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五:从汉画像石看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海经西王母的形象 敏五:从汉画像石看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敏五:从汉画像石看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2024-05-23 11: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西王母石/乐艺会图库

德效骞对 24 种文献中的西王母作了研究, 着重关注的是作为民间神的西王母; 他也提到了汉代晚期艺术中的西王母形象, 但没有作具体说明, 仅仅是作为他所关心的文献的补充。鲁惟一把西王母同汉代长生不死的崇拜联系起来, 他引用了很多时代的有关文献,包括写于公元 220 年汉代结束以后很久的文献。为了说明问题, 他还研究了山东画像石中的线刻图像和一面铜镜背面的图像。

在汉画像石的图像中,西王母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神话题材" 东汉中期以后,几乎所有画像石墓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图像。而且位置显赫。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西王母画像石/乐艺会图库

西王母,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简称王母,又称金母,俗称王母娘娘,是道教著名神仙之一。关于西王母的来历,自古众说纷纭。《山海经》记载“西海之中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擅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这里所描绘的西王母,是一个介于人兽、人神之间的图腾形象。

而在《庄子》、《淮南子》、《易林》等典籍中,西王母已经被改造成为一位得道不死的仙家和掌“不死之药”的吉祥神。西王母的这种刑杀面目还能从有关的汉画像石中找到旁证。如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西王母与东王公》、山东嘉祥汉祠画像石贵妇像《 戴胜的西王母》、四川汉墓画像砖《山神西王母》等等!"。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西王母石/乐艺会图库

东汉河南张楼西王母画像砖(书籍资料)

东汉南阳西王母画像石(书籍资料)

西王母的画像极多,不管其所坐的是山石、几座、生命树,“戴胜”就像伴随着她的左龙右虎那样不可或缺。《 山海经》中关于“ 戴胜”的记载有三条:

1: 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而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山经》)

2: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海内北经》)

3: 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自处之,其下有弱水三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大荒西经》)

有明确“西王母”题记的汉镜

东汉樊集吊窑M28墓墓门画像砖朝觐西王母图(书籍资料)

东汉樊集吊窑M28墓墓门画像砖西王母仙境图(书籍资料)

按:西王母“ 蓬发戴胜”,晋郭璞注说“:胜,玉胜。”清毕沅校“: 戴胜,言其民俗尚此饰也。”近人袁珂《山海经校译》“: 戴胜,一种玉饰。”《 汉语大字典》“: 古代妇女盛妆的一种首饰,一名‘华胜’。” 以“ 玉饰”释之似乎是晋以来的成说,然而西王母是人兽的组合和重构,“ 虎齿、豹尾、善啸、穴处”是其完整的神怪形象,如果是人,也只是怪人。但为什么西王母要在蓬乱的头发上戴着一只美丽的“玉饰”呢?何况她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即就是说以“ 玉饰”注“戴胜”值得商榷。

西汉卜千秋墓西王母图(书籍资料)

东汉郑州西王母画像砖(书籍资料)

徐州兵马俑博物馆西王母画像石/乐艺会图库

一般认为,在各地的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图像最早是出现在河南地区,郑州、密县、新郑和南阳等地发现的西汉末至东汉初的 画像砖上已经有了西王母的图像,1970年发掘的郑州新通桥汉墓具有代表性。

河南郑州新通桥西王母画像砖东汉(书籍资料)

东汉郑州周穆王见西王母画像砖(书籍资料)

该墓从整体看,出土的画像砖图像多为现实生活的题材,神话类的题材比例很小,与西王母有关的两幅图是《西王母与玉兔》和《九尾狐与三足乌》。两幅图 是西汉末至东汉初的作品,其特点是:

1.制作比较简单,西王母图像画面只有 8厘米×9厘米左右。

2.构图比较简单,西王母身边只有玉兔,九尾狐和三足乌是在另外一块画像砖上出现的。

3.西王母为侧面,还不是“偶像式”的构图。

从这三点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1.西王母、玉兔、九尾狐和三足乌这几个西王母 图像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已经出现。

2.西王母与玉兔已经共同构图。

3.昆仑山等 背景构图要素还没有出现。这些信息中最重要的是西王母与玉兔共同构图。

图中,西王母身边的玉兔正在制作不死药,表明长生的主题已经形成,这一主题是汉代西王母图像系统的母题。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西王母画像石/乐艺会图库

东汉沛县栖县石棺祠西王母画像石(书籍资料)

东汉滕县西户口祠西王母画像石(书籍资料)

李凇《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用力很深,他认为:“西王母的图像形式衍变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西汉后期至东汉初期,西王母为四分之三侧面角度,为‘情节式’构图;

2.东汉初期至中期,西王母为正面角度,左右有对称的侍 从,为‘偶像式’构图;

东汉中期以后,普遍出现有翼像。”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有专节讨论西王母图像的演变。他没有明确表明划分为几段,但从他的描述中可以归纳出三个阶段。

陕西绥德汉画像砖上的西王母/乐艺会图库

东汉米脂官庄西王母东王公画像石(书籍资料)

第一阶段是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以前。这时画像石中已经有了祈求祠主升仙到昆仑山的意思,出现了西王母仙人世界的祖形,如山东嘉祥县花木村出土祠堂西壁画像石。

东汉山东嘉祥县嘉祥村西王母画像石(书籍资料)

山东嘉祥五老洼西王母画像石东汉(书籍资料)

