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东地图照片 风物

风物

2023-12-20 0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一夜之间,趵突泉校区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仙境,绿树、繁花、鸣鸟、学子及游人,种种这些名词共同铸成了趵突泉校区春天的缩影,美丽绝伦,令人神往。而山大校园的美丽,却绝不止于物外之美,其内涵文化更是蕴匿着无限隽秀。

秉承着“走遍山大道路,探寻山大精神”这一主题,山大文化网风物栏目将继续带你进行奇妙的“姓名之旅”,挖掘名称背后的丰富内涵。今天,就请跟随着山小文的脚步,一起去探索趵突泉校区的道路和花园吧!

——写在前面

南北向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为:

1.银杏路

 一进入校友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银杏路。“银杏路”,因道路两侧植有银杏树而得名。自建校至今,此路一直保持原有名称不变。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树又名白果树。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而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等价值。

2.号院西路

“号院西路”,因位于济南市近代著名建筑“齐鲁大学号院”西侧的次干道而得名。齐鲁大学号院,兴建于1916年,位于齐鲁大学主教学区的东部,由两列八幢二层宿舍楼组成,这些建筑群落东西向排列成四排,又由十字型通道等分成四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号称“四百号院”,习称“号院”。“号院”建筑中西合璧、古朴浑厚、典雅大气。它经历了齐鲁大学、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各个时期,九十年来一直作为宿舍使用至今。2006年12月,包括号院在内的齐鲁大学建筑群已被列入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中。

3.翠桐路

一进入南门,通往校园的笔直道路为翠桐路。“翠桐路”,因路旁翠桐成荫、娇嫩欲滴而得名。翠桐,即青桐,别名梧桐、青皮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它干形端直,干皮光绿,叶大荫浓,清爽宜人,自古以来即为著名的庭荫树种,栽植于庭前、屋后、草、池畔等处极显幽雅清静。由此,它又被赋予了文化象征,寓意着高洁美好品格。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而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4.号院路

“号院路”,因位于济南市近代著名建筑“齐鲁大学号院”东侧的校园主干道,遂得此名。号院由两列八幢二层宿舍楼组成,每个院落东西向开设出入口,出入口为西洋式石圆券门,上覆中式传统木构屋顶。宿舍楼周围和院落内广植树木花卉,环境清幽。八幢宿舍楼形式大致相同,一层的墙基和墙体用粗加工的条石砌筑而成,墙体很厚,冬暖夏凉;二层以上是水泥拉毛饰面的砖墙;另外,这些宿舍楼还有硬山双坡屋面、红瓦顶、青条石砌筑的楼梯等。每幢楼共有三十间学生宿舍,居住条件在当时十分优越,室内壁橱、书橱、桌、椅、床椭圆等各式通风孔都是西洋古典建筑的手法;而硬山双坡屋面,花脊、吻兽、烟囱通气孔等都是地道的中国传统建筑手法。

东西向道路自北向南分别为

1.杏林路

 “杏林路”,位于综合楼北侧,取“杏林”为名。“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一词出自《神仙传》卷十:三国道医董奉“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而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人们便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语称颂医生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杏林”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等丰富的内涵,其灵魂是“道”与“德”。凡习医药者必推崇“杏林精神”,欲成为“杏林中人”。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精神的开宗。

2.槐荫路

“槐荫路”,位于综合楼南侧,号院北侧,因道路两侧植有国槐树而得名,自建校以来,一直保持原有名称不变。国槐树,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其花为淡黄色,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其花期和其他树种的花期不同,为夏末;另外,其荚果俗称“槐米”,也是一种中药。国槐树在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国槐树有古代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如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兖,喻指三公;槐绶,指三公的印绶;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等等。另一方面,它还是科第吉兆的象征:唐代开始,科举考试关乎读书士子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能借此阶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三公之位,为“槐位”),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此外,槐树还有寄托、吉祥和祥瑞的象征意义。

3.丹枫路

 “丹枫路”,因路旁枫叶经霜如丹,火红一片而得名。丹枫,意即经霜泛红的枫叶。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丹枫青睐有佳,吟咏描绘之诗文屡见不鲜,例如:唐代李商隐《访秋》诗中的“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宋代陆游《秋晚杂兴》诗中的“漠漠渔村烟雨中,参差苍桧映丹枫”;以及清代吴梅村《九峰诗·横云山》诗中的“赤壁岂经新战伐,丹枫须记旧游踪”等等。枫叶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精神象征, 人们常用它来象征坚毅。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 另外,枫叶象征着对往事的回忆、对昔日伊人的眷恋,还象征着人生的沉淀、情感的永恒及岁月的轮回。

