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广电体育(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德市未来发展规划 常德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广电体育(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常德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广电体育(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2024-04-11 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文旅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发展,文化企业注册数量共有663家,规上文化企业288家,各类文化企业为社会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近10万个。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50亿元,占GDP的比重约4%。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由2016年的4048.90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6076.75万人次,增长了50%,旅游总收入由2016年的318.70 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21.14亿元,增长了63%。

2.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全面实施文旅广体、文旅融合,市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文化市场管理与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遗留问题,清除了文化事业发展掣肘。全市文图两馆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先后出台《常德市关于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名城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常德市“三文一体”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常德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常德市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文旅康养专项小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关于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十条意见》《常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文旅强市建设步伐全面加快。

3.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一是文艺创作卓有成效,全市有26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得好成绩。大戏《孟姜女传奇》《帅孟奇》获得省艺术节“田汉大奖”,并相继晋京演出;5个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参加第六届湖南省艺术节,获得奖项23个;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曲艺牡丹奖,获2个提名奖。常德丝弦《生在潇湘多自豪》等3个曲目应邀参加联合国总部展演,多个院团文艺团体先后多次赴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及非洲国家进行交流演出。桃花源山水实景演出获国内外游客好评。二是文化惠民卓有成效,“百团大赛”“广场健身舞大赛”“鼓王擂台赛”“武陵欢歌”等品牌活动坚持常年开展,常办常新,每年活动近千场,近千院团参加,近百万群众观看。常年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组织举办各类陈列展览500多个、艺术讲座活动300多场次,送戏下乡700多场,逾百万人受益。全市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每年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300场次以上,覆盖全市大中小学80%以上,近百万学生受益。县乡村纷纷举办 “民间艺术节”“农民艺术节”“荷花节”“山歌节”等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异常火热。

4.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实施“旅游战略性产业三年攻坚行动”、“文旅康养专项小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文旅项目建设取得众多新成绩。桃花源景区提质改造惊艳面世,常德大小河街、德国风情街隆重开街,华侨城卡乐星球盛大开园,桃源热市温泉康养综合开发、汉寿清水湖野生动物园等重大项目蓄势待发。新增桃花源镇、壶瓶山镇2家省级特色文旅小镇。

5.全域旅游理念得到贯彻。“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引导旅游业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开启了旅游发展的新篇章。自2016年到2020年,市委、市政府每年专题研究全域旅游, 2019年,市人大、市委政研室开展了全域旅游工作调研,市政府每月向省政府报送全域旅游工作推进情况,桃源县、石门县被评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6.旅游品牌创建成果颇丰。“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品牌创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桃花源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城头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已通过省文旅厅景观质量评定;安乡县仙桃村、津市市青苗社区成功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6年-2019年,全市共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18家(其中4A级3家、3A级15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3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

7.旅游市场营销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市连续举办两届“常德旅游节”,助力核心景区产品盛装启幕,有效宣传常德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传播常德旅游品牌形象,推动了以“桃花源”为核心主打产品的常德景区旅游的快速发展。开展乡村旅游年活动,打造常德乡村旅游精品。通过主题活动推介,拓展境内外客源市场。打造常德全新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片系列,包含《“亲亲常德”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片主片》、《“亲亲常德 四季缤纷”旅游形象宣传片》、常德旅游歌曲MV、常德主题旅游短视频等15部片子。

8.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得到提质。“十三五”期间,全市开展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解决了101783户居民因有线未通达而看不到电视的难题;完成了中央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市、县各级多套地面数字电视节目,解决了老百姓免费观看无线数字电视的问题;对农村广播“村村响”进行了提质改造,解决了运维资金,保障了“村村响”广播“长期响、优质响”,解决了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了99.92%。

9.广播电视监管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市开展了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整治工作,取缔了违法违规的县级电视频道22个,实现了各区县市一频道一频率的整治目标;开展了地面模拟电视关停工作,中央节目、省级节目模拟电视信号已全部关停,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开展了违法违规广告整治工作与地面卫星电视整治工作,为维护我市宣传导向安全、舆论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作出了贡献。成立了常德市广播电视监管中心,建成了广播电视监管平台,有效地监管全市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内容、质量,防范安全播出事故发生。

