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不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内容有哪些方面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不足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不足

2024-07-04 23: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研活动是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在实践中,教研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将探讨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对教研活动的重视和关注,促进教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不足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教研活动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教研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多种多样,下面我将就其中几点进行论述。

一、教研活动参与率不高

教研活动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学质量,但是现实中,教研活动的参与率却不高。教师太忙碌了,可以说是使得教师们无暇顾及教研活动。此外,某个班级的问题,只有班主任可以最了解,而班主任由于工作事务众多,教研活动参与率不高,预计此情况将持续。

二、教研活动内容安排不合理

教研活动长时间使用了纯时间分配的管理方式,即将大量时间分配给教研活动,而不注重教研活动的质量。当前的教研活动仍停留在知识分享、经验交流的层面上,缺乏深度的分析和思考。很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只以”听一听”、”聊一下”的方式占座。这种缺乏思考的教研活动,将会使得教师们认为这种活动毫无价值,从而导致教研活动在某个地区不被看重。

三、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教研活动缺少创新到限制。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是受局限性的,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

养。

综上所述,教研活动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采取合理的改进方案和措施,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过去的一年我们组里的每位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反思我们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时,我们却不得不深思。在现实的校本教研中,在我们最“基层”的教研组中,却存在着对教研的认识与理解的误区,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怎样解决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研实体呢?这是我任职教研组长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附上我们组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与同行交流。

问题:组内教研活动形式化——不注重内容。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内的老师对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教研当作额外的负担。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二是老师们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

在教研组的活动中,老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均能到达规定的地点,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把自己当作教研活动的主体,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应该说目前大部分地理教研组活动效果不佳,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疲于应付”的特点,尚未形成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

对策:

1、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校本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

2、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1、教研活动中精心打造的展示课多于探究课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其着力点在于探索。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

题的方法和途径。但我们在实际教研工作中却存在这样的现象:展示给教师看得多是精心打造。

2、教研活动中教研员指导过多,教师的自主性发挥得较少。教研员主要职责之一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可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往往把个人的思想观点强加给老师,不经意中削弱了教师的自主性。

3、每次的教研活动还是以教研员为主角,参加活动的教师是配角,他们只是听和看,参与互动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

改进措施:

为了转变教研思路,建构教研新体系,在教研活动中,我将努力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1、变展示为探索。在教研活动的实践课上多探索一些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展示给教师看的应是最真实、最实在的东西,是教师可以借鉴的东西。

2、变指导为服务。

一是指导教师结合课改的教学体验,重读数学学科课程标准,让教师能准确理解学科课程的意图和结构,同时不断地熟悉教材,使其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思路和脉络。

二是组织集体备课,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力求实用,具有操作性,以便给老师实实在在的指导。例如教材该怎样处理,重点难点该如何突破,学生的主动性该如何发挥等等,通过诸如此类问题的商讨,让教师掌握一些基本要求,使其做到成竹在胸。

三是提供资料。学校和教师往往缺乏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的学习资料,为了帮助教师系统地了解、理解课程,我们应收集一些资料性、实用性强的文章,经过整理,介绍给广大的教师。

3、变观众为主角。要把教师当成教研活动的主角,每次教研活动前,要求参与的老师明确研究的主题,熟悉教材的内容;听课后,组织参与式讨论,让每位教师都有述说自己感受的机会。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

问题:组内教研活动“研教分离”——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

这一问题一方面表现在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主要原因是我们组内的老师缺乏问题意识,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并未作过全面思考,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了。所以,问题就在老师们的无奈声中、埋怨声中依然伴随着学生,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研教分离”另一方面表现在:老师们缺乏对某个问题的深入、持续研究意识。如,我们组内的一些老师,每月都在更换自己的小课题,他们觉得有很多问题正待解决,而又不知道怎样去研究,以为自己找出一两种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就算完事了,就可以研究下一个问题了。所以前期的很多研究都非常肤浅、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研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策略。

对策:

1、问题引导学习,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

首先,树立老师们的问题意识,让老师们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且在教研时与组内老师进行交流,然后,我们教研组择选共同的、较难的、有价值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本组的大课题进行后续研究。

2、关注新问题的生成,不断充实课题的内容。

由于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我们在研究课题时,常常会滋生一些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我们以前未曾料到,但却真真实实存在的。这时,我们的教研组绝不能不去面对,而应关注这些新问题,能解决的马上想办法解决,没法解决的,及时纳入课题中,作为一个小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要让组内的老师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科研就是“问题教研”,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服务的,所以必须与课堂接轨,必须实实在在融入教学工作中。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5

