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些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屠呦呦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些什么?

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些什么?

2024-06-30 07: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些什么?

一、坚守的信念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是中国科学事业、医学事业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耀。在屠呦呦的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了中药、改变了世界,中国之蒿将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辉煌。如今85岁高龄的她,为了这棵小草,仍然默默地坚守着执著的信念,依旧在正常工作,依旧在研究中药,依旧在带科研项目。

二、坚韧的毅力

屠呦呦成功的历程可谓十分艰辛,最可贵的是“坚韧”两字。她的研究长达几十年,独辟蹊径,敢于创新,不跟风,不急于求成,潜心研究,在寻找青蒿素的艰难跋涉中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汗水,体现了一个科学家最可宝贵的意志品质。失败时,不气馁;困境时,不低头;登上顶峰时,不张扬,守得住清贫、耐得住艰辛、忍得住蜚语、经得起挫折,以执著的信念、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宽阔的胸襟、扎实的功底,站到了医学和科学的最高峰。

三、坚实的品格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真谛,说到底就是一个“实”字。屠呦呦一生以“实”为基、以“实”为荣。她实话实说:“我从事科学的目的只是为了给人民带来幸福,我的中西医知识都是国家培养的,只想回报国家。”她得奖时的感言更是实在:“这个荣誉属于科研团队的每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四、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号召,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屠呦呦研究员及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