10.体育健身组织逐步健全。“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发展体育健身组织体系,目前为止,常德市共建有县级以上单项体育组织170个、各类体育运动俱乐部26个、团体会员340余个、个人会员73万人,县级以下体育社团、各类体育运动俱乐部数153个,逐步建成了点线相结合、人群全辐射的体育组织网络。

11.体育健身活动特色明显。“十三五”期间,我市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了四届常德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四届中国新能源汽车拉力赛、三届花岩溪国际帐篷节等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各级各类赛事。常德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被中国田协评为“金牌赛事”。2016—2019年由全市体育协会组织牵头开展参与人数 50 人以上的活动达67次,活动覆盖人数达到 230万人,各地累计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品牌项目97个。

12.体育业余训练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创建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个,省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2个,发展市级后备人才培养基地15个,全市形成了以市体校、省级基地为龙头,国家级、省级体育传统校、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骨干,各类中小学校、青少年俱乐部为基石的比较完善的业余训练体系。

13.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获得世界冠军3个,亚洲冠军4个,全国冠军96个,全省冠军259个。队伍建设效果明显,在2016-2019年期间,共培养输送省专业运动队运动员17人,培养国家健将运动员3人、一级运动员92人、二级运动员383人;培养高级教练员2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4人。

14.文物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向上级单位争取到国保与省保维修经费共1.2751亿元。依规依程序实施了桃花源景区内明清建筑、余家牌坊本体抢救性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等多处维修项目。完成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文保单位的保护项目计划书的申报工作。2020年常德博物馆已正式开馆,常德市丁玲纪念馆在省文物局顺利完成备案工作。林伯渠故居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市有6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湘鄂川黔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保护利用示范区项目。石门挤入万里茶道申世遗范畴。

1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丰硕成果。“十三五”期间,全市进一步完善并健全了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先后有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个项目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0个项目列入“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县级保护名录154个;现有国家级传承人9名、省级传承人16名、市级传承人65名、县级传承人189名。设立了省级鼓书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非遗文化街区和非遗展演基地。理论研究出成果,相继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近10本专著,出版了礼品碟,编印《常德戏曲曲艺普及读本》7万册。

16.网络科技新业态异军突起。“十三五”期间,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常德广电传媒集团业务不断拓展;闻名全国的神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进驻武陵区工业园并已正式运营,VV语音全国网红基地正在筹建之中,将形成网络科技行业的标志型企业;创源、华智两家国家级动漫企业先后出品了《刘海砍樵》、《孟姜女》、《雷锋》等原创动漫作品,并已在央视和东南亚等地播出。目前,全市已拥有网络科技企业648家。

(二)主要问题

1.机制体制缺少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后,对文旅融合的体质机制缺乏创新,对文旅融合的产品打造、营销、运营管理还有很多未破“瓶颈”。工作陷入常规性的行业管理,对文旅产业中长远发展思考不多,措施力度不够,导致产业发展的动力不足。

2.产业品牌不够强大。缺少支柱型文化产业项目与国字号顶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散小弱;旅游景区大都以观光型产品为主,休闲、度假型产品不多,参与体验性不强,产业带动不强,智慧化、科技化含量低;旅游住宿设施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不够,特色民宿、露营基地等新兴住宿设施开发不够。

3.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短板和弱项。各级文化设施总体滞后,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建设”需要加强,旅游高峰期景区道路行车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4.体育基础设施普及率不够。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还落实得不够,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没有得到保证。学校、企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

5.广播电视安全管理还需加强。广电领域的监控和市场整治的任务依比较严峻,广电的舆论阵地作用利用还不够充分。

6.专业人才支撑不足。部门经过几轮机构改革合并之后,从事文旅广体工作的人员不足,懂专业的人才缺乏,群众文艺人才队伍不强;文旅企业单位大都缺乏职业经理人,文旅从业人员专业培训有待加强;国内旅游知名企业品牌引入不够,旅游策划、景区管理、市场营销、旅游讲解等旅游专业人才极为缺乏。

