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山东省县级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平度灰埠任家疃 平度市(山东省县级市)

平度市(山东省县级市)

2023-08-24 18: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礼仪习俗

礼节:清朝行跪拜礼,先作一揖,后双膝着地,头腰前屈,接近地面,屈一次为一叩。下官见上司,百姓见官员,群众祭神,祀祖或庆吊时行之。通常行一叩四叩;吊唁祭奠行九叩或二十四叩。亲友路遇抱拳拱手致意。宦门妇女见客,双手并拢,放于右腰,稍屈右腿微下,上身略弯,名为“万福”。民国时期,废除跪拜礼,但民间春节、祭奠、庆吊仍行此礼。建国后,盛行鞠躬、握手礼。社会交际一般礼仪:迎送客人,客至,请客人先行,主人随后;客去,主人送至门外,点头、握手或招手告别。客乘汽车,要为客人打开车门。客骑自行车,要代客推车至门外。待客,客人进屋,请坐上首(桌左),主陪于下首(桌右),主人为客倒茶要双手,客要双手端杯或以手扶杯边,表示谢意。如留餐,主人要为客人敬酒、让菜、劝饭。与人讲话要冠以“请”字,接受别人帮助要道声“谢谢”。路遇亲友,一般都点头、招手或问候。长辈、师长、上级、长者递给东西,要双手去接,以示尊敬。

婚嫁:旧时,官僚豪绅,婚嫁之日,张灯结彩,客堂悬挂“贺幛”,陈列“银盾”等贺品。除官轿、花轿各一乘之外,鼓乐手两棚,候客三、二人,佩带红绸,俗称“夹毡”、“管家”。有的女方也贴喜联、悬灯结彩。男女筵席,一般大件酒席有翅头、参头之分。30年代,城乡富人举行婚礼,大摆酒席之风很盛,有十大碗、十六大碗等。至于男婚女嫁遵父母之命,贫富习俗相同,都是女到男家,男求婚于女,由媒人提亲。一般要“门当户对”,属相相合,岁数相当,两方父母同意,方择吉日订婚。订婚叫“下媒柬”,由男方备柬贴两张,先填一张,写明男的年龄、生辰,送女方;女方照样填好另一张,送还男方。“下媒柬”男方要送“订亲礼”(即彩礼),富的有金银首饰、绸缎衣料、银元钱财。一般人家送布料,称送“衣裳面”。穷人一言为定,无礼相送。结婚,男方曰“娶媳妇”,女方曰“出门子”。结婚男方先下“婚贴”,写明迎娶、开脸时间和梳妆、上下轿方向。吉日,新郎家挂红结彩,事先备“官轿”、“花轿”各一乘。新郎披红插花,鼓乐伴随,旗、锣、伞、扇开道,去女家迎亲。新娘身穿蟒袍,腰围玉带,乘“花轿”由傧相陪送,随“官轿”同回男家。新娘进家“拜天地”、“入洞房”、“坐时辰”后,男家设酒席宴请贺喜亲友。晚上,新郎新娘同饮“合婚酒”;闹房后,新娘通宵不眠,称“坐富”;油灯彻夜不熄,称“长命灯”。第二日新郎新娘同到女家认亲,第三日回男家,第六日由新娘的父兄或弟侄到男家探亲,第九日女方接新娘回家,名曰“叫二、还三、住九”。订婚后,如女方年龄小,家贫无法生活,可到男方家寄养,叫“童养媳”。男到女家落户的,叫“养老女婿”。妻亡夫则续娶,夫亡妻重守节,改嫁者人多非议。建国后,青年男女婚姻自主。县城机关厂矿的男女青年,一般在学习工作中,建立感情,自由恋爱。农村多由他人介绍,经熟悉了解,父母同意,自主订婚。结婚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婚期多定于节日期间。结婚,新娘或步行,或坐自行车,或乘拖拉机、汽车,由傧相陪送到男家。机关干部、工人、现役军人有的旅行结婚。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提倡男到女家落户,叫“女娶男”。80年代,男女订婚结婚的衣物、家具较讲究,高档物品日多。请客送礼之风较盛,农村兴起了“相亲”、“验家”之风。现在男女结婚盛行轿车迎娶。

