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层析的原理、特点及分类简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层析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凝胶层析的原理、特点及分类简析

凝胶层析的原理、特点及分类简析

2024-06-29 09: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对于需要学习凝胶过滤的操作技术的童鞋来说,在实验前需要对凝胶层析的原理、特点及分类有了解,本文特作此介绍,看看关于凝胶过滤,你知道多少!

分享按钮

凝胶层析(gel chromatography),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排阻层析、凝胶渗透层析等。

 

凝胶层析法适用于分离和提纯蛋白质、酶、多肽、激素、多糖、核酸类等物质。分子大小彼此相差25%的样品,只要通过单一凝胶床就可以完全将它们分开。利用凝胶的分子筛特性,可对这些物质的溶液进行脱盐、浓缩、去热源和脱色。下面就有关凝胶层析的原理和特点做简要介绍。

 

1、凝胶层析原理

 

凝胶是一类多孔性高分子聚合物,每个颗粒犹如一个筛子。当样品溶液通过凝胶柱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由于直径大于凝胶网孔而只能沿着凝胶颗粒间的空隙,随着溶剂流动,因此流程较短,向前移动速度快而首先流出层析柱;反之,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由于直径小于凝胶网孔,可自由地进出凝胶颗粒的网孔,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它们从凝胶内扩散到胶粒孔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与逸出,使流量增长,移动速率慢而最后流出层析柱。而中等大小的分子,它们也能在凝胶颗粒内外分布,部分进入颗粒,从而在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之间被洗脱。这样,经过层析柱,使混合物中的各物质按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过程如下图。

 

ge-chromatography

 

2、常用凝胶的种类及性质

 

凝胶层析法常用的凝胶有天然凝胶(如琼脂粉凝胶)和人工合成凝胶(如葡聚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

1)葡聚糖凝胶

葡聚糖凝胶(Sephadex)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是目前生化产品制备中最常用的凝胶。

葡聚糖凝胶网孔大小可通过调节交联剂和葡聚糖的配比及反应条件来控制。交联度越大,网孔越小,吸水膨胀就越小。交联度越小,网孔越大,吸水膨胀就越大。

G类葡聚糖凝胶(Sephadex-G)的最基本骨架是葡聚糖,它是一种以右旋葡萄糖为残基的多糖,分子间主要是α-1,6-糖苷键(约占95%),分支为1,3-糖苷键(约占5%),以1-氯-2,3-环氧丙烷为交联剂将链状结构连接为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G类葡聚糖凝胶常用G-X代表,X数字既代表交联度,也代表持水量(吸水量)。X数字越小,交联度越大,网孔越小,适用于分离低分子质量生化产品。X数字越大,交联度越小,网孔越大,适用于分离高分子生化产品。X数字也代表凝胶的持水量,如G-25表示1g干胶持水2.5ml,G-100表示1g干胶持水10ml,依此类推。

2)聚丙烯酰胺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也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其商品名为生物凝胶P(Bio-gel-P),和交联葡聚糖一样,为颗粒状干粉,在溶剂中能自动吸水溶胀成凝胶。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形成聚丙烯酰胺凝胶。只要控制单体用量和交联剂的比例,就能得到不同型号的凝胶。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合成过程中,单体和交联剂的配比可以任意改变。以(T)代表100ml凝胶溶液中含有的单体和交联剂总克数,称为凝胶浓度。而其中交联剂占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百分比称为交联度,以(C)表示,交联度越大,网孔越小,交联度越小,则网孔越大。聚丙烯酰胺凝胶全是由碳-碳骨架构成,稳定性较好,适合于做凝胶层析的载体。只有在极端pH条件下酰胺键才能被水解为羧基,使凝胶带有一定的离子交换基团,故一般只在pH2-11的范围内使用。

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溶胀性质和分离范围的不同,可分成10种类型。各种类型均以英文字母P和阿拉伯数字表示,从Bio-Gel P-2至Bio-Gel P-300。P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乘以1000即相当于排阻限度(按球蛋白或肽计算)。