二、“十四五”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旅游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打响桃花源里的城市—中国常德旅游品牌,不断丰富和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的龙头产业和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文化惠民,旅游强市,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坚持重点突破,全民参与。发展大文化(广电、体育)、大旅游,推进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创新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实践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民思想道德文化与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建立设施先进、分布均衡、产品丰富、服务优质、保障充分的公共文化旅游广电体育服务系统,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旅游广电体育设施全覆盖,公共文化旅游广电体育服务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打造出一批体现常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建立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产业体系,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建立具有常德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体系与优秀旅游、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体育名人和文旅体精品,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休闲城市。

到2025年,力争全市旅游总人次达到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00亿,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到10%左右。争取70%以上的区县成功创建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常德市获评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级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到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35亿元,体育产业总产值达300亿元。

(四)主要任务和指标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四五”期间,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习和《湖南省办法》,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按照标准化要求完善阵地设施,持续实施一大工程两大项目。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文化馆、图书馆两馆总分馆制建设,重点以区县(市)公共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为分馆、以村(社区)等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为馆外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全覆盖,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戏曲进乡村”项目,每年在每个乡镇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4场以上。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每月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加强精品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基层,开展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每年组织一次歌词、歌曲、戏曲、小戏小品、书法美术创作笔会。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武陵欢歌”广场文艺演出、社区文化节和文艺轻骑小分队下基层等活动,重点举办好常德市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常德艺术节、常德市“鼓王”擂台赛、全市美术书法摄影展等赛事和展演活动。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市、县两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和乡、村基层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数字文化服务。推进文旅融合,支持常德丝弦、常德高腔、荆河戏、鼓盆歌等地方艺术的发展,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精品旅游节目。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立足于文艺人才培养,完善“名师收徒”制度,建立一批文化名人工作室、创作室,组织各类文艺人才培训班。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单位的指导、监督,切实保障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和功能的发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统筹协调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信息公开与征询反馈机制及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评价机制等。加大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免费开放力度,创新服务方式,确保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2.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以市级文化设施为龙头,县级文化设施为骨干,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布局合理、覆盖城乡、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的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市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1)进一步完善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批能体现常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重点新建市滨湖剧场,市大剧院,完成市图书馆、市美术馆提质改造。

(2)推进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建设。全面完成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或升级改造建筑面积未达到二级馆标准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设立公共博物馆、民间博物馆、公共美术馆、非遗展示馆。

(3)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设置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重点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其中参照“七个一”标准建设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要占总村(社区)数的95%以上。

3.加强文艺精品创作

“十四五”期间,建立具有常德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文艺精品。

(1)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瞄准国家艺术节、省艺术节,加强文艺创作规划;以“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奖、田汉大奖、三湘群星奖等全国、全省性重大奖项为目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战胜利75周年、长征胜利85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题材为重点时间节点开展艺术创作。

(2)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一是繁荣戏剧精品创作,落实好《常德市艺术创作三年规划(2019-2021年)》,制订实施《常德市艺术创作三年规划(2022-2024年)》,推出2-3部原创精品剧目和10部左右传统经典剧目。二是扩大剧团社会效益,加强对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促进文艺演出行业规范化和优质化发展,充分发挥模范作用,为文艺健康发展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更大贡献。三是保护传承地方戏曲,发展传统戏剧教育,开展传统戏剧濒危剧种抢救性保护工程和戏曲进校园活动。四是打造文艺活动品牌。举办艺术节、文化消费季、文艺进景区等活动,促进院团与市场对接。

4.加强新技术文化传播

新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增添了内容、丰富了表现手段、增强了表现力,加快了传播速度、提升了受众面,特别是5G等高科技时代的到时,让社会大众能够更快、更直观地接触到先进文化,能够更强烈地感受艺术氛围。“十四五”期间,借助新技术来推动常德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1)开展智慧文化数据平台建设调研。对全市文化资源进行普查,进行文化数据采集、存储和整理,构建文化大数据库,加强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支撑,并逐步向社会开放利用。

