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声乐教学计划十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少儿声乐教学教材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十篇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十篇

2024-04-05 06: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篇1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仅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歌唱人才,最主要的是造就高素质、合格的幼儿教师。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怎样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过硬、专业素养较强的幼儿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而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最核心的课程,它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声乐教师应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更科学合理、时效规范。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现状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普通高中,由于招生政策的放宽,考生没有经过专业面试或考试,因此存在学生音乐基础起点不同,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在笔者调查的上下两届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许多学生没见过钢琴,有的学生会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是不识谱,唱歌跑调的大有人在,音乐基础知识、欣赏、演唱等都处于“零起点”。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唱,但是嗓音条件却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音乐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由于受师资、教学资源等硬件条件制约,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大多采用集体授课,多名学生一起发声,同时训练一首歌,教师一方面要忙于钢琴伴奏,一方面要倾听学生的演唱,这样很难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人,因此就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在学习状态下的个体差异,也就做不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的嗓音生理结构先天不同,久而久之,个别理解能力强、嗓音条件好的学生表现突出、学有所成、自信心得到提高,而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掌握正确的发声状态,心理有所怠慢,甚至产生厌学的倾向,同时也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注重每个人的不同发展,减少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适合每名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例如可以采用独唱、合唱、小组表演、重唱等多种方法进行声乐教学。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需要进行改革。

(三)声乐教材现状

这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相关的教学用书也陆续出版,从宏观上看,突出高职特色的音乐教材少之又少,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更是极其匮乏,许多声乐教师仍是借鉴延续本科专业院校或中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材,教师自选歌曲,专业性强,歌曲难度大,缺乏系统性,如:歌曲音域较宽,旋律复杂多变,缺少幼儿歌曲等等,这些问题难免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要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认知能力、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一系列因素,要降低歌曲的技巧难度,选择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性较强、训练价值较大的艺术作品为声乐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要多选用一些中外各类题材的优秀幼儿歌曲,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内容,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时代特点。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对策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动力,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准绳,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就不能保证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因此在每学期初,作为声乐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及计划,这个目标既包括教师本人的学期目标、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做的学期目标,还有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制订的学生阶段性目标。然后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通过完成阶段性目标来实现学期目标。同时还要制订一个整体教学计划,每一课的计划要周密,教学环节要突出重点,一环扣一环,教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中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即制定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类进行,因人而异,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制定。三要突出灵活性原则,即教师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会反复考虑,但是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变化,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做到适时调整。四要突出师范性特点,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声乐演唱方法、声乐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声乐教学能力,特别是幼儿歌曲的音乐教学能力。五是系统性原则,即在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中不仅要考虑到声乐基础知识、演唱能力等全方面培养,还要在进度上安排合理,不能受课时和学时的影响,按照传统的教材生搬硬套,做到教材精练,触类旁通。

(二)创新声乐课教学方法

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改革传统的模仿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并进的方法以“大课”、“中课”、“小课”等几种形式交叉进行授课,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大课教学

大课教学中教师向全体班级同学讲授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教学法、儿童合唱、儿童嗓音保护等内容。以合唱教学为例,除传统的齐唱外,可以让学生演唱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儿童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儿童歌曲《娃哈哈》时,我先给学生看一段热烈欢快的娃哈哈舞蹈,学生们看到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儿童载歌载舞,马上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为了避免单调的教唱,我提议大家可以分成几组,进行混声合唱,请几个同学当指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演唱,体会专业合唱团的创作过程。这种大课教学虽然面对的学生较多,但是依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时学生在娱乐中得到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2.中课教学

中课即小组教学,全班以小组的形式练习,一名教师教授几个学生,以提高声乐技能为主。通过大课中的理论讲解对声乐技巧进一步详细指导,教学内容以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对唱、轮唱、重唱训练。在小组中,学生间起到“镜子”的作用。因为人数少,时间相对多一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议、取长补短。小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心理素质、舞台经验等有着独特之处。学生通过观摩可发现每个人的不同声音、歌曲的不同声部、不同处理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小课教学

所谓的小课就是个别教学,个别课就是“一对一”单独指导,是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从声音类型、音色特点、音域范围、换声点位置等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案,有针对性地教学。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要使学生的声乐技巧得以完善,这是大课很好的补充。

(三)声乐课程的整合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它包括声乐发声方法、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钢琴弹奏、声乐作品赏析、儿童歌曲等内容。由于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实用性、综合素质能力是她们从事学前教育的法宝。因此,学前专业的声乐课,应当改变“声乐课就是仅仅学习唱歌的课程”的陈旧观念,将一些发声方法、歌曲欣赏、儿童唱歌教学法、嗓音保护的基本内容等学科知识都纳入声乐课中。

