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平凉市城市更新行动全市文旅系统实施方案》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平凉文化馆王枫简历 平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平凉市城市更新行动全市文旅系统实施方案》的通知

平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平凉市城市更新行动全市文旅系统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7-03 16: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平文广旅发〔2021〕304号

 

平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关于印发《平凉市城市更新行动全市文旅系统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文旅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平凉市城市更新行动全市文旅系统实施方案》已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1年10月14日

 

平凉市城市更新行动全市文旅系统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肃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市更新行动决策部署,推进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文旅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城市人文内涵、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改善城市旅游环境、带动城市功能提升,为打造生态绿色之城、文旅康养之城、开发魅力之城、幸福美好之城贡献文旅力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景区品质显著提升,对游客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文旅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旅+”“+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文旅康养”实现显著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速;历史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利用水平全面强化,特色文化资源内涵充分彰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规划引领空间布局优化行动

    将历史文化遗迹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改造相结合,坚持景城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文旅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城市的产业链条,使平凉特色文化元素体现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以文化和旅游发展带动城市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

    1.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以《平凉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总揽,加快制定《平凉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及《平凉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考核办法》,完成各县(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巩固崆峒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推广崆峒区创建经验,泾川县、崇信县、华亭市、庄浪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静宁县、灵台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牵头科室:规划开发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2023年底前

2.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全面落实甘肃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按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片区)空间布局要求,推动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旧址保护利用等项目建设;深度落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建设保护规划》,谋划实施一批文旅融合、传承利用、文化展示等项目;充分挖掘黄河治理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保护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黄河文化价值体系、地标体系。

    牵头科室:规划开发科

    配合科室:机关各科室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局属各单位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

3.提升公共人居环境。在公共文化场所、景区景点等显著位置设置公益广告,打造景观小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从平凉非遗、历史事件、民俗风情、地域文化中整理挖掘文化符号,通过文化墙、雕塑、建筑小品等进行呈现,打造体现城市记忆的景观节点,丰富平凉文化内涵。提升柳湖公园、南山公园、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紫荆山公园等城市公园景区公共空间,突出文化、休闲、游乐、健身、度假、养生等主题功能,建立绿色多元的开放空间系统,实现居民生活便利舒适。

    牵头科室:旅游行业管理科

    配合科室:规划开发科、公共服务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2023年底前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行动

以繁荣文化事业为目标,强化全市文化阵地建设,围绕文化场馆建设、文艺创作、智慧文旅等方面,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不断提升平凉文化软实力。

4.建设重点文化设施。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公共文化建设,实施平凉市少儿图书馆、华亭市安口镇陶瓷文化艺术博物馆、庄浪县文化艺术展演交流中心、静宁县成纪文化城等重点项目,确保市、县级公共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相应建设等级标准,完善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支持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经常性开展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学教育、普法教育等活动。

    牵头科室:公共服务科

    配合科室:文物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美术馆

    完成时限:2023年底前

5.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实施全市文化“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策划“画平凉美景、写平凉人文、演平凉非遗、讲平凉故事”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打造“流动戏台”“流动博物馆”“流动美术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平凉,支持实体书店发展,规划建设城市书报刊亭。

    牵头科室:文化艺术科

    配合科室:公共服务科、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美术馆、市泾河剧院公司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6.推进智慧文旅建设。完成“平凉文化资源云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大数据平台,推动数字化文化传播与服务。实施“云旅游”工程,充分利用新媒体呈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施广电5G新基建项目,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动党政机关单位、博物馆、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为5G基站建设提供空间资源保障。

    牵头科室:信息统计科

    配合科室:公共服务科、文物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美术馆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

    (三)文化旅游配套工程提标行动

深入推进娱乐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加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全面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7.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在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广场、游客聚集地等重点场所修建公共厕所,完善服务功能,坚持建管并举,开展文明如厕教育,提高旅游厕所建设数量和质量等级,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全部录入百度地图,实现智慧管理。

    牵头科室:规划开发科

    配合科室:旅游行业管理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8.完善旅游娱乐配套。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票务中心等场所完善无障碍通道、母婴室等功能。深度结合景区IP,开发网红打卡点、主题公园、亲子游乐、互动体验等创新项目,建设创意餐厅,打造多元化住宿设施,将休闲养生的城市特质融入游客的吃住行娱购,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体验,促进景区升级迭代。

