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4尚能饭否?联想小新Pro14 2024 AI锐龙版开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新pro14锐龙版开箱 Zen4尚能饭否?联想小新Pro14 2024 AI锐龙版开箱

Zen4尚能饭否?联想小新Pro14 2024 AI锐龙版开箱

2024-07-17 1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不知不觉间,Zen4发布已经是一年半以前的事情了,让人感叹时间之快。那么在时隔一年半后,Zen4能否承担起5000价位上的轻薄本使用体验呢?尤其是在2024年,AI应用集中爆发,Zen4的8845H能否承担起未来众多的AI场景?这次从朋友那里打劫来了一台小新Pro14 2024锐龙版,正好来开箱解答一下我的疑问。

首先上个真机实拍,小新还是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外观讨喜,OLED屏幕+16:10的的窄边框也让它的观感非常不错。

外包装我朋友已经开箱过了,所以多少有点变形,不过问题不大。小新相比我买的Thinkbook充满商务风格的包装,明显年轻化了不少。

侧面是小新Pro14 2024的配置信息,我拿到的是8845H+32G+1T的集显顶配版,听说还有个2T的版本,但是东哥家没有。

默认配备了一个100W的Type-C充电器,还是三角插的,这给好评!再也不用因为用PD充电被电的麻麻的了。

输出规格最大20V5A,标准的PD3.0充电器,代工厂为群光。

机器本体为银灰色,还有一个蓝色版本,不过个人觉得还是银灰色好一些。

A面为金属材质,靠近转轴的一侧有小新的logo。

对角线一侧则为联想自己的logo,Thinkbook也是在这个位置。

机身左侧为一个HDMI2.0,两个USB-C接口,都支持100W的PD充电,DP1.4的视频输出,其中一个还支持USB4,最高40Gbps带宽。

右侧为两个USB3.2-A,一个耳麦孔,以及一个SD卡槽,靠近卡槽的USB支持关机充电。整体接口够用,但是考虑到充电口会吃掉一个USB-C,可以考虑多给一个USB口好些。

打开后是机器说明书,电池有运输模式,第一次开机需要接电源。不过这机器默认开盖启动居然是打开的,需要去BIOS里面关了。

机器支持180度大角度开合,这也是目前轻薄本的标配了。

键盘用过小新的都很熟悉,键程手感在轻薄本里面都算不错的水平,就是这个方向键非常不讨喜,多少代了也不改。

左下角有AMD处理器的贴纸,最新的8000系列已经全面换装了新的贴纸,AI标识的加入表明锐龙8000系列是为了AI而生。

屏幕顶部为一枚1080p摄像头,带有物理防窥拨片,支持windows hello解锁。

机器未开机实拍,小新的外观还是OK的,虽然是面向大学生和年轻人,但是即便你放在办公场合也不会显得很突兀。

想拆解的话就需要拧下D壳上的6枚梅花螺丝了,D面也是金属材质,并且为了散热做了大量的镂空。

拿下D壳后可以看到,SSD和网卡的位置都贴了导热垫,可以增强散热,同时避免网卡过热出现掉网卡的情况。

散热部分依旧延续了前代双热管双风扇的设计,最大65W的性能释放。机身上没找到第二个M.2接口,应该是无法扩展的,拓展性这点上还是thinkbook做的更好。

电池相比前代75Wh有一定升级,来到了84Wh,在14寸轻薄本里绝对是第一梯队的容量水平了。

网卡为发哥的MT7921,有点寒碜,就算不舍得上AX210,好歹给个MT7922也好呀。虽然支持WIFI6,但是7921是28nm工艺,发热巨大,7922就是14nm,发热小很多。

SSD来自海力士,型号为HFS001TEJ4X112N,为联想的OEM型号,对应的OEM型号应该是海力士的PC801,2242尺寸的,以后换2T的话建议用2230的固态延长,好买点。

键盘部分支持白色背光,并且很柔和不刺眼,在低亮度情况下可以起到很好的照明作用,另外OLED屏幕建议用深色壁纸。

机器看完了,下面进入测试部分。首先机器信息如下,8845H相比7840H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保持了8核心16线程的设计,以及780M的核显。不过8845H步进从7840H的1变为了2,有着更好的能耗比。另外就是,这一代的NPU算力相比7840H提升了60%,CPU+GPU+NPU总算力为39Tops,可以更好应对未来AI相关的应用。测试用核显驱动已经更新到了AMD最新的24.2.1,所有场景均为极客模式。