教学中,应避免过分强调歌唱的专业性,适当降低技巧上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声乐、钢琴、视唱、欣赏等课程中提炼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具有较好的视唱、范唱能力,并能正确处理一般的歌曲,而不是在强调声音的位置、音域的宽窄、声音高度上下功夫。同时加强与幼儿教育实际紧密相连,整合成包括声乐技能训练、声乐作品鉴赏与分析、视唱、儿童歌曲演唱等内容的综合课程,使学生对声乐歌曲的演唱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唱歌的意愿。第一年以视唱、声乐、鉴赏学习为主线,后两年主要对儿歌演唱、儿童合唱、自弹自唱进行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应以学习幼儿歌曲为主线。多学习不同民族、地域、风格各异、不同题材的幼儿歌曲,让学生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为学生以后所从事的音乐教学活动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幼儿歌曲还要涉及歌曲弹唱,这是一门集演唱、演奏、表演等内容为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门类。歌曲弹唱最能体现音乐教学的示范性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牢牢掌握这项技能,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一首好的幼儿歌曲,不仅能打开幼儿的心扉,启迪智慧,引导他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还能影响他们的道德情操,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幼儿园的实际音乐教学工作中,幼儿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幼儿教师应懂得幼儿嗓音科学保健及基本的歌唱发声方法,教幼儿学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让他们掌握简单的技能技巧,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感受到歌曲中的艺术美,使唱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交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其歌唱的审美意识,还要教会他们选择歌唱的方法、手段、内容的能力;选择幼儿歌曲教材的能力;为歌曲适度的定调、控制唱歌音量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声乐综合课中所涉及的从事幼儿歌唱教学需要的知识能力。

三、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篇2

从各章地概述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国40多年来不同的历史时期在音乐教育上所经历的不同发展轨迹及中间曲折的道路。将音乐教育放在了整个历史背景中来描述,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来分析,内容全面、分析得当。

本文共分为两部分,著作中每集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第一部分将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例,简要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以少年宫为例,简要介绍校外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1、1949196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层讨论了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审问题。

1952年3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小学、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其中对中学提出的美育任务是: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念,并启发其艺术的创造能力。对小学则要求:使儿童具有爱美的观念和欣赏艺术的初步能力。中学教学计划(草案)说明中提到:高中不设音乐科,但应于课外活动中规定每周有一小时的音乐活动。[1]

这说明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就开始关注了音乐教育,这一阶段,学校音乐教育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和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音乐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当时的需求;以唱歌为主,歌曲教材以歌唱当时的政治生活的少年儿童歌曲及群众歌曲为主,包括歌颂党、祖国、领袖及青少年生活。学校音乐教育总的趋势是强调音乐教育为政治服务。

2、19661976,文革时期

十年文革,教育事业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各地学校音乐教育几乎完全崩溃。不管是城乡、中小学生还是幼儿园的小学生,课上课下主要以唱语录歌、样板戏等形式来开展音乐活动。

3、19761990,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教育开始走上恢复和稳定的局面。1978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文革后的第一个《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1986年4月,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年底又公布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音乐课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深化,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迈进,特别是人们对美育在形成国民良好的文化精神素质的普遍关注,艺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地位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从音乐课时在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变迁也可明显地看出。[2]再加上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为小学和中学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教师,给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了希望。

最明显的就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等国家重点法规条件都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每周2节音乐课、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每周1节音乐课,现在开设的音乐课程不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从194919902016年,学校音乐教育是呈U型发展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目标已越明确,教材越来越完善,对教师要求也越来越高,课堂教学也从知识教授为主向审美教育为主过渡。

二、以少年宫为例,校外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1、少年宫声乐教育活动

分为两方面,一为合唱团;二为小型声乐组

(1)合唱团

通过合唱团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视听力、表达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合唱团活动中接受美育教育。

(2)小型声乐组

吸收具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素质的少年儿童参加,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歌唱发声技巧训练,并增加演唱与表演方面的辅导,通过独唱、重唱、小合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2、器乐教育活动

分为两方面,一为乐队;二为单项乐器小组

(1)乐队:包括民乐队、管弦乐队、室内乐队和电声乐队

(2)单项乐器小组:比较多的是手风琴组、电子琴组、小提琴组、钢琴组,以及长笛、单簧管、圆号、长号等培训班。民乐方面也设立了单项小组,如:二胡、笛子、苼、琵琶、扬琴、古筝等项乐器的培训班。

3、群众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举办群众性的大型歌咏活动

(2)组织全国或各省、市性的各种器乐比赛,互相观摩学习、交流经验,促进演奏水平的提高

(4)组织学生艺术团、合唱团、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

(5)少年儿童校外音乐教育的群众性音乐活动,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组织音乐讲座、音乐欣赏会、联欢会及与音乐家的见面会等。[3]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校外音乐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其音乐教育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为未来的音乐家和专业音乐工作者所做的启蒙奠基工作,为社会主义培养了千千万万业余音乐爱好者和各行各业的文艺骨干,为社会主义培养了千千万万业余音乐爱好者和各行各业的文艺骨干,为各地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文艺团体输送了一批批声乐和器乐方面的演唱、演奏人才。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音乐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无疑为音乐教育的进一步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大地挑战,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校内校外音乐教育会更加完善。

著作:

[1]姚思编著.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篇3

一年音乐教学计划 篇【1】

在新的学前音乐教学思路的指引下,我将结合新课程音乐教育论,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统合幼儿音乐,舞蹈等多元艺术。带领孩子进入音乐听,说,唱,跳,演的欢乐世界,提供孩子一个多元,快乐,精致的艺术体验。

一、研究目标:

1演唱歌曲

(1)学习发声练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模仿动物叫声

(2)要求幼儿在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2 音乐游戏

(1)了解音乐结构、音乐内容,工作计划《音乐教学计划》。

(2)按规则、节拍进行音乐游戏。

(3)主动参与游戏。

3、歌词、舞蹈创编。

(1)能大胆地对歌词进行改编。

(2)在理解歌词后,能大胆地根据歌词创编舞蹈。

3、名曲欣赏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二、 教学分析: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幼儿刚刚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1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还是音乐舞蹈创编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2艺术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总之,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幼儿情况分析:

