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工具思维导图 北师大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

北师大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

2024-07-06 16: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赵国庆著

1

追本溯源

思维导图是高效思维工具

01

问:思维导图现在在一些企业和中小学课堂中被逐渐推广,一些培训班也以此为卖点。您能否介绍一下什么是思维导图,它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答: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Buzan)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简单便捷的笔记(Notemaking&taking)工具。

东尼·博赞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要思考、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应对外界事务的能力也越来越显不足。

一个典型的情形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越来越用功,但学习成绩可能在下降,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知识和信息的加工能力不足以应对知识本身及其复杂度的增长。

在深层次上说,就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或者说是非线性的,而我们从文字或语言中获得的知识是以线性方式来表示的,这就让人在还原出知识的原本结构时遇到困难。

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可视化工具,把自己大脑里这些复杂的想法外显出来,这种外显化不仅可以促进人们的自我反思,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王珏老师述评】

想想,无论是图书、教材、教学语言,无不是线性的;而学科知识体系则是树状的、网状的。所以教与学矛盾的核心是“知识是结构化的”“用语言文字表述时只能是线性的”二者之间的冲突。

想想,无论是图书、教材、教学语言,无不是线性的;而学科知识体系则是树状的、网状的。所以教与学矛盾的核心是“知识是结构化的”“用语言文字表述时只能是线性的”二者之间的冲突。

可视化工具的作用,是用视觉化的方式将知识的结构,从线性的表达中,“提炼”或者说“复原”出来。这一过程就是学习者形成/梳理/明晰大脑内部知识结构的过程。王珏老师一贯提倡的“知识结构化(表达)”,其本质也是如此,参见:【原创】知识表达为什么要图表化?

可视化工具的作用,是用视觉化的方式将知识的结构,从线性的表达中,“提炼”或者说“复原”出来。这一过程就是学习者形成/梳理/明晰大脑内部知识结构的过程。王珏老师一贯提倡的“知识结构化(表达)”,其本质也是如此,参见:【原创】知识表达为什么要图表化?

02

问:相对于我们平时自觉使用的大括号、目录、树形图等可视化方式,思维导图有哪些优势?

答: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具有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节点相连和使用颜色、图形、代码等基本特征,可以有效地整合多种思维方式。

【王珏老师述评】

思维导图中,文字当然是其核心,但分枝的形状、颜色、图形也不可或缺,否则就不叫思维导图了。这其实就是在激发左右脑协同工作,也就是“全脑学习”。

思维导图中,文字当然是其核心,但分枝的形状、颜色、图形也不可或缺,否则就不叫思维导图了。这其实就是在激发左右脑协同工作,也就是“全脑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符号和文字(语义)的作用,但其实表现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符号和文字(语义)的作用,但其实表现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传统的大括号更多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比如一个事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而思维导图不仅能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能体现顺序、层次等关系,同时也能表现出不同分支之间的关联关系。

除此之外,思维导图并不特别注重它所呈现出的结果,而是更加强调思维激发和整理的过程,也就是把混乱的信息整理成有组织的信息的过程。所以,在英文中提到思维导图时很少使用“mindmap”,更多是用“mindmapping”,强调的就是构图的过程。

【王珏老师述评】

为什么要用ing形式?——这说明,“思维导图”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老师呈现,而是学生自行绘制(当然老师也可以用于知识讲解)。

为什么要用ing形式?——这说明,“思维导图”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老师呈现,而是学生自行绘制(当然老师也可以用于知识讲解)。

03

问:思维导图是否只是一种绘图方式,它在本质上能否激发思维的产生?

答:它能够激发人们更好地思考。我们传统的线性思考都是从A出发想到B,从B想到C,从C想到D,每次都从一个点进行对外联想,往往想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而思维导图上的每一个点都是新的思考的起点,这种可视化方式用“外存”补充了“内存”,弥补了大脑工作记忆的不足。

【王珏老师述评】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了解人脑的“工作记忆”容量是很小的,动不动就超负荷,因此需要用各种办法来化解这个难题——比如可视化。可视化的作用,就是以“外存”的形式,扩展工作记忆容量。

对工作记忆、认知负荷理论更详细的解释可参见王珏老师的原创文章: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了解人脑的“工作记忆”容量是很小的,动不动就超负荷,因此需要用各种办法来化解这个难题——比如可视化。可视化的作用,就是以“外存”的形式,扩展工作记忆容量。

对工作记忆、认知负荷理论更详细的解释可参见王珏老师的原创文章:

(下章”思维发展型教学“更精彩,敬请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