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简介

2023-10-23 07: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左丘明 先秦诗人

左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丘明诗词作品 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石碏谏宠州吁郑子家告赵宣子季梁谏追楚师蹇叔哭师吴许越成驹支不屈于晋介之推不言禄阴饴甥对秦伯子产告范宣子轻币申胥谏许越成王孙满对楚子齐桓下拜受胙吕相绝秦季札观周乐 / 季札观乐宫之奇谏假道子产论尹何为邑臧僖伯谏观鱼臧哀伯谏纳郜鼎子产坏晋馆垣子鱼论战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楚归晋知罃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子革对灵王周郑交质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郑庄公戒饬守臣晏子不死君难寺人披见文公子产论政宽猛展喜犒师郑伯克段于鄢祁奚请免叔向齐国佐不辱命 左丘明古籍名句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鲁语·子叔声伯辞邑》 解释:不使用粗壮的房梁,就不能承受屋顶的分量。没有什么分量比国家的利益更重要,也没有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楚语·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解释:所谓美的东西,无论在上下、内外还是远近,都不会产生危害,所以才叫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解释:实现了和谐,则万物可生长发育,但如果完全相同一致,则无法继续发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解释:堵住民众的嘴巴,比堵塞河流还要可怕。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晋语·史苏论骊姬必乱晋》 解释:砍伐树木不把树根砍掉,必能重新生长;堵塞水不把源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解释:百姓参加了劳动就会因劳累而去思考如何节俭律己,若经常思考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解释:单一的声音不中听,单一的东西没有文采。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晋语·医和视平公疾》 解释:最高明的医生能医治国家的疾病,其次才是给人看病。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解释:放开人民的嘴,让他们有话直说,政事的善恶好坏就都可以清楚。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周语·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 解释:向善就好像攀登山峰一样难,向恶就好像山石坍塌那样容易。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解释:治理河道,要用疏导的办法使其通畅;治理百姓,要引导百姓使其敢言。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越语·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 解释:得到了机遇就不要懈怠,机遇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度重来。老天给予的机会,如果不能利用,反而会遭受惩戒。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晋语·重耳婚媾怀嬴》 解释:要想别人爱护自己,必须先爱护别人;要想别人顺从自己,必须先顺从别人。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周语·晋羊舌肸聘周论单靖公敬俭让咨》 解释:行为举止莫过于恭敬,持家居家莫过于节俭,道德品行莫过于谦让,办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楚语·蓝尹亹论吴将毙》 解释:有了过错一定要悔改,干了坏事肯定会觉得害怕。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越语·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 解释:得到了机遇就不要懈怠,机遇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度重来。老天给予的机会,如果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越语·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 解释:伟大而不骄傲,勤劳而不自夸有功。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解释:君子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而长远的事情,小人却只注意细小的、眼前的事情。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齐语·管仲佐桓公为政》 解释:不在农忙时役使百姓而耽误农时,那么可以保证百姓富裕。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鲁语·季文子论妾马》 解释:犯了错误能够改正的人,是百姓中的上等人。时不可失,丧不可久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晋语·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解释:要紧紧抓住时机不能错过,错过了也不能延误太久。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吴语·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解释:比喻只要有一人起表率作用,就能带动其他人效仿。言之大甘,其中必苦。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晋语·申生伐东山》 解释:说的话太甜,骨子里一定苦。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解释:灾祸和幸福都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越语·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 解释:利用时机,就像救火和追击逃亡者一样,跌跌撞撞地奔跑,只怕来不及。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晋语·郭偃论治国之难易》 解释:往往在你觉得是轻而易举的时候,困难也就跟着来了。恶有衅,虽贵罚也。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鲁语·臧文仲请赏重馆人》 解释:只要犯了罪,即使地位再高,也应受到处罚。祸不好,不能为祸。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周语·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 解释:灾祸是不好的,(因此)不能制造灾祸。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僖公·僖公十四年》 解释:皮都不存在了,毛还在哪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存在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教不善则政不治 摘自先秦左丘明的《国语·齐语·桓公为政既成》 解释:教化不好,国政就难以治理。指治国治民,教化为先。 隐公元年隐公三年隐公二年僖公二十四年宣公十二年成公二年隐公四年隐公五年僖公二十三年襄公三十一年宣公二年卷一・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闵公二年隐公六年襄公二十七年僖公三十三年隐公八年僖公十五年隐公十一年楚语·观射父论绝地天通桓公二年宣公四年桓公五年庄公八年襄公二十二年桓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昭公二十年僖公二十六年僖公三十年 主要成就[挑错/完善]