幼儿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幼儿应用不同教法,使幼儿各方面均有提高。幼儿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根据这一特点,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幼儿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幼儿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幼儿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幼儿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幼儿园的课程,在本幼儿园多实施,使幼儿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成果预计

幼儿能够积极地、遵守游戏规则参加音乐游戏,并能理解音乐的内容及结构。能大胆地对歌词进行改编、创编,利用已学的舞蹈动作创编舞蹈,并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演以及主动与人合作表演。

一年音乐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七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 执教的十七个班级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教学工作计划《音乐教学计划》。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2.综合性艺术表演

(1)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3.识读乐谱

(1)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3)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4) 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 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篇4

【关键词】儿童音乐方向课;即兴伴奏;教学

儿童音乐方向课中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不像音乐专业那样高深,不需要掌握复杂的和声、变化莫测的伴奏音型。只需要学生在一定基本和声的基础上能够为儿童歌曲编配伴奏,再加以简单的伴奏织体与音型弹奏与演唱即可。在教学中还要使学生在掌握伴奏能力的同时,与歌唱、舞蹈、律动、音乐欣赏紧密结合,使伴奏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更好的培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儿童音乐的兴趣,提高伴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深学生对儿童音乐教育的认识

在学生学习各个儿童音乐方向课的过程中,任课程教师要将儿童音乐教学方法逐步贯穿在教学内容的始终,并与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互融合。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将教学的价值通过学生聆听儿童歌曲作品、表现儿童歌曲形象和创造儿童歌曲伴奏活动为主进行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儿童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愉悦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完成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

(二)提高钢琴演奏技术,侧重练习儿童歌曲固定伴奏

师专钢琴教学侧重于技能训练与传授,它有着循序渐进的曲目和教材,这对于学生系统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较好的钢琴演奏技能是学习即兴伴奏的关键。但要注意的是:钢琴教学不能代替即兴伴奏教学,两者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却有明显区别。钢琴技能技巧是机械练习为主来再现乐曲内容,即兴伴奏则是以再创造为主要任务来完成歌曲伴奏,即兴伴奏必须建立在钢琴技能练习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可见,钢琴技能在即兴伴奏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就可以使他们在即兴伴奏的创作中表现出周全、完美的设计意图。

在提高钢琴演奏技术的同时,也要侧重于对儿童歌曲固定伴奏正谱的训练。固定正谱伴奏是由歌曲作曲家或专业从事即兴伴奏人员编配完成的。技能技巧较高,和声复杂、织体与音型变化较多,能够充分地体现歌曲的艺术形象和表现力,是学生学习即兴伴奏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钢琴演奏基本的训练曲目外,在教学内容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固定正谱伴奏,并加以充分的演奏示范、讲解与分析,让学生从中了解及学习歌曲正谱伴奏的编配方法、和弦的使用、音型与织体的运用、音乐形象的表现方法等,使学生逐步掌握即兴伴奏的编配方法并运用到今后的歌曲伴奏训练中。

(三)抓住儿童歌曲类型与特征,分段进行即兴伴奏编配练习

儿童歌曲是一个广义的歌曲范围,如进行较细致的划分可以将其分成幼儿歌曲、学前儿童歌曲、少年儿童歌曲、外国儿童歌曲、少数民族儿童歌曲等。在为以上这几种儿童歌曲编配即兴伴奏时就要注意到歌曲的风格特点、年龄特征、和声、音型与织体、各个部分伴奏处理与表现方法。以最恰当的和弦、最合适的音型、最有力的形象表现形式来完成即兴伴奏的编配。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儿童歌曲的分类进行伴奏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实施分段教学的方法来安排歌曲伴奏的训练。以下列举几首不同类别的儿童歌曲伴奏编配作以阐述。

幼儿歌曲《小鸭穿鞋》:这是一首4至5岁幼儿演唱的歌曲,活泼欢快,表现了小鸭走路一摇一摆的音乐形象。歌曲为中国作品、F大调、一段体四句对比结构曲式。为这种幼儿歌曲配伴奏时,要尽量旋律流畅、节奏清晰、便于演唱。本曲在和弦的配置上比较简单,使用大调式主、属、下属、属七即可;半终止使用属和弦、完全终止使用属七到主和弦的和声进行。整个歌曲伴奏使用带旋律的方式,右手弹奏歌曲的主旋律,左手弹奏伴奏音型,1、2、4乐句运用带低音的半分解式音型、3乐句运用和弦柱式音型、尾声运用重复低音的方式结束全曲。整个伴奏给人一种活泼愉悦的感受,节奏感强,容易进行边弹边唱。

学前儿童歌曲《小燕子》:这是一首5至7岁学前儿童演唱的歌曲,优美抒情,旋律起伏不大,表现小燕子的美丽和为庄稼除害的歌曲内容。有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C宫五声调式。和弦按照传统和声进行原则配置即可,选用Ⅰ、Ⅳ、Ⅴ、K46。整曲完全运用带旋律伴奏的方式,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在第一、三乐段采用全分解音型,表现小燕子优美的形象;第二乐段采用半分解音型,表现小燕子为庄稼除害虫的情景;歌曲结束后在伴奏声部采用主和弦分解进行的尾声来补充和加强歌曲的终止感。

