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的绘画艺术(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巴洛克艺术在美术上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绘画艺术(上)

巴洛克时期的绘画艺术(上)

2024-06-01 11: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承者”卡拉奇

卡拉奇(1560-1609)一般指“卡拉奇三兄弟”中最小的安尼巴尔·卡拉奇,他是巴洛克时期最早的伟大画家。卡拉奇出生于博洛尼亚,他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与巴洛克时期的艺术特点融合在一起,为古典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安尼巴尔·卡拉奇与他的两位兄长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兄弟三人创立了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他们是学院派艺术的倡导者。

“巴洛克”一词原本是贬义,在葡萄牙语中的意思是不规则的珍珠,这源于当时的批评者认为巴洛克艺术缺乏优雅与均衡,显得古怪与变形,完全背离了文艺复兴的精神。

卡拉奇是巴洛克艺术中的起点派,与终点派的“推倒重来”不同,他坚持折衷主义,主张在前人已有的优秀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深挖。他所代表的巴洛克艺术的绘画是一种复杂、奢侈、浮夸的艺术,强调画面的对比与冲击。

卡拉奇的代表作《圣母哀悼基督》体现了巴洛克绘画的两大特征:强对比和有重点,画面中圣母和基督的肤色惨白,轮廓线非常深,整个画面光影强烈。

圣母哀悼基督

《圣母哀悼基督》也有文艺复兴的影子,圣母和基督的表情非常平静,人物的面貌更接近拉斐尔的画作特征,这是卡拉奇对文艺复兴艺术的传承。

卡拉奇与他的两位兄长一起建立了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学院对前人的技巧做出整理并系统化地传承,虽然存在思想僵化的问题,但是在当时对艺术传承的贡献极大。

兄弟三人另一个的代表作是法尔内塞宫的天顶画《众神之爱》,这幅画充分体现了由巴洛克艺术发展而成的古典主义。天顶画讲述了古希腊神之间的爱,画面非常具有诱惑性,非常香艳。

众神之爱局部

众神之爱局部

众神之爱局部

众神之爱局部

《众神之爱》既拥有浓重的对比和强烈的感情,对人的感官造成强烈的冲击,同时又追求光明与典雅,融汇了巴洛克与古典主义。

《众神之爱》所在的法尔内塞宫是一座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位于罗马,它最初为法尔内塞家族设计建造,现在是法国驻意大利大使馆。

法尔内塞宫卡拉瓦乔:把画作变为剧场

卡拉瓦乔(1571-1610)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卡拉瓦乔村,是意大利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画家,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是历史上“脾气最坏的画家”,常年逃亡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等地。

卡拉瓦乔是巴洛克时期的“二元对立”中的一元,是一个“终点派”,他主张摒弃前人的,独立发展出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代表着巴洛克艺术的黑暗和改革,他的画充满了精确的细节描绘和戏剧性的明暗对照。

卡拉瓦乔生活的时代大背景是反宗教改革,天主教为了自己的统治,反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重视通过艺术来教化大众。巴洛克的艺术地位被进一步提升,卡拉瓦乔是教会支持的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卡拉瓦乔最擅长使用黑暗。卡拉瓦乔比之前的艺术家更注重明暗的对比,以黑暗衬托光明,这也非常符合当时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

卡拉瓦乔在绘画中非常重视真实感,以至于很多人批评他太粗鄙和狂野,这种真实感即使在宗教画中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处女之死》中,完全没有之前艺术家描绘的圣母升天的辉煌场景,圣母的脸色惨白,就像是一个普通妇人的死尸。

处女之死

卡拉瓦乔在绘画中体现了参与感,他能够利用画作的戏剧性,将观众直接带入画中,唤起观众对画面的关注。在《静物水果》中,水果的果盘没有完全摆放在桌子上,感觉摇摇欲坠,让人有推一把的冲动。

静物水果

卡拉瓦乔非常善于抓住每一个场景戏剧化的瞬间。在《纸牌作弊老手》中,描绘了作弊者出老千,同伙偷看牌后通风报信的场景,让看画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在《多疑的多马》中,通过描绘画中的人物去触摸刚复生的基督身上的伤口,将先死而后生的两件事同时表现在一幅画中,真正的将画变成了剧场。

纸牌作弊老手

多疑的多马

卡拉瓦乔崇尚暴力美学,画面中经常会出现砍头、喷血的场景,这些在他的画作《被斩首的约翰》、《手提歌利亚的大卫》、《犹迪杀死荷罗浮尼》中都有体现。

被斩首的约翰

手提歌利亚的大卫

犹迪杀死荷罗浮尼“巴洛克时期的拉斐尔”:圭多·雷尼

雷尼(1575—1642)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是家中的第九个孩子,曾进入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并接任过美术学院的院长。他是继卡拉奇和卡拉瓦乔后最重要的意大利学院派画家,他融合了两位大师的优秀技法,继承了拉斐尔的艺术成果,被称为“巴洛克时期的拉斐尔”。

