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不掉的经典:这十五本禁书,你看过几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平安传之类的小说都有哪些 禁不掉的经典:这十五本禁书,你看过几本?

禁不掉的经典:这十五本禁书,你看过几本?

2023-12-10 17: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隐喻太多

《红楼梦》

如果高晓松那句“《金瓶梅》是娘,《红楼梦》是女儿”成立的话,那这“一家三口”绝对是中国禁书榜上的扛把子——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作,也都被轰轰烈烈地禁过。

不过相比《金瓶梅》,《红楼梦》被禁的理由要复杂得多。表面上也是因为“淫”进的黑名单。但讲真,比起《剪灯新话》《隔帘花影》等真正重口的古代小说,《红楼梦》完全是小清新嘛。

导致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统治者几次三番查禁的根本问题,还是“涉嫌映射政治讽刺”。

早在乾隆时期,乾隆堂弟弘旿就曾暗搓搓的表达过担心:“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我怕它有犯忌的东西,不敢读不敢读)”;

嘉庆年间,《红楼梦》被官员公开控诉“污蔑满人”,问题上升到“民族矛盾”的高度,也开始了被查禁的命运;

后来,连蔡元培都说:“《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猜测书中有“反清复明”的意思,脑洞开到飞起。

虽然其中的某些分析有跑偏、乃至夹带私货的嫌疑,但也足以说明《红楼梦》的影响早以超越了情爱小说的范畴。

▍一句话感受经典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不过禁书也不是中国独有的活动,放眼世界,禁书在各国都不算新鲜事。甚至从古至今,由东到西,禁书的理由都差不多。“涉及色情淫秽”是最常见的理由,也是名著躺枪的高发地。

3

太实诚的表白

《忏悔录》

在数不清的自传作品中,卢梭的《忏悔录》不论诚意、写作水准还是思想深度,都位于最高级。

虽然名为“忏悔”,卢梭的本意却在于“表白”。在这本书中他将自己一切不为人知的隐秘昭告天下,包括他偷窃的习惯、隐秘情欲、甚至抛弃自己孩子的种种“劣迹”。有人因为这本书爱他,也有人因此更加讨厌他。

《忏悔录》完成的时间也正是卢梭遭到严重迫害的时期,在当时,卢梭近乎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但他仍然坚持将自己的人格,包括懦弱犯忌的成分,全部向大众和敌人剖白——“感谢上苍,我终于把难以说出口的丑事,明明白白的全部说出来了。”

因为所谓”丑事“中包含了情色成分,《忏悔录》也没逃过被查禁的命运。

有批评者认为卢梭是“假忏悔真自负”,小蜗觉得这话其实说得也没错,即使是“忏悔”,卢梭也没有对自己的根本理念产生过怀疑;而赞美这本书的人,与其说是被卢梭的理性和谦逊折服,不如说是为他的骄傲和真诚感动。

▍一句话感受经典

“我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

4

争议至今

《洛丽塔》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后,纳博科夫的这本《洛丽塔》也被送上了舆论的浪尖。有评论者干脆将“房思琪”定义为“开口说话的洛丽塔”,而《洛丽塔》中爱上12岁少女的亨伯特,则被与侵犯房思琪的李国华类比。

恋童、乱伦、出轨……种种背德的元素反复出现在《洛丽塔》中,有关《洛丽塔》的“道德争议”,自出版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甚至还引发过有关“艺术的社会责任”的大讨论。

因此,《洛丽塔》在多国都遭遇过查禁,1959 年之前英国内政部一直将它作为需要海关严查的作品,阿根廷、南非、新西兰等国家也曾禁止过《洛丽塔》的出版与销售。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纳博科夫本人的创作动机并不是为了“洗白”某个角色某种行为,因为他根本不在意“道德问题”。

至于主角亨伯特的自白中,有多少谎言、粉饰、罪恶与真诚,就看读者的理解了。小蜗觉得,把《洛丽塔》当做一位精神分裂者的病例来看,也是很有趣的体验呢~

▍一句话感受经典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5

恶女宣言

《娜娜》

文学中“恶女”的形象并不少见,东野圭吾笔下的雪穗、松本清张笔下的元子、杜穆里埃笔下的玛丽·安妮,都是其中的代表。不过相比于左拉塑造的“娜娜”,以上这些人物的“恶性”还是不够赤裸。

娜娜是巴黎欢场的宠儿,她是一名演技拙劣的演员,却又是一名魅力无限的高级妓女。左拉毫不客气地将她描写成一只“金色的苍蝇”,并借用这只苍蝇,将整个巴黎上层社会吐槽成腐烂的垃圾堆。

她像是无知的潘多拉,毫无节制地挥洒着情欲和物欲;而为了与她交好,无数名流绅士,不惜散尽家财甚至害人性命,整本书都是他们碎掉的节操!