一、学校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研经费不足

学校经费有限,而需要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投入缺口却太过庞杂。因此,很多学校选择将经费重头放在日常教学和安全保护中,导致支持教研工作的经费不足。

(二)教研氛围淡薄

很多学校对教研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走走过场,所做的教研工作记录也只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长此以往,思想得不到有效交流,教研拿不出有效成果,教师们会形成做不做教研都无所谓,有没有成效都不重要的思维习惯,导致教研氛围淡薄。

(三)教研形式单一

因经费投入不足、教研氛围淡薄,导致教研因循守旧。在形式方面依旧是教研组长带领教师泛泛而谈。坐而论道,与教师的真实课堂脱节,和教师的真实思考无关,同时没有事前精心的准备,没有过程合理的分工,更没有事后的评价监督,死水一潭,自然没有效果。

(四)教师热情不高

既然与自己的成长无关,看不到收效,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就会低落。越低落越对教研抱着走形式的心态,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二、对策分析

(一)保证足够教研经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而引导的前提是保证足够经费。因而,学校应极尽所能筹集教研经费,向上级行政部门申请、从学校各项投入中节省,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最终积少成多,形成支撑开展教研工作的强大后盾。同时,监督教研经费切实投入到教研工作中,譬如对教师进行教研理论知识和教研操作方法的培训,购买教研所需的技术设备等等,培养教研意识,丰富教研活动,让教师能放心大胆进行研究,不必有后顾之忧。

(二)营造浓厚教研氛围

无论是顶层领导还是基层教师,都应慎重对待教研,摈弃应付任务的敷衍心理。学校领导首先要端正自身思想,把教研摆放在一个核心的位置。其次要引导教师针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反思性实践研究,以教研带动教学。

同时,还要合理配置他们在教研中的位置结构,即让老一辈教师“导”――分享研究心得,引导年轻一辈正确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让青壮年教师“干”――根据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困惑,踏踏实实做研究;让新生代教师“学”――积极与前辈沟通交流,集纳良言,且学且思索,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人人参与教研,才有助于营造浓厚教研氛围,切实将教研融入教学生活中。

(三)丰富多样教研形式

单一的教研形式不仅不利于教师灵活进行教研活动,还容易影响教研成果的全面性、普及性、有效性。因此,学校应丰富多样教学形式,鼓励教师采用切合自身实际的方式参与教研。可以是参与集体教研,也可以是进行个人教研,可以是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也可以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优化组合。在丰富教研形式的基础上丰富教研的内容,让教师结合所教学科、自我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对教研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丰富,尤其注重开展系列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

(四)激发教师教研热情

教师是开展教研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教研工作的成效。因而,激发他们的教研热情,促使教师主动自觉参与教研,是前提。

首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研观念。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思想交流,例举身边通过教研成长为优秀教师的案例,传输“有效的教研可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等理念。

其次,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照顾教师个体的教学实际、兴趣、特长等。不强制教师做不愿做的课题、不擅长的研究,允许他们自由选题。

最后,创造一切有利于教研的环境条件。譬如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有教研贡献的教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在职称晋升时予以一定的加分,使教师教研积极性始终处于一种高昂的态势。

学校要为教师教研提供良好的环境。作为教研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更应走向教研的生活,并从中品尝到因教研促进教学的甜头,那么学校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6

问题:组内教研活动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组内的公开课不指向教学实践中具体的问题,目的不明确。也就是说,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以这样的教研就

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

二是教师们只关注个人经验,运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而忽略他人的经验,不会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按原来自己的老路子进行教学,走了很多弯路。

三是个人反思不深刻,缺乏同伴互助,缺少专业引领。有的老师肤浅地认识:个人反思,就是上完课后写一则教学后记;同伴互助,就是教研组的几位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专业引领,就是请几个专家来点评我们的课堂,作一些指导。当然,这种形式的教研对老师们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帮助,但它却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不可忽视。比如,这种教研形式封闭、重复的东西太多,各说各的,缺乏真正的交流,构不成群体合作学习等。

对策:

1、明确每一次教研的主题,确定公开课指向的问题。

咱们的组内教研课不能无目的的上,每一节课都应围绕课题展开,这节课究竟研究哪一方面的问题,运用哪些策略,取得的效果怎样,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公开课之后展开的评课、经验交流也必须联系这一问题,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共识,决不能就这堂课论这堂课。

2、关注课题研究,撰写阶段总结。

课题确立后,一定要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此期间,组内的老师们都要全面地了解课题的进展,所以必须坚持人人写“阶段总结”,把大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识上升为理论,再用这正确的理论去指导教改实践,决不能忽略他人的、集体的经验。

