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人奔赴台湾海峡,又一座跨海大桥完工,基建狂魔再次惊艳世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平潭通往台湾大桥 4万人奔赴台湾海峡,又一座跨海大桥完工,基建狂魔再次惊艳世界

4万人奔赴台湾海峡,又一座跨海大桥完工,基建狂魔再次惊艳世界

2024-07-12 05: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万人奔赴台湾海峡,又一座跨海大桥完工,基建狂魔再次惊艳世界。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猜出来我们今天要聊的内容了。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说坐火车直达台湾省指日可待吗?这座大桥和台湾省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座即将连通福建省和台湾省的跨海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北起福州市长乐区松下收费站,上跨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大小练岛水道,途经人鱼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南至平潭县苏澳收费站。是中国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塔,全长不过16.34公里,与长达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全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相比。可能有些不太起眼,但却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的最难的跨海大桥,也是为今后我国火车驶向台湾省打基础的一座大桥。

比起港珠澳大桥来说,为什么说这座大桥是最难的呢?要知道这座大桥可是要经过与百慕大、好望角并称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的平潭海峡。在这里,每年光是六级以上大风就超过了三百天,七级以上大风超过两百天,到了夏季更是经常会有十二级的台风扫过。在这样的环境下修建跨海大桥,第一方面要解决大丰风对桥梁造成的直接硬性破坏,桥梁振动和经年累月导致的桥梁疲劳破坏。另一方面就是对大桥耐久性的考验,由于平潭海峡特殊的地理环境,外面本来不高的波涛,最大浪高能达到9.69米。在大浪经年累月的撞击下,如何提高大桥的耐久性?成了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而且这座大桥不单单是公路桥梁,未来的高铁也要经过这里跨过台湾海峡。与对岸的台北市互通互联。因此在平潭海峡上修建铁路势在必行。这样一来,此桥的建设难度成倍递增,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和钢度要求大大提高,这就要求大桥不但要兼顾不被沉重的高铁压坏,还要坚硬,不会因为太剧烈的震动而影响高铁的行车安全。由于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在恶劣的环境里修建规格最高的大桥,因此也被称为世界最难的跨海大桥。

那我们修建这座大桥有哪些意义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台湾海峡通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从福建省到台湾省的海峡通道,经过20年的讨论研究,专家一共提出了四条方案。这四条线路分别为北线、中线一、中线二和南线,南线从福建省厦门水晶金门岛、澎湖列岛到台湾省嘉义市。全长约243公里,中线方案有两条,一条是从福建南日到台湾苗粟。全长约147公里,另一条是从福建晋江到台湾南投,全长约236公里。北线是从福建的福清经平潭岛到台湾的新竹,全长约130公里。但大部分专家更倾向于北线方案,一是北线市所有线路中距离最短的也是水深最浅的。这样不但在技术上要求较低,在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上也相对合理。二是北线所经过的地区地基都比较坚硬,不用担心地基沉降,降低了维修难度。三是北线避开的地震带,基本上不会发生五级以上地震,相对来说更加安全。

从目前国家的规划来看,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正是为以后北线台湾海峡通道建设打基础。此桥的建成相当于我们距离火车开往台湾,手又进了一步。但也有很多朋友认为,台湾海峡的建设遥不可及,毕竟130多公里的跨海大桥至今还没有出现,但这对于基建狂魔来说都不是问题。要知道我们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主要就是由桥、岛、隧组成,其中连接桥和隧道的人工岛是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而在隧道方面,我国也在致力于渤海海峡通道的研究。据有关专家表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内部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完全具备建设台湾海峡跨海大桥的实力和技术,只要时机一到,台湾海峡通道建设项目就能马上启动。

聊到这儿,相信大家现在应该也都明白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创作了多少技术和造桥史上的第一。而在于直接与台湾省通车的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听了上面对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一些介绍,大家认为这座大桥还有哪些作用呢?台湾海峡通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工呢?欢迎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