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口县村布局规划(2019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黄村未来规划 重庆市城口县村布局规划(2019

重庆市城口县村布局规划(2019

2023-10-22 15: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城口县村布局规划说明书

(2019-2035年)

重庆市城口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二〇一九年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编制范围 2

三、规划适用范围 2

四、规划编制原则 2

五、规划编制依据 3

六、规划编制目的与性质 4

第二章 城口县镇村现状 5

一、区位条件 5

二、自然资源禀赋 5

三、社会经济 12

四、生态保护 13

五、地质安全 14

第三章 规划思路 15

第四章 研究过程 16

一、判定依据 16

二、判定过程 19

第五章 村分类与发展指引 21

一、集聚提升类 21

二、特色保护类村 24

三、城郊融合类 26

四、搬迁撤并类 28

第六章 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布局 30

一、农村基础设施类 30

二、农村公益设施类 30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类 30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是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201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二)规划先行,分类推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要“分类推进乡村发展,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2019年1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要求“深入学习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规划先行的经验,明确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村庄类型,科学有序引导村规划编制,促进乡村振兴”。重庆市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开展区县村布局规划的通知》(渝规资发〔2019〕230号),要求扎实推进各区县村庄布局规划编制任务,科学合理划分村庄发展类型。

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做好法定的村庄规划,这有利于理清村庄发展思路,明确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优先序,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有利于统筹安排各类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有利于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布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利于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因此,编制村布局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区县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是指导编制村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

二、规划编制范围

规划范围为城口县全部173个行政村。

三、规划适用范围

凡城口县各行政村需开展村规划编制或相关项目建设,均应参照本规划明确的村分类和发展指引执行。

四、规划编制原则

(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

村布局规划要秉承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立足于现状,着眼于长远,制定村分类体系,有序推进各类型村的乡村振兴。

(二)坚持多规合一原则

坚持“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原则,在乡村布局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与上位规划、相关规划相协调,包括城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自然保护地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村规划等。

(三)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村布局规划作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突出其强落地性、可操作性原则,以分类指导各村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城口县乡村众多,资源、经济、生态和区位条件相差较大,村布局规划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要立足村域现状,全面分析各行政村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融合各类规划成果,建立形成科学合理的村分类体系。

五、规划编制依据

(一)政策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年1月);

3、《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

4、《关于开展区县村布局规划的通知》(渝规资发〔2019〕230号)。

(二)相关规划依据

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3、《重庆市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4、《城口县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5、《城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城口县城口县农业农村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7、《重庆市城口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

8、《重庆市城口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年)》;

9、《城口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5年)》;

10、城口县各自然保护地规划(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

11、城口县各乡镇总体规划;

12、城口县各行政村规划及村规划指引。

六、规划编制目的与性质

为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有序分类指导乡村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为城口县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是指导编制村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城口县镇村现状

一、区位条件

城口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东北部,地处渝川陕三省(市)交界处,南与重庆巫溪县、开州区、四川宣汉县毗邻,东北与陕西镇坪县、平利县、岚皋县、紫阳县接壤,西与四川万源市相连。至2018年,城口县下辖2街道(葛城街道、复兴街道)10镇(高燕镇、巴山镇、坪坝镇、修齐镇、庙坝镇、明通镇、高观镇、高楠镇、咸宜镇、东安镇)13乡(蓼子乡、左岚乡、北屏乡、双河乡、沿河乡、厚坪乡、治坪乡、岚天乡、周溪乡、河鱼乡、明中乡、龙田乡、鸡鸣乡),30个社区居委,173个行政村。

全县道路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五个等别。国道主要有211国道,向北将城口县城与龙田乡、北屏乡连接,向南将高燕镇、庙坝镇、蓼子乡、明通镇、鸡鸣乡、咸宜镇相连;国道347将沿河乡、坪坝镇连接起来,向北接四川省,向南连211国道;省道主要有201省道、301省道、401省道,其中省道201向北连接龙田乡、巴山镇、高楠镇,301省道向西将庙坝镇、双河乡连接起来;向南将县城与修齐镇、高观镇、东安镇连接起来;401省道将修齐镇、岚天乡、河鱼乡连接起来,其余乡镇均有县道连接。

