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皖南川藏线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川藏线沿途景点介绍 关于推动皖南川藏线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皖南川藏线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4-07-12 16: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于推动皖南川藏线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来源:泾县政协网   时间:2017-08-23    点击量:12609 次  

关于推动皖南川藏线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县政协调研组

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建设旅游强县的意见》和2017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改造提升皖南川藏线,开发沿线精品景点”的要求,根据2017年度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安排,县政协制定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暨推动皖南川藏线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民主协商活动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题调研组,组织人员深入有关乡镇、景区走访调研座谈,挖掘整理皖南川藏线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皖南川藏线沿线景点和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皖南川藏线是一条自驾游路线,在泾县境内全程68公里,以最精华的桃岭盘山公路为核心,有两个进出口,即琴溪镇洗马桥经X075线进(出)入和榔桥镇白华村经X073线进(出)入。沿线涉及3个乡镇(汀溪乡、蔡村镇、榔桥)、7个景区(水墨汀溪、黄田、中国宣纸文化园、月亮湾、江南第一漂、赤滩古镇、马头养生观光园,其中水墨汀溪和黄田为4A级景区,月亮湾、江南第一漂、赤滩古镇为3A级景区)、1个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琴溪)、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黄田)、1个中国传统村落(溪头)、9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2处,市级1处、县级5处)、5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省级3处、市级1处)。景区比较集中,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其中世界级和“国字号”的就有4处。

1.红色文化。汀溪乡桃岭村是皖南地区游击队的根据地之一,是中共泾县党组织成立较早的村。1930年,中共泾(县)、旌(德)、宁(国)特区委在桃岭建立。1932年3月,桃岭成立了中共榆桃岭支部,并组建了由14人组成的泾县第一支秘密赤卫队组织。1935年,桃岭村建立了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这是泾县建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抗战后,桃岭又成为泾旌宁宣游击根据地的一个重要基点。如今,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保存完好,已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汀溪乡上漕村的泾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吴小凤烈士墓是我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皖南川藏线重要段桃岭路又称幸福路,也是一篇生动的红色教材。

2.宣纸文化。明嘉靖《泾县志》记载:“巡按衙门岁解纸张俱出泾县宣阳都(旧地名,大致范围在现泾川镇古坝至汀溪乡漕溪)槽户制造,差官领解。”加之汀溪、榔桥一带拥有优质檀皮和燎草,遂于两镇形成了悠久的宣纸制作、加工的传统。汀溪乡著名的“桃记”宣纸历史悠久,始创于清光绪二年,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享有国家地理标志使用权。榔桥镇宣纸文化园以“发掘宣纸文化内涵、传承宣纸制作技艺、传播宣纸传统文化、展示宣纸艺术风采”为主题,合理布局、精心打造。自2007年10月1日对外开放,成为宣纸技艺展示乃至泾县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3.生态文化。蔡村镇月亮湾,美在自然。自然的景观,自然的山水,有着自然的锦绣和秀美、纯净的意境。榔桥镇“江南第一漂”景区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两岸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层峦叠嶂,风光秀丽。汀溪乡属国家级生态乡镇,森林覆盖率高,万亩原始森林随山峦连绵,是天然氧吧。远离城市的喧嚣,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区域内的九里岭、水墨汀溪等景点依靠独特山水资源备受游客欢迎。

4.徽文化。榔桥镇溪头村是中国传统村落,胡氏一族人才辈出,以清朝胡承珙、胡世琦、胡朴安为代表的朴学在学界独树一帜,民国期间以胡朴安、胡怀琛、胡道静为代表的报人享誉全国。西阳花戏楼建筑精美,内涵丰富。黄田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古村群山环抱,有着完美的村落水口。其建筑既有苏州园林的风格、宫庭建筑的恢宏,更有浓郁的皖南徽派建筑特色。村内现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是依据古代风水理论统一规划建设而成,村落空间布局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5.茶文化。该区域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榔桥镇的“涌溪火青”茶有五百多年历史,明清历代王室都把它列为贡品。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领导人都喝过“涌溪火青”,曾是国务院指定的会议、接待用茶,是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齐名的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汀溪兰香”茶产于汀溪乡大南坑村,是在我国著名茶叶泰斗陈椽教授的指导下,采用传统手工工艺精制而成,1992年获首届农业博览会铜奖,多次荣获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爱民翠尖”产于蔡村镇爱民村,该茶清香持久、形如兰花,甘味回长。入杯冲泡雾气结顶,色青叶绿,叶底黄绿有活力。

6.孝道文化。榔桥镇黄田村内有一组古建筑(笃诚堂),是清朝中叶禀性孝顺的朱宗怀为满足高龄老母亲见识“洋船”的愿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家乡山水形胜,别具匠心地将自己的居家及花园、“梅村家塾”等配套设施等10 余幢单体建筑组合建成了一座外形酷似大轮船的建筑群,其形能遂母愿,又很好满足了实用功能。这座洋船屋既是一座天人合一的经典建筑设计,又可称为满载孝道文化的不沉之舟,是建筑设计、国学教育鲜活的素材。