话说,为了完成这部作品,左拉采访过大量交际花、妓女、皮条客、女同性恋者,甚至向朋友们咨询过“寻花问柳”的经验,简直比小蜗写论文的态度还要严谨!

这么直白凶猛又写实的作品,会被当时的上层社会激烈抵制一点也不奇怪啊~

▍一句话感受经典

“一只从垃圾堆里飞出来的金色的苍蝇,一只叮在被扔在路旁的尸体上的苍蝇,它嗡嗡叫着,飞舞着,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它从窗户飞进一座座宫殿,只要落在男人身上,就能把男人毒死。”

6

恋母情结

《儿子与情人》

看书名就能隐隐猜到被禁的原因了!劳伦斯可不是什么玩噱头的标题党,书名叫“儿子与情人”,书中就真的写一对母子之间禁忌的情感故事。

说起来,劳伦斯也是图书审查部门黑名单里的常客了,他的三部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曾因“涉嫌淫秽”被查禁。

其实,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部作品里的情色成分其实远远够不上“淫秽”的标准,甚至可以说相当含蓄。为了“不可描述”内容打开《儿子与情人》的读者,大多失望而归。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不平等的恋情,分裂的夫妻,畸形家庭中成长的儿女……至于情欲和恋母情结,不过是悲剧故事中的一环而已,在惨淡氛围的衬托下,反而没有了惊世骇俗的意味。

▍一句话感受经典

“一个人往往受生活的支配,生活支撑人的躯壳,完成人的历史使命,但同时却又虚无缥缈,仿佛任人去自生自灭,不闻不问。”

7

反战反战反战

《西线无战事》

参加一战,受伤,退役,创作反战作品;二战开始,作品被烧,流亡,亲人遇害。

雷马克的一生,似乎都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也唯有亲身体验过战争的人,才知道这两个字的沉重。

一战中,雷马克曾被手榴弹炸成重伤,侥幸存活后,他根据自己的参展经历写下了这部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再现了尸殍遍野的战争惨状——

“它们(侦察机)出现数分钟后,榴霰弹和榴弹就发射过来了。我们有一天就这样损失了十一个人,其中有五个卫生兵。有两个被炸得稀巴烂,恰登说可以用调羹把它们从战壕墙上刮下来,埋葬在饭盒里。”

“我们看到头盖骨被炸飞的人还活着;我们看到两只脚被炸碎的士兵在跑着;他们靠着碎裂的脚部残肢踉踉跄跄地拐进了最近的一个坑洞;一个二等兵用两只手爬了两公里远,拖着自己被炸烂的膝盖向前……”

然而文字的力量依然是单薄的。二战开始前后,《西线无战事》被纳粹主义者视为对国家的攻击,是“对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军人的背叛”。1930年,德国将此书列为禁书,雷马克开始流亡,而他仍在德国的妹妹则被以“涣散军心”的罪名宣判了死刑。

▍一句话感受经典

“我看到了各个民族彼此敌视,而且默默地,无知地、愚蠢地、甘心地、无辜地在互相残杀。我看到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还在发明武器和撰写文章,使这种种敌视和残杀更为巧妙,更为经久。”

8

讽刺讽刺讽刺

《动物庄园》

禁书书单怎么能少了奥威尔的作品?对政治讽喻小说而言,“被查禁”也是一种荣光~

《动物庄园》中,奥威尔用动物反抗人类自建家园的故事,再现且预言了包括前苏联在内的诡谲“革命史”,小蜗没有读过比它讽刺更为密集的寓言故事:

农庄里的动物在猪的带领下赶走了农庄主,开始建立“自治”家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

然而两只领头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

猪们逐渐侵占了其他动物的劳动成果,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招致血腥的清洗……

看《动物庄园》时,小蜗总是要反复提醒自己:本书于1945年首次出版。此后历史果然循环往复。

▍一句话感受经典

“凡动物一律平等,但是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

此外,奥威尔的另一部政治寓言小说《1984》同样得到过查禁的“殊荣”。更有意思的是,《1984》在美国因“集权政府及审查制度危险”被美国图书馆协会抵制、因“亲共产主义”被美国佛罗里达州查禁;而苏联方面,则认为是在批判苏维埃政权、反斯大林的读物。