行政村对外交通道路等级可作为衡量各村出行条件的重要指标,根据统计,国道通过的行政村有30个,省道经过的行政村约有50个。整体来看,城口县各行政村出行条件相对较为便利,但由于山地地貌特征,部分行政村虽有水泥路,但距离场镇的距离较远,部分村民小组由于人口较少,居住分散,道路条件较差。

二、自然资源禀赋

(一)山

城口属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山脉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排列较为整齐。诸列山岭均由北西向南东展布。由北而南顺次为大巴山、牛心山、旗杆山、梆梆梁、八台山五座大山。其间是海拔2000—2500米的群峰。中部旗杆山为南北水系的分水岭。由于河谷相对高差高达1000米以上,谷坡陡峻,全县地貌明显形成四级夷千面,由北而南层层下降。分别有海拔2200-2400米、1800-2000米、1100-1400米及600-800米的河谷地带四个级。海拔2300—2500米的顶夷平面分布较广。从南西至北东,形成岭谷相间,相对高差大。层状地貌明显,层状结构为W型。旗杆山以南为熔蚀谷地和熔蚀洼地负地貌。仁河谷地3—4级阶地普遍发育。

境内最高点光头山,海拔2685.7米,最低点沿河乡岔溪口海拔481.5米,全县地势南东偏高,北西偏低。

城口地貌分低山河谷、中山和峰丛台地三种类型。

低山河谷:主要分布在仁河、前河、汉昌河、坪坝河两岸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体下部,占全县幅员面积54.66%。河谷底部由于水流的强烈侵蚀穿凿成蛇曲状的中谷和窄谷;两岸谷坡多成“V”型。相对高度一般为500—1000米。沿河两岸除峡谷外,大部分由软岩层组成,南部以志留系砂页岩为主,北部以震旦系南沱组及跃岭河群和寒武系水井沱组泥质岩类为主。地形陡缓相间,间有数十亩至上百亩的冲积坝。

中山,分布于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地区,占全县幅员面积42.36%。中山地区峰峦叠障,沟壑纵横。南部地层以三迭系、二迭系、奥陶系、志留系徐家坝群为主,北部以寒武系、震旦系为主。

峰丛台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宽阔顶部。其地层为三迭系嘉陵江组和大冶组、寒武系八仙群、八卦庙群、毛坝关组。由于灰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大片的峰丛台地形成鲜明的地貌特点。代表地点为大巴山神田梁、梆梆梁、九重岩顶部。

(二)水

1、地表水

城口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所有河流都属长江水系。北部为汉江流域的仁河水系,南部为嘉陵江流域的前河水系。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条,50—100千方公里的6条,10—50平方公里的26条。仁河、前河为境内两条主要河流。

仁河:由亢河、黄溪河、石溪河、岚溪河、菜子坝河、龙潭河、坪坝河、岔溪河、左岸河等9条小河汇聚而成。仁河源于东安乡与陕西交界的老鸦铺七星洞,流经高观、修齐、葛城、巴山等4个镇9个乡,至岔溪口交万源县东界,经万源、紫阳,注入汉水。流向为东南至西北向。县境内长128公里,流域面积2360.74平方公里。年均流量为63.4立方米/秒。河床平均宽150米,河床比降为9.7‰。境内河段皆因滩陡,乱石多,无航运价值。

前河:源于光头山。流经明中、蓼子、明通,途经宣汉、达县汇入渠江。境内上游为蒙溪河,中游为蓼子河,至明通大塘口始称前河。汉昌河、周溪河两条支流相继汇合。县内流程62公里,流域面积927.86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2.4立方米/秒。河床平均宽度为100米,为城口第二大河流。

2、地下水

城口地下水主要以岩溶水的形式在地下深处运动,资源总量为6.22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20%。

县境内地下水有孔隙水,变质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其中以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为主。溶洞水以溶蚀管道,溶洞储集为主,呈层状和脉状埋藏在地下50-1500米之间,循环途径长,地下泉水多在横向河谷处或两种不同岩性的接触面最大,相对高度高出地面流出。仁河流域中泉水流量大于10升/秒的泉点达40多个,其中白水洞年均流量为510升/秒。前河流域中的小桥沟电站,所引用的泉水流量高达2750升/秒。大量的地下泉水补给,使境内河流流量比较稳定。

(三)林

城口县属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东北部中山植被区大巴山植被小区,森林绝大部分是天然次生林。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巴山主脉一带。植被分布在垂直带谱上,树种分布和组合变化比较明显,自下而上为马尾松常绿阔叶林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带和山地暗针叶林带。

