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奥数网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教案,希望对小学语文课文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感知鸟瞰园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祖父的园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很长,一节课学完,咱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法来学习。请快速浏览课文纸第一页横线下面的文字,从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生1: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生2:这篇文章选到课文里时有一些改动。   师:真好!这些文字,就是脚注。关注脚注有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同学们,《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自传体小说里的“我”一般是指作者自己。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就会想到,祖父的园子到底是--(学生接:怎么样的?)好,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   (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建议:   1.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师解释:一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读,明白吗?你感觉这一段和直接描写园子无关的就跳过去,找到重点段落勾下来,然后画出一个关键词语想一想,这个园子是怎么样的。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快速默读。   (学生快速默读,勾画词句。约两分钟后开始交流。)   板块二眼中园样样都有   师: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生: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生:大花园。   师:很好!还有谁圈出了不一样的几个字?   生:样样都有。   师:样样都有,还有哪些同学也圈出了“样样都有”,请举手。   (生齐齐举手。)   师:很好。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板书“样样都有”。)   师:既然“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师:仔细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有没有产生问题了?   生:课文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但是下面却没有对花的具体描写。这是为什么?   师:是啊,花在哪儿呢?   生:花在这儿:“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你觉得这句话是对花的描写。花有颜色吗?   生:嗯--它这里没写。   师:开得怎么样,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   师:哪些花,你知道吗?   生摇头。   师:那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倒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因为蜜蜂会采花蜜。如果她们家园子里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就一会儿就飞走了,可是蜜蜂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嗯,说得真好!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你真会读书!来,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你想一想,它们和写花有关系吗?   (课件中圈出“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   生:“带着金粉”就是表示带着花粉;“胖乎乎”、“圆滚滚”是写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像一个小毛球”说明它采了很多蜜,很胖。   师:理解得真好!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侧面描写(课件打出“侧面描写”的字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眼中的园子,样样都有。(在“样样都有”前面板书“眼中园”。)   师: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话是直接描写这个园子的?   生: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个果园。   师:嗯,交代了这花园的来历。还找到了哪一段?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很好,读准了这个“明晃晃”(第三声),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明晃晃”。)   板块三心中园一切自由   师:还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边没有了,你可以直接找到后边。   (生读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   师:静心默读,这一段话,圈出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说一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咱们再去找一找,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也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默读圈词。)   生: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补充介绍)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长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好,同学们,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两个词语不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一条线连起来,来归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以后再圈画的时候,有些词语分散在文章当中,你可以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学生连线,教师板书:一切自由。)   师:同学们,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园子》中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这花、鸟确实很自由,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园子?这位女同学,你来。   生读。【学生把“似的”中的“似”读成了平舌音。师正音,并告诉学生,“似”只有和“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读“似(翘舌音)的”,其他都读“似”(平舌音)。】   师:读得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花在开,鸟在飞。(一男生读。)   师:我看这位同学读着读着,他的脸也笑开了花。真好!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心中有虫,哦,心中不能有虫了……(生哈哈大笑)   师:咱们一起读。花开了--   (生接读。)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张老师也想读,听张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   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花开了,鸟飞了,感觉它们很自由。   生:我感觉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间全部开放,鸟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   师:好一个“一大群花”!本来“群”是用来形容鸟的。因为花实在太多了,用“朵”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真好!   生: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开出了很多很多的鲜花,我的头上飞过很多很多的鸟。   师:边上有花,头上有鸟,这是对我朗读最高的表扬!同学们,其实,张老师刚才读啊,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我们也来试试看。   (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拖音读,朗读有感觉了。)   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挑战张老师,让花开在我们这个会场。   (一男生读得绘声绘色。)   师:你比我逛得更自由自在了。来,全体起立,大声地读。   (学生一起摇头晃脑地拖长声音读,气氛活跃。)   师:请坐。张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合作读,好不好?   生:好。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注意,我速度快,你们也要快,我慢,你们也可以跟着慢,当然,你们也可以故意反着来。好不好?   师(加快语速):虫子叫了--   生(加快语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更快速):一切都活了--   生(也再加快语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快速):要怎么样--   生(快速接):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快速):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快速接):就爬上架。   师(快速):愿意爬上房   生(快速接):就爬上房。   师(快速):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生(快速接):就开一朵花,   师(快速):愿意结一个瓜,   生(快速接):就结一个瓜。   师(拖长音,声音显得懒洋洋地):若--都--不愿意,   生(拖长音,学着老师懒洋洋地):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加速):玉米愿意长多高   生(加速接):就长多高,   师(快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生(快速接):也没有人管。   师:连起来再有滋有味地读,好不好?   (师生合作再读,语速快慢有致,现场气氛融洽。)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就”。   师:数一数,出现了几次?   生:11次。   师:你觉得这是作者不经意间写的,还是特意这么写的?(生:特意)她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来猜猜看?   生:我觉得是为了强调这些事物自由的。   师:为什么用上这个“就”就自由了,不用上这个“就”就不自由了呢?   生:如果用上“就”就说明是它自愿的,没有人来强迫它。   师:如果不用上“就”就是强迫了。比如“愿意结一个瓜,结一个瓜”,很不情愿的,你叫我结一个瓜么我结一个瓜。(生笑)好,我们来读读看,张老师读“就”前面的内容,你们读“就”后面的内容。   (师生合作读,学生强调“就”字,读得很有味道。)   师: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复复地用这个“就”字,用反反复复差不多的句式来写,读起来就特别带劲。(指板书)刚才,我们说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觉得这园子里自由的事物仅仅只有这一些吗?   生:不是。   师:还有很多很多,是不是?我们能不能仿照着,选一句话来写。拿出作业纸,想一想,这园子里书上写到的哪些事物,它们也是自由的;书上没写到的,也是自由的。选一句,写出他们像人一样的自由。   课件出示:()了,就像()似的。   ()愿意()就()。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好,我们请六位同学合作,来造一个新的段落。全班同学读中间一句话,张老师把话筒递给谁,谁就大声读。注意,你的朗读要让大家感受到园中的事物是自由自在的。   生1:谷穗动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生2:蜻蜓飞了,就像在溜达似的。   生3:蝴蝶采蜜了,就像在舞蹈似的。   生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生4:甘蔗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   生5:樱桃树愿意结一千个樱桃就结一千个樱桃。   生6:金鱼愿意游到哪儿就游到哪儿。   师:这金鱼可不是园子里的。好,回到位置上,大家注意,这些同学都把园子里的事物当做人来写了。请大家修改自己的句子。我们再请六个同学,最好和刚才读过的不一样。   (以下为另外六个同学合作造成的新段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小学试题库、小学资源库、小升初动态、重点中学、家庭教育信息等,2021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说课稿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教案1五年级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A、B案五年级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五年级语文教案――我和祖父的园子五年级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五年级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2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慢慢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及评析《我和祖父的园子》听课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祖父的园子2课文: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6《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8祖父的园子(A、B案)小学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点击查看更多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百度搜藏 人人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