(2)引导常德规划馆、城头山古遗址博物馆、常德博物馆等场馆进行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用户体验”,利用数字技术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增强体验感。

(3)扶持开发数字文化动漫产品。以刘海砍樵、孟姜女等传统文化故事为原型,扶持企业开发制作相关动漫玩偶,与文化传播公司,制作常德

(4)常德非遗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引导文化企业参与网络销售平台,同时建立常德文化旅游产品线上平台,扩大产品的影响及销售。

(5)制作系列文化宣传视频。常德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分别制作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系列小视频。

(6)充分与微信、抖音、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利用平台优惠,加强文化包装及推广传播。创新文艺活动播出方式。利用5G技术,建立5G网络的传送方式,确保传播成本更低、受众面更广。

5.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确立建设文化强市、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尽快实现常德文化产业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发展目标。

(1)发展网络科技业。紧跟大数据时代,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常德”,引领智慧城市新发展。着重培育湖南映秀科技公司在VV语音、网络游戏等业务上扩大规模,打造常德网红基地,形成副射引领作用;支持常德传媒集团不断拓展新业务;支持华智、创源动漫公司,打造原创作品,开发动漫衍生品;推动网吧联锁经营。

(2)发展演艺娱乐业。抓好常德剧院等演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繁荣有序的演出和娱乐市场体系,加强对演出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扶持常德丝弦、荆河戏、澧州大鼓、渔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注重民间文化艺术,精心打造文化娱乐产品。设立演出中介机构,积极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支持举办演唱会等市场营业性演出活动,活跃我市演出市场。

(3)发展艺术培训业。积极引导规范社会艺术培训行为,形成规范化、专业化、企业化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开放型、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培训模式,刺激艺术消费需求。“十四五”期间,艺术培训业增加值保持在百分之十五以上。

(4)发展文博会展业。建立完善的文博会展体系,以常德博物馆为中心,加大李安华百床馆、东方红会馆、大河茶馆等民间博物馆支持力度,做好文博会展业开发工作,创新经营方式,推动本土展览、拍卖,组织精品文化会展活动。  

6.加强文旅重点项目建设

“十四五”期间,突出龙头项目产品的带动作用和关联作用,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全产业链条延伸,增强常德文旅产业发展后劲。

推进文化场馆的建设,建设滨湖剧场、常德市图书馆提质改造,常德大剧院,包括场馆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推进体育场馆建设,建设游泳馆、射击馆、社区智能健身场馆;推进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创建,支持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创建文旅融合综合示范区。

大力推进桃源热市温泉康养综合开发、汉寿清水湖野生动物园、禾田居度假酒店、大唐司马文化旅游综合体、德人牧业奶牛文化休闲观光综合开发、灵犀茶油文化小镇森林康养基地等重点文化旅游康养项目建设。大力开发柳叶湖中央新影影视文化科技产业园、熙月小镇康养综合体等项目;配套开发柳叶湖会展中心、自驾车营地、智慧旅游指挥中心等项目;引进国际游艇俱乐部、国际垂钓俱乐部等水上休闲度假类项目。推进桃花源景区核心项目建设,开发秦溪风光带、桃花源文化研究中心、桃花源非遗馆、水井巷子擂茶产业园项目建设;布局弓马文化主题公园、健康教育产业园、盖娅桃花国风馆、中国桃花源国际营地等多个新业态项目。开发建设一批资源品质高、配套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组合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开发空间大的精品文旅项目,引领全市文旅产业发展。

7. 继续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全面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突出国字号品牌和高等级景区建设,完善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产品,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1)贯彻全域旅游理念。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安全秩序、资源环境、品牌影响、创新示范等内容建设。积极引导武陵区、桃源县等区县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澧县、津市市等7个区县创建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取常德市评为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市。