植被资源主要分为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和竹类4个大类。其中乔木又分为59科、136属、280多个种别;灌木分为48科、112属、226种;木质藤本分为24科、49属、96种;竹类近20种。珍稀树种有水杉、光叶珙桐、银杏、杜仲、鹅掌楸、香果树等。经济林木有漆树、茶树、核桃、板栗、油桐、花椒、苹果、梨、柿等9种。木本药材有杜仲、黄柏、姜朴、小蘖和世界稀有药材——荆豆。林下植物有木姜子、卫茅、蔷薇、火棘等。竹类有白夹竹、斑竹、荆竹、巴山木竹等20种。

动物资源主要分为兽类、鸟类、两栖类、鱼类等。兽类有52种,隶属7目22科,主要有野猪、豪猪等。翼手目有3科4种,有马铁菊头蝠等。啮齿目有7科15种,其中罗氏鼠为特有种。鸟类共141种,隶属12目3l科。其中,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金鸡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类;灰胸竹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绿鹦嘴鹎、酒红朱雀等15种鸟是中国特产鸟类。爬行类计有9种,隶属3目6科,主要有北草蜥、螈蜓等。两栖类8种,隶属2目4科,中国林蛙、崇安端蛙是主要的种类。鱼类共4目9科7亚科27种,其中鲤形目20种,鲶形目4种,含鳃目1种,鲈形目2种。

(四)田

1、耕地现状

根据城口县201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耕地面积共计24960公顷。从耕地类型来看,全县共有水田95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81%;旱地2401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6.19%。城口县旱地面积远大于水田面积,从整体上降低了耕地的产出效益。

2、耕地特点

(1)耕地面积少,质量不高

2017年全县耕地总面积2.50万公顷,仅占土地总面积的7.6%,耕地数量偏少。受水土流失、旱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农业生产投资不足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全县耕地产出水平较低。全县耕地共分为7、8、9、10、11、12六个利用等别,其中7等耕地仅4.6公顷,8等耕地267.27公顷,9等耕地2389.20公顷,10等耕地12189.67公顷,11等耕地8952.64公顷,12等耕地1156.66公顷。按照国家级农用地分等划分标准,1-4等为优等地,5-8等为高等地,9-12等为中等地,13-15等为低等地。全县耕地仅分为高等地和中等地,其中高等地面积仅271.8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09%,主要分布于中部坪坝镇、葛城街道、高燕乡,以及南部周溪乡、咸宜镇等乡镇;中等地面积24688.1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8.91%,广泛分布于全县范围内。总体上看,城口县耕地质量整体偏低。耕地质量差使得耕地产出效益普遍较低。

(2)坡地较多,平地较少

从坡度级来看,城口县≤2°的耕地面积419.99公顷,2°~6°的耕地面积355.53公顷,6°~15°的耕地面积1751.34公顷,15°~25°的耕地面积3984.57公顷,>25°的耕地面积18448.63公顷。25°以上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3.91%。城口县耕地以坡耕地为主,尤其是25°以上坡耕地的面积占比过大,而坡耕地的田坎面积比重较大,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现象。

(3)地块破碎,田坎比重大

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城口县耕地地块破碎、田坎比重大。根据城口县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全县田坎面积3707.27公顷,田坎系数平均达到14.85%。田坎比重大,直接减少了有效耕地面积;地块破碎,阻碍了耕地的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4)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城口县25度以上坡耕地占耕地总量的一半以上,加上地处大巴山暴雨区,每年降水量极为集中,极易引发山洪等自然灾害。据统计,城口县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仁河、前河流域,洪涝期集中在7-8月。主要是暴雨频发,河水猛涨,一方面会淹没河道周围的农田,另一方面对坡耕地形成猛烈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强烈,耕地保土、保肥能力降低。

(五)湖

城口县水库较少,现有水库6座,其中巴山水库为大(2)型,流域面积1712平方公里;羊耳坝水库为中型,流域面积101平方公里;中坝子水库为中型,流域面积177.4平方公里;蹇家湾大坝水库为小(1)型,流域面积1549平方公里;三合水库为小(1)型,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云盘水库为小(2)型,流域面积0.7854.7平方公里。

