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孟良崮战役,张灵甫被粟裕包围,李天霞为何见死不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德会战张灵甫是啥职务 1947年孟良崮战役,张灵甫被粟裕包围,李天霞为何见死不救?

1947年孟良崮战役,张灵甫被粟裕包围,李天霞为何见死不救?

2024-06-28 02: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要知道,当年的北伐战争,可是黄埔学生分享中国权力蛋糕的一次饕餮盛宴。

在这场战争中你能分配到多少资源,基本上就决定了,日后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地位了。

李天霞错过了这么重要的历史时刻,按理说,他早就应该被历史所抛弃了。

但幸好李天霞在黄埔期间,结识了一个好大哥王耀武。

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的实力担当,在北伐战争中受到了何应钦的提携屡立战功。

短短一年时间,就从排长升到了营长的位置。

王耀武

当悔得肠子都青了的李天霞,厚着脸皮来投时,王耀武富贵不忘贫贱,一甩手就给了他个连长的职位,李天霞由此成功搭上了黄埔崛起的末班车。

与此同时,张灵甫也在北伐战争中付出一条腿的代价,爬到了连长的职位,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可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两个人的起点是一样的。

如果说北伐战争是黄埔师生的第一次红利期,那么从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到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的这六年反围剿时期,则是黄埔崛起的第二轮红利期。

在这几年的剿共活动中,王耀武从一个营长一跃而升为补充第一旅旅长。

王耀武

作为王耀武铁杆小弟的李天霞,也因此水涨船高,升任为了补充第一旅第三团上校团长。

与此同时,张灵甫也在胡宗南的第一军下属服役,靠着在第五次反围剿和万里长征中追击红军立下的战功,也升为了第一军独立旅第一团团长。

到此为止,两人还是平级关系。

转机发生在了1936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张灵甫杀妻案。

这件案子在当时轰动全国,就连宋美龄都听说了张灵甫的恶行,亲自出面要求蒋介石从严查办。

最后张灵甫被剥夺了所有军衔,并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

张灵甫

可转过年后,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人手紧缺便特赦了张灵甫,让他重新出来工作。

当时张灵甫出狱后的职务,是74军51师153旅305团的团长。

而此时的李天霞,已经是第51师的师长。

国民党作为旧军队,最是讲究论资排辈。从这里开始,两人的辈分就纠缠不清了。

在李天霞看来,自己是张灵甫的上级,对方不可以后来居上压在自己头上。

可在灵甫看来,咱们两个本来就是平级,我只不过是因为犯了事才虎落平阳。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两人的合作还是非常亲密无间的。

无论是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庐山战役亦或者是74军的高光时刻万家岭战役,他们两个都是同属于一个战斗单位。

而且,李天霞在抗日战争中作战勇猛,每战必亲临前线,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立下的汗马功劳。绝不是后来孟良崮那个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怂包,可以相提并论的。

到了1943年的时候,李天霞身上累计的战功,已经到了不得不升的地步了。

按理说,以李天霞当时的职务,再往上走一步,那就是74军军长了。

可当时的军长王耀武还在呢,于公于私李天霞都不能挤走王耀武啊。

于是重庆方面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把李天霞往上提一级,升任为第100军军长。

这个第100军,就是后来整编第八十三师的前身。

李天霞担任100军军长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脱离了第74军。

而此时的张灵甫是什么职位呢?他是第74军58师的副师长。

74军一共由两个师组成,一个是第51师,一个是第58师。

作为国民党的王牌部队,74军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内部继承法,那就是接管74军军长的,必须是第51师师长,所以51师师长就相当于74军的东宫太子。

如果李天霞这个废太子从此远离74军,那他跟张灵甫,也许就不会有后面那档子事了。

张灵甫

废长立幼

可命运弄人。

1945年的时候,李天霞因为在雪峰山战役立下大功,又再次兼任了第51师师长。

而此时张灵甫也升了一级,变成第74军副军长兼第58师师长。

也就是说,这时张灵甫还是没有继承权的。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于1946年进行了一次大整军。

原先的第74军被降了一级,改编为整编第74师。

别看他被降了一级,可是人家的人员配置和装备水平却不降反升。

而李天霞的第100军,也在这时被压缩成了整编第83师。

按理说,整编第74师的师长,应该还是由原军长王耀武来担任。

王耀武

但当时蒋介石有心把整编第74师,当成国民党的御林军来培养。

这样的一支军队,必须掌握在绝对忠诚的人手里。

偏偏王耀武这个人太过圆滑,一直都不被蒋介石所喜,老蒋总认为他面如武松,奸诈似鬼。

再加上当时要在全国范围内对付共产党,蒋介石就将王耀武升为了山东省主席,变相地把他从第74军中剥离了出来。

王耀武这个人非常擅长揣摩上意,他当然知道蒋介石的那点小心思。于是当蒋介石问他接班人的时候,王耀武直接跳过了自己的铁杆小弟李天霞,推举张灵甫出任新师长的职位。

为什么是张灵甫呢?因为张灵甫这个人一根筋,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绝对忠诚于蒋介石。

抗日战争时期,张灵甫为了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打起仗来那可是丝毫不把自己的性命当回事的。而这种愚忠思想,一直都是蒋介石最为钟爱的。

而李天霞在打仗的时候,虽然也经常身先士卒,但是他的这份勇猛,究竟是出于报答校长呢,还是出于民族大义呢?蒋介石心里没底。

而且,李天霞跟王耀武的关系人尽皆知,让李天霞出任整编第七十四十师长,不利于他“去王耀武化”的目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天霞那是一万个不服啊。

论资排辈,这整编74师的一把手怎么说也该由他来当才对。

现在让张灵甫后来居上,这不仅损害了他的利益,而且还让他在黄埔的圈子里颜面尽失啊。

张灵甫

从此以后,李天霞就记恨上了这个张灵甫。

有朋友也许会说,李天霞不也是整编第83师师长吗?为什么非要盯着整编第74师呢?