二、皖南川藏线沿线景点和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皖南川藏线最初是从网络上火起来的一条自驾游线路,大多游客以体验自驾游的奇、险感觉为主,匆匆而过,有“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的现象出现。尽管该条线路泾县段沿线景区景点很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密,文化旅游特色优势不明显,文化旅游竞争力的不强。主要表现在:

1.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皖南川藏线沿线大多数景点对未能将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独特自然生态文化有机融合和利用起来。一是对历史文化挖掘的深度不够。大多为依托自然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文化内涵缺乏,如桃岭路游客只体验到它的惊险与美丽,不知道它的来历和内涵。当年县委书记王乐平带领桃岭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以改天换地的豪气,肩挑手挖、冒暑顶寒,历经数年奋战修成摩天公路,这些已经成为皖南川藏线文化的重要内涵,应该以雕塑、碑刻等方式展现出来;再如汀溪,原名丁溪,《泾县志•寓贤》记载《后汉书》立传的丁鸿曾寓居于此,可见此地自古以来是适宜隐逸和休闲的,而相关景区并没有加以利用。二是景区同质化、单一化现象严重。部分景区规模小,产品单一,文化苍白。如月亮湾、汀溪、虎跳峡都是漂流,且是同质化的。已经造成了旅游秩序和旅游安全方面的问题,游客投诉比较多,说明景区同质化使游客的满意度下降。三是文化的传承利用太少。如我县特有的“藜豆腐”自古就有名,而且有文化内涵;我们的粽子从包裹的形态上就有吴越文化明显的区分,文化内涵也很深刻。当然地方传统的节令文化也值得高度关注,挖掘出来做成旅游产品也能在市场形成很好的吆喝力。该区域在旅游的要素上几乎没有烙上地方特色,缺乏必要的文化包装。四是文创产品匮乏。坐拥如此丰厚的文化,而7个景区几乎没有像样的文创产品,有的甚至连旅游纪念品都没有。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和经营缺失,游客购物只能从老百姓手上买些“大路货”。反映出旅游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也影响了经济效益。

2.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一是存在严重的部门、条块分割。“皖南川藏线”沿线的开发、管理和服务均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区域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二是文化旅游资源零碎散落,没有统一的规划,缺乏载体和场所。诸多文化旅游资源散落分布,未进行有效的串联组合包装,文化产品缺乏、文化品牌弱化、文化形象散乱不清。三是不完全了解市场需求,文化旅游产品滞后。大部分管理者和经营者对突如其来的游客大爆发感到茫然无措,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不能开发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如旅游新业态的研学游,一般市场需要的旅游产品是三——五日游,而川藏线段的旅游产品仅是宣纸文化园+黄田的一日游,没有与市场需求吻合,而众多的文化产品却散落各地,没有包装串起来形成好的旅游产品;休闲游住在农家乐里,周边又缺少必要的休闲养生体验项目,而我们的黄田防空洞、西阳花戏楼、浙溪隐仙洞等文化景点都未包装开发来支撑旅游线路。

3.地域文化传承不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改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得到传承和保护,如宣纸制作技艺、汀溪兰香手工茶制作,目前年轻人很少涉足,技艺传承人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如“溪头的干子,榔桥的伞”远近闻名,现在几乎销声匿迹。实际上他们不仅是很好的旅游商品,也是好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胡朴安在《中华风俗志》里记载的昔日盛行泾县东乡的傩舞、狮子舞、跳五猖,玄坛会、五显会、牛王会,关帝生日戏、蚕娘之戏、老堂戏、财神戏皆已失传。

4.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高。自2015年省旅游局“皖南川藏线”以来,作为我省两条自驾游旅游线路之一,该游线持续火爆,至2016年国庆节达到最高峰。据不完全统计,“皖南川藏线”有每年100万人次和10亿元的市场规模。但限于管理、产品、服务、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效益远远落后于市场应有的消费能力,尚属“通道型”旅游地。如不能迅速解决困扰难题,根据游客衰减规律,该游线将逐步衰落。

5.区域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在市一级,“皖南川藏线”涉及3个县市区,特别是宁国市,是该游线客人的主入口,由于没有在县一级层面上建立联动机制,及时通报信息,往往早成节假日时准备工作不到位,以致于交通拥堵,服务也难以跟上。在县内,部门、乡镇、景区也未能协调联动,在游客疏导、秩序维护、解决争端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在避免重复建设,解决景区同质化问题,游线功能布局等方面缺乏领导和协调机构。从游客的角度看,“皖南川藏线”是一个产品,不能搞的遍地开花,杂乱无序。

三、皖南川藏线沿线景点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运用的意见和建议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赋予旅游魅力和活力,旅游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