城口县水库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城口县北部,其中巴山水库位于巴山镇,羊耳坝水库、中坝子水库、蹇家湾大坝水库位于龙田乡,三合水库位于复兴街道,云盘水库位于葛城街道。其余乡镇不涉及水库水面,且各行政村坑塘较少。

(六)草

城口县草地资源相对丰富,依据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全区天然牧草地有14632公顷,主要分布在鸡鸣乡金岩村、周溪乡凉风村、东安乡新田村、治坪乡阳河村、咸宜镇双丰村、东安乡密水村、北屏乡安乐村、东安乡朝阳村、高观镇渭溪村、庙坝镇关内村、厚坪乡云峰村、东安乡德安村、东安乡仁河村、周溪乡龙丰村等村;其他草地8035公顷,主要分布在坪坝镇聚马村、龙田乡长茅村、双河乡天星村、明中乡木瓜村、蓼子乡穴沱村、东安乡兴隆村、巴山镇农民村、厚坪乡云峰村、咸宜镇李坪村、修齐镇茶丰村、修齐镇兴华村、复兴街道红坪、修齐镇仁桥村、明中乡柳家村、双河乡双流村、高观镇复兴村、咸宜镇明月村、庙坝镇天保村、明中乡双利村、厚坪乡麻柳村、明中乡云燕村、庙坝镇石兴村、修齐镇香坪村、双河乡店坪村、修齐镇枇杷村、明中乡四合村、双河乡柳河村、修齐镇家园村等村。

三、社会经济

20

21

-22-

根据统计资料,城口县2017年年末户籍户数共计8.84万户,户籍总人口25.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2万人,非农业人口6.92万人;男性人口13.29万人,女性人口11.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223人,死亡人口1309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3.64‰(计生数),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6.7%。常住人口18.43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34.86%。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79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5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3.32亿元,同比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6.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与去年持平。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GDP为26474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9423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2亿元,同比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96亿元,同比增长36.1%;第二产业投资8.47亿元,同比增长65.5%;第三产业投资59.69亿元,同比增长2.8%。分项目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工业发展项目投资、能源建设投资、交通建设投资和社会事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6.1%、103.8%、21.1%、81.7%和2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61元,同比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4648元和2807元,同比分别增长8.6%和8.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50元。

从各个行政村的产业结构来看,各行政村仍是以一产为主,且多是玉米、洋芋等传统农作物以及从事生猪、山羊、山地鸡等养殖业,但规模以上种养殖数量较少,主要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自产自销为主。在特色农产品方面,主要有核桃、板栗、中药材、中蜂等,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部分乡镇发展了车厘子、猕猴桃、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相对全县来说,这些产业规模较小。二产主要以农产品加工类型为主,主要以酿酒、食品加工为主,经营规模较小,收益普遍不高。

乡村旅游方面,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引导下,城口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根据调查,全县共计76个行政村建设大巴山森林人家、农家乐等旅游接待设施,占全县行政村数量的44%。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行政村有庙垭村、兴田村、元坝村、黄溪村、农民村、新岭村、黄金村、兴隆村等,主要分布在中部的葛城街道、北屏乡;北部的巴山镇、高楠镇,东部的东安镇等乡镇。

四、生态保护

(一)生态红线

从生态红线划定情况来看,全县共划定生态红线17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4.27%。城口县生态红线在全县广泛分布,仅葛城街道、坪坝镇、沿河乡一线生态红线分布较少外,其余乡镇生态红线分布面积较广。

从行政村来看,不涉及生态红线的村庄仅有3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2%;生态红线占村域面积比例小于30%的村庄有3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1%;生态红线占村域面积介于30%-50%的村庄有2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4%;生态红线占村域面积介于50%-80%的村庄有36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1%;生态红线占村域面积介于80%-100%的村庄有2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5.6%;全部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的村庄有6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5%。

(二)自然保护区

城口县内有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保护区,其中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231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0.38%;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20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1%;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面积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7%。从分布来看,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左岚乡、高楠镇、北屏乡、岚天乡、河鱼乡、东安乡、厚坪乡、明中乡、咸宜镇、蓼子乡;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分布在庙坝镇、蓼子乡;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分布在巴山镇。

从行政村来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行政村有9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村域总面积低于50%的有3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村域总面积处于50%-80%的有1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村域总面积处于80%-100%的有17个;全部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有6个。