少年儿童歌曲《我爱沙滩,我爱大海》:这是一首小学低年级的歌唱作品,节奏欢快、充满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景。无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F大调。和弦使用较复杂,正三、副三、属七、终止四六、重属、副属和弦都有运用,在和声节奏上保持强弱分明、和弦更换不要太频繁。在伴奏上选用有旋律与无旋律相结合的形式,前奏右手弹奏旋律并附加和弦,左手以全分解琶音的形式弹奏;第一乐段使用无旋律伴奏的方式,左手鲜明低音与右手弱起柱式音型弹奏波尔卡式节奏,突出旋律的律动感;第二乐段使用有旋律的伴奏方式,右手主旋律附加音程弹奏、左手加以流畅的上行全分解和弦,表现舒展能够突出主题。

(四)做好与其它课程学习的衔接

在儿童音乐方向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中,始终不能离开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这些学科与伴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即兴伴奏编配与弹奏的技能技巧,可以相互促进知识的掌握。这些学科包括儿童音乐欣赏、儿童音乐游戏、儿童歌曲表演唱、儿童舞与律动等等。儿童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儿童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和歌曲积累,使他们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掌握大量的儿童音乐题材,为即兴伴奏的创作提供更多的资料与经验。在儿童音乐游戏、表演唱、舞蹈律动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为自己设计的音乐游戏、歌曲表演、舞蹈、律动创作合适的音乐进行伴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个技能与技巧的掌握,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

作者简介:刘杨(197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键盘即兴伴奏教学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篇5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聆听;交流;韵律体操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有研究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应激一反应系统、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符合儿童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通过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感受音乐中流淌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一)国外音乐教育现状概述

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 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即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来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美国把幼儿音乐教育当成专题研究;英国开展 音乐一对一计划的项目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澳大利亚专门研究连接母婴的亲子歌曲,让幼儿在婴幼时期就对音乐进行了解。总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都反映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和智力开发。

从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分科教学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课堂结构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大块组成,强调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也是采用这三步曲模式。音乐课的开始部分含律动入室、练声、复习等内容;基本部分主要是学习新内容,约占整节课时间的2/ 3 ,结束部分以动作性的活动如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内容结束。教学内容按大纲适用固定的统编教材。然而这种课堂结构的三步曲模式,对一般的常规教学有一定作用,但对实践性强的音乐课来说则不太适合。

因此在激烈的竞争时代,任何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孩子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音乐。因而出现了严重的填压式的教育形式,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一家的孩子被要求学习几样的乐器以及多种的声乐形式。经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孩子很反感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也一样,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不同的音乐活动教育形式。比如:独立欣赏、玩中学、教师弹唱幼儿跟学以及前面提到的课堂三步曲模式等等五花八门的教学方式。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性格特征他们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孩子们适应的教学方式也有差异。也许刚接触并不是很能接受,一段时间后就会好一些,所以无论你的孩子用的哪一种方式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消化时间。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双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对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并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聆听接近音乐的开始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1、击瓶辨音色:运用瓶子依次排列,并在每只瓶中装入不等量的水,用小棍敲击,引导幼儿听,并让幼儿找一找不同的声音是出自哪一个瓶,辨别音色的高低。

2、打击乐器辨音色:示范不同的打击乐器,让幼儿分辨乐器的音色品质,小铃声音清脆,鼓的声音有力,钹的声音有回声感,传得远。

3、听辨大自然的不同声音:带孩子到郊外,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水流潺潺声,树叶沙沙声,划船吱嘎吱嘎声,水牛哞哞声

4、听辨生活中声音: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声音象唱歌水浇开了的笛鸣声,街头爆米花的声音,过节的鞭炮声,小鸟唧唧叫声,外公睡觉打呼噜声。

通过找寻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节奏,培养聆听的兴趣,增加他们对音感的敏锐度,幼儿会自己去找富有音乐节奏感的声音。

(二)交流

究发现,快乐的孩子们都拥有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如躲躲猫和躲 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教育方式。例如: 幼儿在学唱歌时常会犯些习惯性的错误,如在《我上幼儿园》的教学中,他们学唱时,第一段唱到我上幼儿园是慢的,而结尾时的我上幼儿园是快的,幼儿习惯性地重复前面的我上幼儿园,为了让幼儿避免这种习惯性错误,应该在示范时教师给幼儿做一些适当的引导,用一个明显的暗示动作,如用手画长波浪,引导幼儿了解动作的用意,这样当幼儿再唱到这个地方时,教师只要一画长波浪,幼儿就知道要慢下来。而到后面的那句时教师就用身体动作引导幼儿要唱快一些。虽然这些是对幼儿细小的帮助,但适当地给幼儿提供这些帮助是有必要的。幼儿的音乐教育不是一味的枯燥性的教学,要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才会激发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总之,音乐教学中,引导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总结,深入学习与探索,让音乐教育成为幼儿早期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让音乐教学成为幼儿快乐的游戏天堂。

(三)律动体操

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如:音乐游戏《参观动物园》,教师选择了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音色的四段体结构模式,首先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有关音乐的故事情节,但是第一段音乐节奏非常的快,歌词也不是非常的清晰,孩子就对那段音乐产生强烈的反感活动气氛也比较躁动。随后另外三段音乐出来后幼儿准确地听出哪段音乐可以代表什么动物,孩子们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所看到的凶猛的大动物和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反应出,孩子并不适合超常音域的音乐形式,所以轻快、活泼、动听的音乐才是幼儿能接受并且喜欢的音乐。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声,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试着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生活中不一样的节奏;多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用亲子交流的方式体验音乐的美妙;引导孩子用肢体动作来体会节奏、节拍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向往。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参考文献:

[1]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2007.5.