丧葬:平度县的旧风俗,先辈去世,棺木收殓,葬入祖茔坟地。葬礼随贫富而定。富家,人未死先备好“寿衣”、“寿棺”、“寿坟”。豪门巨富,其丧葬更为铺张。未死之前,在祖茔或另找坟地建墓,有的墓穴建数年之久,并雇人看守。“寿衣”、“寿棺”相当讲求。在殡葬之日,高扎灵棚以及席棚、布棚、大门、辕门,悬挂祭幛、挽联、哀灯。雇用僧道诵经,鼓乐手奏哀乐;并有主楼、旌楼、狮子、高跷、抬阁、方相(俗称大人)等仪仗节目。还有路祭、对祭、坟地等棚。其最主要的需聘请点主、祠土者各一人,赞礼生四人,拜路祭者三、二人。而点主、祠土二人,需状元、翰林、进士、举人等担任,赞礼生一般是庠生(秀才)担任,拜对祭、路祭者需拔贡廪生担任。要举行起灵、路祭、对祭、回灵(返虞)等礼仪。之后,无翰林、进士,即求其次,而用举人、拔贡点主、祠土,赞礼生则庠生、学堂生一般文化人都可。此外,亲友吊唁,酒席较多。一般当日殡出,也有三、二日者,以吊唁者多少而定。贫困之家,人死只能买薄棺材或破席卷。一般的礼仪,人死后,当日入殓,将死者牌位送往土地庙,家中设灵堂,摆祭品,子女亲属着孝服守在死者遗体之旁,烧香叩头。一日三次男跣足,女披发,哭着去土地庙送浆水及烧香纸“告庙”。二日晚,扎纸马、纸车、纸童男童女和亲友赠送的香纸一并在土地庙前火化,叫“送盘川”。停灵期间,富者雇吹手作哀乐。葬日上午亲朋到灵前“吊孝”,下午发葬,八人抬灵柩,富人十六人抬丧舆(内放灵柩),亲友穿孝衣,子女“披麻戴孝”,手拖“孝棒”,哀哭送葬。棺木入土后,“孝子孝孙”由主丧人带领沿路谢孝,表示对亲友的谢意。葬后第二天,子女为死者“圆坟”。从死亡第一天起,每七天子女上坟祭扫一次,曰“烧七”,共7次(少数地方烧10次)。百日祭扫称“烧百日”。此后每年于死者去世之日,祭扫一次,称“烧周年”,至烧完3周年为止(部分地方烧9周年)。建国后,政府提倡丧葬从简。拆除土地庙,旧的丧葬礼仪大部分废除。先辈去世,子女亲属臂缠黑纱,扶灵柩去坟地埋葬。70年代实行火化,农村有的将骨灰盒送骨灰堂,有的将骨灰盒按土葬仪式埋葬,依然“烧七”、“烧周年”。机关厂矿的干部职工对死者的悼念,多是臂缠黑纱,送花圈,开追悼会。

生活习俗

饮食:平度人素以谷类为主食。建国前,富裕人家吃馒头、面条、包子、饺子;一般人家吃饼子、地瓜、瓜干;穷苦人家则半年糠菜半年粮,终年不得温饱。富人吃白菜、韭菜、大葱、黄瓜、芹菜、芫荽,加佐料讲口味。穷人吃萝卜、胡萝卜、菠菜,以菜代粮。富人食有茶酒、鱼肉,穷人终年难得一尝。穷富皆嗜吸烟,官绅富商吸水烟,穷人吸旱烟。民国时期,官场上及富人开始吸纸烟。建国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80年代以后,城乡人民逐渐以细粮为主。饭食菜肴花样日多,除传统的饭菜外,面食增加了馄饨、糖包、油饼、花卷、面叶、脂包、锅贴等。蔬菜增加了西红柿、甜椒、圆葱、莴苣等。肉类增加红肠、香肠、包肚、烧鸡、扒鸡、烧肉、五香肉及各类鱼肉罐头。做菜讲究煎、炒、烹、炸,菜肴讲营养重口味,讲究刀口、火口、盐口。佐料增加了味精、虾油、辣椒油等。节日或婚丧待客,烟酒糖茶必备,又新兴八盘、十二盘、十六盘甚至二十四盘。