3、加强同伴互助,发挥群体智慧。

由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有强弱、多少的差异,单兵作战很难胜任教改的实验,所以就应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同伴互助的形式应是多样的:集体备课,

优势互补;交流心得,资源共享;解决问题,互相配合;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一起研究新教材、新教法,集思广益……至此,教研就不再是组长或某个积极分子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责任。

4、落实专业引领,严防教研低水平重复。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我们组内就常常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

方式:

(1)坚持人人从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在组内教研时进行交流、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

(2)请求学校教科室的专业支持。学校教科室的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是我们的“校内名师”,他们是专业方面富有优势的一个群体,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教研队伍,就能经常得到他们的建议和引领,我相信,我们组内的教研工作就一定不会“顾此失彼”,走到岔路上去了。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7

主要工作:

1、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继续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继续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主要以《课程教材教法》一书为主,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教师们学习、总结经验的时候,教师们也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本学期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教师改革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案撰写方法,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初次尝试了集体备课,为以后的备课改革铺平了道路。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二备。

本学期更好地发挥周二业务学习的功效,确保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和备课讨论的活动,做到周周有内容。

参照学校的工作计划,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加强了研课、磨课的力度。

我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开出了一堂高质量的校公开课,在校教研周中我为教育局张局长一行开出了一节优质课《浪之歌》,课后受到张局长一行的好评。 ……

4、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们努力抓好了培优补差工作。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校的成绩合格率。

紧张忙碌的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有我们值得回味,因为我们一起努力过,奋斗过;也有我们感到遗憾的,因受条件的制约,我们难以请进来(请外乡镇的教师到我们学校里来参加教研活动),难以走出去,有闭门造车之嫌。我坚信,随着我们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我们的不断进取,我们一定会突破一个个瓶颈,从胜利走向胜利。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8

问题:组内教研活动随意化——不明确职责。

主要表现在:组长的作用不够明确,很多教研组长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活动的安排者、召集人,对教研活动不能做到有效调控;组员的主人翁意识淡薄,总觉得上教研课的人才是主角,自己只是去听课、评课,当当配角而已,所以不加以重视。大家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去参加教研,难免教研的质量不大打折扣。

对策:

1、明确组员职责。

身为教研组的一分子,就不能将自己置之度外,每个人都有责任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真正的教研实体,所以,人人都是主人,教研前都应作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备之战。现今我们教研组的教研,老师们就要做很多的工作:(1)整理自己的课题研究资料,作好交流准备。(2)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3)集体备课,并形成新的更为完善的教学设计。(4)确定执教人,通过看课而透视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生成的新问题。(5)最关键的一点是,教研过程中要勇于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新的认识,决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2、加强教研组长的责任意识。

“教研组长不只是教研活动的主持人,还应是平等中的首席”,一位教研员如是说。的确,作为一个教研组长,我也深有感触,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羊,对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一个有责任心的、优秀的教研组长,除了安排、协调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当好主持人以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1)在课题研究中,身先士卒,要求组内老师做到的,自己一定要率先做到。(2)对组内老师的参与教研情况有记录、有评价、有激励。(3) 对教研组的课题进展情况,有全面的把握;对教研组新生成的问题有归纳,有后续研究安排。(4)对组员们的研究结论要有提升、有综合。(5)具备相当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全面思考的能力,严防教研中“顾此失彼”。

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是适合基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搞实实在在的教研”已成为老师们的共同心声。面对教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没有畏惧,而是不断地求索着、践行着。尽管问题仍然很多,但我们依然要风雨兼程;尽管解决问题的策略还不够完善,但我们仍然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因为我们深知:“教研就是要学习,学习是我们的责任,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9

教研室主任聘期已经结束,根据公共课部的统一要求和安排,现将四年来的年终工作情况作一下总结,请领导和老师们给以评判。

从20__年至20__年四年中,我担任德育教研室主任,负责德育教研室的教学管理等工作。四年中我任劳任怨,认真负责,能够尽职尽责的履行教研室主任的责任,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教学工作方面,围绕提高和确保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工作,在教学任务安排、教研室教研活动、教学改革等方面认真开展工作。

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为确保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采用民主方法安排教学任务。先让各教师自己根据各自情况选择教学班级,然后稍微进行协调,比较顺利地安排好教学任务。但我都能够用于承担,并且比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四年中,由于校区的特殊情况,有几个学期教学任务有些不足,为了保证教研室各位教师都能完成教学工作量,我几乎每学期都要承担德育课意外的一些课程,四年下来,我所承担的其他教学课程达5—6门。这样虽然自己辛苦点,但大家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对我来讲也是件高兴的事情。

