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记忆】苏稽古镇的悠悠光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峨眉月在初几 【嘉州记忆】苏稽古镇的悠悠光影

【嘉州记忆】苏稽古镇的悠悠光影

2023-09-21 1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再说苏稽的风景,除却山清水秀之自然馈赠,其他景物也可圈可点,且不说镇边的“东坡院”因与苏东坡扯上关系而让人心生遐想,也不说镇边的“天王寺”被誉为峨眉仙山第一拜,可遥想当年本地寺庙之盛、香火之旺,单说建成于清代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的石板桥儒公桥就让人流连,虹桥卧波,与下游近在咫尺的乐西公路苏稽大桥交相辉映,成为苏稽一道标志性的景观。

儒公桥上游不远有一滩,地名由来以久,曰罐儿滩,据说是宋代烧窑之地,至今还能在滩涂之上,看到散落陶瓷的碎片上静泊着旧日的时光。由此让人对古镇昨天商贸的繁荣,浮想连翩。苏稽是有名的丝绸之乡,著名的“嘉定大绸”就产于此,苏稽镇上杨码头成片的川西民居院子的主人,大多因经营丝绸生意发家,从而筑高墙筑大院,成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苏稽的又一道风景。

苏稽因拥峨眉河之故,古时是乐山市中区有名的水码头,又因清道光年间就修成的儒公桥,陆路畅达,自然吸引四方商贾,历来商贸发达,物产丰富,造就了当地的美食特产,苏稽香油米花糖、苏稽跷脚牛肉汤锅、洒琪玛,被誉为“苏稽三绝”,因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米花糖、跷脚牛肉已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稽,走过了千年的时光,从一个小小的村落,对着清清的峨眉河梳妆,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小镇,等待着你有缘走近,共赏今日之佳景。

杨码头。现在完整的杨码头看不到了( 程川 于2017年2月)

杨码头上的古民居,现在正在打造中。( 程川 于2017年)

杨码头:时光如水淘乡愁

杨码头街是苏稽镇上紧临峨眉河的一条街,长约150米,宽约4米,沿河一边有石砌护栏。

杨码头街因码头而得名,此处有3处美观实用而阔大的码头,见证了苏稽古镇作为著名的水码头的旧日繁华,苏稽古镇被峨眉河一分为二,分为东西两场,在苏稽古石桥尚未建成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往来两场进行商贸活动,或者到峨眉山去,只能靠在码头上过渡,加上旧时码头还担负着百姓人家的日常浣洗的功能,从码头上磨凹的条石,可以想像当年码头上的热闹情形。

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在去往峨眉山的途中留宿苏稽,曾在杨码头写下诗句:“送客都回我独前,何人开此竹间轩。滩声悲壮夜蝉咽,并入小窗供不眠。”

热闹之处,必是商贾大户云集之地。杨码头因码头而兴,成为苏稽古镇的“地标”,一排高墙深院的建筑沿河而立,昔日杨码头,相当于苏稽古镇的富人聚集区,占尽风光与风水。码头上的这一排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高大四合院多建于清末民初,成为今天古镇的一道风景。乐山著名的老中医陈鼎三就是杨码头上陈家院子的主人。

随着苏稽古石桥的建成,陆路的畅达,水码头日渐式微,时过境迁,杨码头已热闹不再,昔日鼎沸的人声如梦似幻,片片发黄的落叶覆盖着码头上寂静的青苔。

今日杨码头街的街头,还有镇上办得最早最久的一家幼儿园――新桥镇幼儿园,还有一家吊脚楼茶馆,向来往行人提醒这儿曾经的繁华。

新桥幼儿园门前拍摄( 时旭明 于1993年)

苏稽古镇正在打造中(程川于2019年12月12日)

米市街:人声鼎沸在市井

位于朝阳街街头,紧邻峨眉河边的一片开阔地面上,以方便苏稽及周边乡场的人交易农副产品,逢单日开市,与苏稽的赶集日期同步。市场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建有高大的交易亭廊,雨天也可进行买卖。每到赶集开市日,市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此可以一窥苏稽作为乐山市中区著名的“鱼米之乡”的缩影。

该市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40年左右。

该市场隶属苏稽市管会(今苏稽工商所),苏稽市管会驻地就在市场边上朝阳街头(今已搬迁),市管会多年来一直聘请司秤员,为市场做买卖的群众司秤、算账。虽然如今市管会早已搬走,但粮食交易市场仍在数十年如一日地使用着。苏稽镇周边乡邻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而来,又在讨价还价的市井声中满意而去。

苏稽粮食市场(米市街),不仅买卖大米、花生、黄豆、清油等农副产品,还衍生出了鸡鸭猫狗交易市场。平常这儿一片清静,但凡到了开市日,好一片欢腾景象。这儿隔河正对着苏稽镇的天王寺,而背靠的一条小巷子,走不了几步就是张吉武米花糖的老宅和生产销售门店。