五、地质安全

根据城口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的《地质灾害排查表》,城口县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坍塌、危岩、不稳定斜坡五类,现有地灾隐患点516处,受威胁总面积4911平方公里,受威胁总人数12823人。

城口县173个行政村中,除棉纱村、阳坪村、聚马村、南坪村、白果村、茶丰村等38个村不涉及地质灾害点以外,其余135个行政村均有地质灾害点;从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情况来看,48个行政村全域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21个行政村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规模占全村面积的比例超过80%,25个行政村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规模占全村面积的比例介于50%-80%,11个行政村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规模占全村面积的比例介于30%-50%,27个行政村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规模占全村面积的比例低于30%,仅40个行政村不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

第三章 规划思路

按照“分析-构建-归纳-分类”的技术路线展开村布点规划的编制,即首先以行政村为单元,按区位条件、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历史人文“四本底”和生态保护、地质安全“两底线”(以下简称“4+2”特征),开展村特征分析工作;其次,依据不同类型村典型特征,从“4+2”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通过Arcgis10.3平台的空间链接功能,将每个指标的属性值链接到空间数据库中,实现属性数据的空间化;再次,以不同类型村的特征要求为判定条件,对每项具体指标进行分级赋值,从而建立形成城口县村分类体系;最后,将全县173个行政村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及搬迁撤并进行分类,并具体给出发展指引。

图1-1 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研究过程

一、判定依据

根据《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区县村布局规划的通知》(渝规资〔2019〕230号)文件要求,合理划分各村类别,将城口县各村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四大类别。

(一)集聚提升类

“将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确定为集聚提升类”。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应科学确定村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适当集聚、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结合城口县实际,构建集聚提升类判定指标体系:

中心村:是否为中心村是判定集聚提升类的首要条件。中心村介于乡镇和一般行政村之间,是村庄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其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农民人均收入高于一般行政村,加强中心村的建设对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出行条件:经统计,城口县173个行政村对外出行条件按道路等级从高等到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而按照集聚提升村要求,选择对外交通便利、距离场镇较近的行政村归纳为积聚提升类,即对外交通道路为国道、省道、县道的村;利用自然断裂法,局场镇距离5公里范围内作为判定阈值。

人口规模:常住人口规模是衡量一个行政村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可优先归纳为集聚提升类。在对全区17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进行分析后,利用自然断裂法,将常住人口800人以上作为判定阈值。

农户年均纯收入:农户年均纯收入是衡量行政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将收入水平较高的行政村优先归纳为集聚提升类。在对全区173个行政村年均纯收入进行分析后,利用自然断裂法,将常住人口6000元以上作为判定阈值。

表4-1 集聚提升类判定指标体系

分析要素

判定指标

判定阈值

中心村

是否位于中心村

区位条件

对外交通条件

县、省、国道路

距场镇距离

5公里

人口规模

常住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村

社会经济

农户年均人收入

6000元以上

(二)城郊融合类

“将城市近郊以及区县城关镇(街道)所在地村,确定为城郊融合类”。城郊融合类村重点考虑村与城镇的关系,包括空间关系和发展带动关系,承接城镇辐射、鼓励产业发展,逐步发展为城镇后花园。结合城口县实际,构建城郊融合类判定指标体系。

根据乡镇发展规划、结合城市功能结构,将各行政村与城市主要功能区相整合,选择规划高速公路下道口区域、城市发展拓展功能区、铁路站点区域作为重要的判定依据;规划城镇用地规模占村域面积比重是衡量该村与城镇发展关系紧密与否的关键指标,占比越大,关系越紧密。利用Arcgis10.3提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规划城镇用地数据,与各行政村范围线进行空间叠加后得到各村数值,并采取自然断裂法经综合评定后确定判定阈值。

有条件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区域,是未来城镇拓展的主战场,因此将其作为判定城郊融合类的重要指标。利用Arcgis10.3提取有条件建设区,与各行政村范围线进行空间叠加后得到各村数值,并采取自然断裂法经综合评定后确定判定阈值。

城镇开发边界是城乡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划的城镇发展区,提取中心城区和各乡镇规划边界,与各行政村范围线进行空间叠加后得到各村数值,并采取自然断裂法经综合评定后确定判定阈值。

