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反映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孩读书不专心怎么办视频 老师反映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老师反映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2024-05-23 08: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比如我们总听到一些家长惊喜的汇报:我的宝宝每天跑来跑去不好好读书,没想到今天会背一大段经典了。这就是无意注意的结果。

有意注意:有目的的去注意某一东西,对孩子来说,在大人的要求之下,去有意识地注意事物。

比如读经典时候,孩子能认真看书、看着字读,这就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在孩子大一些的时候才会出现。

要想让孩子能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家长要注意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1~2岁宝宝的妈妈不要和3~4岁的宝宝比,3~4宝宝的学习状态不要和5~6的孩子比,小学以后的情况等会儿我们专门谈一下。

越小的孩子注意力越短,新生儿注意力是5-10秒,三个月孩子注意力1-2分钟,六个月是2-3分钟,一岁半是5-8分钟,两岁是10-12分钟左右。两至三岁时最长的时间是10多分钟上,六岁左右能够坚持到20分钟左右。

这就是不同年龄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的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所以千万别盲目的着急,也别轻易下结论说孩子坐不住,不好好跟着读。对于一两岁的孩子,能跟着我们读3、5分钟,已经很棒了,即使只能读一分钟,也是有意注意的开始呀,对不对?

有了以上的基本知识,我们就知道教育孩子要循序渐进,随着我们的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会逐渐延长的。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生理原因造成的。也有后期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剖腹产出生的孩子:目前剖腹产的孩子很多,由于没有经过人体的第一次感觉的学习和感觉的训练,那么生出来后没有经过产道,如果后期这样的孩子没有经过训练,长大后有可能感统失调,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而不是肯定哦。

通过训练就能改善。

2、出生后没有经过正确的训练导致的:比如家长训练不到位,孩子小的时候老抱着他,不让孩子自由活动。该爬的时候,不会爬,这些都容易引起孩子长大后感觉失调,如果在线的各位妈妈孩子还小,让孩子多爬。

3、营养不良:如:铁缺乏,缺铁性贫血的孩子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多动症;铅中毒也会造成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孩子喜欢喝饮料,可乐,茶,咖啡,这些都有引起孩子兴奋的东西。不要给孩子喝这些饮料。

4、家里环境凌乱、嘈杂:就是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到,容易造成孩子后来的注意力不集中。如环境的色彩、音响、流动的人和车辆等都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在这种环境中读书或者和孩子说话,孩子很容易走神的。

如:你想让他学习,但家里总看电视,这样孩子肯定要分散注意力。或家里的玩具太多,到处都有,孩子一会儿想玩这个,一会儿想玩那个,过一会儿又想干点别的事,心静不下来注意力自然会分散。

给大家一个建议,可以定期更换孩子的玩具,放起来一部分,拿出来一部分,玩过一段时间更换新的一批。

读书、学习的时候,最好把玩具、零食等等与读书无关的东西收起来。这些也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5、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

良好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就是在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学习活动时间、游戏时间等等最好能相对固定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到吃饭、学习、休息的时间都会很自觉地执行, 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如同有读书习惯一样,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作为家长我们也会很轻松,很多事孩子会自觉完成的。孩子的习惯培养很重要,这些都是影响注意力集中的原因。

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慢慢调整,逐渐就会培养出好习惯。

下面就介绍几种生活中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方法1: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拼图,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增加。拼图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孩子在拼图时,很容易投入,不知不觉中,能坐定的时间就长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长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拼图时,要积极鼓励孩子将图拼完整,家长还可以把孩子拼好的图表框挂在家中,让孩子体验一下成就感。

方法2:

爸爸妈妈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先向小朋友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故事后让孩子回答问题。带着问题听故事,孩子会比较集中注意力,听故事会格外仔细。

方法3:

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请孩子一次性完成。比如:“请你帮我拿一个梨、水果刀,还要纸巾和一些牙签。”还可以经常让孩子向其他长辈传话,“告诉你妈妈,记得上楼的时候去拿报纸。” 语句可以从简短的过渡到长一些的。

方法4:

给孩子准备一些CD和图书画面内容相配套的图书,这种图书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看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小学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让孩子做事专心致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爸爸妈妈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工作。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鼓励他们。同时,爸爸妈妈在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时候,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 鼓励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 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有时间概念,不要给孩子太充裕的时间。

★ 给孩子一个固定且安静学习的地点,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尽量不要在孩子的学习时间打扰他们。

★ 帮助孩子获得自控能力,避免各种干扰。比如,尽量避免在孩子的书桌上放零食和玩具。

★ 避免跟孩子说话一再重复。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他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易行而又能根本解决注意力的好方法: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这样最能引起孩子读书的兴趣,其他家庭成员最好也能一起读,即使做不到一起读经,在孩子读书的时间内也可认真看书看报,这就是环境教育和身教。

在孩子学习、游戏或者专心做事时,不要过度关心地唠叨,问这问那。

更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房间接待客人,干扰孩子,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孩子正聚精会神地读书,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一会儿,说这个字不好看,重写,那个没写对,重来;坐姿不对,训一顿……

很多时候最大的干扰源就是我们做家长的。所以在孩子专心读书或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再有一点,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听读、跟读、指读有利于让孩子集中精力,《弟子规》中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手眼口一致的时候,心也就沉静下来了。

听读:高清晰录音,不仅具有记忆的效果,还兼具“复习”的效用,最重要的是孩子在“用耳朵听”的过程中,同时训练了“听力”及“发音”的技巧,真是一举多得。

正确的听读记忆方法是充分利用语句的发音帮助记忆,用听觉刺激法来强化记忆。

听觉刺激法就是利用声音震动在大脑中形成共鸣效果,以达到对听读内容的深刻记忆,使记忆内容能够进入大脑的深层,形成潜意识记忆,以便在以后较长时间内认知或运用时能够很快地从潜意识中调动出存储的信息来。

这种听觉刺激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比一般默读的方式几乎高出百倍的记忆效果。

跟读:记忆其实是“眼睛”、“舌头”和“耳朵”、“大脑”的合作结果。

大量反复的听说练习会建立一种固定的图像,这样在记忆诵读内容的过程中,会感觉到不再枯燥,而是有情节了,有血有肉了,经有关实验证明,记忆效果增加了近 9 倍。

通过听读跟读开发了右脑,右脑的记忆力是左脑的100万倍。心理学专家说,“人的记忆中,25%来源于视觉,15%来源于听觉,两者结合则可以达到65%的效果,听、读结合可以有效促进记忆”。这里就要求大人培养孩子有意识地听, 听经典、听音乐、 听故事同样适用。

我知道很多家长很重视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给孩子听一些美乐。听音乐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给大家个建议,不要单纯的听,尤其已经会说话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更要利用欣赏音乐、欣赏世界名画等机会,进一步引导孩子的感受力、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其实任何一个活动都充满了非常多的教育机会,就看我们大人有没有这个意识了。

有了经典诵读的基础,孩子的词汇积累得非常丰富,表达能力自然就很强,这与听读和跟读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指读”,它对于属于学习初级阶段的孩子们非常重要,值得提倡。

首先,它是检测孩子注意力的良好手段;

其次,“指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意识;

第三,“指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法意识。更重要的是,“指读”培养孩子的专注性。

“指读”适合读新内容的初级阶段,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让孩子形成习惯,依赖于指读,这会严重影响到他们今后的阅读速度,所以,这里需要家长或老师正确的引导。

“指读”后期,即诵读的高级阶段,随着孩子识字量的提高,诵读水平的提高,我们应倡导他们独立诵读。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阅读能力必定提升,拥有快乐“读书”体验!

只要能做到简单的这几点,并持之以恒,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用每天半个小时的累积,培养出孩子一生受用的好习惯!

我们的宗旨:用快乐的方法去学习、用系统的方法来教学、用纯净的方式去感悟、用富有内涵的思想去成长,让孩子在道德修养、行为习惯、文化底蕴、记忆力、理解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得到长足提高,为未来成为卓尔不凡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欢迎了解。

欢迎互相关注学习,可以加我微信号zhangjuan137zibo

备注:0411+申请进群理由。

申请进团队与众多家人们一起系统学习国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