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重庆巴文化遗存最重要发现:九龙坡区冬笋坝遗址出土4座船棺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巴文化遗址有几个 近十年重庆巴文化遗存最重要发现:九龙坡区冬笋坝遗址出土4座船棺葬

近十年重庆巴文化遗存最重要发现:九龙坡区冬笋坝遗址出土4座船棺葬

2023-07-10 09: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赵迎昭)巴文化考古又有重要发现。12月18日,九龙坡区冬笋坝遗址2020年度阶段性考古工作新闻通气会在九龙坡区铜罐驿镇人民政府举行。

  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我国最早确认的巴文化遗址,冬笋坝遗址发现了28座多种类型的墓葬,各类文物200余件(套)。其中,船棺葬占4座。船棺葬的发现是1957年以来重庆地区首次集中出土,因此,这次考古发现被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称为“近十年来重庆地区巴文化遗存最为重要的发现”。

▲冬笋坝遗址2020年度发掘区全景。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清理船棺葬4座

出土文物200余件(套) 

  冬笋坝遗址位于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冬笋坝,地处长江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据介绍,西南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前身)、四川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前身)等单位曾于上世纪50年代对冬笋坝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81座墓葬。

▲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船棺葬。 记者 赵迎昭 摄

  为开展“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重大课题的预研究和落实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精神,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9月上旬,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冬笋坝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上世纪50年代对冬笋坝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后,60余年来首次对冬笋坝遗址开展科学系统的考古和研究工作。

  考古现场负责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代玉彪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墓葬28座,砖窑1座,主体遗存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巴文化墓葬。截至目前,已经清理船棺葬4座、长方形土坑墓11座、方形土坑墓1座、砖室墓1座,时代涵盖了战国晚期、秦、西汉早期、新莽时期等几个阶段,出土铜器、陶器、琉璃器、铁器等各类文物200余件(套)。

▲冬笋坝遗址出土铜鍪。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本次考古发掘清理的墓葬体现出分布密集、排列有序、类型丰富、延续发展等特点,是近十年来重庆地区巴文化遗存最为重要的发现,船棺葬的发现是1957年以来重庆地区首次集中出土,是研究晚期巴文化以及巴文化融入汉文化进程不可或缺的考古实证材料,对探索川渝地区巴文化特征与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冬笋坝遗址出土铜釜甑。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船棺一般由楠木制成

含水量丰富的粘土助船棺不朽 

  船棺这种葬具,形状如同一艘独木舟,一般由楠木制成。将楠木上面削去一小半,底部削平成为船底,两端向上斜削上翘,如船之两头。

▲冬笋坝遗址88号船棺葬。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重庆日报记者现场了解到,保存最完好的船棺位于88号墓,这件船棺近5米长,呈细长形,船舱中放置尸体及随葬品。船棺底部为黑色,这是为何呢?代玉彪说,船棺经过了火烤,这样挖凿船舱会更加方便。

  由于时代久远,船棺中的尸骨已腐朽。船棺的中间部分,还可以看到铜盘和青铜柳叶剑紧密相依在一起。在其他几座清理出来的船棺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组合。

  “巴人尚武,身上一般佩戴柳叶剑等兵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相较于楚国的剑,巴人的剑长度较短,注重近身刺杀,这样的设计适合在以崇山峻岭为主的峡江地形里战斗。

  99号墓葬中出土的柳叶剑和中原文化的剑更加接近,比88号墓中出土的剑更长,还出现了剑格,体现了巴文化融入中原文化的进程。

▲冬笋坝遗址出土铜剑。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代玉彪说,船棺临近长江的一侧摆放着钺等兵器,另一侧摆放着釜、甑、鍪、罐等等日用器。据研究和史料记载,尸体头部应朝着长江。为何尸体头朝长江、为何腰间摆放铜盘和柳叶剑,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船棺葬是古代巴蜀人盛行的一种丧葬礼俗,除了冬笋坝,还在四川成都、广元等地出土过船棺。”白九江说,冬笋坝遗址区域土壤为黄色黏土,水资源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氧气,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这是为何木质船棺能保存2000年的重要原因。

巴蜀先民傍水而居

船棺或是墓主生前交通工具 

  据了解,四川盆地江河与溪流密布,巴蜀先民傍水而居,主要利用河道为交通线,这就必须依靠舟楫,所以巴蜀是我国古代使用独木舟的主要地区之一。

  关于船棺葬的种类,我国著名民族学工作者梁钊韬先生在《“濮”与船棺葬关系管见》一文中说:“船棺葬分为二种:一种置于土中(即土葬),一种置于岩上。后一种后来发展为岩(悬)棺葬。”如,大宁河上游巫溪县境内的荆竹坝等地就发现有岩(悬)棺葬。

  四川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前身)编写的《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一文中指出:“此种葬具或者本来就是墓主人生前实用的交通工具。死后即以之做葬具……不拘其为实用之具或专为凿成的葬具。”

▲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船棺葬。 记者 赵迎昭 摄

  “从船棺大小及制作来看,是完全可以实用的。”白九江说,以舟为葬具,这或者是表示巴蜀先民“以船为家”的信念,或者是表示巴蜀先民相信人死之后,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仍需要舟楫的信仰。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助理林必忠说,古代先民受到生产力限制,生活和墓葬多位于大江大河交汇之处或附近,如冬笋坝遗址就位于长江和綦江交汇处对岸。可以推断,这里还将发现更多人类遗存,巴文化的内涵将更加丰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