表4-2 城郊融合类判定指标体系

分析要素

判定指标

判定阈值

城市功能区域

城市发展拓展功能区

城镇用地拓展

规划城镇用地规模占村域面积比重

占村总规模20%以上

有条件建设区规模占村域面积比重

占村总规模20%以上

城镇开发边界占村域面积比重

占村总规模50%以上

(三)特色保护类

“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特色资源丰富的村,确定为特色保护类”。特色保护类村应统筹好保护与利用、发展的关系,推动特色资源保护与乡村发展良性互促。结合城口县实际,构建特色保护类判定指标体系。

是否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是归纳为特色保护类的首要条件。同时,拥有特色保护资源的行政村也需优先纳入特殊保护类,根据城口县实际,利用Arcgis10.3提取区内大巴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园、风景名胜区范围线,与各行政村范围叠加后得到各村数值,并将占比达到80%以上作为判定阈值。此外,人文遗址数量多,保护等级高的行政村也应纳特色保护类村。

表4-3 特色保护类判定指标体系

分析要素

判定指标

判定阈值

历史文化

是否为历史文化名村

传统村落

是否为传统村落

特色保护资源

大巴山森林公园占村域面积比重

占村总规模80%以上

湿地公园占村域面积比重

占村总规模80%以上

生态公园占村域面积比重

占村总规模80%以上

人文遗迹分布规模

排名位于前20%的村

(四)搬迁撤并类

“将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确定为搬迁撤并类”。搬迁撤并类村重点在于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搬迁、搬迁撤并等方式,有序推进搬迁撤并工作。结合城口县实际,构建搬迁撤并类判定指标体系。

生态保护和地质安全作为村域发展不能触碰的两条安全底线,将其占村面积的比重高低作为判定撤并迁移的关键指标。其中生态保护选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生态红线占比两个指标;地质安全选择高易发区占比作为判定指标。

人口流失是衡量一个村生命力旺盛与否的重要指标,将村内外出半年以上人口规模与户籍人口规模之比作为人口净流出率。

表4-4 搬迁撤并类判定指标体系

分析要素

判定指标

判定阈值

生态保护

自然保护区

位于核心区内的村

生态红线

占村总规模80%以上

地质安全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占村总规模80%以上

人口流失

人口净流出率

排名位于前20%的村

二、判定过程

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四大类别的判定需遵循一定规则,进行层层筛选:

一是根据判定指标的显著性强弱,进行逐类筛选:首先,将是否中心村作为首要判定指标,是中心村的行政村全部归纳为集聚提升类,不再作为后续判定单元。其次,将涉及规划城市发展拓展功能区,规划城镇用地规模、有条件建设区占村域面积比重超过20%以上及城镇开发边界占比超过50%以上的行政村全部归纳为城郊融合类,不再作为后续判定单元。再次,将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且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的行政村以及人口净流出率超过60%的村,全部归纳为撤并迁移类,不再作为后续判定单元;最后,将历史文化名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园、风景名胜区占村域面积比重超过80%以上的行政村,全部归纳为特色保护类。

二是对余下类型有交叉重叠的村进行逐一判定。按照村类型特征的显著性进行先后顺序排列,即当一个行政村出现在多个类型中时,按照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和撤并迁移的先后顺序进行判定。

第五章 村分类与发展指引

根据构建的分类指标体系、判定依据及过程,按照主导功能将全县173个行政村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四种类型,其中集聚提升类136个、特色保护类3个、城郊融合类30个,搬迁撤并类4个。

图5-1 城口县村分类布局图

一、集聚提升类

(一)划分情况

城口县共划定集聚提升类村136个(表5-1,图5-2),占全部行政村的78.61%,是最主要的村庄类型。从空间分布上看,该类型村广泛分布于各乡镇,主要原因是城口县属于中山地区,大部分乡镇地形特点相近,各乡镇均存在人口相对集中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消失的村庄,该部分村庄是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产业发展以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板栗、核桃等农产品为主,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和潜力大。

表5-1 城口县集聚提升类村统计表

村类型

数量(个)

村名称

集聚提升类村(136个)