苏稽老石桥头( 程川于2018年11月)

半边街:鹤立鸡群一旧址

此建筑系清末民初建筑,全木结构,两楼一底共三层。位于苏稽镇半边街中段41号,临街的一面是门市,背靠峨眉河,底层逸出地基,向河边方向延伸,呈吊脚楼之式。

此木楼少见之处就在于,许多同期同类木结构建筑,多为平房或一楼一底共两层,而此楼却是两楼一底,在半边街这一片中如鹤立鸡群,遥想当年楼初起,主人登楼前望古镇人家,后望碧波涟漪,是何等的自豪。

此楼的原主人已无可考,1950年后政府实施公私合营时收归苏稽供销社所有。底层是门市,用于日常百货小商品的经营,二楼三楼为住宿,由于年久失修,楼上已弃用,底层门市每日仍在开门做生意。

该建筑外观保存较好,当街门市的正中挂着一方大木匾,上面密布文字。当初醒目显眼,而今斑驳难辨,可见苏稽工商所等大一点的字样,其余应是当时工商所订下的条条款款,无声地述说着古镇供销社由兴到衰的漫漫时光。

木楼正中挂着苏稽工商所的牌匾( 程川摄于2018年)

下正街:物是人非留谈资

位于苏稽镇苏稽街社区下正街60―66号的这排一楼一底的木结构民居,建于清末民初,具有当时川南民居的特色,该建筑苏稽解放后,收归公有,然后分给街道上居民居住,现仍在使用,所以保存完整。

该建筑与苏稽镇上现存的古建筑比,外观和气势上并无特别之处。但此建筑的原主人,则是苏稽解放前大恶霸马克骧。

马克骧系苏稽镇马河口人,其父马联升。在马联升辈,马家就已发迹,到马克骧时,更是把马家的势力发展到了极致,马克骧是旧时苏稽的舵把子,垄断了镇上的大烟馆、丝绸等等行业。马克骧发达后,常年居住在此街上。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政府清匪反霸,罪大恶极的马氏兄弟全部被人民镇压,枪决于苏稽河石坝。2万多群众参加了当时的公审、批斗,群情激动,拍手称快,这就是苏稽(乐山)地方史上著名的“五马事件”。

苏稽老街( 程川摄于2017年2月)

悦来旅馆( 程川摄于2018年)

悦来旅馆探幽

悦来旅馆,是苏稽镇上的一座古民居,位于苏稽镇临河的定国寺街。

跨入石板小巷临街的一道小门,穿过一段光线阴暗的不长的甬道,视线豁然开朗,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天井小院扑入眼帘。

小院为全木结构,系走马转角楼,木窗雕花古朴精美。院子现在的主人梁海澄,75岁,夫妇俩与一女常居于此,梁大爷告诉我们,这院子并非他家祖屋,但从他父亲开始就在此居住了。

女主人非常热情,不停地向我们介绍这儿的情况,告诉我们院子的前身是苏稽的古客栈“悦来旅馆”,修建于清雍正年间。见我们面露疑色,又改口说是乾隆年间,许是尘封的时光太过于久远,她自已也码不确实。这倒勾起了我们好奇的寻觅,在主人现在一处卧室的一面墙角发现了一些陈年的墨迹,该面墙被发黄的报纸糊着,经主人同意,撕开报纸,一面泛黄的墙面上绘有图画、题满了诗词、留言与名字,展现在我们眼前,清晰可辨“悦来旅馆、苏溪、咸丰四年正月二十三日、雅安县旅人甲寅年”等等字样,这些实证,让我们惊喜不已。

据查,咸丰年间,系1850至1861年间,由此大致可推断该院子的历史。仅以墙壁上留言的时间算,该院子都要比苏稽人引以为荣的古石桥(咸丰6年修建)还要早,“雅安县游客”等字样,让我们由此联想到古镇当年的繁华、客栈四方宾至的热闹,墙上清晰可见的“苏溪”,让我们也很感兴趣,在许多古籍上虽然也看到过:苏稽,又叫苏溪。但在古时寻常百姓的留墨中看到“苏溪”,还是头一回。我们与主人开玩笑,清代的著名巴蜀才子李调元曾从苏稽路过,还写下了有关于苏稽的诗句,说不定他当年就在这悦来旅馆住过呢,若在这面墙上寻到他的真迹,你这儿可出大名了。

这面专供旅人们挥毫的墙壁,相当于今天宾馆酒店里的留言薄,可见当年悦来旅馆的老板是有心人。

听梁海澄老人讲,该院子一楼一底,当年有20余间客房,楼上楼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左右,是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伫立院中,古老的时光好像也在此停驻了一般。

END

来源:嘉州听涛

编辑:周媛丽

作者:程川

声明:本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