[2]郭声健 罗红. 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p184-185 .

[3]杨丽华. 早期音乐与0~3岁幼儿的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

[4] 梁旭红 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遗传杂志,2008.16(6) .

[5]秦云峰、高莉莉. 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

[6]韩棣华. 0-3岁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P245~248 .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篇6

【关键词】高师 歌唱教学 音乐教学法 歌唱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73-02

歌唱是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中占比最大的教学内容。当代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不足特别是歌唱表达能力欠缺,反映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高等师范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应重视学生歌唱能力培养,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

一、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歌唱教学存在的偏差

(一)高等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不适应。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学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音乐素质的高低。多年来,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与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相类似,以民族歌曲、美声歌曲等为主,儿童歌曲只是在即兴伴奏(弹唱)教学中体现。培养的学生能很好地演唱艺术歌曲,而到了中小学却连简单的儿童歌曲都唱不好,对歌曲缺乏文化理解,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弹唱儿童歌曲,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歌唱教学的质量。与中小学歌唱教学需要相比,目前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音乐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出现非艺术化倾向。2009年和2011年笔者在黄山和重庆举办的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参加了几十节优质音乐观摩课,观察到既有很多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也看到一些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跃,偏离音乐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采用一些非音乐的教学手段如教师设计学习新歌的音乐课时,在导入新课、开展活动、游戏拓展等活动上下了很大工夫,而只在最后几分钟才让学生演唱歌曲,这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最佳学习阶段已经过去,学生只记住了音乐课中好玩的游戏,而没有记住音乐;歌曲在课堂上跟着钢琴伴奏能唱,离开钢琴伴奏不会唱。因此,很多学生课后基本不唱音乐课中学习的歌曲,而偏爱唱流行歌,这导致学生不能达到课程标准对歌唱教学的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三)音乐教师歌唱基本功不足使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一些音乐教师没有掌握好扎实的声乐理论和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尽管想教学生演唱技巧,但因底气不足,力不从心,其结果只能听任学生不科学地发声,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反而使学生逐渐养成错误的用嗓习惯,破坏歌唱的美感。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教会唱歌就行了,没必要进行声乐技能训练,因为声乐技巧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讲解和训练费时费力,教师索性避繁就简,只要学生会唱歌就行,不愿意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训练。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要等学生变声后才能学声乐,满足于学生会唱歌而不管唱得好坏,从而放任学生长期喊唱和错误的模仿,导致学生的声带出毛病,造成声带损伤,甚至留下终身遗憾。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从每个孩子做起,进行歌唱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但是要有方法,假如我们的教育方法还不如街边贸易音乐来的有策划、有技巧,那我们的音乐阵地就要输给这些街边音乐。”因此,歌唱教学的教学方法极其重要。而部分教师在设计音乐课时,往往采用的是发声练习、复习旧歌、新课导入、范唱、新歌教学、拓展活动等程序。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法陈旧、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

二、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对当前歌唱教学的目标定位、理念、教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是教会学生音乐专业各门课程综合运用的课程,从音乐教学法课程入手,教会学生了解掌握基础学校对歌唱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要求,是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基础音乐教学的需求的良好途径。

(一)树立儿童歌唱教学的理念。首先,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和吐字等基本歌唱技能。其次,在掌握基本歌唱技能的同时要了解少儿歌唱的生理心理特点,把声乐课程中的技术学会迁移运用,学会声情并茂范唱少儿歌曲。再次,不断加强自身综合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努力提高歌唱水平,尽快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唱歌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二)重塑学生“敢唱、会唱、爱唱”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歌唱教学是一种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首先应重新定位音乐课歌唱教学的基本理念并确立“敢唱、会唱、爱唱”的培养目标。“敢唱”是歌唱的前提,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多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当众演唱的锻炼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歌唱给予鼓励和欣赏,营造一种同学之间彼此尊重、欣赏的班级氛围。学生的歌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欣赏,其歌唱的胆量也自然就大了。“会唱”则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有关歌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爱唱”是在“敢唱、会唱”的基础上用真挚的情感表现歌曲,尊重并保护学生的歌唱爱好天性,让他们体验歌唱的快乐,完整、尽情、尽兴地歌唱。音乐教育师范生明白这些道理,才能在日后的音乐课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为基础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三)改进教学方法。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理解音乐教育新课标的新理念下的新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发展,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标对教学观念的改变、师生角色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等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模仿、深入探究、愉快合作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式学习方法;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便于师生交流的学习氛围。例如,根据歌曲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音乐规律的方法学习歌唱。例如,以听唱法、视唱法、情景导入法、分角色演唱法、接龙式和对唱式演唱法、熟悉歌曲旋律线的走向等方法学习歌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复杂多样的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富有创造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护、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善于把歌唱教学的环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歌曲素材,最终体现在上课的过程中。这样的自发过程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教材歌曲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歌唱中享受音乐美的愉悦,接受音乐美的熏陶,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少儿歌唱方法技能训练。少儿歌唱训练方法与成人训练有一定的差异,高师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少儿歌唱训练技巧。

