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施工工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岩棉的厚度 6.3 施工工艺

6.3 施工工艺

2024-05-08 11: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6.3.1 本标准列出的岩棉条或岩棉板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有三种,从锚盘所处位置看可归纳为两类,即锚盘压岩棉条或锚盘压网。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锚盘直接压在岩棉条上;而后者锚盘压在底层玻纤网上,锚盘上面可在抹底层抹面胶浆后再压第二层玻纤网和面层抹面胶浆(双网构造),也可直接用抹面胶浆找平(单网构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根据设计选用的构造,自行绘制流程图,以满足施工方案的要求。

6.3.2 关键位置所挂(弹)垂直和水平线是后续工作的基准线,需认真细致做好。

6.3.3 界面处理有助于改善粘结破坏的位置,可遮盖岩棉的表层纤维,改善其施工性能,减轻岩棉纤维对施工人员皮肤的刺激。

6.3.4 在岩棉安装的起始位置和设计要求的部位安装托架,可以避免岩棉施工时发生滑移,也可以保证整个墙面上岩棉底端平齐。     经防腐处理的金属托架,如铝合金墙脚托架,主要用于对系统起始端作包边、防撞保护,同时对首排岩棉的粘贴起到水平定位作用。在外保温系统下端没有承托的情况下,托架能防止首排岩棉在粘贴牢固之前的下滑。托架应采用镀锌螺钉固定于基层墙体上,螺钉间距不应大于300mm;托架与托架之间应留有3mm间隙;托架与墙面之间的不平整可采用塑料垫片进行调整(图13)。

图13 勒脚做法示意(用铝合金墙脚托架对系统起始端作防撞保护)

1—铝合金墙脚托架;2—散水

6.3.5 胶粘剂有不小于1.5h的可操作时间,即从加水搅拌时算起,只要在可操作时间内使用完毕,就能保证拉伸粘结强度下限值;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就不能保证这个下限值。考虑到从抹灰到修整还需要时间,为保证质量,避免浪费,一次拌合量控制在1.5h内用完为宜。如果在胶粘剂已经发生凝结后继续使用,则无法保证拉伸粘结强度。

6.3.6 保温板粘结失效都是从整片保温板的角、边处开始,粘贴翻包玻纤网可有效地加强边角处的粘结力。翻包用玻纤网的宽度比岩棉厚度加200mm是考虑与基面粘结100mm,在保温板表面与大面玻纤网搭接100mm(图14)。

图14 翻包尺寸示意

6.3.7 岩棉板与岩棉条的粘贴方式包括点框法与条粘法(图15)。为保证岩棉条与基层的粘结安全,把有效粘结面积率下限提高到70%是必要的。岩棉板外保温系统固定方式以机械锚固为主,有效粘结面积率最低为50%即可。岩棉板保温系统的辅助粘结有提供临时固定、保证岩棉板安装平整度和垂直度的作用,仍需保证有效粘结面积率。实际施工时,岩棉板可采用点框法粘贴、岩棉条可采用条粘法粘贴。

图15 点框法与条粘法示意

6.3.8 增强网和翻包玻纤网能发挥整体增强作用。如果搭接部位缺少胶浆胶结,玻纤网之间的“干搭接”不能发挥抹面层玻纤网的连接作用。阳角增设角网有利于转折处保持挺直,提高工效,也有利于防止受力损坏。角网不得搭接是避免增强网层数过多影响表面平直。

    45°方向玻纤网的作用是防止面层抹面胶浆因为应力集中而产生“角裂”。如果玻纤网重叠层数过多,此处砂浆不易平整。还有可能造成“干搭接”,即两层网之间没有起连接作用的砂浆,接头不能承担拉力。

6.3.9 面层抹面胶浆应在底层抹面胶浆凝结前施工,此时底层抹面胶浆尚有可塑性,面层抹面胶浆的操作不会影响底层胶浆强度的正常发展;也可直接等到底层抹面胶浆具有一定初始强度之后施工,此时面层抹面胶浆操作不致对底层抹面胶浆造成破坏。抹面层的厚度主要受施工道数的影响,岩棉粘结后平整度较难调整,一定程度上要靠抹面胶浆找平,因此抹面胶浆实际平均厚度可能偏大。

6.3.10 应注意钻头直径与锚栓套管直径相匹配,钻孔直径大会造成锚栓在基层墙体内的抗拉承载力降低,钻孔直径过小会造成锚栓安装的困难。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多孔砖砌体墙体自身强度低,使用电锤和冲击电钻会造成钻孔直径扩大、钻孔周围材料破坏等情况,因此当基层墙体材料为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多孔砖砌体墙体时,不应使用电锤和冲击电钻。同一栋建筑不同高度墙面的锚栓数量要求可以是不同的,要求特别加强的部位,锚栓数量应局部增加。

6.3.11 外饰面对外保温系统乃至整个建筑物起到防护和装饰的重要作用,其施工工艺在相关施工标准里都有规定。外饰面施工应根据工程实际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包括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