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科协系统:科技创新引擎,赋能黄河故道高质量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东聊城地方特色手抄报 山东聊城科协系统:科技创新引擎,赋能黄河故道高质量发展

山东聊城科协系统:科技创新引擎,赋能黄河故道高质量发展

2024-07-15 0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近年来,聊城市县两级科协组织创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聚力整合各类科普资源,精准服务基层组织和群众,推进“科协+”,推进科普阵地建设,有效提升公众文旅体验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打造科教工作新格局;推进“科技+”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群众增收,探索出市县科协组织作为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助力黄河故道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冠县样本”是这条新路径中的一个缩影。

“科协+”强化组织功能,打造科教工作新格局

“这里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从这里走出的每一名学生,脚上有泥,额头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这里有劳动,更有教育,让学生在田野里、在劳动中寻找成长的答案。”

这是聊城市科普教育基地、冠县七彩庄园实践活动中心的一段“自我介绍”。

冠县七彩庄园实践活动中心负责人杨本凯介绍,基地位于柳林镇大杨庄村,总占地580亩,以“红色教育旅游”和“劳动教育研学”相结合,推出了以“把蔬菜种在田里,把信仰种在心里”为核心理念的系列研学课程,致力于打造集学习、实践、科普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学教育基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地最近刚刚送走冠县辛集镇联合校167人的小学五年级学生研学团,孩子们参加了‘生产大队变形记’‘迎夏礼’‘趣识农耕’‘传统农耕大作战’‘传统手工’‘粮票兑换’‘乡村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他们看起来很开心。”杨本凯说。

2023年以来,聊城科协系统切实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职责,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全面推进科普阵地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动员力、科普示范县引领力,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工作,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科普工作新格局。据统计,全市现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8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8家;实施科普示范工程、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30万元,建设科普示范社区6家、户外科普广场2处。

学生们研学的最后,还是要回到校园。

“这件设备叫‘跳舞回形针’,由五颜六色的回形针、巨型电磁线圈、按钮等组成。按下‘自动播放’按钮,观察不同音乐节奏下回形针变化多端的‘舞蹈’;或者直接按下‘外接声源’按钮,将音频接头插入正在播放音乐的移动设备,观察回形针的状态变化。我们会发现,音乐响起时,回形针会‘站立’起来并随着音乐节奏‘跳起舞蹈’。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7月4日上午,在位于冠县清水镇中学的清水镇科技馆,学生科普志愿者许宪正正在语言流畅地向参观者介绍馆内展品。

清水镇科技馆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于2022年9月建成投用。科普展品由听话的小球、人体导电、无人机、机器人、拓扑游戏等26件展品组成,内容涉及声光体验、电磁探秘、数学魔力、运动定律、体验科学等板块及数学、力学、电磁、光学、声学等科学知识。其中可移动设备8件,可随时根据需要向周边学校、社区、乡镇开展科普流动巡展。

“清水镇科技馆的落户建成,得益于县科协和镇上大力支持。科技馆总投入25万余元,其中县科协向省里积极争取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20万元。”清水镇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顾兰顺说,“今后我们将在县科协的指导下,把科普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发挥科技馆作用,真正让科普工作融入清水镇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来。”

冠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齐俊林介绍,县科协聚焦科普阵地建设,精准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近两年累计争取上级资金45万元,为清水镇中学、烟庄中心小学和店子镇中学共建设科普馆3处,购置科普设备30余台,开展活动40余场,参与体验师生和群众近万人次。2024年又争取上级资金20万元,用于桑阿镇社区科普馆建设,目前正在项目推进中。

自实施科普行动计划以来,冠县共建成6处社区科普馆,累计争取资金145万元用于建设基层科普阵地。聚焦主导产业升级,首次成功推荐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项目;聚焦改革品牌建设和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普“冠”爱少年品牌成功入选全省科协系统“典型好案例”;活动聚焦科技人才举荐,积极为科技工作者争取荣誉称号;动员全县各有关部门及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打造全县科教工作新格局。

“科普+”文旅融合,助力生态思想和旅游体验双提升

如今,火出圈的研学游一头连接着教育科普,一头融合着文旅产业。

在冠县兰沃乡韩路村,俯瞰夏日里的中华第一梨园风景区犹如万顷碧波,掩映于片片绿叶之间的香梨,随风摇曳生姿。

风景区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黄河故道,总面积1.1万亩,是国家AA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百年老树遍布梨园,其中以树龄360多年的“梨树王”最为著名。截至2024年,该景区已举办19届梨园文化观光周。

“这棵古梨树已经有300多岁了,年产鸭梨1800多斤。因为它看起来高大威武,好似一位站殿的忠诚老将,所以被冠以‘东大将’的美称。……”7月4日上午,当地导游参照老梨树旁的科普标牌说明,为游客介绍景区亮点。

在梨园景区,“春赏花、夏看绿、秋尝果、冬品树”的四季美景令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它已经成为黄河故道旅游线路上一朵娇艳的奇葩。“我们后来考虑到,景区的吸引力生命力不能仅仅依赖浅层的赏景,还要让游客获得知识。所以,县科协聚焦‘科普+’文旅产业融合,为梨园内的百年梨树制作了科普标牌,在景区入口处设置了大型科普宣传牌,标明了树木的名称、品种、树龄、树形、特征等信息,为广大游客详细了解梨树相关知识提供了更好的体验。”齐俊林说。

另外,冠县科协充分利用节庆活动期间客流聚集之机,邀请聊城市科协“科普大篷车”在梨园景区进行巡展,将“流动科技馆”丰富展品送到公众身边,为广大游客提供亲手操作科普器材的难得机会,切身感受到科技的无穷魅力,实现了游客赏景和科学普及的无缝衔接,为文旅活动注入科普元素。

