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启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孩儿的画画怎么画 艺术启蒙

艺术启蒙

2024-07-02 18: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一篇文章《陪孩子画画,家长能做哪些切实有效的事情?》开篇,做了一个关于陪孩子画画的小调研。

没想到得票最高的是“当孩子嚷嚷着不会画/不愿画的时候,我能鼓励他画出来”这一条。

说明很多家长在陪画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困难,更准确的说,是孩子因为外界或内部环境的某些影响,绘画自信被破坏了。

今天,我搬出儿童艺术教育大师罗恩菲德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来回答家长的疑问。

注:维克多·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其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对当代儿童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常看我公众号的朋友可能比较清楚,推荐阅读《罗恩菲德儿童艺术成长理论(详细版)》

本文摘自罗恩菲德专门写给家长的美术教育普及读物《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

孩子无法自由表达的三个原因

一个说“我不会画”的孩子已经变得很拘谨,且无法将自身体验转化成自发性的艺术创作。

我们倾向于将此判定为缺乏技巧的一种表现,即无法“充分地”的表现事物。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孩子们对“充分表现”的外部标准没有概念。

由于孩子们的自我表达方式因人而异,所以没有“对”与“错”之分。如果一个孩子无法自由表达,那说明一定有东西妨碍了他的自信心

通常,妨碍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家长错误的批评。批评孩子的作品看起来不像,或“不够好”,或给孩子作范画。由于孩子对这样的批评没有评判能力,于是他就采取了一种“我不会画”的逃避态度。

第二种原因,孩子无法回忆起绘画对象的特征,或是脑子里一片空白

第三种,孩子习惯了复制和临摹的方式,所以一旦没有了参照物,他们就觉得没法创作任何东西。

不知道画什么?从回忆亲身体验开始

我们应假设这三种原因都影响了孩子的自由发挥,并找出对策。毫无疑问,我们既要放弃用成人的标准来批判孩子的作品,还要摒弃临摹的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说“我不会画”时,我们不应就此止步,而应该接着问:“你想要画什么?”就像医生不会止步于病人的一个笼统说法“我很疼”,我们不应该止步于孩子说的“我不会画”。医生会试着找出你到底哪里疼,我们也会尝试找出孩子到底想画什么。

通常会得到两种答案。孩子可能会说:“哦,我不知道——什么都可以”,或者他会或多或少地指出一些,如“我想画——一幅风景”,或“我想画——打球场面”。

“我不知道——什么都可以”意味着孩子没有可供绘画的体验;这就要靠我们给他提供一些体验,或引导他回忆一些体验

“乔尼,昨天我看到你在帮助爸爸修篱笆;让我们来看看你最先做的事是什么……哦,你把木桩砸进地里。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你已经让乔尼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体验上;他不得不回忆自己昨天的经历。

让我们来看看乔尼身上发生的变化吧。

乔尼的思维原本漫无目的,并没有集中在一个特定的事物上;现在他开始有了反应,他的思维并非漫无目的和紧张焦虑地波动,而是开始回想他如何帮爸爸把篱笆砸进地里去。

当他回忆起每一个步骤和动作时,他开始组织他的思绪,记忆和画面。

首先想起来的是挖坑,接着把篱笆放进去;然后——由于记不清接下来的细节——问道:“妈妈,我们用什么把篱笆砸进去的?”

现在,他想起那把重重的锤子,还想到了很多细节。这种对细节的连续回忆会鼓励他下次观察得更仔细,并让他对所用过的东西变得更敏感。

孩子对创作越是没有信心,就越需要外界帮助他提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

乔尼回忆起篱笆表面的纹理,并记起他抓着篱笆的感觉。诸如“你的手有被碎屑扎到吗?”之类的问题可以帮助他清晰地回忆起那种触摸的感觉。

“当爸爸将它砸进土里时,是不是发出了很大的声音?”这样的问题会让人身临其境,因为它包含了“听觉”。“当爸爸削木桩时,你闻到木头的味道了吗?”