9

前苏联的画像

《日瓦戈医生》

革命前惨淡求生,革命后惨淡求生。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因描绘了布尔什维克革命之后的苏联社会的真实困境,一直被苏联政府列为禁书。帕斯捷尔纳克甚至迫于国内压力,放弃了领取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说实话,相比奥威尔,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语言算不上凌厉。他只是以一位小知识分子为主角,关注了大的革命背景下个人命运的颠簸迷离:

主人公日瓦戈成长于一战前的莫斯科,娶了青梅竹马的妻子,一战爆发后作为军医入伍,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从前线回归故乡,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然而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去到偏远的瓦雷金诺村讨生活,并遇到了情人拉拉。

后来,日瓦戈被游击队劫走,家人离散。而拉拉的丈夫作为党外军事专家,随着红军的胜利开始成为被镇压的对象受到清算,拉拉也被人骗走……

小蜗对日瓦戈医生的爱情故事没什么兴趣,但是小说里对时代氛围的精准刻画,还是很有魅力的。

▍一句话感受经典

“首先,爱你的邻人,这是生命活力的最高表现。这种爱一旦充满了人的心灵以后,必定会洋溢着泛爱众人的情感。再就是现代人的两个基本理想,作为现代人,没有这两种理想是不堪想象的:自由人格以及把生命看作一种牺牲的观念。”

10

小人物看世界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第一部中译本的译名叫《贼史》,由林琴南翻译。两个名字连在一起,就构成了整部故事的主线“孤儿奥利弗被迫做贼的历史”:

孤儿奥利弗在原本生活在济贫院,却因为不堪忍受棺材店老板娘、教区执事邦布尔夫等人的虐待逃亡伦敦,然而却又在伦敦被骗入贼窝,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成为窃贼中的一员,饱受欺凌……

《雾都孤儿》里写到的敏感话题实在太多了,济贫院、童工、青少年犯罪……每一个都叫读者看着头皮发麻。狄更斯本人少年时期也做过童工,因此他刻画出的边缘人物和底层生活尤其真实。

这本书被禁的原因是“批判教会”,首先开头那对虐待奥利弗的教区执事就是教会职员。此外,《雾都孤儿》还狠狠揭穿了所谓“济贫院”的伪善面目。

这本书正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当时的英国正在经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这种劳动在执行时变成了残酷的凌虐。

济贫院声名狼藉,许多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济贫法》也从善举变成了惩罚。狄更斯在小说里毫不避讳地揭开了这个令人羞愧的现实。“奥利弗要求添粥”这个情节至今被奉为经典。

▍一句话感受经典

“他曾面带蔑视的表情听凭人们嘲弄,一声不吭地忍受鞭答毒打,因为他感觉得到,自己内心有一种正在增长的尊严,有了这种尊严,他才坚持到了最后,哪怕被他们活活架在火上烤。”

11

幻灭的野心

《红与黑》

与《雾都孤儿》类似,司汤达的《红与黑》也因为“批判教会与政党”被查禁。

如果单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红与黑》的人物和故事,确实相当不健康。主人公于连,可以算是“野心家”“凤凰男”的典型:

作为木匠的儿子,他先凭才智和心计,在做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他逃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之后,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

不过他的结局并不像“厚黑学教材”的描写的那么美好。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了他,于连愤怒开枪击伤市长夫人,最终走上了断头台。

在拿破仑时代,“红与黑”分别代表着“军队”与“教会”,红是热血是革命,黑是僧袍,也是复辟势力,两者也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攀附的两个渠道。

而小说的主角于连,曾经崇拜着拿破仑,却游走在教会、保皇党中间,一路被野心和自尊推向了幻灭。

▍一句话感受经典

“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

**********

大家不要觉得“禁书活动”都是自上而下开展的。除了因为色情、政治、宗教问题被禁的书外,还有一些书籍因为涉及暴力、犯罪、自杀或者种族矛盾等话题,受到来自学校、家长、甚至更多社会力量的抵制。

当然,随着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得以解禁。

12

粉丝效应

《少年维特的烦恼》

所谓“粉丝行为,偶像买单”,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大概是第一批受害者。

此书一出版就大受欢迎,尤其是心思细腻、率真坦诚的主角维特,连小蜗都被他萌的不行,更不要说两百多年前的欧洲读者了——啊,怎么能有这么可口的小鲜肉?粉丝们甚至开始模仿他的打扮和举止。

然而,这位迷人的文化偶像,在书中饱受情感和社会陋习的折磨,最后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同现实说再见。这大大伤害了读者的感情,甚至有十来个读者选择自杀“殉情”。

狂热粉引发的种种事件就算放到现在也足够在新媒体上刷屏了。于是,当时就有相当数量的市民指责该书颂扬了不当的价值标准,赞美了自杀行为,教会也宣称其书有为自杀和通奸辩护的嫌疑。