葛城街道

1

东方红二村

复兴街道

1

阳坪村

巴山镇

9

立新村、民生村、新岭村、黄溪村、农民村、联盟村、努力村、坪上村、龙王村

坪坝镇

6

丰田村、瓦房村、前进村、三湾村、光明村、聚马村

庙坝镇

8

石兴村、关内村、天保村、排山村、南坪村、罗江村、兴旺村、香溪村

修齐镇

10

茶丰村、大兴村、东河村、花坪村、家园村、岚山村、枇杷村、仁桥村、香坪村、兴华村

高观镇

8

茨竹村、东红村、东升村、复兴村、蒲池村、施礼村、双竹村、渭溪村

高燕镇

7

长田村、河岸村、坪原村、新军村、红军村、凉桥村、西沟村

明通镇

5

龙泉村、乐山村、金六村、白台村、平安村

东安镇

9

鲜花村、密水村、沙湾村、新建村、德安村、朝阳村、兴田村、黄金村、兴隆村

咸宜镇

4

环流村、李坪村、青龙村、中六村

高楠镇

3

丁安村、黄河村、岭楠村

龙田乡

5

仓房村、联丰村、团堡村、卫星村、长茅村

北屏乡

2

金龙村、松柏村

左岚乡

4

东风村、胜利村、幸福村、左岸村

沿河乡

5

柏树村、北坡村、联坪村、文峰村、迎红村

双河乡

8

店坪村、厚朴园村、柳河村、天星村、硝水坝村、永红村、余坪村、竹园村

蓼子乡

11

茶林村、当阳村、金寨村、梨坪村、明安村、骑龙村、天池村、新开村、穴沱村、长湾村、长园村

周溪乡

6

大榜村、凉风村、龙丰村、鹿坪村、三元村、双龙村

明中乡

5

金池村、柳家村、木瓜村、四合村、云燕村

治平乡

3

新红村、新胜村、阳河村

岚天乡

4

红岸村、岚溪村、三河村、星月村

厚坪乡

5

白鹤村、红色村、龙盘村、熊竹村、云峰村

河鱼乡

4

畜牧村、大店村、高洪村、平溪村

鸡鸣乡

3

茶坪村、灯梁村、祝乐村

图5-2城口县集聚提升类分布图

(二)发展引导

集聚提升类村是本次村分类的主要类型,是实现全县乡村振兴的关键,应科学确定各村发展方向,着重在人口集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产业质量与活力提升方面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休闲服务、旅游、电商等专业化村发展。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应集中发展品牌化、特色化、规模化农业种植,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旅游资源富集的村,应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提升旅游特色风貌,打造特色精品旅游项目。引进或培育农村电商,推动农资线上采购和农产品线上销售。

依据村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科学确定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和建设活动合理集聚,因集聚而腾挪的用地指标可用于发展主导产业。

有序推进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提升,逐步建立完善的村民生活服务圈,合理布局村公共服务设施。根据用地布局优化道路交通体系,提升道路的交通运行能力,保障村日常生活生产所需的市政公用设施供给。

二、特色保护类村

(一)划分情况

城口县共划定特色保护类村3个(图5-3,表5-2),占全部行政村的1.73%。从空间分布上看,该类型村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片区,主要原因是该片区是城口县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区域,集中分布有大巴山国家森林保护区重要的优质旅游资源,风光迤逦,景色宜人,同时,方斗坪因其传统的村落文化,入选国家传统村落。从各乡镇分布的情况来看,全县仅高楠镇、龙田乡、咸宜镇各一个行政村划为特色保护类。

表5-2 城口县特色保护类村统计表

村类型

数量(个)

村名称

特色保护类村(3个)

咸宜镇

1

明月村

高楠镇

1

方斗村

龙田乡

1

五里村

图5-3城口县特色保护类分布图

(二)发展引导

特色保护类村是乡村振兴的亮点,应统筹好保护与利用、发展的关系,推动特色资源保护与乡村发展良性互促。

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价值,合理利用特色资源,传承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

切实保护村落传统格局、特色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划定保护区域和建设控制地带,对新增建设和整治行为加强规划引导。

尊重原住居民生活习惯,在保护村特色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改善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三、城郊融合类

(一)划分情况

城口县共划定城郊融合类村30个(图5-4,表5-3),占全部行政村的17.34%。从空间分布上看,该类型村主要分布在中部片区且集中在城口县县城周边其余,包括葛城街道、复兴街道、高燕镇部分区域,同时在北部地区的巴山镇以及南部地区的明通镇也有部分分布。

表5-3 城口县城郊融合类村统计表

村类型

数量(个)

