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感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思考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思考

2024-07-10 11: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点击标题下「第一教育专业圈」可快速关注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劳动教育是当前形势下,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重要部署,并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劳动教育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标准,而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与学校,也在不断探索劳动教育实施新途径、新方法。其中,注重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将劳动教育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践行劳动教育内涵与要求,也越来越成为劳动教育展开的重要途径。而在本文中则是注重探讨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指导策略,以期在提升学校劳动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劳动教育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

一是存在较大风险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状。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功能都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同步,加之面临高考所带来的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比较容易在学业、亲子关系、人际交往、自我认同等方面出现各种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则是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对学生生涯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据辛自强等人的研究显示,自 1990 年后,全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方面的表现要更为突出。而陈丹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当前高中学生在强迫、偏执、敌对、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等方面存在普遍性的轻度问题,而在学习压力感、强迫和焦虑维度方面则是青少年群体当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总之,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干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开展教学育人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是劳动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用。中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平等的社会主义劳动精神与品质,能够掌握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一定的劳动技术。与高中其他教学科目相差异的则是,它不是一种竞技比赛,强调的是学生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去掌握某方面的劳动能力,理解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与内涵。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威胁性因素则是当前激烈的同伴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自我挫败、无价值感等负面感受。劳动教育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则是对于在其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极大的助益,以下将重点论述在劳动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内容:

以森田疗法的视角,看待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森田疗法被誉为当代心理咨询领域中与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并列的三大势力之一,其强调注重当下,不问过去,注重在生活中指导,在生活中改变,强调患者能够在简单的劳务实践活动中,感受当下的生活状态,以正常人的方式来对待生活,以实际的行动来对抗所存在的症状,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其基本的原理之一,即是认为患者在亲身劳动中,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所从事的劳动活动中,从而不再过分关注症状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训练患者学会将自身有限的注意力资源集中于自身的积极面,以此从症状的旋涡中解脱出来。从这一视角出发,劳动教育的开展亦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实验这一过程,不管是在日常生活劳动的学习中,还是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中,学生实际上都是在不断的践行森田疗法的核心理念。因此从某一角度来说,学校开展实践性的劳动教育本身,就是在开展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保健教育。

从自我效能感提升的角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感是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针对个体对自身是否具有完成某一活动所具备能力的判断和信念的概念性描述,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能够对个体的思维、行为、动机和情感等方面产生显著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李强、唐金晶对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中也同样表明高中生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而自我效能感获得重要途径之一,个体成功经验的获取。而高 中生成败经验的获取主要是在学校中所获得的,尤其是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可以说是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建立最重要的途径。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业成绩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在于考试科目的分数,更多的是建立在分数基础上的位次排名,学生对于学业成败的判断也是更多的依据与自己在同伴当中的排名。由此,所带来的的矛盾则是,不管如何弱化学业的竞争属性,只要是考试必定会产生排名,影响学生成败经验的获得,进而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差异性的影响。

展开全文

相反,劳动教育本身相对于学校其他学科教育来说,竞争、排名的属性被极大的弱化,劳动教育的成效不在是同伴之间的竞争、排名性比较,而是具体落实到某项实用性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精神的领悟方面,这种掌握、领悟并不存在排他性和唯一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第一名。并且,这种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掌握,同样需要参与者付出相当的精力与努力,克服劳动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进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成功性体验,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侧面达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从人际互动的角度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挑战,能够在学生遭遇负面生活事件时,给予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帮助学生度过难关。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是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相当的不良影响。而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人与人之间在时空上的接近性,包括共同参与的活动、相同的话题内容等,尤其是共同参与的操作性活动内容,对学生同伴关系的建立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劳动教育的内容偏重于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在与同伴一起参与劳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共同参与的场景,学生能够有着更多的交流的机会与场所,从而增进学生在时空上的接近性。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也使学生能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念,学习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关系建立的能力,为学生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奠定基础。

融入劳动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策略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劳动教育之中,其关键点在于需要借助劳动教育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何种目标,即其具体的操作化细节要点。维护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然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以何种途径,何种方式,具体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是实现这一目标,也是开展学校心理工作的关注点。在结合上文劳动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的论述,学校在设置劳动教育内容,教育环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注重当下、及时的反馈,设置劳动教育内容。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注重设计、开展部分短程及时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内容,并且增多实际动手操作的教育活动内容。一方面短期的劳动教育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当下即感受到劳动的即时性成果,获得积极的体验,这种积极体验,也有助于吸引学生投入到课程活动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资源;另一方面,实践性的活动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的要求也更高,在实践中去训练学生的注重当下的能力。

二是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成就感、获得感,围绕劳动成果,设计劳动活动。劳动教育活动安排的另一要点则是从学生的普遍性发展状况入手,从日常生活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入手,结合简易的生产性劳动入手,使学生能够普遍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与知识,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获得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在具体劳动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设计劳动作品展示、学生劳动过程宣传、劳动经验分享等形式,结合线上微信、公众号宣传,线下实地展览等方式,进一步营造劳动成功氛围,使学生的劳动能够被他人看到,被自己看到,以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豪感、成就感,从而在侧面加深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三是创设多人协助性课程内容,推动学生互动交流。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重要机制之一,即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时,可以更多地采取设计多人协作完成的劳动活动内容,如敬老院服务、暑期志愿托管等多成员的小组志愿服务、学工学农中的团队型的校内外劳动实践等,通过创设多人协助的劳动活动内容,有利于打破学生间的时空距离,增进学生在时空上的接近性,从而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可能性。

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维护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断的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融合点,是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于如何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学校心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指引,只有不断地细化学校心理工作在劳动教育中的具体要求与目标,才能够依托劳动教育目标,维护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作者单位系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1年8月1日出版,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