1.歌唱教学的呼吸训练。儿童的呼吸因其生理原因,与成人相比延续性更短,换气频率更高,因此可以用以下训练进行如:一口气把生日蜡烛吹灭;把气球吹在半空中,尽量不让它掉落;游泳时吸口气后尽量住呼吸做气息保持等。这些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方法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并喜欢。长此下去,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歌曲学习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如教学歌曲《小白船》时,教师要按歌曲乐句的要求,引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缓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2.进行趣味发声练习。高师音乐教学法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基础教育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歌词内容、歌曲旋律等,精心选择和创编出有趣味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模拟练声曲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常用一些动物的叫声或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来进行发声技巧训练。如学习低年级歌曲《母鸡叫咯咯》时,可根据歌曲内容及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出模仿母鸡、小羊、小鸡等动物叫声的练声曲,并结合模仿小动物动作边做小动物律动边练声,以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另外,还可以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导学生发声,如用大咬一口苹果的感觉练习打开喉咙,让气息通畅,声音统一,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从头腔高位置上发出,唱时感觉好像头顶有一只小鸟在歌唱等。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达到咬字吐字的技巧训练。在学习歌曲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按歌曲的节奏准确地读歌词,并对歌词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学生理解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朗读歌词时,还要注意语调、语气、色彩、韵味,使学生掌握“字正腔圆”的基本要领。并把这种咬字吐字的要领与歌唱的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与歌词的语气、韵味、歌唱中的呼吸、共鸣等要素结合起来,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思想感情,表现美妙的音乐,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如演唱轻快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灵活、轻快、敏捷;演唱优美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圆润、连贯;演唱雄壮进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的效果。

三、结语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演唱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训练,主要体现融情感、趣味、技能于一体。防止和杜绝专业化、成人化的高难度技能及反复枯燥的机械性训练,使歌唱技能的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特别强调每节课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另外,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从而积累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歌唱水平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如独唱音乐会、合唱、小组表演、卡拉OK比赛等活动,采取同桌检查、小组比赛等形式帮助要求学生记忆歌曲,真正实现学生“敢唱、会唱、爱唱”的培养目标,让歌声伴随受教育者的身心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让歌唱伴随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J].艺术创作,2010(6)

[2]李想.浅谈歌唱中呼吸的运用[J].文艺生活,2010(15)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成果(2013JGA298)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篇7

关键词:幼师;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122-01

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奔腾着千万条支流,发展自身文化教育历史的分支波澜壮阔。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古往今来,众多的思想家、科学家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众说纷纭,但有一点近乎共识,即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许多教育家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前培养成功。”这说明了人的健康发展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人的优秀素质依赖于婴、幼儿时期奠定的良好基础。幼儿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未来人才素质。发展教育,教师为本,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因此,如何将以后从事“幼师”工作的学生培养好,是每一个从事幼师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事情。幼儿教育提倡以素质教育为主,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重要地位,而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声乐教学的现状

1、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幼师声乐课教学中,一直都是采用全班齐唱上课形式,10到30个人一起上。平均下来轮到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课时量不够,应该说是非常少,所以学生在课堂内所得到的知识量是少之又少的,造成绝大多数幼师生的声乐基本功非常差。不要说歌唱发声技巧,连一首歌曲的音准都很困难。如果长此以往,不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课改。

2、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说非常盲目,没有固定的幼师声乐教材,大多是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情况选择教材,习惯向音乐院校看齐,教材一般都是一些歌曲。怎样教幼儿唱歌几乎所有的教材在教法上都只字未提。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教材上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以后走上幼儿教育的幼师生,所以教材的适用性改革上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有一本适合于当前幼师的声乐教材,那么将大大减轻专业老师的负担。

3、幼师的生源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为了壮大幼师队伍,每个幼师类学校都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一多,导致学生的素质也参不齐。选择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般都是人们印象中的“三流”学生:即中考落榜学习纪律观念淡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幼师专业的学生也不乏上述情况,不同的是:因为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没有渗入到人们的意识中,所以本地的学前教育都由女性担任,所以幼师专业的学生是清一色的女孩子。她们之所以选择幼师专业,是因为有着对美术和音乐的兴趣爱好,但没有系统专业的学习。很多学生对幼师专业只是很浅显的了解,并不知道幼师专业不仅要学习各项专业技能,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专业课教师在上技能课的时候,明显感觉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声音条件差,艺术素质低、学习的兴致不高,造成了学习进度太慢的后果。

二、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

1、声乐是一门歌唱艺术,它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声音,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字语言,生动塑造歌曲中的形象,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老师耐心细致而又科学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学生本身较好的声音素质,经过一定时期的严格训练,就能使你本身的声音得到改变,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师班的声乐课有其本身的特点。它与高等院校技巧性很强的声乐课,和普通中学的唱歌课比较,无论是从学生的来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在教学目的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声音素质和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等,它的教学目的是为各个文艺团体培养专业演员的。

2、幼师的声乐课既要掌握一定的声乐技巧,同时也要求具有普通中学的齐唱特点,是二者兼备、相互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由幼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来源、声音素质、学习环境、文化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幼师唱歌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在有伴奏或无伴奏的情况下,基本上能独立,正确的处理表现常见的体裁风格的歌曲,特别是幼儿歌曲、幼儿欣赏歌曲懂得幼儿歌唱发声的特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能力,使她们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篇8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培养方略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实战型人才