3)琼脂糖凝胶

琼脂糖凝胶(agarose gel)可以分离葡聚糖凝胶和生物胶所不能分离的大分子,使凝胶层析的分离区间扩大到大分子和病毒颗粒,其最大范围可达相对分子质量108 ,但是由于琼脂有强烈的吸附作用,给使用造成了困难,后来,从琼脂中分离出两个组分,一个组分为带负电荷的琼脂果胶,含有磺酸基和羧基;另一组分叫琼脂糖,它不含有带电基团,其结构是由β-D-吡喃半乳糖和3,6脱水-L-吡喃半乳糖相结合的链状多糖。这种琼脂糖被用来进行凝胶层析,它既具有琼脂凝胶相同的分离区间,又没有吸附作用。但其稳定性远不如葡聚糖凝胶和生物胶P,强酸强碱能引起结构破坏。最好使用条件控制在pH 4-9之间,温度0-40℃,超出此范围,可能被破坏。

琼脂糖凝胶做成珠状后不再脱水干燥,否则不能再溶胀恢复原有现状,因此商品大都以含水状态供应,并应在湿态保存。一般悬浮在10-3 mol/L EDTA和0.02%叠氮化钠溶液中。百分数表示干胶量。

 

3、凝胶层析的分类

 

对生物样品来说,经常遇到的是两种分离形式。一种是只将分子量极为悬殊的两类物质分开,如蛋白质与盐类,称作类分离或组分离。另一类则是要将分子量相差不很大的大分子物质加以分离,如分离血清球蛋白与白蛋白,这叫做分级分离。后者对实验条件和操作要求都比较高。

 

1)类分离

目的是分开样品中分子量悬殊的“较大分子组”和“较小分子组”两类物质,并不要求分离分子量相近的组分。

选择凝胶时,应使样品中大分子组的分子量大于其排阻限,而小分子组的分子量小于渗入限。这样能取得最好的分离效果。例如从蛋白质溶液中除去无机盐。蛋白质的分子量都大于5000D,而无机盐的分子量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之间。所以常选用Sephadex G-25凝胶作为分离固定相,因为它的分离范围是1000-5000D。被分离的两组物质的分子量正好落在分离范围的两侧。大分子组为全排阻,而小分子组为全渗入。对于分子量小于5000D的肽类进行脱盐操作则常选用Sephadex G-15凝胶。

2)分级分离

目的是分开分子量不是很悬殊的大分子物质。选择凝胶型号时必须使各种物质的Kd(分离系数)值尽可能相差大一些。为此,首先决不能使它们的分子量都分布在凝胶分离范围的一侧,也就是Kd不要都接近于0或1,而要使组分的分子量尽可能分布在凝胶分离范围的两侧,或接近两侧的位置。如果样品中含有3个组分的话,最好一个接近全排阻,另一个接近全渗入,第三个为部分渗入,且分子量大于渗入限的3倍,并小于排阻限的1/3。因为分子量如与渗入限比较靠近,该组分分子在凝胶颗粒中运动所受的约束很小,不易与低分子组分分开。如分子量与排阻限比较靠近则不易与高分子组分分开。

 

4、凝胶层析的特点

 

1)凝胶层析操作简便,所需设备简单。有时只要有一根层析柱便可进行工作。分离介质——凝胶完全不需要像离子交换剂那样复杂的再生过程便可重复使用。

2)分离效果较好,重复性高。最突出的是样品回收率高,接近100%。

3)分离条件缓和。凝胶骨架亲水,分离过程又不涉及化学键的变化,所以对分离物的活性没有不良影响。

4)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生化物质,如肽类、激素、蛋白质、多糖、核酸的分离纯化、脱盐、浓缩以及分析测定等。分离的分子量范围也很宽,如Sephadex G类为102-105 D;Sepharose类为105-108 D。

5)分辨率不高,分离操作较慢。由于凝胶层析是以物质分子量的不同作为分离依据的,分子量的差异仅表现在流速的差异上,所以分离时流速必须严格把握。因而分离操作一般较慢。而且对于分子量相差不多的物质难以达到很好的分离。此外,凝胶层析要求样品粘度不宜太高。凝胶颗粒有时还有非特异吸附现象。

 

lamin b1tel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