第二阶段是汉哀帝建平四年以后至东汉中期。这一阶段已经有了西王母的仙人世界,但东王公还没有出现。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西王母的中心地位尚没有确立;后期,“神兽图和西王母分层配置、共同表现昆仑山仙人世界的构图配置方式迅速消失,以西王母为中心、以仙禽神兽为眷属的昆仑山仙界图成为祠堂西侧壁最上层图像的标准图模式而固定下来”。这一阶段的代表图像是山东嘉祥县嘉祥村出土祠堂西壁画像石。第三阶段是东汉中期至东汉晚期。东王公的出现是标志。

巴蜀地区西王母汉砖/乐艺会图库

四川新都新龙乡出土西王母画像砖(书籍资料)

东汉四川彭山一号石棺西王母图(书籍资料)

战国时期 , 西王母明确地以神话女神的形象出现在文献中。《山海经 》、《穆天子传 》中的西王母逐步摆脱原始的人兽合体形象 , 趋向 “典雅化”。 而在先秦时期的不死药神话中 , 西王母以月神的形象出现 , 代表了“阴 ”的要素 , “掌管不死药 ”从此成为西王母始终不变的职司。

两汉时期 , 先秦西王母神话既得以继承 ,又有新的发展。西汉时期有关西王母的 记载大体承袭先秦神话。《史记 ·赵世家》所记西王母事取自 《穆天子传 》, 司马相如《大人赋》称西王母 “戴胜而穴处 ”《淮南子 》载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 姮娥窃以奔月 ”。

东吴博物馆藏西王母汉镜/乐艺会图库

直至西汉末的哀帝建平四年 , 一场大规模的崇拜西王母的群众运动促使西王母的信仰和形象出现变化。总的说来 , 先秦两汉时期 , 西王母传说中先后出现了 “主刑杀 ” “掌不死药 ” “护佑赐福 ”“西方昆仑 ”等主题 , 西王母作为掌管生死的女神形象已臻完善 , 成为这 一时期信仰世界中生死观念的具体体现。

道教主生 , 西王母神话中有关 “长生不死 ” 的主题成为道教融摄西王母神话的基础。六朝时期 , 进入道教神仙体系的西王母在道教 有意识的改造下 , 逐步由神话女神演变成为道教女仙。

汉镜上的西王母

东汉徐州睢宁西王母画像石局部(书籍资料)

道教神仙信仰中的西王母,是一位介于“神”与“仙”之间的尊神。道教对西王母的崇拜,体现的是中国人文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 。随着时代的变迁,西王母的形象和职司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形象已不再是 “豹尾虎齿”的图腾,而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周穆王姬满"“持白圭重锦以为王母寿。歌白云之遥,刻石纪迹于弇山之上”!《云笈七签》卷一一四"。从此,西王母作为福佑人间的最高女神,基本定型,人们对西王母的崇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母亲的崇拜,而是赋予了她职掌仙籍,考核善恶,度化众生,保佑太平,构建极乐世界的无限神通。职掌仙籍,体现了神仙世界平等的女权。

《墉城集仙录·西王母传》中说:“世之升天之仙,凡有九品……然其升天之时,先拜木公,后谒金母,受事既讫,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拜太上,谨奉元始天尊耳”。又称:木公生于碧海之上,主阳和之气;金母生于神洲伊川,主阴灵之气,应该指出,中国自有朝代更替以来,奉行的便是男权至上,男尊女卑。

四川地区摇钱树上的西王母形象。朱栋梁藏。

东汉西昌高草出土铜摇钱树残片西王母图(书籍资料)

惟独道教能够从宇宙万物,阴阳和谐,化生万物的认识中,领悟出男女平等,刚柔相济的教义思想。正因如此,才使天下女性,精神生活有了依赖,灵魂有了依归。考核善恶,包含了道教教义思想的人伦教化。

《太平广记》中称西王母“上行太极,下造十方”,又称: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隶焉”。

东汉微山两城镇出土西王母画像石(书籍资料)

王母居于上层地位,自然要考核众仙。生善恶,扬善罚恶。这方面的记载,散见于众多的书籍之中,如《易林》中,就有“王母多福、天禄所伏,居之宠兴,君子有福”,“王母祝福,祸不成灾”等等的警句。这里面体现的是道教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万物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一种秩序及维系这种秩序的行为准则。关于人伦关系的理念,儒、释、道三家历来都是基本一致的,主要是忠、孝、仁、义、礼、智、信。而最早出现,也是最基本的观念,便是“孝”。

孝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孝”,谓“子承老也”。尊祖敬宗,追求慎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世界各国、各个民族的共有本性。由孝而及忠、及信、及义、顺理成章。不孝,则罔论其他。有关西王母劝化世人,恭行忠孝,事迹颇多,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四川博物馆藏西王母画像/乐艺会图库

东汉绥德县刘家沟西王母画像石(书籍资料)

纵观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 从先秦到唐代 , 随着人们的崇奉方式变化 , 西王母的形象

经历了多次转变 , 但是新的形象的出现 , 并不能完全取代旧的形象 , 新旧形象往往是以

共存的方式发展 , 这种丰富多变的形象具有相当大的适应性 , 适合了不同层面的信仰群

体的需要 , 从而使西王母在中国古代信仰体系中能经久不衰 ,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汉镜上的西王母

东汉临沂东王公西王母画像石(书籍资料)

敏五

原名陈劲松,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

曾任澳申尼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元润雅信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至今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文中配图为乐艺会图库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