在教研活动方面,四年中始终坚持认真搞好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科研水平。根据公共课部的要求,每学期我们都能够认真填写教研室活动计划,并能够忍着搞好教研活动,避免形式主义。有的老师也不止一次谈到,说我们教研室搞得教研活动比其他教研室都多。虽然有些不满,但大家还都支持我的工作,都能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我在此也表示感谢。教研活动中比较大的一次,室我们在__年邀请济南校区学生处和各教学部从事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的一次教研活动,内容是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与德育课的教学,我们也请吴高波书记进行了指导。这次教研活动队老师们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帮助。上学期,我们忍着组织了有关中外合作办学思想的大讨论,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也代表德育教研室在公共课部进行了交流。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与薛蕙芝书记统一思想,互相协同,在教研室在那个提倡和鼓励教会进行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效果。由于课程性质的关系,德育课和大学语文课在部分教师和学生看来总不如某些课程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普遍不高。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大家都有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几乎每个教师每学期都会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改革,以求提高教学效果。虽然我们的改革没有过分张扬,但教学改革的小高是明显的。现在大家已不再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课学习了,而是更多的在想办法让学生能够认真听课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从教学情况的世纪反映看,我们德育教研室教学效果还是得到学生认可的。当然,在促进教师教学改革方面,教研室主任和支部书记作了一些工作,但主要的还是全体教师的改革积极性起来重要作用。

二、课程建设方面,

由于教研室的两门课程均未列入重点课程建设课程。课程建设的资金来源很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从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些课程建设的工作。主要就是教学相关参考资料的积累。出来充分利用资料室有教学资料外,我们主要集中在影像资料的收集上。教研室发动老师广泛收集与教学有观点影像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做到资料共享,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积极组织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工作。20__年教研室退出贺建芹老师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最终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教研室和贺老师都作了大量辛勤的工作,特别是贺老师更是付出了非常多的精力和汗水。尽管有的老师认为成绩不是很好,但我们认为,贺老师是多年来济南校区参加讲课比赛的两课教师中所取得的最好成绩,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三、在科研工作方面

四年来教研室的科研项目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各种原因,公共课部的科研工作一直是弱项,德育教研室的科研项目也不多,水平也不高。近四年中,在公共课部促进科研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推动下,德育教研室配合公共课部工作,积极鼓励和推动老师们申请科研项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专家教授的无私帮助下,德育教研室的科研课题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科研团队的雏形基本形成。

四、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

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本科教学评估是我校20__年的头等大事,试管雪乡的发展大计,全校上下非常重视。我们教研室根据学校和公共课部的要求和安排,认真、不打折扣的完成了与教研室翔安的各项工作任务。教学评估中有大量琐碎的同时又是细致的工作要做,我们教研室共五人,老教师2人,年轻教师3人,其中有2人正在读博士学位,学习任务重,同时还承担教学任务,时间和精力已使他们难以承担更多的工作。这样有关评估方面的工作主要压在了我的肩上。我能够已大局为重,不埋怨,不推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相关的工作。虽然辛苦点,但我还是积极承担了下来。

其他相关的工作,能够按照要求做好。教研室主任的工作处理教学科研等教学管理工作以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工作。这些方面,我都能够按照要求及时认真地完成,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最后一点,能够团结广大教师,形成团结协调的良好氛围。教研室的工作要做好,离不开没一个教师,因此,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十分必要。我力图打造一个良好的团队,在这方面也下来一些功夫,收到了一些效果。当然,教研室老师们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图啊捏也并不是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的。我要求在积极能够尊重每一个老师,也力图公正地对待每一个老师,但由于水平有限,实际上可能做得还不够。如果在哪些方面上海路哪位老师的话,我要告诉你,我并没有想伤害你。同时,也趁这个机会向你说声对不起。

教研室主任,不是什么领导,更不是什么干部,只是一个为大家服务的差事。对我来讲,教研室主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做好教研室主任,要上对得起系部领导,下对得起普通教师,说实话,还真有点不容易,有时候也觉得挺累。好在有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这是我最大的依靠。

谢谢大家!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0

(一)单向灌输多,对话交流少

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活动从内容安排到具体课堂实施都由教研员单向决定,基本上是教研员“扶着”教师备课、上课、评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教研员掌控,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只是教研活动的“群众演员”,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这种“教练式”的教研,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长此以往,教师便失去了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对话能力,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难以发挥。

(二)问题意识差,思维碰撞少

问题意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矛盾的敏锐感知和认识,具体说,就是“主动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分析问题”的自觉意识。强化“问题意识”是促进解决矛盾的思想前提。在以往的大多数教研活动中,教师虽然也通过听课、评课发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加上研讨时也多为形式上的交流,很容易导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缺少深层次的质疑和声音,致使教研活动缺少真正的思维碰撞,直接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与教学观察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如何通过专题教研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是目前教研方式改变中所面临的难题。

(三)目标不明确,反思不深刻

当前,教研活动存在着活动随意性大,目标不明确,措施单—,反思不深等问题,以评课为例:听课前,参与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听什么?