除了系统内最强的极客模式以外,联想还在BIOS里面藏了一个野兽模式,可以跑到60W的性能释放,比极客模式低一点点。

老样子,测试性能之前先看拷机。室温23℃下,待机温度为36℃左右,还是非常低的。

待机状态下,室内环境噪音为29dBA,还是很安静的。

Aida64单烤FPU,CPU满载状态下,功耗为65W,CPU温度为85~86℃,8个核心都维持在4.1GHz上下,台漏电4nm还是非常给力的。

此时机器位置噪音为51.9dBA,而人位噪声为43.5dBA,在14寸windows轻薄本里属于相当安静的了,这还是性能释放很刚的情况下,小新这点上做的确实很好。

SSD为海力士的PC801,4.0x4的规格,1TB容量,2242尺寸。

因为尺寸原因,不是4.0满速盘,估计也是顾虑发热。不过4.0半速盘对轻薄本来说,也是够用的。

OLED面板为LEN140WQ+,和前代一样,查不到面板厂商信息,应该是联想定制款的。面板为16:10比例,分辨率2880*1800,120Hz刷新率。SDR亮度下最大400nit,开启HDR可以到600nit。

虽然是OLED,但是没有红色过于艳丽的问题,RGB三色都处在几乎同一水平线上,使用displaycal+红蜘蛛测试,可以看到SDR下最大亮度为410nit。

OLED面板的色域覆盖是完全不用担心的,95.9%的AdobeRGB+99.9%的P3色域覆盖即便放在台式机屏幕里也是一骑绝尘。

但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联想没有对这块屏幕校色,所以平均△E达到了3.66,最大更是有8.66,有点大了,倒是白点平衡控制的不错。再一个,我没在联想提供的工具里找到针对OLED烧屏的优化,所以对长期使用下这块屏幕的寿命打个问号。

最新的锐龙8000系列是内置更强的NPU的,可以用NPU完成很多原本CPU完成的工作,功耗更低,并且不吃CPU。比如使用游戏加加快速录制精彩画面,windows studio effect摄像头优化等。这里以windows studio effect为例,可以看到开启摄像头优化的情况下,NPU占用率来到了10%左右,明显是吃NPU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AMD已经能支持一些本地大语言模型了,未来AI生态更加丰富之后这颗NPU无疑会有更多用处,毕竟现在不少AI应用得用魔法才能用,能本地运行的话确实方便不少。

常规CPU测试,LPDDR5 6400的带宽足够满足8845H的需求,主要还是核显吃带宽吃的更多一些。

CPU-Z和CBR23中,8845H的多核也是比同价位竞品Ultra5 125H要高一些,毕竟是8个大核,隔壁就4个。

VRay6.0渲染测试中,8845H的分数为14866。

3Dmark CPU测试,单核没过1000分,不过轻薄本嘛,可以理解。

PCMark10总分有6600分,能满足日常各种办公需求。

当然,AMD传统强项还是核显,不过相比7840H来说,就没什么太大变化了。2988的GPU分数,和前代基本一致。

反馈到3A大作里,古墓丽影暗影1080p低画质,开启FSR,平均帧率为57fps。

2077 1080p中画质,FSR2.1为自动,平均有47.51帧,不算流畅,但是降低到低画质是可玩的。

此外AMD从24.1.1开始,就更新支持了AFMF插帧功能,类似DLSS3,但是是驱动层面的,所以除了游戏外,也支持视频插帧。但是这个帧数,只能被AMD自己的驱动监测程序监测到,小飞机以及游戏benchmark是监测不到的。

实测在2077中,开启AFMF的情况下,实际帧数相比游戏内显示帧数有接近一倍的提升,对游戏体验还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是PCMark10的续航成绩了,50%屏幕亮度下,开启WIFI蓝牙和声音,续航成绩有13小时52分钟,接近14小时了,并且离电性能也有6888分,相比2023款提升巨大,加大电池果然是最简单暴力提升续航的手段。

开箱到这就结束了,下面是总结时间。

要说Zen4在2024年还能否胜任轻薄本,答案是肯定的,毕竟Ultra5相比13代i5的性能变化有限,主要提升在核显上,所以8845H在面对Ultra处理器的时候依旧可以有一战之力,NPU性能的提升让它在面对未来的Windows12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另外2024款小新的电池相比2023大幅提升也让这款笔记本拥有不错的续航能力。

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单M.2接口还是2242的,这让以后换SSD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选择少,系统不好转移都是问题。再者都上OLED屏幕了,不做校色,也不做防烧屏措施,又不是第一次在小新上用OLED,还出这种问题着实不应该。

感谢观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