    牵头科室:产业发展科

配合科室:规划开发科、旅游行业管理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9.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加强网吧、歌舞、游戏娱乐等重点场所日常监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行动,严查黄赌毒、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监管,严厉打击景区内无证经营、强买强卖行为,开展文化场所、景区景点、旅行社等行业“大整顿”和行为“大曝光”活动,建立完善游客不文明信息通报,旅游投诉机制。持续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力度,继续落实景区景点、公共文化开放场所定期消毒、设置一米线等措施。

    牵头科室:市场管理科、旅游行业管理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市文化综合执法队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四)历史文化遗产遗迹保护行动

不断扩大历史文化保护内涵,建立保护传承体系,使城市风貌保护与城市发展浑然一体,强化研究利用,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效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10.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以弘扬皇甫谧文化为载体,做好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和皇甫谧陵园等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大皇甫湾保护开发力度,打造皇甫谧文化旅游品牌,高质量推动灵台历史文化名城和朝那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抓好“党史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凉市廉政教育基地”建设,高质量推动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利用。

    牵头科室:文物科

    配合科室:机关党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11.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加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内风貌管控,加强崆峒山古建筑群、延恩寺塔、武康王庙、云崖寺石窟、王母宫和南石窟寺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和安全防护。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西王母文化、古成纪文化、道源文化等资源,修补历史遗迹,丰富城市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把城市打造为展示平凉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旅游节点和景点。

    牵头科室:文物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文保所

    完成时限:2023年底前

12.健全非遗传承保护。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深化“非遗+旅游”“非遗+扶贫”融合,推进非遗展览馆、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开发、非遗产品研发、数字化展示等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办好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演活动,开展非遗项目进景区和非遗文创产品展览展销。

    牵头科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升级行动

以“一源四乡”文化品牌为引领,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建设,培育高质量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3.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持续扶持动漫设计、创意设计、数字艺术展示等产业发展,开发以崆峒武术、西王母等为主题的动漫、网络游戏。加快发展云演艺、云直播、云展览等“云文旅”业态,建设在线剧院、数字剧场,引导文化专家、文体流量明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开展直播,探索多元线上消费模式。

    牵头科室:产业发展科

    配合科室:市场管理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14.推进文化主体建设。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发展要求,打造一批以创意设计、文娱消费为主营业态,特色鲜明、产业融合的文创园区、基地、小镇等文化产业聚集区。着力引进一批工艺美术、文旅装备制造、文创产品研发等企业,培育骨干企业,推进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做大做强。积极研发“崆峒山”“大云佛宝”“针灸养生”等核心IP,开发特色鲜明的文博创意产品。

    牵头科室:产业发展科

    配合科室:文物科、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

15.激活夜间文旅消费。大力推进平凉夜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依托艺术街区、博物馆、美术馆、文体商旅综合体、旅游景区等,创建1-2个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发布局温泉养生、中医理疗、夜间演艺等多样化业态和消费产品。

    牵头科室:产业发展科

    配合科室:规划开发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

16.扩大文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市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及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节,借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兰洽会等,推动文化企业与省内外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城市开展广泛交流和深度合作。精心谋划举办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西王母华夏母亲节、“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文化旅游节、静宁苹果丰收节、皇甫谧针灸文化节等重大品牌节会,创新办会模式,放大节会效应,以节导流促游,以节引资招商。

    牵头科室:宣传推广科

    配合科室:产业发展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六)文旅康养项目建设倍增行动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对接甘肃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倍增计划,把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培育成为“十四五”文化旅游新的增长点,努力把平凉建设成国内知名养生胜地。

17.建设康养示范项目。依托生态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文化小镇、民俗文化村落等,精心谋划、储备、打造10个以上文化旅游康养示范项目;谋划建设泾川温泉、西华秦风、韩店石桥度假等8个多业态融合文化旅游康养小镇,吸引国内有实力的康养企业参与文化旅游康养项目建设,打造功能完善、产品丰富的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结构。

    牵头科室:产业发展科

    配合科室:规划开发科、旅游行业管理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

18.培育康养特色产品。利用平凉地理标志、文化符号、人文、景区等品牌优势,突出“食疗”“药养”特色中医康养品牌,对平凉红牛、金果、中药材等具备较高品牌价值的产业资源进行康养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气候康养、温泉康养、山林康养、中医药康养保健等产品,形成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文化旅游康养产品体系。