学什么?研究什么?”心里没数,评课时,各自根据发现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提重难点把握问题,他提课堂设计问题,其他人则提板书问题、知识的科学性及难确性问题,还有教学环节、教具使用、作业设计答等……总之你有你的看沦,我有我的观点,上课教师听后如云里雾里,听课教师则置身事外,说过就算,很少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介入。

究其原因,教师虽然也被“假想”是教研活动的主体,但是,教研活动的设计者忽视了对教师的培训功能,目标不明确,目的不集中。为此,将教研活动专题化、微格化,每次甚至连续几次只解决一个问题,使得听课教师带着明确的研究主题去听课,评课时大家围绕着明确的专题去反思研讨与交流。这种专题研讨任务单一,目标集中准备充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大家真正在教研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教研活动中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研究

一)概念界定

所谓的一致性和教学内容是指同一时间。所谓异质:是指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课堂结构。

“同课异构”的比较式课例研究就是指通过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的课例展示,比较不同教师教学中的设计理念、操作方式、教学效果,分析他们是否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堂教学

与教师个性特长之间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师职业经验的有效结合,在比较中激活教师的思维,帮助教师揭示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的矛盾冲突,从而提炼出**教学中的规律性因素,阐释教学中显性的和隐性的基本原理的研究。

(二)研究框架

同课异构的课例贴近平时的课堂实际,执教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学生实际进行优化教学,听课教师必须投入地参与到课例研究中,为使研究更富实效,在多次实践后,我们概括了课例研究中相应的规律性因素,作为我们开展研究的基本模型。

三)实践探索

l、确定课题

课例是教学理念的载体,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集中表现,因此,选择研究的课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使课例研究更有针对性,在确定研究内容之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一是通过集体调研、分组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二是问卷调查,通过每学年进行**教研活动的需求调查,将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根据教师的最近需求,确定每学期同课异构课例研究的课题。

(1)提炼课题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老师正以积极的姿态不断调整自己教学方式,但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处也不少,譬如,在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的习惯?教师应揭示**欣赏作品中哪些丰富的表现要素?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欣赏,使他动静有序?

又如,在我们的教学调查中,有很多教师提到怎么处理情感与技能的关系,对**审美过程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渗透不够充分怎么办?在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的背后,如何让教学更富**性与艺术性?对于**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学习,如何在突出**特点,加强学科综合的理念下进行适度的教学综合,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直面问题,将问题提炼成鲜活的课题,然后发动全体教师共同攻破难关。

(2)分配课题

鉴于**学科的特点,课时设置每周只有l—2节,同一年级的**教师往往只有一名,甚至这一名教师还要跨年级教学,正是这种教师配置的现状,导致**学科很难象其他学科那样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整合校际**教师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镇级**教研组应运而生,区教研室通过期初、期中、期末对镇级**教研组的过程管理,在“同课异构”课例研讨中,我们采用“组内同课、组间异题、城镇搭配”的课题分配原则,在期末布置下一学期的内容进行集体备课,让教师们有所侧重地难备素材与教案,期初上传到本区的**教研网,促使同伴问资源共享、智慧共生。

2、教学预设

教学预设是教师在充分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设想和安排。由于教师在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会采用不同的思路和切入点。这一环节的操作主要是在“镇级教研组”内完成,要求教师在镇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对规定内容进行设计,先由教师独立备课,再三强调教师要体现自身的教学特色,然后在组内进行说课交流,由本镇教师共同分析和预想教学的效果,提出教学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万案,形成镇级的“同课异构”课例,各镇结合本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推选一至二个课例参加区级的交流。

3、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说课——听课——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在“同课异构”课题研究中没有听课者与执教者之分,这儿只是搭建共同进步的“平台”,活动本意是让大家在交流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听课评课的真正价值并不只是关注被听课者的教学表现、对执教者的教学能力作一实际判断,更主要的是借助同行的专业力量使被听课者获益,并形成一种合作的、互利的机制。对听课者和被听课者来说,课堂实际上是为诊断、反思、改进提供了—个素材、—个“靶子”。在课堂观察之前,所有参与教师需先任本校对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实践,体会和反思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来参与教研活动。

课堂观察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总体分析

执教教师说课是目前教研活动中常用的方式,它能直接反应执教老师的设计理念,说课可以分为“课前预设型”和“课后追述型”二种,我们在“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说课被安排在课前,先由执教老师对自己设计好的教案予以意图说明,说课者将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充分的预设,预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中的生成,通过执教教师的课前阐明意图,有利于听课者把握执教者教学思路,解析执教者教学思想。

2)细微观察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解剖学观察与分析,分为三个步骤

以学论教。要求听课教师对照课堂学生学习状况,从学生“学”的情况反观教师“教”的效果,分析执教教师教学目标达成程度。

以点带面。比较不同教师的教材处理,交流听后感,着重从三个要点入手,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地分析某某教师如何、某某教师如何,这三个要点是:由于个人的经验、经历与特长不同,形成哪些个性化的教学行为?

