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传播文明记忆|非遗新体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用汉子楷书图片 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传播文明记忆|非遗新体验

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传播文明记忆|非遗新体验

2023-05-30 08: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

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是一门历史悠久、民间流传、手工设计、规范化制作的技艺。它继承了中国古代刻字技艺,是一种印刷字体形成之前的原创手工技艺。

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汉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书法字体有行、草、隶、篆、楷五大类,每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门类,书体沿革流变,包罗万象。

而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汉字的传播速度和质量,使得更多的人可以阅读同样的文字、共赏经典,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承。在印刷术高度发展的宋代,雕版印刷术被广泛使用,一种新型的书体随之诞生——宋体印刷字体。汉字印刷字体逐渐形成一个既区别于书法审美又与之息息相关的特殊领域。

文旅局5.25

20世纪60年代初,为使汉字印刷字体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为基地,集聚沪上美术创意有功力、书写正楷有造诣、雕刻字模有经验的三结合人才,“整旧创新”并举,制定贯彻《汉字印刷字体设计规范》,历时5年左右,相继完成了宋、黑、楷、仿四种常用印刷字体的系列设计创写,总计8万字。

宋、黑、楷、仿四种汉字印刷新字体原创手稿,不仅是对传统字体书写技艺推陈出新的成果,更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结合,成为发明“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相排字技术”的原创母体。同时普遍进入海内外汉字字库,派生再造出千姿百态、各有特点的后代宋体、黑体、楷体和仿宋字体,为多种媒体广泛采用。大大丰富了汉文字宝库,使文字的生长更加蓬勃。

已经被我们熟悉和广泛使用的印刷字体,其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并按照严格的书写流程才被呈现。

汉字印刷活字设计 五/道/工/艺/流/程

文旅局5.25

01.铅笔稿 用铅笔在专用字稿纸上勾勒出字稿轮廓。

02.划线 对铅笔稿勾勒好的横竖划字形,用直线笔划出墨色线条。

03.勾线 将字形中的曲线部分用毛笔勾出清晰轮廓。

04.填墨 将墨色填满空档。

05.描白 用白色颜料对字进行精细加工。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将宋、黑、楷、仿这四种字体的原始字稿,全部复印无偿提供国家“748”工程“汉字信息处理”重大项目,为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新中国文字改革和汉字简化等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申报的“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被列入了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20年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在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发源地,上海市新闸路1209弄60号内,建成国内首个以“印刷字体文化”为主题的展示馆——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并对社会免费开放。让更多人了解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汉字印刷字体的设计规范和创写工艺。

文旅局5.25

△最常用的宋体、黑体、仿宋、楷体四大经典印刷字体,正是在这里诞生。△

展览分为活字之源、字里匠心、天书奇谭、字正出新、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这五个展厅,从中国汉字源流及印刷字体发展的漫长艰辛历程。丰富的实物展出以及新奇的互动方式,充分展现汉字印刷之美以及凝聚着非遗传承人毕生心血的"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诞生过程。

古今图书集成

文旅局5.25

清代用铜活字印刷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铜活字印刷史上最浩繁、印刷最精美的一部旷世奇作。

新中国成立后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汉字字体

文旅局5.25

△宋二体设计稿件中清晰可见描白痕迹△

1962-1965年,宋体一二号字和黑体一二号字先后诞生,用于简体横排本《毛泽东选集》的排印。“宋二体”后来作为汉字经典字体相继输入众多“字库”,因此目前普遍应用在电脑里的宋体字库,无论是字数的增加还是品种的扩展,它们的笔形、结构、重心、粗细等内外形基本框架及其神韵,都源于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上世纪创写的宋二体印刷字体。

汉文正楷真迹

文旅局5.25

△上世纪30年代高云塍书写的汉文正楷的手稿△

手摇铸字机

文旅局5.25

△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手摇铸字机,它是清末从美国引进的,现在全中国仅存2台。△

字体,背后都蕴含着中国文化。在汉字笔画之中感受布局之美,在一撇一捺之中体味笔锋浓淡,印刷让汉字的魅力更隽永的保存和流传。欢迎大家来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打卡!

非遗拾贝

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

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

新闸路1209弄60号

开放时间:周二到周六 09:00-16:00

来源:乐游上海

*本网站为非盈利性网站,部分文章,图片资源来源于网络,文中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文,转载前未能与权利人取得联系,转载不用于商业用途,如不慎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