(2)推进品牌景区打造。推进城头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卡乐星球、龙王洞景区、毛里湖景区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进清水湖旅游度假区、热市温泉旅游度假区、花岩溪旅游景区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3)突出城市旅游建设。围绕“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积极开发主题文化休闲区、购物消费中心圈、特色美食餐饮街、乡村旅游卫星镇、康体娱乐集聚带、本土旅游访问点等全域旅游要素,重点建设沅江风光带和穿紫河游憩带,打造柳叶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德山工业旅游示范区和河洑红色旅游示范区。

(4)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以柳叶湖太阳谷美丽乡村、鼎城区五朵金花为核心,打造城郊乡村休闲游憩环。推进桃花源镇、壶瓶山镇等湖南特色文旅小镇建设。推进仙桃村、青苗社区、维回新村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推进薛家村、梅家洲村、高桥村等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推进大关山旅游区、白云山茶园等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建设。

(5)重视红色旅游开发。加大红色旅游项目投资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推进林伯渠故居全国经典红色景区建设,推进帅孟奇故居、丁玲故居等湖南省重点红色景区建设,推进赵必振研究基地、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等重点红色项目建设,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工作。

(6)培育工业旅游产品。结合常德卷烟厂厂址迁移新建,按照工业旅游相关要求,配套设计主题形象景观小品、参观廊道、产品展示区、加工体验区等相关区域和设施,打造芙蓉王工业旅游品牌。重点建设西湖德人牧业奶文化主题休闲、经开区酒文化主题观光、西洞庭农副产品加工体验、高新区高新技术参观学习四大工业旅游园区。同时,推动旅游与工业融合,鼓励利用工业遗址、产业园区及现代工厂等资源,开发工业旅游产品。

8.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十四五”期间,继续落实《湖南省全民健身条列》,促进我市群众体育均衡发展。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丰富体育产品,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 

(1)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善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25平方米以上,县级都建有综合性体育健身中心,所在街道建有体育中心,社区建有公共体育设施,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县级以上建立巡修员队伍。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真正做到有规划设计、有效果评估。

(2)提高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人口的39.5%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人数比例超92.5%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3)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市、县建有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和细分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并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所有街道建有体育组织,其中85%以上的城市街道、65%的乡镇建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

(4)完善科学健身监控体系。国民体质监测的常态化、科学健身知识宣讲的经常化;体卫系统紧密合作,建设以疾控中心、社区卫生中心、文化活动室、群众性体育和健康组织为依托的健康和健身信息体系,完善医疗体检和体质监测对接。

9.稳步提高竞技体育实力

“十四五”期间,全面提升我市竞技体育综合水平,争取在奥运会、省运会等大赛中处于领先位置。

(1)突出重点,优化项目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继续实施奥运精品工程,第三十二届奥运会力争夺牌,实现常德籍运动员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争取2-3枚金牌;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继续处于全省领先位置。推进体教融合,继续开展“一县一品”、“一校一品”的业余训练项目创建,鼓励和指导各区县市根据本地实际,优先发展适宜的运动项目,形成地方优势和地方特色。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升学就业等保障工作,力争使优势项目保持优势,潜优势项目成为金牌新的增长点,集体球类项目有良好表现,基础项目和落后项目有新突破。

(2)加强市县少儿体校建设,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全市创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达到5个以上,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0个以上,青少年运动员在训人数2000人以上,向省专业队输送正式队员25人以上,培养高级教练员1-2人,培养国家级裁判员2-3人;重点抓好市体校业余训练主阵地建设,县级少儿体校要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创新工作机制,打造特色体校,确保有阵地、有队伍、有经费、有成绩。

(3)继续完善各项竞赛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继续开展常德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办好第八届市运会,与上级全运会全面接轨,引导地方调整项目布局。实行竞赛分级管理,调动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提高竞赛组织管理水平,建立符合青少年成材规律的分层次、分等级的青少年竞赛制度。