现在乔尼开始画了,他不再缺乏主题,或对主题“无动于衷”,现在他知道要画什么了。他甚至逐步回忆起所有场景。他可能画到一半还会问:“妈妈,我不会画爸爸敲篱笆。”

不知道怎么画?帮他回忆足够的细节

这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前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当孩子说“我不会画’打球’或“爸爸敲木桩”。

不管怎样,这种情况跟第一种情况一样棘手。

这说明孩子无法回忆起足够多的细节,并且需要帮助他增强想象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回答不应只关注孩子的作品,而是要关注他的体验

我们不应该说:你不知道怎么画打球或者爸爸把篱笆敲进地里?”问题应该与体验相关:“你不记得怎么打球了?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打吧,当你接球时,胳膊会上下晃动吗?你是握着拳头还是五指伸开呢?”

这种对细节的回忆会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并助于他的艺术创作。

乔尼没准会为我们演示爸爸是如何把木桩敲进土里。通过演示,他就能体会到爸爸的感受,并明白爸爸的需求,这就是艺术的教育功能。

如果持续这么做,艺术引导不仅让我们对自身的需求更敏感,还会对其他人、爸爸,以及邻居的需求变得更敏感

习惯复制和临摹?联想画摆脱固定模式

当我们面对第三种情况时——即孩子已经习惯了复制和临摹,那么建立自信的过程通常是最困难的。

如果前面提到的方法无效——经过反复尝试都无效的话——那么请参照以下方法。

依赖复制和临摹的孩子只能逐渐摆脱这种绘画方式;鉴于此种情况,让孩子逐步完成一次性体验可能会有帮助

例如,我们与弗吉尼亚一起回忆她参加过的一个聚会。要牢记,弗吉尼亚容易紧张,并且依赖于固有模式。

我们在纸上画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然后让弗吉尼亚为她的聚会摆桌。通常使用粘土效果更佳,我们可以先做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让弗吉尼亚去完成她的聚会。

下次我们可以尝试一座着火房子,我们可以先画出这个房子,让弗吉尼亚在上面加火焰。

在画面上逐步递减我们加入的成分,直到有一天弗吉尼亚可以独立创作为止。

这意味着弗吉尼亚已经从自身体验中获得自信,并且不再依赖于别人的帮助;也说明她不再依赖于别人的想法,并且已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是她个性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趋势。

综上所述,我想强调的是:

如果孩子所在的家庭氛围有利于艺术创作——每时每刻都鼓励孩子积极运用各个感官去感受周围的环境——那他就不需要具体的引导

请牢记:

当孩子的作品与其良好的家庭氛围协调一致时,画面简单而漂亮;相反,当孩子表现出紧张和创作困难时,只有努力改善其家庭氛围才能真正帮他克服困难

柯柯老师说两句:

1)面对白纸,孩子能不能/敢不敢自由表达,这件事不仅关乎绘画/艺术能力,更涉及到孩子的情感和思维的成长;

2)在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心方面,罗恩菲德是从技术层面进行的建议,我认为经常为孩子输出“自由、自信”的创作观念非常重要。上篇文章《陪孩子画画,家长能做哪些切实有效的事情?》里提到的第一阶段一定不能少。

3)这篇文章讨论的引导案例,个人认为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2.5-4岁处于涂鸦期的孩子,只要他愿意在纸上涂涂画画就是好现象,耐心等待他从简单的线条和圆圈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过渡到能画一些简单人物和故事;

4)正如罗恩菲德所说:每时每刻都鼓励孩子积极运用各个感官去感受周围的环境——那他就不需要具体的引导。在自由画方面,家长真不需要会画画,重视“前端”的体验和启发,孩子的绘画是自然生成的。

★吃月亮的柯柯★

建筑师之路走偏啦,立志成为一名儿童艺术生命力探险家。研究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望的孩子是如何在艺术中成长哒!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吃月亮】,也可搜索拼音【 chiyueliang-kids 】找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