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常州古城“十大文化遗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州附近古镇旅游推荐地方 我最喜欢的常州古城“十大文化遗产”

我最喜欢的常州古城“十大文化遗产”

2024-06-26 1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山纪念堂】位于在大庙弄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明洪武称“常州城隍庙”,为本邑八庙之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建为“中山纪念堂”。堂系宫殿式建筑,宏伟壮观。这里曾作国民党县党部,解放后为商业局,粮食局,广电局办公处。现如今已修缮一新,正式成为“中山纪念堂”。

【苏东坡纪念馆】原名藤花旧馆,又名孙氏馆,坐落在城中的前北岸顾塘桥边。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东坡从海南被贬遇赦北上,借居于此并在原址亲植紫藤,直至终老。孙氏馆毁于宋末兵火。明代中期邑人在其终老地遗址重建孙氏馆,遂称“藤花旧馆”。现石刻篆字门额,楠木大厅犹存。如今是“苏东坡纪念馆”,里面存有有关苏东坡的资料及一些古迹供游客参观。

【文庙大成殿】原为阳湖县学宫,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历代均有建修。现存大成殿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宽22。8米,进深16米,庄重古朴。殿前为大成门三间,硬山顶木结构,壁间嵌有重修文庙石碑三块,大成门前泮池、石桥遗迹,保存完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大成殿”为常州“道德讲堂”的地方。

【文笔塔】位于红梅公园南端,始建于南朝齐高祖萧道成建元年间(479-482年),已有1000余年历史。名建元寺,俗称塔下寺,后改称太平寺。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笔,又称文笔塔,被常州文人视为笔魂。据了解,古时候那些进京考试的学子们临行前都要登上这文笔塔,以求“考运”。后来塔寺历经兴废,宋代诗人杨万里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的诗句。文笔塔是常州文化的象征,也是古城常州的“标志”。

【太平兴国石经幢】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遗物,原有一对,现仅存一座,现位于在常州市区延陵东路北侧。幢高4.6米,宽2.4米,由经幢基石、浮雕八力神、宝相花、八佛像、仰莲等须弥座及八棱形幢身、缠枝牡丹花宝盖、浮雕斗拱、宝顶等叠成。具有宋代石刻艺术风格,座基为八角莲瓣型,高1.5米,周身遍刻陀罗尼经,字迹已漫漶不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对研究北宋太平兴国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乾隆御碑】位于常州东坡公园(艤舟亭)内。公园内保存乾隆皇帝南巡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这些诗表达了他对苏东坡的崇敬以及他对地方官员的教诲。这是很难得的历史遗迹。

【唐荆川宅(松健堂)】在青果巷东,原为唐荆川曾祖、明书法家唐世英居住,后归清浙江兵备道恽祖贻及其子安庆府知府恽锍龄及孙恽公樾居住。存房屋四进,楼厅一座硬山造木结构,厅屋为明代建筑,其余系清改建。规划作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整体展示馆。现如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在原阳湖县署的地基上开设。位于原白云渡,县东街及官摆渡口,紧临润子桥北堍。后来大门改至局前街中段,西临毛家弄,东接唐家湾。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建造门诊大楼,三层框架结构,外加底层门诊楼。建房(朝南),二等病房(朝东),三等病房(朝西)。该院以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武进,宜兴,金坛,丹阳,江阴等地区的主要医疗单位,也是本邑最早的教会医院。这是一座典型的民国时期“中西结合”的建筑。

以上是我最喜欢的常州古城 “十大文化遗产”,此乃一己之见,不足挂齿,不妥之处,多多包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