10.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科学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体育强市目标,把体育产业列入全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1)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会展、广播电视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结合我市新型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体育表演业、龙舟、垂钓、汽车自驾等竟技和健身休闲运动项目,引导支持移动互联网+体育,利用云平台、大数据、APP等,积极拓展体育产业新业态。通过主办或承办篮球、马拉松、龙舟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积极开发冠名权、赛事转播权等,延伸体育赛事产业链。

(2)积极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扶持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引导体育消费。着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开发产品和服务。加强体育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体育用品制造公司落户常德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为主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

(3)提升体育彩票销售管理水平。大力宣传体育彩票公益形象,创新销售模式和方式,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县级销售运营管理,确保我市体育彩票健康持续发展。

(4)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体育设施,认真做好政府投资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监管工作。积极探索公共体育设施运营模式,努力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抓好常德市体校游泳训练馆等体育项目的建设

(5)强化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建立体育产业统计体系,配合国家体育总局做好一年一度体育产业专项调查,不断完善更新体育产业基础数据库。

1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十四五”期间,全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努力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统筹推进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1)健全文物保护体系。完善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体系,重点推进市级、县级及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开展文物“四有”工作,做到每一处文物都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为文物的大保护、大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点的修复保护,加强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认定一批文物各级保护单位,将其纳入法律保护轨道。做好项目申报的跟踪管理,推进一批在建项目尽早竣工投入使用,大力推进一批申报项目进入审批计划。争取第二批革命文物重点县尽快落实,在三年革命文物行动计划工程基础上策划包装出我市革命文物旅游专线,将其打造成革命文物旅游目的地。

努力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建设互联网+新模式,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纪念馆,实现线上线下、参观同步,全面提高管理和展示服务水平。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制订“十四五”期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总体规划。健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推进常德河街非遗文化街区的建设及鸳鸯走马楼非遗演艺基地常态化演出,区县市设立专题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或传习所。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上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和扶持。加大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民间绝技、绝艺、绝活的抢救保护力度。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加快推进常德省级鼓书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纳入学校相关教材或教学内容。广泛开展各类宣传展示展演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鼓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高校机构以及文艺表演团休,开展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活动。加大对非遗+扶贫”“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的扶持力度。

12.加强广播电视工作

“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广播电视台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加强广播电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

(1)加强宣传管理,引导舆论方向,精心组织广播电视精品创作,结合主题主线宣传,组织创作出一批优秀纪录片、新闻作品、公益广告等,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加快推进广播电视产业进程,实现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完善农村地区广播电视体系,实现数字化、双向化、智能化,直播卫星服务覆盖农村地区。为农村地区用户提供融合新闻、视听、社会服务等多功能智慧广电服务。推进广电5G在农村地区的建设应用。

(3)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市、县、乡、村四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广播“村村响”平台正常运行。

(4)健全信息获取和共享机制,实现“村村响”大喇叭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接,解决农村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5)加强卫星电视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协作和沟通机制,协同打击和治理辖区内非法生产及非法销售行为,建立健全辖区内宾馆酒店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管理台账,并组织全面排查和重点抽查。

(6)推进全市广电行业部署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建设市级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网络视听媒体、网络电视等)智慧化监测监管平台,实现对广播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互联网视听媒体的信息监测与内容安全监管。

13.加强推广交流工作

“十四五”期间,全市旅游营销工作以“文旅融合”为中心,实施精准营销策略,通过“产品打造、活动造势、市场拓展、宣传跟进”等方式,力争实现接待市外游客量年增长率达10%以上,促进“桃花源里 中国常德”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努力实现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远景目标。

(1)打造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的常德旅游目的地整体品牌。旅游品牌宣传已成为客源地系统营销的重要手段。在整体品牌统领下,延伸打造旅游城市、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等若干子品牌,形成以整体品牌形象为核心、多层次品牌为支撑的常德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同时,引导旅游企业形成宣传营销合力,全媒体立体化联动,强化“桃花源里的城市”常德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实现常德旅游目的地的系统化品牌传播。