你印象最深的教学行为是什么?你认为在这些课程中需要改进什么?

由表及里。行为是理念的外显,通过教学行为的要点分析,就可以透过行为进行教育思想的剖析和梳理,以求达到由表及里的功效。

3)自我比照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十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在活动中,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在有意识习得他人经验的同时,对自身教育教学现状作多视角、多层沃的分析和反思,在自我与他人的比照中,发现差距与优势,找出个体隐性知识和思维特质,使其显性化,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自我比照通常在以下三个问题的诱导下生发:第一,我的经验、经历和特长与上课教师有何不同,我可以形成怎样的个性化教学行为?上课教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学行为是什么,我在平时上课时是怎样处理的,我可以有什么借鉴?

课堂上最需要改进的教学行为是什么?我怎样才能避免在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

4)理念内化

“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决教师实施新教材中的具体问题,通过集体评议使其有所触动,从而总结出最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寻有效的教学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思路,结合听课后的评议、自身的实践体会,思考自身的教学行为,分析自己的教学优势,形成教育教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教师不受一般评课的模式的束缚,是以一个主动发展自身的心态来参与活动,是一种合作式的互助教研活动,因此让教师经验中的隐性知识,在一次次的教师间思维碰撞中变成了显性知识,澄清了观念,修正了知识,并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改革的冲动,成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

“同课异构”的比较式课例研究是一种“为教师所有”,“为教师所参与”及“为教师所共享”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提高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 *的教学和研究**上开辟了两个区域,供教师相互交流

1)网上教研

**专业开办两年,设有教学研究、教学设计、百科全书、论坛中心等栏目。**丰富的教学资源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结合镇级教研,上传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同课异构”优秀教案集和**课件中心也这样诞生了。目前,教师在网络上学习交流,分享课堂教学经验,已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在“争辩中澄清观念、在反思中提高自己”是“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研讨活动提出的口号,为给每位教师充分发言机会,使更多的教师从中获益,在每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过程中,除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外,我们安排一定时间到电脑机房,将老师们的听后感统一发表在**教研网上,因为网络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此,**“论坛”上发表的听课反思可以供全体教师后续的交流和学习。

2)教案集、课件交流中心

教师的智慧在同课异构课堂里得到充分发挥和交流,为了把教师们优秀的、宝贵的课堂灵感记录下来,我们编制了《同课异构教案集》,为使老师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组织好管理员上传资料的同时,与镇级教研、区级评比活动结合,如组织**教学素材包评比、**新课程教学课件评比等活动,逐渐使网络成为整合区域性资源和课题研究的助推器。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1

一、常规教研,扎实有效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狠抓落实,全程抓教学质量。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教研活动等项目进行监控实施月考核,严格把好常规质量的每一关,严肃教研活动纪律,教研活动时间专时专用,有计划和针对性。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

1、强化“一课三备”

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课后反思。

2、落实候课,有效上课

教学前要提前候课,教学时要精讲精练,要做到目标明确,容量合适,重点突出,反馈及时,要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规范,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规范,抓好学生的书面作业规范,抓好学生的总结规范。课堂上,要学会关注课堂倾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3、精心设计,个性评改

以减负增效为目的,激发学生兴趣,落实训练要点,精心设计作业,力求体现出层次性。作业的批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及方法,给学生及时的鼓励,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

4、认真检测,及时总结

让学生重视每一次的检测,并从中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每一次的检测效果要认真分析总结,找原因、明方向、想对策,要分析到人,措施具体可行。

