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最早是用来供奉谁的,最初的“武庙十哲”又是哪些人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市场相对强弱 “武庙”最早是用来供奉谁的,最初的“武庙十哲”又是哪些人呢?

“武庙”最早是用来供奉谁的,最初的“武庙十哲”又是哪些人呢?

2023-07-13 19: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

汉留侯张良

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士,为武成王庙副祀,位居“武庙十哲”右列第一。本为韩国贵族,在韩国覆亡后,张良家道中落,从此一心为灭强秦而奋斗。在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之中,加入了刘邦阵营之中,成为了刘邦的首席谋士,协助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成为了西汉开国功臣,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随后,又协助刘盈坐稳了太子之位,赢得了吕后一派的好感,被拜为留侯,从而得以全身而退。

02

秦武安君白起

白起,战国后期秦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位居“武庙十哲”左列第一。因与秦宣太后、穰侯魏冉交好,得以在新城之战中脱颖而出,随后指挥秦军先后取得了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以及长平之战的大捷,使得韩、魏、楚、赵等国国力大损,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后因得罪应侯范雎,加之多次拒绝秦昭襄王出兵伐赵要求,被赐死于杜邮。

03

齐大司马田穰宜

田穰宜,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名将,位居“武庙十哲”右列第二。曾指挥齐军击退了晋、燕两国联军的进犯,因功被授予大司马之职,因而被后人称之为“司马穰宜”。而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疏远了田穰宜,随后又将其罢黜,田穰宜不久便抑郁而亡。

04

汉淮阴侯韩信

韩信,秦末汉初著名军事家,位居“武庙十哲”左列第二。先后投奔项梁、项羽叔侄,但因不受重用而转投刘邦,一度离开,所幸“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这才留住了一代名将韩信。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韩信为刘邦南征北战,为其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而后,因在战场上胁迫刘邦将其封为齐王而被褫夺兵权,随后改封楚王,不久又被贬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在萧何的协助下,吕后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

05

吴将军孙武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兵家鼻祖,被誉为“兵家至圣”,位居“武庙十哲”右列第三。经伍子胥的推荐,受到了吴王阖闾的重用,率军进攻楚国,一度攻陷楚国国都郢城,使得楚国几近亡国。而后又在公元前494年,指挥吴军击败了越王勾践,迫使其入吴为臣。随着吴国愈发强盛,吴王夫差也愈发的昏聩起来,孙武的挚友伍子胥因谗言被杀,孙武心灰意冷,辞官归隐。

06

蜀汉忠武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元勋,官拜武乡侯、大丞相,死后被追封为忠武侯,位居“武庙十哲”左列第三。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之后,诸葛亮为蜀汉集团四处奔走,先是联吴抗曹,使得曹操在赤壁折戟,为刘备取得了荆州作为安身之处。随后又协助刘备取得了益州、汉中等地,于公元前221年拥立刘备登基即位,被拜为丞相,总领朝政。在刘备死后,又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汉,恢复了蜀汉自夷陵之战后损失的国力,前后五次北伐中原,终因积劳成疾,于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07

魏西河郡守、楚令尹吴起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士,历仕鲁、魏、楚三国,位居“武庙十哲”右列第四。在鲁国之时,曾以弱胜强击败了齐国的进犯。在魏国之时,担任西河郡守,辅佐魏文侯、魏武侯两代魏君,给予了秦国以沉重打击,而后因谗言被迫离魏去楚,被楚悼王拜为令尹,主持“吴起变法”,为楚国后来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08

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

李靖,字药师,唐朝杰出军事家,位居“武庙十哲”左列第四。起初因舅父韩擒虎的关系出仕隋朝,而后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李靖加入了李唐阵营之中,为其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左仆射,被拜为卫国公,成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于公元649年病逝。

09

燕昌国君乐毅

乐毅,战国时期中山国人士,位居“武庙十哲”右列第五。初仕赵国,后因赵国爆发“沙丘宫变”,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乐毅为避难逃往燕国,被求贤若渴的燕昭王拜为亚卿,主持燕国变法,而后又因功被拜为燕国上将军、昌国君。于公元前284年率秦、赵、魏、韩、燕五国联军讨伐齐国,攻陷齐国七十余城,奈何因燕昭王壮年而逝,其子燕惠王的不信任,乐毅再度逃回了赵国,被拜为望诸君,老死在赵国。

10

唐司空、英国公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而后被赐姓“李”,改名李世勣,又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名为李勣,是唐朝初年名将,位居“武庙十哲”左列第五。早年投奔瓦岗军,而后跟随李密降唐,成为了唐朝大将,协助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了天下。唐太宗即位之后,被其视为肱骨之臣,多次率军出征塞北,为大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被拜为司空、太师,封为英国公,成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