(2)传承创新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策划营销大事件。创新策划、合力举办常德文化旅游节、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事等大型文化旅游体育主题活动,进一步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参与性强的常德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强化市场化运作水平,提升活动品牌形象,推广文化旅游体育新产品。增加旅游活动要素,凝集旅游人气,宣传特色资源,扩大旅游消费。抢抓交通发展契机,策划营销大事件。常德机场开通国际临时口岸、开通国际口岸,渝厦高铁、呼南高铁开通,等大交通环境改善契机,策划实施针对性强的主题营销事件,大力拓展常德高铁旅游客源市场和国际旅游客源市场。

(3)加强文化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化“大湘西旅游经济合作区联盟”“环洞庭湖旅游区合作联盟”工作机制,加大联盟联合营销力度;开展与中部六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重要客源地的交流、合作;探索与国际旅游组织、国际友好城市、世界著名旅游企业的合作交流,积极争取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会议、旅游会展节庆、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国际影响力。

14.构建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综合平台

“十四五”期间,加快景区5G网络部署及创新应用落地,形成更多可感知、可体验、可互动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推动旅游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出现,助推常德旅游业的“数字建设”。将“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以及全流程保障”等五方面并行发展,开启智慧化文旅时代。

(1)升级智慧旅游大数据管理平台。解决各景区多源数据的整合问题,进一步接入汇聚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各级、各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梳理,升级平台功能,提升常德智慧旅游管控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并加强旅游行业监管;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平台安全体系,提供可靠的安全运行机制,为常德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2)建设应用场景升级智慧旅游服务。基于第五代通信网络技术+创新应用,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场景,打造高质量高品质旅游环境,增强景区互动性文化活动体验,建设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性产品,形成新应用标杆示范项目。覆盖游客游前、游中、游后服务,推出5G+VR景区直播实景、5G+AR慧眼、5G+AI游记分享等新应用。

(3)内容挖掘建设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加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衍生品,构建智慧旅游营销平台。以景区、餐饮、酒店、交通、旅行社企业为中心的资源整合平台,实现景区门票、车票、民宿、酒店、旅游线路、旅游特产等旅游产品在线预订的数据来源,逐渐实现分销渠道统一管理,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个性化旅游预订服务,同时提升常德旅游产业经济效益。

15.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十四五”期间,通过部门合作、上下产业联动,强化旅游与相关行业和领域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发展,优化提升各行业和领域价值。

(1)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挖掘常德水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抗战文化等内涵及载体,通过展会展览、影视动漫、创意商品、文娱演艺等将“文化+旅游”产业链筑牢做强。发展非遗主题游,建设桃花源非遗馆、石门土家民俗馆,推动常德丝弦等地方文化产品展示展演,发挥技艺传承领军人物的品牌培育作用,活化非遗文化;发展旅游演艺,打造秦谷情景演艺、五柳馆演艺、土家民俗风情剧场等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和浓郁民俗风情的精品节目,探索艺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2)推进体育与旅游融合。以壶瓶山、东山峰、珊珀湖、柳叶湖等系列资源为依托,建设石门湖南屋脊徒步基地、东山峰滑雪基地、安乡体育运动特色休闲小镇、柳叶湖君跃马术学院,重点推进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低空飞行三大类体育运动休闲产品开发,丰富徒步、滑雪、汽摩越野、游艇游船、滑翔滑伞等内容。争取新增1-2项国际级体育运动赛事的举办资格。

(3)发展康养与旅游融合。以森林、温泉、中药材、禅茶文化、湘雅医疗等资源为依托,建设湘西北健康产业园、大湖健康产业园、森林康养基地等项目,开拓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养老服务、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功能性市场,构建健康消费类、养生养老类、医疗保健类三位一体的养生度假产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康养旅游。

(4)加强农业与旅游融合。利用有机茶叶、特色水果、优势蔬菜等农副产品以及相关种植、养殖、培育技术,推进创客乡居、精品民宿、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农田艺术景观、体验性农事活动、乡村旅游节会等,使农村变景点、田园变公园、劳动变活动、产品变商品,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化、产业化,加速农旅融合。

