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解读新闻发布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州生活水平 2018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解读新闻发布会

2018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解读新闻发布会

2024-06-09 11: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发布时间:2019年1月30日上午10:00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18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解读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杨   薇  常州市统计局副局长

                 薛建伟  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副队长

主持人员:王志新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王志新

【王志新】: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让大家进一步了解2018年我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今天我们请来了市统计局副局长杨薇女士、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副队长薛建伟先生。下面,先请杨薇副局长作相关介绍。

常州市统计局副局长  杨薇

【杨薇】:

各位新闻界朋友: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各辖市区各部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全市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起步。

经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7000亿,达705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6.3亿元,下降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63.3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30.7亿元,增长8.1%。2018年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4.9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2.3万美元。

1、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产量小幅下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93.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农业产值162.5亿元,增长2.3%;林业产值2.1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81亿元,增长3.5%;牧业产值27亿元,受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影响,比上年下降23.6%。全年粮食总产78.2万吨,比上年减少3.2万吨。其中,小麦20万吨,增产1.1万吨;水稻54.6万吨,减少3.9万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0.87 万亩,高效设施渔业 0.57 万亩。

2、工业经济缓中趋稳,十大产业链加快发展。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在上半年时有所回落,下半年开始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7%,分行业看,七大行业产值增速五增二降,其中电子和建材行业增长最快,增速分别达24.3%和19.3%;机械行业贡献最大,全年增长14.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7.1%;纺织服装和化工行业发展有所放缓,同比分别下降11.4%和3%。十大产业链发展加快,全年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2.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3.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4.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增长35.3%,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增长24.2%,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增长19.8%。

3、投资结构趋于优化,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1%,服务业投资增长7.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增长13.3%,快于工业投资6.2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全年投资增长12.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加快,全年完成投资595.9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住宅投资同比增长35.7%。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长7.7%,其中住宅新开工增长26.7%。

4、消费市场稳定繁荣,农村消费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3.2亿元,增长9.1%,高于全省平均1.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50.5亿元,增长14.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06.8亿元,增长7.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5.5亿元,增长2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0.4亿元,增长18.4%。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15亿元,增长8.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98.2亿元,增长17.2%,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8.7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7%,通讯器材类增长18.8%,化妆品类增长15.5%。

5、对外贸易难中求进,外资规模不断壮大。按人民币计价,全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266.4亿元,增长7%,其中出口总额1652.9亿元,增长6.3%,进口总额613.5亿元,增长9.0%。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我市对美国出口353.1亿元,增长9.1%;对欧盟出口304.9亿元,增长17.6%;对东盟出口220.1亿元,增长7.6%;新兴市场加快拓展,对非洲出口增长14.1%,对拉美出口增长13.7%。利用外资力度加大,全年新增协议注册外资51.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6.1亿美元,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30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7个。

6、财税收入保持稳增,金融市场运行稳健。2018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0.3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实现税收收入489.4亿元,增长1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7.3%,税收占比全省第2。主要税种中,增值税和营业税(50%)完成218.1亿元,增长8.6%;企业所得税81.1亿元,增长24.3%。截至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090.1亿元,下降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增长8.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564.8亿元,增长12.6%。

总体来看,2018年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但也要看到,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存在。2019年全市上下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主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富民惠民,全力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奋力开创常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王志新】:

谢谢杨薇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薛建伟副队长作相关介绍。

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副队长  薛建伟

【薛建伟】: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18年常州市居民收支和物价运行情况。

第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2018年常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933元,比上年增加3597元,同比增长8.5%,收入水平位于苏州、南京、无锡之后居全省第四。从收入来源看,家庭四项收入呈现全面增长态势,其中:工资性收入28594元,同比增长8.3%,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1.1%;经营净收入7033元,同比增长8.5%,贡献率为15.3%;转移净收入6929元,同比增长8.7%,贡献率为15.4%;财产净收入3378元,同比增长9.5%,贡献率为8.2%。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常住居民。2018年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0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14元,同比增长8.4%,高于城镇常住居民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同期的1.934:1缩小至1.928:1。

第二、消费水平显著提升,消费结构持续升级。2018年常州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6863元,同比增长7.0%,消费倾向为5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51元,同比增加1906元,同比增长6.7%;农村人均消费支出19116元,同比增加1267元,增长7.1%。城乡居民消费稳步增长,农村增速快于城镇0.4个百分点。衣食住行、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八大类消费呈现全面增长格局。其中,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对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23.3%、20.5%和19.1%。消费结构继续升级。2018年常州市全体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324元,同比增长6.0%,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7.3%,恩格尔系数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常州市城乡居民膳食向营养化、科学化、均衡化发展。