服饰:清朝官吏和有“功名”的人,皆按规定的服式穿着。官员办公、会客或参加典礼着官服,平时穿便衣。官绅女子节日、庆吊或外出,穿右襟上衣,系长裙。平时居家一般不系裙。豪门富户,男子多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礼帽,脚穿黑布呢鞋。女子亦穿右襟褂、系长裙,穿肥裤、花鞋;戴钗簪、手镯、戒指、耳环。未嫁者梳辫,已婚者挽髻。一般人家男女皆穿粗布短衣。穷苦人家,冬无棉、夏无单,衣不蔽体。辛亥革命后,清官服逐渐废除,富家男子冬穿长袍、夏穿长衫。女子或穿长裙,或穿旗袍。一般人家,做件细布新衣,专供节日、探亲穿。穷人仍穿粗布裤褂,褴褛不堪。建国后,穿着日趋时髦。男子多身穿制服,头戴解放帽、工人帽,脚穿布鞋、胶鞋或皮鞋。男女皆内衬线衣、绒衣或毛衣。80年代以后,受大城市服饰式样的影响,花色由灰、蓝、黄改为多色多样;款式由中山服、国防服、列宁服逐渐改兴西服。青年一代竞穿时装,男青年多穿青年服、西服、皮卡克、面包服;女青年多穿青果领上衣、飞燕上衣、连衣裙、百褶裙、风雪衣、西服、西服裙、羽绒面包服等。时髦女子已戴上耳环、戒指。所用布料起初是棉布,后来逐渐改用化纤织品、毛料、呢绒。农村青年也穿时装,戴手表,穿皮鞋,竞向城市看齐。往往是群起而效之,颇有一时一兴之风。

节日习俗

春节:阴历年为民间最隆重的节日。节前择日扫舍。除夕上午,家家门贴春联,喜迎佳节。下午,各家挂“祖影”,设香案烛台,摆好年供。傍晚,男子去祖茔“招请”,长者在家中焚香烧纸,迎祖先过年。入夜,全家共享美酒佳肴,“团坐守岁”。半夜后,点燃香烛,鸣放鞭炮,吃饺子,庆春节,俗曰“接年”或“过年”。初一早晨,老少衣着更新,举行年拜,长辈分压岁钱。初三凌晨再次烧香纸,放鞭炮送祖先回归,称“送神”。初三开始,走亲拜友,互相祝贺。建国后,旧风俗逐渐废除,兴起为烈军属、离退休老干部、“五保户”祝贺佳节的新风。

元宵节: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县城乡镇白天“狮子、高跷、龙灯、旱船”,锣鼓喧天。晚上家家祀先祖,燃面灯,观灯花,以占五谷丰歉,曰“灯花卜”。户户吃元宵挂彩灯,男女老少沿街观赏品评,名曰“观灯”。城乡又户户做面灯,傍晚送祖茔点燃,意为祖先照明。入夜儿童燃放鞭炮和“滴滴金”,青年放“起火”、“二踢脚”、“花鞭”、“焰火”……大街小巷,欢声笑语至半夜。建国后,焰火更盛,县城举办灯谜会、灯展,花灯多姿多彩,四方观众络绎不绝。

二月:俗曰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惯一天不动针,意思怕“刺伤龙眼”。农家早晨用草木灰画囤梯、打灰囤、撒五谷,预兆粮食满仓。节日炒“面棋”、“地瓜棋”、“蜜豆”吃,相传小孩吃了不牙痛。

寒食:清明前一天(有的连同清明日共两天),据传为纪念介之推偕母隐于绵山被大火烧死,故一天不动烟火,名为寒食。此日(或清明日),群众历来要在日出前做好早饭—“胡秫米”,以示纪念。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祭扫祖坟。妇女蒸面燕,以示燕来;男子插松枝,示感春意。妇女、儿童荡秋千,文人墨士郊外“踏青”。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于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陵墓。

端午:五月初五日,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传统习惯吃粽子,在门窗上插艾子。儿童手腕、脚脖系五色彩线,叫“长命缕”;妇女带香荷包,以示驱蛇蝎之毒。

六月一:俗称过“小年”,家家吃饺子。

六月六:人们多吃包子。有“六月六,看谷秀”之农谚,意思看作物长势,可预知年景丰歉。清代、民国时期,富豪人家多于此日晒衣服,读书之人多于此日晒书。

七月七:七月初七日夜,古代神话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此日家家烙面饼,其形状有莲蓬、花篓、狮子、鱼……各种各样,名曰“巧饼”。生绿豆芽,名曰“巧芽”。晚上小女于庭院中在织女像前摆瓜果、“巧饼”、“巧芽”,祷告“乞巧”。

七月二十二:此日为财神会。建国前富家、商户挂财神像,祭财神,吃酒庆贺,求发财。民家有的不过此节。

八月十五:俗称中秋节。此日家家吃月饼,吃西瓜、葡萄、苹果、梨等水果。全家欢聚,美酒佳肴,赏月圆。人们又多以月饼敬长辈,赠亲友。

十月一:群众上坟祭祖。旧社会长工此日下工。

腊八:十二月初八日,古时举行腊祭,亦称腊日,十二月亦名腊月。佛家于这天纪念释迦牟尼,以粥供奉。传到民间,此日人们吃米、豆、枣合煮的米饭,称“腊八粥”,食之求避灾祛病。