    牵头科室:产业发展科

    配合科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

    (七)旅游景区建设扩容提质行动

    19.国家5A级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景区,按照景城一体的规划建设管理理念,将崆峒道源文化作为城市形象识别的核心文化元素,突出泾河、龙隐寺、太统山等自然景观,着力打造文旅康养基地。加快建设龙隐寺湿地公园等景观节点和道源文化景观小品,打造滨水休闲景观带和夜游风情线。积极推进大景区亮化美化工程,对崆峒大道、平沿路、泾河北路大景区段道路进行景观风貌改造提升,布局旅游导览标识系统,展现崆峒魅力。重点围绕旅游交通、游览、安全、卫生、购物、综合管理和资源环境保护等八个方面,实施旅游安全提升、景区设施改善、综合管理提高、环境卫生清洁等“专项行动”,打造环境优美、卫生整洁、服务优良、健康文明的旅游景区。

    牵头科室:旅游行业管理科、规划开发科

    责任单位: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市文旅投公司

    完成时限:2023年底前

     20.4A级及以下景区。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和关山大景区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对照标准,完善设施,提质增效。在全市25个4A级及以下景区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特色美食街、民俗客栈、游客服务中心、民俗博物馆等,设置自驾游接待中心、购物店等,新建旅游环保厕所,配套建设景区通讯、供电、供水、供暖、排水、排污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景区质量提升。

    牵头科室:规划开发科、旅游行业管理科

    配合科室:机关各科室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旅局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全面启动。根据全市城市更新行动工作总体部署,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完善实施方案,靠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营造文旅系统全面参与城市更新行动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强化落实,重点推进。对照《平凉市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聚焦重点,对标对表,精准发力,强弱项,攻难点,补短板,强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按时按点落地见效。

第三阶段:查缺补漏,巩固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标对表抓好问题整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全力巩固提升前期工作成效,高质量完成文旅系统城市更新行动各项任务指标。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位谋划部署。以全面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总抓手,把城市更新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迅速启动工作。局属各单位和县(市、区)文旅局要把城市更新行动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亲自研究部署,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靠实责任,担当作为,合力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主动担当作为,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文旅系统要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分工协作,各牵头科室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列出任务清单和时限要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工作举措;各配合科室和责任单位要加强汇报对接,争取相关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倾斜支持,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反馈工作进展和困难问题,全面提高创建水平,确保城市更新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三)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平台,在景区、饭店等文旅活动空间和文化场馆,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城市更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为顺利推进城市更新营造良好氛围。

(四)强化考核督导,巩固整改成效。健全完善目标管理、定期调度、明查暗访、考核奖惩、绩效评估、模拟测评、责任追究等长效常态监督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各牵头科室针对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采取定期督察、暗访巡查、跟踪调度等方式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整改,着力推动创建工作在强力跟进中提质增效。

     附件:平凉市城市更新行动全市文旅系统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平凉市城市更新行动全市文旅系统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唐常宁    市文旅局局长

副组长:王  宏    市文旅局副局长

信红军    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丁  雷    市文旅局副局长

郭俊林    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

杨志军    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

徐  振    市文旅局三级调研员

王欣奇    市文旅局三级调研员

郭三省    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

成  员:刘  军    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

杨  韵    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

寇芳军    市文化综合执法队队长

王启峰    市博物馆馆长

王顶和    市文化馆馆长

马小东    市图书馆馆长

口玉明    微波台台长

葛  飞    文保所所长

万亚林    市美术馆馆长

尉迟龙    平凉剧院总经理

慕世斌    市泾河艺术剧院公司总经理

杨德华    办公室主任

李永华    政务服务科科长

张海蓉    人事教育科科长

姚丽英    财务科科长

万  莉    文化艺术科科长

王永宏    公共服务科科长

丁  祥    信息统计科科长

黄  娜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

杨共庆    产业发展科科长

程  剑    规划开发科长

戴  锐    旅游行业管理科科长

张正彪    宣传推广科副科长

杨  荣    广播电视科科长

刘宏伟    文物科科长

刘琦鹏    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丁雷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黄娜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接任工作的同志替补,不再另行发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