二、特色教研,精彩纷呈

1、有效集体备课,共同演绎精彩

我们教研组为了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坚持按照“4+1”的流程(“4”即“主讲发言——组员评议——二次修改——修改后的交流”;“1”指“分享一个改进意见”,即组内年轻教师向教研组汇报教学进度、下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研组成员积极提建议。)每周一次,每周进行40分钟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内容会提前通知到个人,让组内成员做好充分发言准备,针对每次集体备课主讲人的发言,组内还要进行考核评价。这有效地促进了组内老师对活动的重视和兴趣了。活动前老师们认真准备:一是“研读课标,理解教材”“把握目标”“重备学与练”;二是收集备课所需要的文字资料,相关图片、课件等;三是提前准备集体课要交流的“金点子”及提出让自己困惑的问题。在集体备课的活动现场,更是人人发言,讨论激烈。很多时候老师都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每次研讨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因此老师们不仅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上讨论,在其他时间这种探讨也时常进行。我们组内的有经验的老师每次在集体备课时都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我这种年轻老师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自己理论水平、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正是这样,才使得我们年级所有班级齐头并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2、整理错题集,提高教学效率

每周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交流各个班的错题,并整理成册。平时老师们会将错题集进行传阅,这让每位老师的训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也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

3、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教研组一直以来都做到了资源共享,我们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练习,从资料的查找到课件的制作,组内老师有分工有合作,资源共享,团体作战。每篇课文我们都用心研讨,梳理教学重、难点;我们精心制作课件,以最形象最感性最现代化的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每单元我们都精心设计练习,进行针对性训练。因为有了资源共享,才让我们年级三个班齐头并进。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2

1、 教研活动中精心打造的展示课多于**课

教学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却存在这样一个现象:给教师更多的展示就是精心创作。

2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教师指导过多,教师自主性不足。

教研员主要职责之一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把个人的想法强加给教师,在不经意间削弱了教师的自主性。

3、 每次的教研活动还是以教研员为主角,参加活动的教师是配角,他们只是听和看,参与互动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

改进措施:

为转变教学科研理念,构建新的教学科研体系,我将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教研活动的转变:

1、 变展示为探索。在教研活动的实践课中,要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能学到的应该是最真实、最真实的东西。

2、 变指导为服务。

一是指导教师结合课改的教学体验,重读数学学科课程标准,让教师能准确理解学科课程的意图和结构,同时不断地熟悉教材,使其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思路和脉络。

二是组织集体备课,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备课、上课、作业等具体要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 备课的内容应务实,实用,以便给教师实践指导。例如教材该怎样处理,重点难点该如何突破,学生的主动性该如何发挥等等,通过诸如此类问题的商讨,让教师掌握一些基本要求,使其做到成竹在胸。

3、变观众为主角。要把教师当成教研活动的主角,每次教研活动前,要求参与的老师明确研究的主题,熟悉教材的内容;课后,组织一次参与式讨论,让每位老师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3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的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数学组工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虽然遭遇到了“非典”,但还是圆满了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简单汇报如下:

1、学习与改革

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学期我们数学组继续加强新课标的理论学习,并将它上升到指导、应用我们的教学实践的高度,期初我们在每个人备好同一节课、写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选拔出三位教师庄辉谊、孙蕾和赵微娅参加了奉化市城区课堂教学设计展示活动,受到了其他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三月份庄辉谊老师从网上收集资料专门做了《走近新课程》的讲座。四月初,从北京回来的竺君斐和李蓉两位老师分别为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上了新课标理念下的示范课和做了讲座,让老师们领略了大城市的课改理念。期中时,我们数学组还对数十年来一直占据试卷大比分的应用题进行了改革,采用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做题目,题目带有趣味性、灵活性和探究性,这样改革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新课标对脑子的洗礼。本学期奉化市级以上教坛新秀都上了汇报课,期末还进行了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案例撰写,无论从课堂教学展示还是案例撰写上来看,老师们都已经自然而然的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新课标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2、教研与科研

教研活动是教研组的常规活动,数学组2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内容都排的满满的,常常是刚评完一位老师的课,马上就进行新课标的理论学习,接着还有外出听课教师的听课汇报,所以教研活动常常超过了下班的时间。许多老师都积极承担教研课,再加上学校的市级以上教坛新秀展示活动,这学期数学组的绝大多数老师都上了公开课或做了论坛,我自己觉得,有时候去听某些特级教师的课(往往有不少是几年前的老课),还是我们自己学校许多教师设计的实在,精彩,既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比较切合实际,能受到启发。本学期为了提高数学组教师的听课、评课能力,我们的教研活动对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位教师至少一次对公开课进行主评,要求能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经过一学期的实施,数学组全体教师的评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本学期数学组的大部分教师结合自己的奉化市立项课题进行了资料的积累与论文撰写,其他教师则结合自己的教学点滴写了论文、案例或心得,竺君斐老师的《创新学习的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获省写作培训班二等奖,孙蕾老师的教师日记《我的香港学生》发表在宁波晚报上,赵微娅老师的《引导主体参与,促进主动发展》获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孙春晖与庄辉谊合写的《实施开放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表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中,庄辉谊老师的论文《走进生活,让学生自愿参与》发表在《宁波小学教师进修》杂志中。

