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探路”周功斌为村庄探新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里的小村庄图片 “蚂蚁探路”周功斌为村庄探新路

“蚂蚁探路”周功斌为村庄探新路

2024-05-08 1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早春时节,一条条蜿蜒曲折的丽水山路,成了绝美的风景长廊。上个周末,挂着杭州、上海、北京等地车牌的越野车队沿着山路,开进了遂昌仙霞岭山脉深处。

前方带队的,是杭州魅力新故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周功斌。他手持对讲机,指挥着车队爬坡过坎,在群山间体验“速度与激情”。

周功斌从小在遂昌山里长大,怀揣着“再造魅力新故乡”的乡土复兴计划,成立公司并组建了“蚂蚁探路”团队,在群山之间打造了以“浙西川藏线”为总品牌,“江南丙察察”“华东天路”“大西坞穿越”等为子品牌的10余条自驾越野路线,开发“皖浙天路”等省内外越野路线,带动乡村文旅发展。

“如果说我做的这件事,能够为乡村探寻出好的发展路子,那就是有价值的。”周功斌说。

一直在路上

上午8时,一辆蓝色越野车缓缓停下,周功斌拎着一把绳索,将两个轮胎和几件荧光绿救援服麻利地装进后备箱,接着为越野车排好队列,打开手机查看路线。

我们凑近瞅了一眼:“江南丙察察·遂昌蟒蛇湾壁挂穿越线”,最高海拔979米,长度37公里。川藏线上的丙察察线路,是越野爱好者心目中的经典线路。“江南丙察察”沿线有哪些美丽风光和刺激体验?我们期待起来。周功斌跳到车上,招呼我们上车,“走,我们边开边聊。”山路起伏,车子开始上下颠簸。七拐八绕中,我们有些晕车。前座的周功斌却十分淡定。40岁的他,一头短发,戴着黑框眼镜,圆眼圆脸,言谈举止颇为文气。当他转动方向盘,踩下油门,熟练地驾驶越野车时,整个人的气质一下子雷厉风行起来。

丽水的连绵山地占全域面积近九成,有丰富的山道、林道、古道资源。探出最适合越野的特色路线,进行路线包装、策划推广、宣传运营,是周功斌和团队的任务。除了在杭州写字楼同团队伙伴们开会、商讨产品开发、运营宣推方案等事项外,其余时间,他一直都在路上。

“对我来说,山里的红枫、竹林、虫鸟格外亲切。”周功斌是土生土长的遂昌人。2004年,刚满20岁的他考入浙江工业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二位大学生,村民们凑钱把他送到省城上大学。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我想让沉寂的村庄活起来!”工作4年,周功斌创业的心始终坚定。他在家乡的山林里“租”了块地,掏出5万元积蓄,将2000多株樱桃苗无偿分给村民们种植,可种出的樱桃树只开花不结果.后来,他又试种八月炸等药材、养殖石蛙,均以失败告终。

2017年,在朋友的点拨下,周功斌跨界干起了越野。“门外汉”的他,啃书本、看视频、学知识,持续半年在网络平台上发布遂昌大山里各种崎岖小道的消息和图片,终于引起了一支越野团队的注意。“我记得很清楚,越野车队来村里的时候,山路上挤满了车,村里的茶叶、黄米粿等都卖光了。”这让他信心越发坚定。一年后,他辞职、卖房,开公司,买了两辆越野车,组建“蚂蚁探路”团队,开拓新线路、开展越野活动、开发山路数字平台。2018年以来,“蚂蚁探路”团队开拓的线路累计吸引5万多辆车12万余人次来遂昌自驾越野,带动沿线11个村相关产业发展。

