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指爷爷:带你完成一场“百年”音乐之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帕萨卡里亚舞曲 魔指爷爷:带你完成一场“百年”音乐之旅

魔指爷爷:带你完成一场“百年”音乐之旅

2023-03-30 21: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2018年中国的巡演上,“魔指爷爷”为观众准备了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以及现代的十二首音乐作品。

曲目单:

Concert Program:

1、海顿:终曲,选自C大调Divertimento Hob XIV /4(1764)

Joseph Haydn:Finale aus dem Divertimento C-dur Hob XIV/4

2、贝多芬:慢板,选自G大调奏鸣曲14/2号作品 (1798)

Ludwig van Beethoven:Andante aus der Sonate G-dur op. 14/2

3、海顿:中慢板,选自C大调协奏曲 Hob XIV/13号作品 (1767)

Joseph Haydn:Adagio aus dem Concerto C-dur Hob XIV/13

4、贝多芬: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 作品27/2 (1801)

柔板、小快板、急板

Ludwig van Beethoven: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 cis-moll op. 27/2

Adagiosostenuto/Allegretto/Presto agitato

5、巴赫:恰空舞曲 (1720) (布拉姆斯自小提琴曲改编)

Johann Sebastian Bach:Chaconne d-moll BWV 1004

Bearbeitet von Johannes Brahms als Studie V für Klavier

--中场休息Intermission--

6、舒曼:帕格尼尼作品的钢琴练习曲 3/1(1832)

Robert Schumann:Studie für das Pianoforte nach Paganini op. 3/1

7、肖邦:F小调小夜曲 55/1(1843)

Frédéric Chopin:Nocturne f-moll op. 55/1

8、罗西尼:练习曲卡鲁姆尼亚(1813)

Gioacchino Rossini:Etüde La calumnia

9、魏纳·佰奇:沉思

W. Baertschi:Pensando

10、肖邦:练习曲C小调10/12(1830)

Frédéric Chopin:Etüde c-moll op. 10/12

11、萨蒂:朝圣曲 III (1890)

Erik Satie:Gnossienne III

12、李斯特:康帕内拉 -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1851)

Franz Liszt:”La Campanella” - Grande Etude de Paganini

(注:以当晚实际演出为准!)

*Program subject to change

这些作曲家你都认识么?

这些音乐作品你都听过么?

这些音乐风格你都知道么?

下面带你完成一场“百年”音乐之旅

看完大概需要10分钟

巴洛克

巴洛克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艺术风格,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意为“不圆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状怪异的珍珠。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称谓,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首先发起,在17 世纪的欧洲普遍盛行。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意指17、18世纪欧洲华丽,精制的音乐。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

代表人物:巴赫

巴赫(1685—1750)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德国音乐家的代表,是16世纪以来集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音乐之大成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被尊为近代“音乐之父”。他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结构严密,又具有内在的哲理性,深刻隽永。

《恰空》是流传于欧洲的一种古老的西班牙舞曲,后传遍欧洲各国,成为一种独立的器乐曲。常为中速,三拍子,情绪较庄重。其结构与帕萨卡里亚舞曲较相近,但又不同于“帕萨卡里亚”,是在保留其和声功能框架的基础上,对和声的织体进行变奏的。其中,巴赫的d小调恰空和维塔利的g小调恰空最有名。

恰空是巴赫第二无伴奏小提琴帕蒂塔(古组曲)的第五乐章,是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宝。本曲由31个变奏组成,发展成为相当宏伟的乐章,而作为复音乐器的吉他,在演奏此曲方面似乎比小提琴更有优势。

古典主义

维也纳古典乐派指十八世纪下半叶之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

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奏鸣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代表人物: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02年创作的独奏钢琴作品,别称“月光奏鸣曲”。这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第二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三乐章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代表人物: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共六首,李斯特作于1838年的钢琴曲,是呈现给舒曼的夫人克拉拉。除最有名的《钟》取自小提琴协奏曲外,其余五首均取材自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钟声大幻想曲》是李斯特的心爱之作,它修改过数次,后来又把它编入到1838年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之中。

1834年李斯特采用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的主题写成一首钢琴幻想曲,后来成为《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作品67)中的第三首,题作《钟》。用变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华丽的演奏技巧和钟声的效果。全曲的基本结构是三段式,因各个段落多次变化反复而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万有音乐系】“魔指爷爷之音乐聆画”瑞士魏纳·佰奇2018钢琴巡演

2018.12.13 【无锡】无锡市工人文化宫

2018.12.14 【苏州】苏州独墅湖影剧院

2018.12.15 【宁波】宁波江北区文化中心剧场

2018.12.16 【贵阳】贵阳星光剧场

2018.12.21 【广州】郭兰英剧院

2018.12.22 【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剧院小剧院

2018.12.24 【石家庄】石家庄大剧院 中剧场

2018.12.25 【宜昌】宜昌剧院

2018.12.26 【武汉】湖北剧院

2018.12.27 【长沙】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购票:聚橙网 http://www.juooo.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