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喻共欣赏──来自语文教材的精彩比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岸芷丁兰郁郁青青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妙喻共欣赏──来自语文教材的精彩比喻

妙喻共欣赏──来自语文教材的精彩比喻

2023-07-18 16: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黑色”形容海燕的体色,同时在西方文学中“黑色”还象征破坏。“闪电”则是海燕飞速掠过天空时由于“视觉暂留”现象给人们留下的一组连续画面,形容它飞行速度之迅疾。从颜色和速度两方面设喻,极具视觉冲击力,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迅猛勇敢、傲视敌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④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袁宏道《满井游记》(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始写水,继写山,后写田野。三组优美的特写镜头,勾魂摄魄地凸现了早春二月独有的特点。写水,以“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作喻,以物比物,突出水光之“晶晶然”──清冷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写山,以“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为喻,以人比物,画出春山之态──娟净可爱,生动而又传神。写田野,说“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简明而又形象。三个比喻,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麦苗如寸许浅鬣,骈文散文结合,长句短句并用,把明媚秀丽的满井描绘得可感、可触、可信,把作者“若脱笼之鹄”冒寒出游的惊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这首诗起句就气势不凡,把边塞风雪的赫赫声威表现出来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一吹,大雪纷飞,突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特点,风雪来得早,来得猛烈。接下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转折来得突兀,来得意外。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达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意象繁富而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乎使人忘记了塞外的奇寒而内心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与喜悦,真是“妙手回春”啊!这也许就是常常令后人欣羡不已的“盛唐气象”吧,写苦寒总是那么乐观,写离情总是那么旷达,写惆怅总是那么奋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国风范孕育出来的“大人”(大写之人)情怀。

⑥而或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描绘了洞庭湖“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白天美景之后,作者又发挥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示了洞庭湖的夜晚美景──“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晴朗的夜空云雾完全消散了,一轮满月高挂天空,明亮的月光悄无声息地泼洒在千里湖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浮动的光影如同金子在跳动;无风的时候呢,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月影静静地躺在水中,就像是一块圆玉沉在水底;耳边传来声声渔歌,有的远,有的近,此唱彼和。──这是怎样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啊!两个比喻,一动一静,对仗工整,把洞庭湖的夜景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春和景明”的夜景与前面的日景,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的画面,为极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喜”之情作了有力的铺排。

⑦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作者登高望远,蜿蜒群山披冰戴雪,犹如银色的长蛇在腾舞;巍巍丘原冰封雪裹,好似白色的大象在奔驰。“山”有“蛇”之形,有“银”之色;“原”有“象”之形,有“腊”之色。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雪景以“白”为特征,作者却不用“白”字,而用“银”“蜡”,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把“山”“原”人格化了,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本来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是因为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的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⑧(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杨二嫂是《故乡》中着墨不多的一个人物,但是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极为深刻。作者用“圆规”比喻杨二嫂“张着两脚”的站立姿势,加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尖酸刻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了她那挑衅式的市侩姿态,富有漫画的夸张色彩。用“细脚伶仃”形容杨二嫂腿细得可怜,由于岁月的无情流逝和每况愈下的生活的磨砺,早已失去了往日“豆腐西施”的迷人风采。一个比喻关涉两个方面,都从形上设喻,不仅写出了杨二嫂外在的姿态,也写出了她内在的性格,还含蓄地传达出她变化的社会根源。

⑨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古代人们常用秋水形容年轻女子灵活的眼波,用山峰形容用黛色画成的秀眉,相沿成袭,几成滥调。此词却反向设喻,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把山水人格化了,顿觉别开生面,活泼异常。接着又轻巧地问上一句:“欲问行人去哪边?”随即作出令人更为惊叹的回答:“眉眼盈盈处。”“眉”者山也,“眼”者水也,“盈盈”者,脉脉含情之谓也。这次友人要去的浙东地区,不正是山水秀丽、春色长驻之地吗?

⑩(鲁迅)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阿累《一面》(人教版义教本初中语文第三册)

如果把这个比喻同鲁迅先生的照片相对照,我们会发现这真是神来之笔。“浓墨”形容鲁迅先生胡须之浓黑,“隶体‘一’字”形容鲁迅胡须形状之平直。从形和色两方面设喻,借以突出鲁迅先生的胡须确实“很打眼”。这又黑又平直的浓浓胡须,很能体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越老越顽强的战斗精神。作者以形写神,从而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颇具传统中国画的写意风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