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孟加拉,办理哪种签证最合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工作签证和商务签证费用区别大吗 到孟加拉,办理哪种签证最合适?

到孟加拉,办理哪种签证最合适?

2024-07-16 2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过离境签记录的人不可以在国内申请商务签的言辞不知是真是假,但离境签签多了肯定影响你的个人记录,如去欧美可要当心了!

有逾期办理离境签的朋友如去第三国避签,返回孟加拉再次办理落地签被卡的几率是非常大的,逾期办理离境签的朋友,最好选择回国再返回。当然啦,还有句俗话叫: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逾期的的避签,通常3天以上返回孟加拉再次办理落地签没有问题。

3、如果你在孟加拉不急着出境,建议你在办理落地签入境后办理商务签或旅游签。商务考察准证(B签证),申请对象:为商务考察人员。旅游签证(T签证),申请对象为:外国旅游人员、短期参加会议人员等。孟加拉可以办理半年单次往返30天,60天,90天停留,和一年多次90天,180天停留,商务签的好处是你随时可以走随时可以回来

四、常用的还有投资签和工作签。外商投资签证(PI签证),申请对象为: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家属签证(FPI签证),申请对象为:外国投资者家属。普通企业,分支机构,联络/代表处聘用外国人需按规定向BIDA申请工作签(E签证)。

这类签证需要专业人士、企业或中介办理,程序略微复杂,需要公司资质、工作许可、良民证等。外籍员工在企业员工中所占比例还有限制:工业企业的比例不超过5%,商业、服务业企业的比例不超过20%。特别值得注意的几点(有人在这上面吃了不少亏):

1、投资签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200美金/月,工作签的最低标准是850美金/月,你报高了,是要多交税的。

2、孟加拉的自然年是从7月1日到第二年的6月30日,很是奇奇怪怪的,相关证件的更新都要在六七月准备完成哟!

3、PI签与E签交税有特殊规定,自取得签证之日起,截止到6月30日:

①不足182天的签证实际交税是全部工资的30%,

列:5个月*1200美金*82TK的汇率*30%=147600TK,这个是要实缴的税哟!

②再来看看满足182天之上的计算方法:

【(7个月*1200美金*82TK的汇率)-250000TK‹政府说这是你的生活费›】*10%=43880TK,这个也是实缴的税。

看出来这个坑了吗,一个30%,一个10%,还有25万的生活费。也就是说办证之前自己要端量一下,取得签证到6月30号一定要超过182天你所交的税才是合理的。最佳取得PI签与E签的黄金期是:7月1日—12月30日。这两个签证第一次只能申请一年的,第二次申请可以申请两年的,办理周期45天左右,费用在75000-80000TK左右(不含税)。

下面的这个PI签就是30%的税哟!

五、其他签证还有很多种,比如:

外国政府工作人员签证(A签证),申请对象为:外国政府外派工作人员及随从人员和相关家庭成员

外国学生签证(S签证),申请对象为:外国学生。

国际航线运输、工作人员的签证(C签证),申请对象为:短期停留的国际航线运输、工作人员。

大使、外交官、领事官员、享有类似地位的官员,他们的家属人员签证(D签证),申请对象为:大使、外交官、领事官员、享有类似地位的官员,他们的家属人员。

过境签(TR签证),申请对象为:过境人员。

新闻记者、外国新闻代表、论文/期刊/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卫星媒体、自由职业记者等人员工作签证(J签证)

外国传教士、牧师签证(M签证),申请对象为:外国传教士、牧师。

体育组织者、球员、教练、队员、文化队、艺术家、文学家人员工作签证(P签证),申请对象为:体育组织者、球员、教练、队员、文化队、艺术家、文学家。

政府研究人员、受训人员签证(R签证),申请对象为:政府研究人员、受训人员。

外国穆斯林到孟加拉国交签流证(TI签证),申请对象为; 外国穆斯林到孟加拉国的参加者。

外籍配偶和子女签证(TF签证),申请对象为:外国配偶和子女。

组织和团体人员签证(A-1签证),申请对象为:政府官员、半官方官员、组织、自治团体、 代表团及他们的配偶和家属。

政府项目的专家、顾问准证(A3签证),申请对象为:政府项目工作的专家、顾问。签证有效时间通常不超过12个月,申请步骤为三步、耗时较长且费用高,由孟加拉政府的签证政策决定。

孟加拉是一个温和的穆斯林,除了通常被大家吐槽的三多“垃圾多、三轮车多、乌鸦多”“脏乱差”其他的都还好,通常在这里熬过一段时间的外国人都能适应这里的“节奏”,当然,这里的“on the way”“no problem”“two minutes”也很可能都是说着玩的。

外聘网欢迎各位看官的评论和留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