第三、物价保持温和上涨,食品烟酒拉动作用加剧。2018年常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较全国、全省分别高0.1、低0.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部上涨,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3.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3%、居住类上涨1.9%、衣着类上涨1.8%、医疗保健类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4%。从影响指数上涨因素分析,2018年年初雨雪冰冻、夏季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农产品生产和供应,食品烟酒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2.3个百分点,拉动CPI总指数上升约0.88个百分点,是影响CPI上行的重要因素。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影响,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4%,拉动总指数上升约0.77个百分点。用工成本上升、政策性调价助推服务价格上涨,2018年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1.2%,影响总指数上升约0.51个百分点。

【王志新】:

谢谢薛建伟副队长的介绍,下面有请记者朋友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

杨局长您好!从刚才发布稿中我们看到,2018年常州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起步。能否具体介绍一下2018年常州高质量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杨薇】:

谢谢您的提问。

2018年以来,高质量发展也算是经济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了,各地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常州也不例外,省委娄书记在常州调研时也提出常州要成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帜。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目标、是导向,更是一个过程,可能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发布稿中提出2018年我市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良好起步,当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非常全面、丰富,我们这里解读的主要是指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我们认为良好起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高质量发展的稳健基础有所体现。

高质量发展,不代表不要速度,相反,稳住基础、适度增长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过去的2018年,一方面,我们稳住了基础:全市GDP总量突破7000亿元,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达到51.5%,这样一个经济体量、这样一个经济结构,意味着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增强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稳住了速度:在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常州的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也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方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有所体现。

经济发展的质量有方方面面的表现,从宏观层面来说,结构提优、效益提升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2018年,常州的产业层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比如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7%,比重较上年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十大产业链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2%,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出口结构也在优化,全年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达81.3%,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说明我们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提高。

效益提升主要表现在居民、企业、政府的“三个口袋”更加充实。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1%;财政收入量质齐升,税收收入增长13.4%,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列全省第2位。这几组数据都表明,我市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把蛋糕做大,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第三个方面,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动能有所体现。

要保持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保持强大的增长活力。增长活力从哪里来?我想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来源于良好的发展环境。

比如:我市的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占到三分之二,民营经济的发展对稳增长至关重要,2018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企业减税降负等政策,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激发了企业家投资热情。2018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了10.4%,高于全部投资2.9个百分点,高于国有投资增速8.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明显增强。

二是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创新。2018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0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2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21%。全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建设,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

三是来源于良好的人才支撑。2018年,全市引进创业人才项目247个、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600多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五年全省第一。

这些积极的变化和有利的因素,都将为常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形成合力,更好地推进常州“三个明星城”的建设和进程。

当然,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耐力赛,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要精准发力,更要持久发力,相信2019年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更加扎实有力。

谢谢。

常州网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网】:

薛队长您好!请问2018年常州居民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薛建伟】:

谢谢您的提问。2018年常州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第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富民增收工作。2018年,常州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富民增收工作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富民增收培植常州幸福树的实施意见》(常发〔2017〕23号),聚焦富民增收“三大行动”,进一步压实富民增收责任,推动就业创业、农民增收、公共服务惠民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第二、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就业态势稳中向好,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增收主体地位。2018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62.3%,是居民增收的最重要因素。2018年常州市围绕建设“就业创业先行区”,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协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697人。最低工资标准也进一步调整,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省定一类标准,由原来的1890元/月上调到2020元/月,增加130元,增长6.88%;金坛区、溧阳市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省定二类标准,由原来的1720元/月上调到1830元/月,增加110元,增长6.40%。

第三、经营净收入明显增长,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5.3%,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农业结构调整量质并举,主要农产品生产平稳,粮食丰产丰收。二是创业带动就业更显成效。深化“互联网+创业培训”项目,举办网络创业培训师资班,探索实施“互联网+实体”创业培训,促进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开展创业政策宣传进园区、进高校、进村居“三进”服务。全市全年开展创业培训1.74万人,扶持创业1.87万人,带动就业8.08万人。

第四,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人均财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7.4%,人均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15.0%。财产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投资意识也逐渐增强,家庭投资渠道拓宽,金融理财方式的快捷化,让居民直接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APP等进行快速理财,提高理财收益。转移净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制度、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面接轨。

谢谢。

【王志新】: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