所以尽管青年们对《维特》爱得深沉,丹麦和德国的部分邦国依然将它列为禁书。

▍一句话感受经典

“他欣赏我的智力与才干,却不懂我的心,殊不知我的心是我唯一的骄傲,惟独它是一切的源泉,一切力量,一切福祉,一切不幸的源泉。唉,我能有的知识,人人都能有;而我的心则惟我独有。”

13

犹太女孩的自白

《安妮日记》

第一次读《安妮日记》的时候,小蜗还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二战的认知还非常有限。但是安妮与家人作为犹太人被迫藏身密室躲避纳粹的故事,还是深深震撼了年幼的小蜗。

前几天可能还在与小伙伴相约玩耍,吃冰激凌,闹小别扭,渐渐地交通工具不能用了,风声越来越紧,轰炸开始了,家不能继续待着了,只能躲到密室里生活……

威胁加深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但真正的恐怖又降临得猝不及防。

这部真实的少女日记,因为对犹太人的正面描写在黎巴嫩被禁,在当地同样遭查禁的书目还有《辛德勒的名单》和《苏菲的选择》。

▍一句话感受经典

“我眼看着这个世界渐渐的蜕化成一片荒野,我听到永无止境的雷鸣般的谴责声,那也会将我们毁灭,我能感受到千万人正经历着的苦难,然而,假如我仰望苍穹,我相信一切还会变好的,相信这样的残酷终究会结束,相信和平和安宁一定会复返。”

14

拥抱自然

《草叶集》

没想到惠特曼的诗集也会被查禁吧?

相比于一般小说因为情色描写被查禁,《草叶集》被禁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它传递出的、离经叛道的观点。同性恋、性、妓女、自然勃发的生命,惠特曼无差别的拥抱这些在当时看来粗鄙不优雅的元素。

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惠特曼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自由体”诗歌:无拘无束,形同散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只要太阳不排斥你,我也不排斥你。”在诗歌里,惠特曼不仅歌颂了自由和平等,还歌颂肉体和性。

不过《草叶集》最初发表时受到的批评也是激烈的。美国内战后,惠特曼在内政部当职员,但是当时的内政部部长詹姆士·哈兰发现他是“讨厌”的《草叶集》的作者后,就把惠特曼解雇了。

▍一句话感受经典

“冲动,冲动,冲动 / 世界上永远是生殖的冲动 / 相反而相等的东西冲出朦胧 / 永远是物质和增长,永远是性 / 永远是个体的结合,永远有不同 / 永远是生命的繁殖 / 这用不着详细解释 / 有学问和没学问的人都心知肚明。”

15

歧视与坚持

《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故事发生在大萧条时期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主人公芬奇是个小女儿,她的父亲则是一位律师,故事从他决定为一名遭到诬陷的黑人辩护开始。

虽然林肯早已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当地的种族歧视依然根深蒂固。为黑人辩护的父亲和芬奇一家同堂遭到了整个镇子的排挤。在法庭上,尽管律师的发言感染了所有人,黑人依然被判有罪。

小蜗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形象慨然的父亲,也因为难以获胜却又不可被打败的正义信仰。

《杀死一只知更鸟》主要因为种族问题、脏话过多被禁。作者的父亲也确实曾为黑人做过辩护。这使得书中探讨的“种族问题”显得更为真实,在社会中激起的反对声浪也更强。

吊诡的是,除了白人以“存在大量脏话”为由反对这本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黑人表示不满,他们认为书中使用的“黑鬼(Nigger)”一词非常冒犯,而有关黑人卑躬屈膝的描写也助长了种族歧视。

其实,作者只是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而已(委屈巴巴)。

1966年,当听说维吉尼亚州教育委员会决定对这部书实施禁令后,作者在给当地报社编辑的信中写道:“我认为问题的症结是,实际上,他们是文盲,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一句话感受经典

“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

除了以上的十五本书,被查禁的经典作品还有很多,《十日谈》《堂吉诃德》《物种起源》《红字》《麦田里的守望者》都榜上有名。

甚至还有一些堪称搞笑的禁书故事:比如,格林童话里的《小红帽》在美国加州一家小学被禁,理由竟然是因为小红帽的篮子里放着一瓶葡萄酒,好孩子可不能喝酒啊(捂脸)~

木心说:“凡伟大的,都是叛逆的。”小蜗以为,禁书不代表好书,但曾经历过被查禁的历史,却依旧能被挖掘出来的经典著作,必然有超凡之处。即使曾经与人隔绝,仍然掩盖不了它们的光芒。

- END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