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历史经典之一。

文学创作

左丘明相传著有《左传》、《国语》两部文学巨著。 《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左传》记事相当详细,对历史事件一般都能做到首尾完整。此外,《左传》还吸收了其他史体的长处,把其他史体的史料按年代顺序组织进去,使编年体史书达到基本成熟的程度。所以,《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真正名副其实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不仅如此,在历史编纂上,《左传》还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它在编年记事总的格局中,富于变化,有时着意写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时集中写一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活动。这不仅拓展了编年体史书在写人、记事方面的容量,而且有助于弥补一件史事被相关年代中其他史事割裂的缺点。另外,在编纂学上,《左传》首创“君子曰”一栏。“君子曰”以议论形式升华史事,为史书作者发表一家之言提供了园地,成为一种优良的史学传统。

思想主张

左丘明很重视礼的作用。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依据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须遵行的规范;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意思是:一思考问题就要想到礼,一做事就要考虑到义,不为利而丧失意志,不为义而感到内疚。体现礼的众多礼节也要和义结合,对失礼行为持坚决批评的态度。

受重礼思想的影响,左丘明特别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他认为忠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忠的首要涵义是忠于国君:楚国的子囊在国君死后还不忘给他增加好名声,在自己将要死的时候不忘保卫祖国,他认为这就是忠;鬻拳曾用兵器威逼楚文王纳谏,自认犯了罪而砍断双脚,他认为这也是忠。对君王要忠,对父母就要孝。郑庄公因母亲帮助弟弟谋反,将母亲软禁起来发誓永不相见,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母子和解,左丘明对颍考叔大加赞叹,说他能爱自己的母亲,并且把这种爱也传递给庄公,是“纯孝”。信是君子的一个道德标准,它不仅表现在个人品德上,还体现在国家之间,如果国家之间的结盟不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即使结盟也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除了讲信,还要讲义。卫大夫石砏大义灭亲,将参与叛乱的儿子正法,左丘明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纯臣”。让,就是谦让,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形成一种上下谦让的良好社会风气,那么这个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另外,君子还要从善不从恶,知道善不可以丢、恶不可以长,做到从善如流。对于那些践踏忠孝信义、品行恶劣的人,左丘明表示深恶痛绝。

左丘明认为国君也必须注重品德修养:国君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自己要贤明,做到秉正无私、心胸博大、知人善任;治理国家,还必须把德政和刑罚结合起来,用德政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纠正邪恶,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邪恶才能消除。

左丘明认为在军事上也同样要重视德和义的作用:主张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要出师。这些准备包括:度德,即考虑自己的德能否争取到民众的拥护;量力,即正确估价敌我力量的对比;亲亲,即努力团结自己的亲人,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征辞,即要有开战的充足理由;察有罪,即考察有罪过的征伐目标。除了第二条“量力”之外,其余四条都与德义有关。

人物生平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丘,名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 史学家。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为炎帝后裔,是姜子牙的子孙,世代居住在齐国的都城营丘(今山东临淄一带)。为逃避灾难,全家人先到楚国,后又辗转来到鲁国,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有《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左丘明晚年双目失明,因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故后人亦称盲左。

左丘明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为了著述历史,左丘明曾与孔子一同前往周室,在周太史那里查阅档案,回鲁后孔子便写了文字简明的《春秋》,而左丘明则写成了内容浩繁的《左传》。鲁国是周公的封地,相传周公治礼作乐,鲁国保存了前代的多种礼乐制度和文献,所以鲁国一向有“礼乐之邦”的美称。西周灭亡后,周室文化在西方荡然无存,却在东方鲁国保留得相当完整。当时鲁国的各种文献和档案资料,属于太史职掌收藏,左丘明既然为鲁国的太史,自然也就掌握了春秋时代中原最丰富的文献资源。因此,左丘明能够写出《左传》这样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也就不难理解了。《左传》的编撰,是左丘明史官生涯中最大的成就,其在中国思想史、史学史、文学史和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左丘明的祖父倚相是楚国左史。公元前506年,周天子率领诸侯讨伐楚国,为保存典籍,倚相带领子孙离开楚国来到鲁国,定居肥城石横衡鱼村。为使子孙后代不忘先人,他把姓氏定为老祖宗封地营丘的“丘”字。倚相把典籍献给了鲁国,以便保存下去。他的儿子亦通晓史事,被任命为鲁国的太史,后来左丘明又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继任鲁国的太史官。左丘明历经30余年写就的《左氏春秋传》,史称《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有着极高成就的文学著作。

左丘明晚年时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辞官回乡,不久就双目失明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各诸候的要闻和君臣容易得失的话记述下来,汇集成著名的历史名著《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与《左传》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前后,左丘明因病去世,并安葬于故乡肥城石横镇衡鱼村东北处。

上一篇:晏婴 下一篇:公羊高 用户评论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