1.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树立“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理念,既要继续完善景区硬件设施,打造旅游“有形”景观,又要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丰富旅游 “无形”内涵。要搭建一个研究班子,深入上述三镇走访,摸清文化底子,写好文旅融合的剧本。比如将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从纪念地开发向体验性场景地开发转变,可利用周边的田园绿野建设,开发仿真军事体验运动旅游活动。建立一批参观的场馆,如桃岭路建设馆,让游客知道它“桃岭苦呀桃岭难,两座大山把路挡。两年只睡一年床,一年要吃两年粮”的苦难历史,了解老区人民自力更生,不靠天,不靠上,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仅用四年时间,17万元的投入创造了300万元造价工程不亚于红旗渠的光辉业绩;了解以王乐平书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情怀,可参照宜兴市拍摄顾景舟纪录片的做法,拍摄一部反映“皖南川藏线”建设的纪录片(以拍摄的是电影《桃花岭传奇》)。建造三胡纪念馆,让学生写参观文章,办有皖南川藏线介绍美文的半成品报,开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做好花戏楼的文章,让花戏楼活起来,让游客动起来,让地方群众文化丰富起来。

2.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精品。按照文化影响力、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可行性,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方式。打造个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给游客全新的体验。一是宣纸体验游。宣纸作为安徽省唯一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品牌号召力和文化影响力非同寻常。目前的宣纸博物馆和文化园对宣纸文化的发掘、传播和游客的宣纸体验还不够充分,要加快宣纸传习基地的建设。二是养老养生基地建设。协调解决国家养老中心皖南示范基地的相关问题,督促其尽快开业。三是打造黄田精品景区。黄田景区在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以后,其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加之国家样板工程实施以后,大部分古建筑得到修缮,其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大幅提高。要督促皖南印象公司根据投资协议加大投入,打造精品景区。四是做强茶文章。做大做强“涌溪火青”、“汀溪兰香”、“爱民翠尖”等茶叶品牌,可采取继续举办茶叶节、招商引资、增加茶体验、开发旅游商品等方式将茶叶品牌做大做强。              

3.完善要素,适应文旅融合发展需求。加大“皖南川藏线”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上漕新建“皖南川藏线”旅游休憩驿站,配齐旅游公厕、餐饮、汽修、停车、购物等旅游设施。建造设计时,要将地域文化特色与功能需求有机结合,如洋船屋般完美融入,成为新的经典。同时建议在驿站利用图片展板、文化墙、动画播放等方式直观地介绍沿线的历史发展、名优特产、特色景区等资源,直接明了地阐释地域文化特色及内涵,不断提升川藏线旅游景点景区档次和品位。在旅游服务业规范发展上,要外塑形象,内提服务质量,即在建筑风格和层高上做出引导,在环境卫生、污水净化排放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力争建成档次高、品味高的农家乐和民宿。通过文化的设计,改变缺少个性与地域特色千家一面的农家乐现状。

4.积极探索,提供文旅融合保障机制。依据皖南川藏线目前火爆势头,今后深度开发任务还相当艰巨,需要寻求更广泛的投资渠道,另外运营也需要与旅游市场深度接轨。深入研究,出台政策,确保文化传承有序。对国家级、省级重要保护文物应积极争取保护项目投入,研究其蕴藏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重点做好合理有序的利用。加大对诸如花砖等的研究投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多功能展示泾县深厚底蕴文化,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5.全面整合,分段打造高品位旅游区。“皖南川藏线”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新业态,也是重量级旅游产品,牵动性强,可以作为近期建设重点。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内涵进行全面整合,分段打造。一是编制规划。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编制一个前瞻性强、可操作旅游规划,明确各区域的主题、景观设计、建设项目、建筑控制、功能分区等内容。二是加快特色小镇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宣纸小镇、养老小镇、茶叶小镇、木屋小镇建设。目前的宣纸小镇、养老小镇的规划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明确时间表,鼓励和督促建设主体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建议增加榔桥茶叶小镇和汀溪桃岭木屋小镇。榔桥茶叶小镇以一品茶园项目为依托,打造以“涌溪火青”、“汀溪兰香”、“爱民翠尖”等茶叶品牌和茶产业为特色的小镇。汀溪桃岭木屋小镇可适应当前旅游者的需要,参照荷兰羊角村的做法,结合原始森林开发,打造独具风情的木屋小镇。三是加强建设管理。建议在《规划》出台之前,暂停沿线的一切农民建房,避免造成如水墨汀溪那种不可控的局面,同时在建房手续的办理上提高管理级别。对沿线高压线的架设进行严格控制,限期对各类通信塔进行生态化改造,避免视觉污染。严格建设项目的环保控制,环保不达标一律停止建设。四是增设里程标志牌、充电桩、凹透镜等服务设施。可在琴溪入口出开始设里程牌,一直到出泾县县域为止;根据需要增设充电桩、凹透镜。五是进一步拓展和利用“皖南川藏线”的影响力。可在太平与泾县交界处、南陵与泾县交界处及205国道、322省道沿线适当设置“皖南川藏线”欢迎和指示标志牌,充分利用和扩大该品牌的影响力。

6.企业化运作,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需要精心打造和维护的,而企业化运作是必然的。一方面可使各级政府部门不再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可使一个产品内生出持久的竞争力,还能对地方经济有更强的带动力。可将汀溪原始森林和桃岭公路及周边地区作为景区资源打包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商进行开发经营,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成熟的旅游产品。

分享到朋友圈关于推动皖南川藏线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