有危险,但绝不退缩

车队行至蟒蛇湾时,速度明显慢了下来。8.5公里的临崖临水的路段弯急路险,土路表面落满了碎石、树枝和枯叶,行驶起来异常艰难。

“这里有个大转弯,枯叶下面有个深坑”“崖壁上可能会掉落石头……”这条路,周功斌已经走了很多次,可他不敢掉以轻心,时不时摇下车窗提醒身后的车友。

行驶途中,群山逶迤而来。周功斌说,路上陪伴自己的有朝霞落日、林海山风,也有孤独感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6年前的惊险一幕。那年盛夏,他在遂昌白马山开拓新线路时,脚下一空,不慎坠入悬崖,右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第六根颈椎骨折。经过救治,躺在病床上的他一动也不能动。母亲周根云说,直到受伤后第九天,她才知道儿子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说起这个意外,她眼角湿润。“太危险了,他经常忙得三餐没个着落,连爱吃零食的习惯都戒了。”周根云摇头说,真不知道儿子图什么。

“有危险,但绝不退缩!”周功斌有一股倔劲。

周功斌在治疗休息3个多月后,又马不停蹄张罗起大型自驾越野活动。“唯一可以让我不知疲倦持续奋斗的,就是梦想。”周功斌指了指手机上的“蚂蚁探路”品牌标识,蓝色的轮胎前是一只双手竖着大拇指的小蚂蚁,十分灵动可爱。

“从高空俯瞰,‘蚂蚁探路’团队和车友们很像山路上爬动的小蚂蚁。”周功斌说,一只小蚂蚁可以举起超过自身重量100倍的东西,勇气和坚持的力量是惊人的。“面对困难,我们要做的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提起他,村民竖起大拇指

匆匆解决午饭后,告别越野车队,周功斌又开了40多公里路,赶去遂昌应村乡高棠村,和前来学习山路经验的景宁考察团汇合。一整天忙上忙下的他,精力充沛。

高棠村,周功斌的老家,白马山山脉西北部的一个海拔近千米的古村。曾经,村民以养猪和种植毛竹为生,村庄环境杂乱不堪,年轻人出去后都不愿再回来。但如今,这里成了网红村,每到周末,车友络绎不绝。改变,源自周功斌和团队专门为村里打造的3条越野路。

“以前,村里景点散、没人气,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高棠村党支部书记周焕兰说, 3条越野线路为村里导入车流人流,“G行江南”俱乐部等车队常驻村中,村里也建起了游步道、越野驿站、农家乐,打造了和越野相配套的溯溪、瀑降等新潮运动项目,吸引了上万名越野爱好者。

周功斌在村里受欢迎的程度,让我们有些意外。年近六十的村民周香云在自家竹林挖笋,一提起他,就竖起了大拇指,“功斌人好,以前我们的山货要运到乡里才能卖,现在一辆辆车子顺着山路开进村,地里的蔬菜瓜果不愁卖呢!”周香云想不到,自己这把年纪还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阿姨,竹笋多少钱一斤?”“5元一斤。”来自金华的越野爱好者陈健停车询价,准备捎点土货回家。“这条越野线路弯多路陡,很有挑战性,山里的果蔬蜂蜜品质好,还便宜。”陈健走的时候,往后备箱塞了不少山里的土货。

以遂昌为起点,周功斌和团队忙着为更多山村定制发展路线。从丽水到杭州再到山西和河南,“华东天路”“浙中川藏线”“大吉520”等越野线路在延展,串联各大景区、村庄。

2023年,在山西大宁县和吉县,周功斌和乡立方团队,打造了黄河越野特色路线,70公里的赛道将原本荒弃的公路重新活化。当年10月,400多位赛车手沿着黄河开展越野挑战赛,穿黄土高原,越吕梁山,卷起的不止黄土,更有人气。

周功斌还清晰地记得,比赛那几天,大宁县太古镇岭上村停满了各种越野车,50多个窑洞民宿全部住满。沿途的苹果产区也迎来了大波客流,附近的村民贺云珍的5亩果园,一天卖出苹果、香梨、冬枣上千斤,收入近1万元。

周功斌期盼看到更多乡村的美好新生。山风吹来了春天的味道,村口的老树发出了新芽,聊起未来的设想,他的话语里离不开“探路”二字,他说,“我会一直在路上,为更多乡村发展探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