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迫,条件艰苦,屠呦呦如何提取精准对抗疟疾的青蒿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屠坳坳怎么念 时间紧迫,条件艰苦,屠呦呦如何提取精准对抗疟疾的青蒿素?

时间紧迫,条件艰苦,屠呦呦如何提取精准对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3-08-11 17: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美越交战

1965年,处于战火中的越南,面对难以控制的疟疾疫情,迫切寻找中国求得帮助。随后不久,经过中央军委的周密部署,中国国内积极从各地筹集抗疟药物,筹集完毕,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义清便和其他专家一起携带着这些药物,冒着炮火,秘密奔赴越南战场。在炮火纷飞的越南战场,周义清亲手把带来的抗疟药给战士们服下,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很多战士服完药并没有任何效果,随后,周义清还加大剂量,效果仍然不明显。不仅如此,据情报获知,在美军阵营中,昔日的王牌抗疟药氯喹在越南战场居然也不起作用。而不只是氯喹,美军试遍已有的所有抗疟药,全部没有效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周义清

为了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美军专门投入大量经费,成立疟疾委员会,以华尔特里德陆军研究院为中心,联合英、法、澳大利亚等国的研究机构和欧洲一些大药厂,开展新型抗疟化学药物的研究,并且提出要求:每年要提供30种备选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就在美军积极投入研究之时,咱们中央军委也决定,兴举国之力研制抗疟新药,支援越南。1967年5月23日,按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国家科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制定了研究计划,会议以5月23日开会日期为保密代号,称为523项目。很快,523项目贯彻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国各地五六十个单位的500多人,一支大协作的科研队伍随即诞生了。事实上,研制一种新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并且安全的化合物,无论是否偶然,发现只是开始,真正的过程远不止于此。西方国家研制一种新药通常需要15年到20年时间,所需费用更是动辄高达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同样,为了解决在越南的疟疾疫情,美军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一起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加紧研制抗疟新药。而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无论科研水平还是设备条件,更不用说经费支持,都无法与美国匹敌。在这场实力悬殊的研究比赛中,523项目组有获胜的希望吗?

科研现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已经对原有的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导致原有药物效果不佳。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下,国家专门成立523项目组进行抗疟新药的研制。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抗疟中草药研究小组组长。为了寻找抗疟新药,屠呦呦整理历代医药书籍,从上古时期的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专门请教老中医专家,仔细查阅各地群众的献方,找出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随后,北京、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多个科研小分队,更是深入民间调查、就地采集中草药。就在对前期工作认真分析,反复研读文献后,屠呦呦发现,在筛选对象中,有一味中草药叫青蒿。青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人应用青蒿治病由来已久。青蒿治疗疟疾的确切记载最早见于公元304年,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有了重大发现之后,屠呦呦立刻带领着中草药研究小组就开始进行对青蒿的提取物进行实验。然而这项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他们的研发工作经历了380多次试验、190多个样品。实验结果却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到40%。莫非中草药这条路走不通?

屠呦呦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1年10月,屠呦呦设计的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的方案在第191次试验中,终于发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实现了100%的抑制。但是,523项目组要寻找的是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药,是中国人相对于中药而言的西药,一种成分明确,药效清晰的化合物,不能只是对一种植物的简单提取。青蒿这味中药能治疗疟疾,可是在一些验方中,青蒿还被用于治疗“骨蒸烦热”。中药通常由中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几味、十几味甚至几十味地混用,成分与功效并不清晰。那么,青蒿中到底什么成分能够杀死疟原虫?它能够被找出来形成药吗?1972年年底,屠呦呦她门们从青蒿提取物中分离出3种结晶成分,并在其中找到一个具有抗疟效果的有效单体,定名为“青蒿素Ⅱ”。然而,恰恰就在这一步出现了问题。不知什么原因,动物试验发现,“青蒿素Ⅱ”对实验动物的心脏有明显的毒性。对动物心脏有毒性,那么,对人会怎样呢?究竟是“青蒿素Ⅱ”有问题,还是操作环节出现了偏差?

屠呦呦在实验室

更多精彩内容,锁定3月8日6:30分播出的湖北卫视《大揭秘》《屠呦呦与青蒿素的诺贝尔之路(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