3、教师与教学

本学期数学组青年教师奋发进取,骨干教师大放异彩,本学期有奉化市优质课的评比,邬扬光老师在自己的深入钻研、精心设计下,在两位数学组长、竺君斐及其他老师的帮助下,上的课一节比一节新颖,终于在奉化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我们的汪芳老师,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实践,不但在课题、论文方面研究的颇有深度,在教学方面也孜孜不卷,为了在创新教育优质课评比中取得好成绩,汪芳老师自身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教案一改再改,同时请教了所有可以请教的名师、教研员及数学组的各位老师,博取众长,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汪芳老师的《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在创新教育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就算我们撇开成绩,汪芳老师的钻研劲儿也值得我和其他的老师学习和借鉴。为了在下学期的教坛新秀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本学期对数学组的青年教师进行了选拔和培训。孙蕾和胡浩峰老师经过了命题、说课、论坛、上课的层层训练,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看都日趋成熟,我们期待着他们在下学期的教坛新秀评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虽然这学期每个数学教师都很忙,但对于常规的教学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常抓不懈,为了教好每一位学生,老师门在上课时能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在临近期末的作业学习交流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认真批改学生每一次作业的痕迹,不少老师还在作业本上写了富有特色的评语。在期末考试临近的那些天,我常常看到数学组的老师们放学了还在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学习,这里既有年轻的老师,也有年长的老师,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实在令我感动。

纵观本学期的工作,既扎扎实实,又有改革和创新,虽然我们数学组人少些,但无论从教研活动的开展还是教师们的工作及成绩上来看,我们数学组正逐渐成长,正逐渐向语文大组看齐。今后,我们数学组会越来越出色!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4

江川县幼儿园教师:刘江燕

说起现在的活动,很多老师可能都有同样的感觉,就是害怕参加活动,觉得很难参加。很多老师变得迷茫了,觉得孩子的**素养越来越弱,**活动中孩子的表现能力越来越弱,幼儿园里幼儿的歌声听不见了,优美的舞姿变少了。结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幼儿的天性好动好玩,喜欢节奏鲜明、欢快的歌曲,游戏,尤其小班的唱歌活动,幼儿感兴趣就爱唱,不感兴趣就不爱唱,开展游戏就积极主动,开心快乐;**欣赏、打击乐更头疼,教师为幼儿准备好一段**让孩子听一听**的旋律、节奏,当教师提问:“你听了**想到了什么,节奏怎样”?随便说,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非常喜欢乐器。他们之间的合作需要大量的课堂练习。很难掌握4/3拍的节奏。

二、活动组织与实施。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要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掌握。如《懒惰虫》幼儿坐成半圆,老师以手指游戏导入活动,当孩子情绪投入时,老师提示一个手指头变成了懒惰虫。食指点着小朋友唱:

“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的一身都是痛,又是眼睛痛,又是肚子痛,你的一身都是痛。”老师边唱边手指点小朋友的身体、眼睛、肚子……反复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一一回答并按照老师的节奏回答:“我不是懒惰虫,我不是懒惰虫!

”开始时幼儿只是在游戏中听老师范唱,然后通过反复游戏,孩子很快就掌握歌曲。又如《包水饺》,老师引导幼儿包水饺,边念歌词边做动作,孩子很快学会包水饺,在钢琴伴奏下幼儿学唱《包水饺》,“我教一句,你唱一句”孩子不愿意唱,难以将理想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逐步转变了只重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灌输式的学习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记录、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然而,在教学中仍然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

1内容是否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使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2儿童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不强。

3.提供的操作材料过于局限。

4讨论和记录的效果,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思考和总结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经验。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5

教研是促进教学的活力。“科研兴教”,只有重视教科研,才能提升教学水平。今年,我们一年组同样把科研兴教落实到位,从教科研入手,提高我们的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一年组做了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由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参加教研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们积极组织参加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3、学习新课标精神。

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挑战着传统教学,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现在的课程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关注现代社会,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获得,为终身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现在的课程还强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是时代的产物,它集中了成千上万人几十年积累的想法、思考,代表了时代的要求。我们只有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把握好教改方向。

4、发挥传统优势,搞好特色建设。

本学期教研组在学生一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每日口算进课堂、举行口算比赛、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等。

总之,教研活动的开展关系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教学质量。纵观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既扎扎实实,又有改革和创新,从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们的工作及成绩上来看,我们一年组组正在成长。今后,我们会越来越出色。

以上是有关“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全部内容。总之,应当认真对待教研活动,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推动教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本内容由学无止ji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7387.html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