虽然同为整编师,但待遇却完全不一样。

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有1.8万人,而且美式装备的比例也并不高。

相反,整编第74师的人数是3.2万人,还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

另外,李天霞在抗战后期的职位,是第100军军长兼第51师师长。

也就是说,在当时,他辖下的部队是一个军加一个师。

可现在这么一搞,就相当于第51师脱离了他的控制。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李天霞都是这次整军运动的受害者啊。

他心中要是对张灵甫没有怨恨,那就见鬼了。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1947年,由于在解放战争中屡屡失利,蒋介石明白国民党这张饺子皮,包不了解放军这块馅,于是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而重点进攻的重中之重,就是我党的经济中心:山东根据地。

为此他调集了张灵甫、李天霞、黄百韬、胡琏这些国民党王牌,集中进攻山东根据地。

当时蒋介石为了防止被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特地命令国民党这些王牌主力,沿着铁路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确保能够互相支援。

这个战略在一开始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成功把我军从苏北地区,一路压缩到了山东丘陵。

我军进入山东丘陵后,国军部队就暂时放缓了脚步,在蒙阴到新泰的铁路线上一字排开。

这是由于丘陵地区并不同于平原,不太适合齐头并进的战术。

在双方僵持的那段日子里,作为国军总指挥的汤恩伯,曾经想将这些王牌整合起来。

其中整编第83师跟整编第74师,要合并为一个作战集团,由李天霞本人领导。

但由于张灵甫根本看不起李天霞,拒绝了这个提议,要求归黄百韬领导。

而黄百韬是国军王牌部队中出身成分最差的一个,他并不是黄埔子弟出身,而是杂牌军出身,所以黄百韬根本不可能统领得了张灵甫。

黄百韬

张灵甫提出这个建议,其实就是在变相的要求独立了。

汤恩伯鉴于张灵甫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也只好答应了他这个无理要求。

可这样一来,张李二人之间的恩怨,又加深了一分。

不久之后,一个意外因素的出现,打破了国共双方在山东战场的僵局。

在之前的战斗中,我军曾经俘虏了74师的一个军官,并试图对他进行改造教育。

没想到此人的思想异常顽固,表面上接受我党的改造,但暗地一直在寻找机会逃回国民党。

有一天,此人趁我军看守松懈,成功逃脱。

他的回归,给张灵甫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华东野战军的司令部在坦埠。

张灵甫收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

他决定利用整编第74师的机械化优势,快速突袭华野司令部毕其功于一役。

当时,我军正准备集中兵力,去攻打铁路线上的桂军王牌部队钢七军,司令部兵力空虚。

要真是被张灵甫来这么一下子,后果不堪设想。

幸好这个军官的叛逃,最终引起了陈毅的重视,再加上从破译的国民党电文中,发现国军有不可告人的军事行动,两相印证最后确定司令部的位置已经暴露。

于是,粟裕将军准备将计就计,让原先准备去攻击钢七军的主力部队,立马回头准备布一个口袋阵,围歼孤军深入的张灵甫。

粟裕

张灵甫嗅觉非常灵敏,在突袭的路上就察觉到了我军要包围他的意图,立马下令转头南下,并呼吁李天霞跟黄百韬过来跟他汇合。

不料结果最后还是慢了一步,被我军逼上了孟良崮。

这时候,张灵甫又诞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要以自身为诱饵,依托孟良崮吸引住我军主力,让黄百韬跟李天霞他们反包围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来个中心开花。

蒋介石收到消息后,立马批准了这个计划,并命令离张灵甫最近的黄百韬跟李天霞,全力支援。

黄百韬这路大军,一路横冲直撞、不计伤亡,最后一直突破到了距离孟良崮只有咫尺之遥的天马山。

相比之下,离张灵甫更近的李天霞部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李天霞

李天霞在此战中,只派了一个团的部队前去救援张灵甫。

为了怕张灵甫告他的黑状,还特地派一个连悄悄潜到孟良崮附近,哄骗张灵甫说大部队已经到了。

结果张灵甫望穿秋水,直到死的那一刻,都没有看到李天霞的人。

这里并不全然是张灵甫跟李天霞之间的私人恩怨在作祟。

在此前的苏中七战七捷中,李天霞的部队就已经被粟裕将军给打得元气大伤了。

到了孟良崮战役的时候,整编第83师下属的7个团里,有两个是不听指挥的,两个被粟裕打成重伤。

李天霞能调动的,其实只有三个团的兵力,那是他最后的家底了。

蒋介石的部队搞的是兵随将有那一套,军队就是将领在国军中的立身之本,一旦打没了,那就啥都不是了。

你要是让李天霞压上全部身家,去救宿敌张灵甫,那不是为难他了吗?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