(5)支持工业与旅游融合。充分发挥金健米业、津市牛肉米粉、德山酒业、智慧物流园等食品农产品高新技术加工、现代物联网科技等特色产业资源,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推动工业体验游、商务会展游、产业研学游发展,拓展业态新空间。

(6)壮大教育与旅游融合。依托城头山遗址、林伯渠故居、丁玲故居、帅孟奇故居、汉寿野生动物园等资源,壮大教育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研学旅游,推进澧县城头山、汉寿花果山等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完善研学旅行产品体系,赋能旅游活动新功能与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推进帅孟奇故居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赣边苏区南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创新红色旅游教育方式,引领常德红色故事讲述新方向。

16.加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市场管理

“十四五”期间,健全党委领导、部门协调、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企业依法经营的文旅广体市场管理机制,保障全市文旅广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开展各项文旅体市场整治行动。加强对文旅体市场管理,净化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适时开展各项文旅体市场整治工作,规范文旅体市场经营秩序。

(2)做好安全生产监督指导工作。督导旅行社、星级饭店、网吧、KTV、高危体育项目等文旅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整治文旅体行业安全生产的顽瘴痼疾,确保全市文旅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3)加强安全播出管理,加强对辖区内广播电视播出的监听监看,严格落实“三审制”和“重播重审制”等规章制度,适时组织开展安全播出大检查,确保我市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4)加强联合巡查机制。切实加大文物安全、文物消防巡查力度,通过排查持续督导存在安全隐患的文保单位和文物收藏单位进行整改。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的智慧安防、智慧消防工程建设。加强完善文物行政执法体系,建立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的联动机制,切实提高文物行政执法效能,确保全市文博单位零责任事故。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切实加强对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导,建立文旅广体产业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由文旅广体局牵头,发改、财政、教育、科技、工信、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住建、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环保、商务、卫生健康、应 急管理、市场监督等相关单位参与,协调各方力量,组织协调文旅广体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商贸购物、餐饮、住宿、旅游文化娱乐、体育赛事、节庆活动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与规划指导,强化文化旅游广电体育综合服务功能。

2.强化政策保障。加大对文旅广体项目的支持力度,出台文旅广体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给予文旅广体发展项目规划审批、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给予资金补贴,对成功创建品牌单位给予资金奖励。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全市文旅广体产业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能,创造宽松的投资开发和建设运营环境,扶持文旅广体项目快速健康发展。为文旅广体项目用地审批建立绿色通道,统筹安排项目用地保障。对重点文旅广体项目用地,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法定期限内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支持生产性文化体育旅游产业项目采用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鼓励文旅广体企业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可与地上土地使用权一并出让,在出让价格上给予优惠。

3.优化资金投入。设立市级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文化旅游宣传推广、规划编制、载体建设、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和安全体系建设等。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文化旅游企业和项目的贷款规模,加大信用担保机构对文化旅游企业和项目的担保力度。鼓励其他非文物类景区探索推行管理权、经营权或门票收入作抵押进行融资的新方式,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出台文化旅游企业“引客入常”奖励激励政策,拿出1000万元用于旅游促销奖励,统一奖励条件、奖励标准,做到奖励政策全覆盖,以调动文化旅游企业积极性。

4.强化人才培养。建立常德文旅广体专家智库、常德文旅广体人才库、常德文旅广体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组建以国内外业界、学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为主体的常德文旅广体专家智库,为常德市文旅广体发展提供指导、指明方向,提供决策支持和智力保障。建立常德文旅广体人才库,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培养文旅广体融合发展亟需的应用型人才。筹建一批常德文旅广体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打造市、县区、企业三级旅游人才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分类培训,健全文旅广体主管部门和文旅广体企业等多层次、多类型、多模式的人才培训体系,增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推出一批文旅广体行业领军人物。以重点文旅项目和体育赛事为抓手,加大文旅广体人才的引进力度,以优惠的政策待遇大力引进文旅广体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