创新能力培养。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仅停留在对其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学生掌握发声原理和声乐演唱的基本方法。现有声乐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练声—讲解、示范—再练声—唱歌—讲解、示范—再唱歌—布置作业等流程进行教学。有的教师认为,声乐课不应讲太多的理论,只要唱出好听的声音就可以了,因此从头至尾不停地示范,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声音演唱。一节课下来,只听到老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全被掩盖掉。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模仿教师声音歌唱,对发声原理不知所以然,根本无法胜任中小学声乐教学工作。高师声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教学能力和指导相关声乐的活动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中,应化模仿型学习为研究型学习,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具体而言,一年级第一学期应开设声乐理论集体课,让学生对歌唱的发声原理及歌唱的基本方法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使学生可以按照发声原理和方法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调整训练,有目的主动地进行声乐学习;应在三年级开设声乐教学法大课,让学生掌握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四年级的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实践能力培养。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声乐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声乐实践主要包括舞台演唱和钢琴即兴伴奏。高师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音乐院校不一样,不能以歌唱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高师声乐教学中,应尽可能按照不同学生的嗓音条件、特点布置作业,比如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挑些优秀的中外歌剧选段或艺术歌曲使其演唱,对能力差点的学生则可以挑些技巧不是很高的民通、美通作品使其演唱,如此,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而且通过不定期的声乐习唱、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和声乐比赛,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舞台经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演唱能力。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而这些年龄段的学生声带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要求老师在歌唱教学中具备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此外,高师音乐专业应与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声乐研究能力培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指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声乐理论是在声乐实践基础上提炼出的结晶。正确的声乐理论是主观与客观在科学规律上的统一,能对声乐起到指导和定向作用,提高实践的准确性和效率。[1](p304]因此,注重声乐研究能力培养,能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能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其声乐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声乐理论。

(二)结合中小学教育特征培养个性化人才

普及国民音乐教育的主渠道,最重要的是靠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切实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这需要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给予强大的后盾支持,而高等学校音乐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规格又需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园地中得到效能化验证。[2]目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脱节现象,部分老师不了解中小学学生歌唱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过分追求美声与民族化,用专业的眼光看待学生,导致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应着重了解少儿歌唱生理、心理等特点。结合少儿嗓音特点及训练方法。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由于受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没有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特点,把高师声乐课学习的那套方法生搬硬套到中小学学生身上。少儿的声带处于发育期间,非常脆弱,不正确的发声方法会导致其声音发哑,严重的会造成声带小结。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应是现代音乐教育也是高师声乐教学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讲授不同年龄段少儿的嗓音特点及训练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小学生的具体特点,掌握训练中小学生声音的方法,能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声乐学习。结合少儿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声带发生变化是变声期的一个重要表现。变声期因为喉头、声带增长而伴随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局部充血水肿,导致说话唱歌的声音与儿童时不同。每个人都会经历变声期,不同的是,有的声音变得沙哑些,有的变化不太明显。变声期的嗓子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不正确的用嗓容易造成声带水肿充血,甚至声带小结、息肉。引导学生科学地用嗓,使其顺利地度过变声期,是每个中小学音乐工作者的职责。因此,应将少儿变声期的保健知识纳入高师声乐教学授课内容中,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让学生观摩学习,以加深学生对少儿变声期嗓音特点的了解与嗓音保护知识的掌握。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一)重视声乐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据统计,2009年中国高校总规划达到2979万人,居世界第一位,毛入学率增至24.2%,而到了2020年,中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则预计为40%。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加快了全民素质教育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单一技能的毕业生将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复合型的人才将成为社会的新宠。因此,在高师声乐教育中,应重视声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一专多能,并不断开拓其知识面,不断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学习,提高其科学素质。美国西北大学校长莫顿•夏皮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过:“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排名靠前的法宝,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权威排名,当今世界最好的50所大学中,美国有36所,这就是因为美国非常重视本科阶段对学生通识教育培养的结果。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以造就声乐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重视地方文化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文化,发展文化;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高师声乐教育不仅要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更要承担本民族本地区声乐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职责。福建泉州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与台湾隔海相望,还是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因此,在这种多元文化共处的环境里,声乐教育要特别注重闽台文化的融合,结合地方音乐语言,适当地把优秀的闽南语歌曲和南音曲目编入教材,让学生了解闽台地区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以促进地方声乐教育和声乐文化的发展,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及祖国的统一添砖加瓦。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篇9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学;声乐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对声乐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解读,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信息化声乐课堂。教师应根据歌曲演唱需要讲解乐理知识,在识谱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视唱能力;根据声乐课程教学需求,提炼歌曲蕴含的乐理、视唱难点,据此制作微课,帮助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提升学生音准和节奏感;运用微课开展视唱练耳教学,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提升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课下自主回看教学视频,指导学生课下进行声乐练习;巧妙运用音乐App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帮助学生发现演唱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准。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缺乏创新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包括声乐基础知识、发声练习、儿童歌唱发声与教唱和合唱教学等内容。目前该专业声乐教学主要针对教材歌曲采用钢琴伴奏开展教学。中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这种一成不变的声乐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1]。一些教师很少主动了解当下幼儿园热门歌曲,只是围绕教材开展声乐教学,这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效果。

