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必背知识点汇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考点在哪 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必背知识点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必背知识点汇总

2024-07-15 21: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150分。

卷面构成及分值:

单选题20道,每题2分,共40分。

简答题3道,每题10分,共30分。

材料分析题2道,每题20分,共40分。

教学设计1道,每题40分,共40分。

就分数构成来看,每种题型所占比例均衡,在备考时简答及材料分析为备考重点。

出题形式:

选择题由以往的简单识记判断类转变为理解类为主,记忆减少理解增多;简答题为识记类,需要注意答案与问题的对应;材料分析题多以教学情境为载体进行考察,答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教学设计小学考察数学和语文的教学设计,要求掌握数学及语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的方法。

考试的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教育知识部分及教学知识技能部分。

教育部分又分为: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其中教育基础部分为考试重点,占分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各种题型均有。

教学部分分为: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四部分。其中教学知识与教学设计集中以教学设计进行考察。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皮亚杰: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格赛尔:心理学家,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是格赛尔的著名实验。

赫尔巴特: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同时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其作品为《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提出了和传统教育三中心相对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经验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奈勒: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存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一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加里宁:他重视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把教育论文和演说汇编成《论共产主义教育》和《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是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代表理论中发展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教学与发展”研究推动了苏联学制与课程改革。

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位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

必背考点(简答题)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基础作用;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起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鲁纳等;

(2)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广东教师资格证考试

(3)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等。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延迟模仿。

(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守恒、去中心、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主体感对内疚感(3-6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已不把准则堪称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罚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简述教学的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150分。

卷面构成及分值:

单选题20道,每题2分,共40分。

简答题3道,每题10分,共30分。

材料分析题2道,每题20分,共40分。

教学设计1道,每题40分,共40分。

就分数构成来看,每种题型所占比例均衡,在备考时简答及材料分析为备考重点。

出题形式:

选择题由以往的简单识记判断类转变为理解类为主,记忆减少理解增多;简答题为识记类,需要注意答案与问题的对应;材料分析题多以教学情境为载体进行考察,答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教学设计小学考察数学和语文的教学设计,要求掌握数学及语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的方法。

考试的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教育知识部分及教学知识技能部分。

教育部分又分为: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其中教育基础部分为考试重点,占分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各种题型均有。

教学部分分为: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四部分。其中教学知识与教学设计集中以教学设计进行考察。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皮亚杰: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格赛尔:心理学家,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是格赛尔的著名实验。

赫尔巴特: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同时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其作品为《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提出了和传统教育三中心相对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经验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奈勒: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存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一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加里宁:他重视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把教育论文和演说汇编成《论共产主义教育》和《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是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代表理论中发展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教学与发展”研究推动了苏联学制与课程改革。

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位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

必背考点(简答题)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基础作用;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起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鲁纳等;

(2)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广东教师资格证考试

(3)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等。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延迟模仿。

(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守恒、去中心、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主体感对内疚感(3-6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已不把准则堪称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罚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简述教学的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公众平台自助答疑须知

微信ID: gdjszgzks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