村名称

城郊融合类村(30个)

葛城街道

2

庙垭村、棉纱村

复兴街道

1

柿坪村

巴山镇

1

元坝村

坪坝镇

2

议学村、新华村

庙坝镇

2

庙坝村、红岩村

修齐镇

1

白果村、

高观镇

2

白岩村、高观村

高燕镇

5

来凤村、青山村、五峰村、国丰村、星光村

明通镇

1

大塘村

咸宜镇

2

双丰村、咸宜村

高楠镇

1

团结村

龙田乡

2

四湾村、中安村

北屏乡

2

月峰村、苍坪村

左岚乡

1

大坝村

沿河乡

1

红岩村

周溪乡

1

青坪村

治平乡

1

岩湾村

厚坪乡

1

庙坪村

鸡鸣乡

1

金岩村

图5-4城口县城郊融合类分布图

(二)发展引导

城郊融合类村是城镇发展的延伸,应重点考虑村与城镇的关系,包括空间关系和发展带动关系,实现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发展为城镇后花园。

承接城镇辐射,鼓励产业发展。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强化服务城镇发展、承接城镇功能外溢、满足城镇消费需求的能力。

规划建设应与城镇一体化考虑。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区域应纳入城镇规划范围统筹考虑;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区域应单独编制村规划,在空间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经济结构上以农业发展为主,不搞大拆大建,以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为重点。

应与城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与城镇道路系统的衔接,提升道路等级;延伸城镇市政管网至周边乡村;共享城镇教育、医疗、文体服务等设施。

四、搬迁撤并类

(一)划分情况

城口县共划定搬迁撤并类村4个(图5-5,表5-4),占全部行政村的2.31%。复兴街道红坪村已纳入城口县城规划范围;左岚乡齐心村全部位于自然保护区,且人口流失严重;厚坪乡麻柳村绝大部分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且人口较少,流失严重,地灾频发;鸡鸣乡双坪村,人口已陆续转移至场镇居住,人口流失严重,因此划为搬迁撤并类。

表5-4 城口县搬迁撤并类村统计表

村类型

数量(个)

村名称

搬迁撤并类村(4个)

复兴街道

1

红坪村

左岚乡

1

齐心村

厚坪乡

1

麻柳村

鸡鸣乡

1

双坪村

图5-5城口县搬迁撤并类分布图

(二)发展引导

搬迁撤并类村重点在于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搬迁、搬迁撤并等方式,有序推进搬迁撤并工作。

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坚持乡村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适宜区域,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安居和转移就业,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

搬迁撤并后的村,因地制宜复垦或复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

按照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控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规模。

第六章 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布局

城口县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布局面广,涵盖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根据实地调研全县共收集乡村振兴重点项目548个。根据项目情况可分为农村基础设施类、农村公益设施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大类。

一、农村基础设施类

全县共收集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254个,占乡村振兴项目总数的46%。从基础设施项目类型来看,主要为农村道路工程、饮水工程、污水处理、搬迁安置房、防洪堤、挡土墙等基础设施类项目。从空间分布上看,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主要分布于厚坪乡、鸡鸣乡、沿河乡 、高楠镇、岚天乡、明中乡、治平乡、坪坝镇、周溪乡、龙田乡、左岚乡等乡镇,上述乡镇2019-2020年的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均超过10个,其中厚坪乡基础设施类项目最多达到了34个,巴山镇较少仅1个。

二、农村公益设施类

全县共收集农村公益设施类项目107个,占乡村振兴项目总数的20%。从基础设施项目类型来看,主要为便民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医疗卫生室、文本广场、学校、宗教文化设施等。从空间分布上看,农村公益设施类项目主要分布于龙田乡、鸡鸣乡、明中乡、岚天乡等乡镇,上述乡镇2019-2020年的农村公益设施类项目均超过5个,其中龙田乡公益设施类项目最多达到了20个,修齐镇较少仅1个。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类

全县共收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类项目183个,占乡村振兴项目总数的33%。从项目类型来看,主要为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家乐、中药材基地等。从空间分布上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类项目主要分布于岚天乡、龙田乡、沿河乡 、厚坪乡、高楠镇、治平乡、高观镇等乡镇,上述乡镇2019-2020年的农村公益设施类项目均超过10个,其中岚天乡公益设施类项目最多达到了18个,北屏乡较少仅1个。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