论年纪,如果说中华第一梨园风景区正值壮年,那么,在2023年6月才建成开馆的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览馆无疑就是个“小娃娃”了。不过,后者对游客的吸引力却毫不逊色,截至目前已接待社会各界5万余人次。

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览馆位于冠县城西8公里309国道北侧,原为冠县苗圃办公区,是全国首个防沙治沙主题展馆。它以毛白杨为载体,记录历史,再现冠县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北京林业大学朱之悌教授(已故)等专家支持下,艰苦奋斗、防风治沙、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的事迹和精神。冠县防沙治沙经验为全国生态事业与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朱之悌生前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他长期聚焦国家经济发展急需的林业重大课题,开展毛白杨短周期工业用材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工作,为我国林业科技进步、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长期在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览馆所在地居住并开展研究工作,为冠县林业发展、生态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场长、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览馆负责人申中文介绍,此前,展览馆经由县科协大力推荐,已被列为聊城市科普教育基地。为增加科普元素,更好地宣传森林科普知识,冠县科协在展览馆院内还专门设置了基地标识和科普宣传橱窗。

“中华第一梨园风景区和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览馆是县里具有典型意义的科学文化旅游点。近期,县科协为其申报了国家级科学文化旅游点,山东省科协正在审定之中。”齐俊林透露。

“科技+”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

如果给县域特色产业装上“科技+”的助推器,会产生啥效应?

冠县是全国林木良种基地,全县育苗面积达1万余亩,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年产值达3亿元。种苗业已成为冠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王瑞堂从事苗木经营二十余年,现担任冠县苗木科技技术协会会长。最近,他正在筹备今年夏季的苗圃参观交流活动,主要内容是组织会员单位一起交流苗木栽植技术、分析苗木发展趋势、探讨苗木市场销路拓展问题。

王瑞堂介绍,冠县苗木科技技术协会成立于2016年。近年来,协会每年六七月份都带领会员去外地苗圃“取经”,每年冬季都会开办苗木修剪培训会,每隔两个月都会开办一次苗木沙龙会议。通过高峰论坛、专题研究、供需对接等活动,促进种苗的产、供、销衔接,扩大区域合作,提升苗木产业品牌效应,助推苗木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而在这些背后,不得不说,冠县科协发挥了重要的“助推器”作用。

“县科协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积极争取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举办苗木产业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外地专家来县里开展‘林间课堂’、组织种植大户外出学习先进管理技术等措施,推动苗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齐俊林说。

冠县科协创新举措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聚力对接各类科技资源,精准实施“科技赋能”行动,聚焦“科技+”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群众增收,探索科研院所专家和前沿科研成果助力地方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唱响了一首首乡村振兴“协奏曲”。

在冠县崇文街道朱霍三里庄村的一个农家院里,近百箱蜂箱安放错落有致,盘旋在蜂箱周围的蜜蜂,在酷暑骄阳下时而轻扇翅膀来回飞舞,时而钻入蜂箱,养蜂人周洪杰不时地打开蜂箱查看情况。

周洪杰是冠县蜂之源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聊城市蜂业协会副会长。他说,冠县是林果大县,所以养蜂产业从业人员也多。为促进养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冠县科协做了很多工作。一是“走出去”学习交流。冠县科协带领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中国蜂业博览会,促进冠县蜜蜂产业养殖技术提升、拓宽蜂产品市场,进一步了解国内蜜蜂养殖业发展动态及蜂产品销售市场,促进蜜蜂养殖产业健康发展;二是“请进来”传授技术。冠县科协协调对接山东省蜂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了经常性电话沟通和定期取样机制,实现了高端专家对冠县蜜蜂养殖大户的常态化免费指导;三是“学起来”推广“蜂疗”。为延长养蜂产业链,助推中医特色疗法“蜂疗”在冠县的发展,冠县科协邀请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蜂疗研究中心博士来冠县推广中医特色蜂疗技术,为冠县中医专家学习“蜂疗”技术提供了优质资源。

近年来,在冠县,以貉子、狐狸、水貂为主的毛皮动物养殖规模得到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养殖户近1000户,存栏种兽2余万只,年产毛皮动物皮兽近40万只,产值近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冠县赤貉”已成为业内知名的地方品种,所产皮张在全国已享有盛名。以冠县宏泰狐貉养殖合作社、冠县顺源养殖场、冠县耀泰养殖场等为代表的规模化、高标准的养殖基地逐渐形成,毛皮动物养殖已成为冠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渠道。

“全县毛皮动物养殖产业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跟县科协的帮助和支持密不可分。”冠县毛皮动物养殖协会会长李相宏表示。

李相宏介绍,5月26日,冠县科协邀请山东省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冠县举办养殖技术交流会,为提高冠县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更好服务于冠县毛皮动物养殖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冠县赤貉”地方品种培育认定和推广工作再次“加油助力”。

另一个让李相宏感到兴奋的喜讯是,冠县科协推荐的冠县毛皮动物养殖志愿服务团队入选山东省科协2024年科普示范工程项目,争取支持资金5万元,目前省科协已公示,近期支持资金到位并开始实施。届时,对“冠县赤貉”这一地方品种的认定和推广工作将进一步展开。

“今后,全市科协系统将聚力‘科普服务能力’攻坚,实现全民科学素质新突破,持续提升科协组织效能,充分发挥农技协在服务基层、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科技惠农惠民服务水平,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乘势而上、勇毅前行,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磅礴科协力量。”聊城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吴润昌表示。(刘江 张永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