,2008年和2017年城乡居民用于居住的开支都在20%以上,居住消费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明显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昆明市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已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比由1978年的70.17%逐步降到2017年的26.22%;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比由1988年的49.01%降到2017年的27.76%。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扩大以及统一市场形成,食物产品南来北往,内外交流,昆明市场上食物的花色品种空前丰富多彩,加之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营养优质和多样化食品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

城乡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增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昆明市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实现了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全面、从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发展的飞跃,更新换代的节奏明显加快,各类新型电子产品迅速走进普通居民家庭,并逐步向高档化发展。

2017年底,昆明市城镇居民年末每百户拥有计算机85.8台,拥有移动电话236.4台。

随着居民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昆明市城乡居民交通工具逐步从自行车、摩托车向电动助力车、家用汽车发展。电动助力车以其方便快捷、价格适中、绿色环保等优点,日渐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代步工具;家用汽车消费方面,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促使汽车私人消费活跃,汽车消费档次也在升级换代,汽车消费从代步工具的适用性向追求舒适、高档和享受性转变。

城乡一体化发展效果逐步显现

国家统计局昆明调查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以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市城乡消费结构方面日益趋同,比如,餐饮、旅游、健身、教育、文化、家庭服务、节假日传统特色商品和服务等,均呈现快速增长轨迹,城乡居民消费都在向品牌化、环保化、个性化、时尚化方向发展,同步走向较为宽裕的小康阶段。

从消费支出金额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始终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1988年

城镇居民消费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2.6倍。

1998年

这种差异达到峰值,为3.10倍。

2008年

随着昆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效果逐步显现。

2017年

昆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又回归至农村居民的2.34倍。

昆明发布整理编辑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云南省测绘工程院官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丛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