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详解佛门布施之法:内布施、外布施、无畏布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布施不着相 南怀瑾详解佛门布施之法:内布施、外布施、无畏布施

南怀瑾详解佛门布施之法:内布施、外布施、无畏布施

2024-07-15 11: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三种布施——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布施的是慈悲心,如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无畏布施的对象是恐怖不安的众生。主要特点是,当众生身心不安、害怕恐惧的时候,为众生指明方向,给他们勇气和希望,让他们不再害怕,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

布施的心态——圣人无功

不管哪一种布施,施者都应当抱着非功利的心态进行,才能得到福报。如果为了积累福报而进行布施,那么一次布施就不再单纯,而成为一次赤裸裸的交易。这在宗教人士看来,显然是无法原谅的,因为这玷污了宗教的纯洁与大公无私。

最好的布施——不求回报

“施恩不忘报”就是最好的布施,最好的心态。这在佛家叫做“无施的心态”,这种心态主要表现为:希望他人收益,希望能给社会做贡献。佛家为了强调这一心态,着重推出了“四相”的概念。四相包括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家要求布施者没有四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样一来,才能达到“施者是空,受者是空,施事也是空”的目标。

布施的一体两面——好的坏的

布施有一体两面,既可以丢掉好的东西,也可以丢掉痛苦的东西。佛家偈语(类似诗歌)说“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提倡把心灵的“布袋”丢掉,无论这布袋中装的是好东西,还是不好的东西;从而得到大清净、大自在,觉醒大智慧。

如果一个人只能把平静、喜悦放下,而遇到真正的痛苦、烦恼却无法丢弃,总是放在心头,这说明此人的心境修炼还有所欠缺。儒家将类似概念称之为“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忘形”,“不管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这样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菩萨的布施——普度众生

菩萨的布施,就是发大愿,要普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包括人、天人、啊修罗、鸟兽虫鱼等)到达涅槃的境界。涅槃就是一种大智慧、大觉悟的境界。佛家形容这种境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没有了一切烦恼,获得了大智慧,超脱了生与死的执念限制。

佛家认为,这样的“涅槃”境界,才是最清净、最愉悦的境界。而按照佛家的要求,菩萨普度了一切众生,却不能有一点功利的思想,要存着“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没有一个众生是被菩萨所度)的观念。因为菩萨是修炼有成的有道高人,所以“不应贪著”普度众生的巨大功绩。

相关文章

都爱洪福,此君独求清福竟遭拒绝,得知原因沉默良久忽又扬天长笑

凡间的佛:《金刚经》的见道之路——穿衣吃饭洗脚,坐着思考人生

学佛法之后人生如梦、一切空无吗?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本意并非如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