4.橘香路

“橘香路”,位于图书馆北侧,取“橘井泉香”之意为名。“橘井泉香”这一典故源于葛洪《神仙传·苏耽传》中所记载的苏耽的行医传奇。相传,汉文帝时人苏耽成仙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将有大疫。家中后院的橘树和井水可救治病人,防控疫情。患者如恶寒发热,胸膈痞满者,可用井水一升,橘叶一片,煎汤使之服用,则其立即可愈。”明年疫病果真发生,其母照苏耽所留下的药方,治活了不少患疫病的人。此后,人们便喜用“橘井泉香”,来赞美悬壶济世的医家。千百年来,“橘井泉香”与“杏林春暖”双壁生辉,是我国古代医药史上两个十分著名的典故,成为了我国医药界的象征。

5.长柏路

 “长柏路”,位于医学院楼北侧,因道路两侧植有柏树而得名。自建校以来,此路的原有名称一直保持不变。柏树,学名Cupressaceae,系引申自Zyparissias(赛帕里西亚斯)。至于柏树的名称由来,中西方意见不一。西方人认为柏树因一名叫赛帕里西亚斯的少年而得名。据希腊神话载,赛帕里西亚斯爱好骑马和狩猎,一次狩猎时误将神鹿射死,悲痛欲绝。于是爱神厄洛斯建议总神将赛帕里西斯变成柏树,不让他死,让他终身陪伴神鹿。由此,柏树的名字即从少年的名字演变而来,且柏树也就被赋予了长寿不朽的象征。而在我国远古时代,柏树名称源自“贝”。中国古人认为“柏”字与“贝”字读音相近,而“柏树”就是“贝树”,表示树冠像贝壳的一类树。又由于中国古人崇尚贝壳,以此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柏树也就有了一定的生殖崇拜意义。现在,中国人在墓地种植柏树,寄托永生或转生、新生的意义,这可能就是远古生殖崇拜的遗风流俗。

6.青杨路

“青杨路”,位于体育场北侧,因道路两侧植有杨树而得名。自建校以来,此路一直保持原有名称不变。杨树栽培在中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大致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纪。《诗经》中即有“东门之杨,其叶肺肺”之句,战国时期《惠子》一书也有杨树繁殖记载,而1300多年前得《晋书》中《关陇之歌》亦有“长安大街,夹树杨槐”的描述,由此可见杨树在中国栽培年代之早。至于杨树得名为“杨”的原因,中国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根据《说文解字》对“杨”字的解释,“杨”字的繁体“楊”的右边部分取自“阳”字的繁体“陽”。这就意味着,“杨树”即为“阳树”,因生长迅速,有遮阳作用而得名。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字与“扬”字读音相同,则“杨树”就是“扬树”,即树冠高扬的一类树。杨树生长迅速,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这就是其得名为“杨”的原因。杨树挺拔、坚毅,能战胜艰苦环境,被誉为“孤独的守望者”,它的文化意义丰富,象征着希望、活力和坚强不屈的生命。在我国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中,“杨树”这一意象亦占有一席之地,例如:“轮皴倚岸老杨树,也向梢头开嫩黄”等等。

中心花园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中还有一处地标性建筑,即地处校园核心地带的“中心花园”。“中心花园”的名称亦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自建校以来,这一名称已约定俗成,一直保持不变。中心花园环境优美,被誉为“山东大学九景之一”,不仅是山大人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很多校外居民的休息锻炼之处。中心花园坐落于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的核心位置,被风格各异的教学楼所包围,虽然占地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却“五脏俱全”,既有树木花草,又有石凳石桌,还有假山喷泉……在中心花园内,校方别出心裁地布置了些许假山,而假山的周围又环绕着一个小型喷泉,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山水园林之境,颇有一丝江南风韵。每当秋天来临,中心花园必定是整个趵突泉校区最美的一角。此时,树叶的颜色不断地变换,由绿色变为枫红色,最终转而变成金黄色。在校园中,人们还时常能看到风吹黄叶、落黄铺地的景色。

结语

趵突泉校园内,不论是道路还是花园,它们的名字都与其周围的事物密切相关。道路两侧的植物赋予了道路姓名,让道路寻到了自我定位;反过来,这些道路又回馈周围景物,二者相辅相成,构建成一个共生共存的稳定体系。由物及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山小文认为,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寻求一种“平衡的和谐”,这或许便是趵突泉命名方案的智慧所在吧!

--THE END --

文字:李小瑜

图片:祝超文 邹星宇

编辑:李天欣

责任编辑:杜加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