(二)声乐教学和幼师岗位技能脱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声乐教学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应该得到学校和音乐教师的重视,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和幼儿园音乐教学相脱节。例如,很多音乐教师针对幼师资格证音乐考试内容和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忽略了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没有在课堂上融入最新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理念、幼儿歌曲。

(三)信息化教学推广受阻

随着现代音乐发展,信息技术和音乐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微课、音乐App和线上教学信息化工具使用较少[2]。例如,音乐教师主要运用钢琴伴唱来开展音准训练,没有采用智能化音乐教学软件和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导致声乐课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唱练耳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对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转变乐理教学模式

乐理是声乐教学的基础,但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乐理对他们来说有较大的学习难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乐理教学,详细讲解五线谱、转音、节奏和音准知识,还可以用微课导入具体的发声口型和气息控制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乐理知识,稳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教学可以将互联网音乐教学素材、最新的音乐理念和国外音乐作品融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将学生带入多元化的音乐世界。音乐教师可以用信息化技术融入各种风格的歌曲,如当下热门的幼儿歌曲、英文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有利于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素材

音乐教师可以用信息化技术导入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视频,将幼儿园音乐课程视频作为教学素材,丰富声乐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便能熟悉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内容和流程[3]。音乐教师可以把幼儿园歌曲作为声乐课教学曲目,如《爱我你就抱抱我》《感谢有你》等歌曲,为学生讲解这些幼儿歌曲的五线谱、演唱节奏、钢琴曲谱和转音技巧,提升学生的幼儿歌曲演唱能力。

三、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巧用微课讲解乐理知识,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

乐理是声乐教学的难点,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知识。音乐教师可以用微课讲解乐理知识,如录制不同音色、音区和力度的旋律,让学生反复聆听这些旋律,引导学生对这些旋律进行分析,包括旋律的节拍是什么,旋律中跨越了哪些音区,音调有怎样的变化,等等。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结合具体旋律进行精讲,如五线谱中如何区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辨别歌曲的演唱节拍,辨别休止符和强音,为学生系统性讲解基本乐理知识。教师可以随时暂停和回放微课,并在微课中添加相关文字说明,帮助学生透彻掌握这些乐理知识,为下一步唱谱和歌曲演唱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歌曲录制微课,在微课中进行五线谱和简谱的对比,介绍歌曲曲谱中的节拍及四四拍、四三拍和四二拍的演唱方式、升降调和强弱音,带领学生哼唱曲谱。在学生能够准确哼唱曲谱后,教师可以开展演唱教学,提醒学生注意转音和假声的转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

(二)用微课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提前把歌曲演唱技巧录制成微课,在课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跟随微课进行练唱。在声乐课上,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微课中的节奏、音调、气息和升降调等知识,对演唱难度大的段落进行精讲,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整首歌曲的演唱。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演唱,并录制学生演唱视频,把学生演唱视频作为声乐课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生生互评,让学生点评同学的演唱视频,分析同学对音准的把握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真假音转化是否准确、演唱时是否全情投入等,让学生从中取长补短,更好地学习声乐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微课导入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视频,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把声乐教学和幼儿园音乐课衔接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微课中介绍幼师《爱我你就抱抱我》歌曲教学案例。这首歌曲曲调欢快,采用Rap演唱方式,在教学中,幼师设计了相应的动作,打造了童趣化音乐课堂。学生根据这首歌曲设计教学方案,并演唱这首歌曲,针对每句歌词进行讲解,尤其对Rap演唱部分进行讲解,划分这部分歌曲演唱时的停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幼儿歌曲曲库,还提升了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教师可以灵活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录制学生线上演唱视频,开展针对性声乐教学。例如,在教唱《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对八个乐章进行介绍,把朗诵词和多声部合唱教学结合起来,提前制作合唱视频,让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声部划分与和声,让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讲解不同声部的演唱技巧,如男女生领唱部分、多声部配合与和声技巧,并用五线谱介绍各个声部的音调、节奏与和声技巧,明确各个声部切入演唱的时机,避免学生出现抢拍和慢半拍的问题,展现合唱的独特和声魅力。学生可以在课下自主回看合唱教学视频,还可以自主成立合唱团,根据线上合唱教学视频进行练习,排练《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等歌曲,掌握二声部和多声部合唱技巧。这样能够在丰富声乐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热情,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巧用热门音乐App,增强教学趣味性

随着音乐App和音乐直播平台的出现,学生听音乐和学音乐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手机音乐App开展声乐教学,调动学生唱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唱吧App开展教学,让学生根据这一软件给出的音轨和歌曲伴奏进行演唱。学生在演唱中可以看到自己音高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音高和气息,从而提升乐感和音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唱吧App录制自己演唱的音频,并把演唱音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每周组织学生投票选出一首最喜欢的歌曲。音乐教师针对每个音频进行点评,指出学生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唱吧伴奏音频开展教学,为学生分析每一句的演唱节奏、音调和气息控制,让学生准确记忆歌曲中的“过门”,避免学生抢拍,进一步提升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唱歌比赛,综合软件演唱得分、教师打分和学生投票成绩,评选出班级最佳歌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

结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要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积极收集互联网优质音乐教学素材,利用微课开展乐理教学,让学生掌握节奏、音乐、音调、音色和音符等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还可以用微课展示最新的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视频,丰富声乐课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利用音乐App开展声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全面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芳平.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84-85.

[2]嵇慧慧.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学前声乐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9,17(16):177-178.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篇10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 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互动歌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