雷尼的名声远远超过卡拉奇和卡拉瓦乔,与拉斐尔相当,被认为拉斐尔“转世”,在他之后,意大利再无绘画大师,他也代表着意大利绘画盛极而衰之前最后的巅峰。

雷尼绘画中最典型的特色是仰望星空式发呆,画中的人物常常有仰望星空的姿势,甚至有翻白眼的感觉。这背后的原因是宗教,画中人物仰望的是神明和上帝,就连耶稣也要头戴荆棘,仰望天父。

头戴荆棘的耶稣

圣西西莉亚

雷尼的画和拉斐尔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代表作《圣彼得受难》中,体现了拉斐尔和谐的三角构图,同时也有卡拉瓦乔的明暗技法和提香的鲜艳色彩。

圣彼得受难

雷尼的发展路线和拉斐尔极为相似,他完整地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与拉斐尔融合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一样,雷尼融合了卡拉奇和卡拉瓦乔。在其最有名的一幅画《曙光女神》中,画中的主题、内容、结构都是拉斐尔时期的特色,但是在色彩和明暗上则融合了卡拉奇和卡拉瓦乔。

曙光女神

雷尼是古典绘画的集大成者,是“终结者”,这个终结不是失败,而是完成。雷尼进一步提升了拉斐尔的“完美绘画”,让古典主义在写实这条路上被解救出来,让写实为主要特征的古典主义在雷尼身上真正地画上了句号。

“法兰西绘画之父”普桑

普桑(1594-1665)全名尼古拉斯·普桑,出生于诺曼底地区,从小家境贫寒。30岁之后,普桑移居罗马,46岁接受了法国国王和红衣主教的召唤,回到法国,由于受不了宫廷中的尔虞我诈,就回到了意大利,直至去世。

普桑是“法兰西绘画之父”,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领导者,没有他,就没有整个法国画派,也没有法国的学院主义。普桑将和谐构图的理念和意大利精妙的艺术理念引入法国,影响了当时很多年轻的法国艺术家,甚至影响了后世的画家塞尚。

历史画是普桑大多数的绘画主题,与之前的历史画画家不同,他在作品中引入了大量的风景,人物所占的比例很少,《第欧根尼于山野》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欧根尼于山野

普桑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综合性文人,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典籍多有研究,这让他的话更有深意,也更有古典文化的气质。《第欧根尼于山野》描绘的是古希腊犬儒主义哲学家第欧根尼在野外扔掉了手中的碗,体现了普桑对第欧根尼回归自然、摒弃世俗思想的理解。

普桑的绘画体现出“终极和谐”,画幅虽然不大,但是构图完美,非常有平衡感。在他的代表作《阿卡迪亚的牧羊人》中,画中人物的数量不多也不少,如果将人物的肢体连接起来,会体现出文字的和谐感,这让塞尚受到了启发,将绘画抽象成几何图形。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是美术史上最高深莫测的作品之一,画中的牧羊人头戴花冠、手持手杖,读着石碑上的经文:“即使在阿卡迪亚,我也存在。”常见的解释是,那个“我”是指死神,意思是在阿卡迪亚这样美好的地方,死亡依旧无法避免。

普桑还有一个贡献是将绘画与“活计”分开。在此之前,艺术家都是依照订单作画,作品并不完全是艺术品,而普桑在没有订单的时候仍然会作画。此外,很多之前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有徒弟来画不重要的部分,而普桑完全是自己独立作画, 他并不想别人参与自己的绘画创作。

“风景画之父”洛朗

洛朗(1600-1682)全名克劳德·洛朗,出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村庄,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意大利度过的。洛朗,让风景画真正的进入了主流审美,对欧洲的风景画及以后的风景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风景画之父”。

洛朗非常特殊,与其他领域的“之父”不同,在他之后没有用他的方法和题材来超越他的艺术家,他是古典主义风景画领域的开创者,也是巅峰。他的画建立了人们对于美景的标准,后人甚至按照他的画作来修建园林。

在风景画成为重要的绘画题材之前,西方的绘画分为几个等次,首先是神的画像,其次是人的画像,再其次是建筑的画像,风景画被排在最后。风景画成为重要的绘画题材象征着重要艺术观念的转变,洛朗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洛朗选择风景画,一是由于其它题材的画作都已经非常成熟,只有风景画有发挥的空间,二是因为洛朗是一个喜欢游玩而且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这让他的画更追求抒情的气氛,更返璞归真,唤起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洛朗的风景画不仅是好的风景画的基准,而且是好的风景的美学标准。洛朗的画常常有金色的阳光映在绿色植物上的唯美感,这种虚拟出来的景色开始支配真实的需求,人们认为如果这个景色能够让人想起洛朗的画,才是好景色。

洛朗对大海的观察是前人所没有的,之前也没有人正经的画过海景画。洛朗的代表作《港口的日落》能够让人联想到莫奈的《日出·印象》,据说莫奈是参考了著名画家透纳的海景画,而这位海景画的集大成者对日出主题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洛朗。

日出

港口的日落

透纳的《狄多建造迦太基》

莫奈的《日出·印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