辞灶:腊月二十三日晚,各户买糖、烧香纸、煮饺子祭灶神(纸印制的灶码),名曰辞灶。求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民间艺术

宗家庄木版年画宗家庄木版年画宗家庄木版年画:宗家庄木版年画始于清道光年间,脱胎于潍坊杨家埠年画。至清光绪初年,“线版”雕刻技艺远远超过潍县年画。鼎盛时期,拥有“新盛元”、“公兴义”等字号30余家,辐射到荆戈庄、邵家疃、双丘、倪家庄等村。当时年画品种约有300余种,画版1500余套。宗家庄木版年画的体裁按其用途可分为神供类和装饰类:神供类有灶神二座、三座,财神、菩萨有正座、偏座等;门窗装饰用门童、门神、花卉等;墙壁装饰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等;有表现神话故事、鸟兽、花卉的装饰年画;有以三国、宋、明各朝戏曲故事为内容的,如《回荆州》、《空城计》等;还有的以民间笑话、寓言和神话故事为内容的如:《猪八戒娶媳妇》、《老鼠将媳妇》等。民国初期,创作了反映日、德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日本攻打青岛》、反映辛亥革命的《攻打南京》和《湖北军事图》等作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中央博物馆收藏。宗家庄木版年画的特点是重用大红大绿艳紫明黄,色彩鲜艳,强烈沉着;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犷、朴实;尤其是“线版”,以线条的流畅、工细、刚劲、挺拔的特点和风格,在诸种木版年画中独树一帜。

李秀芝作品李秀芝作品剪纸:剪纸是我国最著名、最普及的民间艺术品类之一,也是几千年来历代中国女人们的“专利”。明清时期是剪纸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平度城乡,会“铰花”(剪纸)和“绣花”(刺绣)已成为每个女子必须掌握的女红手艺,从童年到出嫁,闺阁女子必须习之;技高者被誉为“巧媳妇”,否则,被耻之为“拙老婆”,这是当时女子身价高低的标准之一。直到建国初期,剪纸一直是平度民间重要的居家装饰品,如窗花、顶棚花、墙花、斗盒花等,各种各样的剪纸遍布家庭的每个角落。剪纸多以民俗信仰、时令节气、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寄托吉庆祥和的愿望,图案有花卉、蝴蝶、燕子、乌龟、麒麟、凤凰、十二属相、百鸟图、喜鹊登枝、喜娃娃、戏剧人物等等,题材十分广泛,有的取之现实生活,有的取自神话传说;图案在民间相互交流承传,技高者可达信手拈来、剪什么像什么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妇女的解放并大量参与社会生产和政治活动,民间剪纸技艺渐衰,昔日极普通的女红手艺,已被世人视为绝技。今平度民间习剪纸代表人物有李秀芝、郑峰雷等,平度剪纸是平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

草编:平度草编在平度已有150年历史。据《续平度县志·卷十·民社志》载:(清)咸(丰)同(治)后,由掖(县)之沙河传来,逐以盛行。”至清光绪末年,草制工艺品出口不畅,平度草编业一度衰落。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书的《平度州乡土志·商务》载:“草帽辫,每年出售四千包,售于本境者半,售于掖商者半。本境麦茎颇佳,中辫料,缘以无巨商,不能趸贩,所收者皆粗工,故无厚利。”民国二十三年(1934)至二十五年(1936),平度“西乡新河附近,又有设庄倡织台湾草帽者。草由海舶运来,分布各村,令妇女学织。“草帽辫”一经传入平度,很快与胶东民间传统草编、蒲编、麻编、柳编等手工技艺相融合,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平度草制工艺品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尽管此业曾一度低迷,但民间妇女仍操之不辍,“间有缉辫者,只供本地织草帽之用”。建国后,草制工艺品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至80年代,草制工艺品生产普及全县当时的45处公社、1024个村庄,业者7.2万余人。现在平度新河、店子、云山已发展草制工艺品企业近20个厂家或公司,平度全市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草制工艺品产业群。目前,平度草编不仅形成了一种利民富民、出口创汇的民间手工艺产业,而其产品也成为一种深受国内外客商、用户青睐的精美工艺品。[1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